袁绍低声道:“不过,董骠骑与大将军不睦,董太后又常与何皇后争势……不如把此事推到董骠骑身上,他本就做过这类挟人家眷之事,天子必会深信不疑……”
何进眼前一亮:“对啊!这为难之事,倒还真是好事……”
几天后,何进入宫,声称此事已查清,指派刘根去掳刘备子女的是骠骑将军董重。
同时,何进还找到了刘根与董重往来的书信作为证据。
其中一封信上写了“欲解厄长生,当阴阳相和,日沐九阳之烈,夜御九阴之女……又取中秋所出双生龙凤心血为引,以盛阳炼九十九日,再以盛阴炼九十九日,方可成丹,谓之阴阳丹”等字样。
这书信确实是真的……
董重是迷信之人,常与史子眇和刘根等方士有往来,主要是为了交流长生之法以及……治疗隐疾。
大多数方士都喜欢搞些长生术和房中术,毕竟这俩玩意最吸引人。
所谓阴阳丹,其实就是伟哥。
刘宏也经常吃史子眇炼的丹药……
效果倒也确实有,但由于丹药里加了很多朱砂和汞,不仅必然上火,而且容易中毒刘宏的病就是因为这玩意……
说实话,这种书信很多方士都和贵人们写过,只是为了把丹药吹得玄乎点,好多收点钱而已。
但问题在于,刘备的儿女还真就是中秋出生的双生龙凤胎……
这玩意确实是对上号了。
而且实在是对得太准,刘宏不得不信。
于是主谋成了骠骑将军董重。
董重当然不服,甚至差点搞出兵变,但终究还是没来得及。
得了袁绍建议,何进举兵先行围困了骠骑将军府,并收捕董重,将其投入了雒阳狱。
董太后得知此事后大怒,问刘宏:“骠骑将军乃陛下表亲,血浓于水……怎能为外人而加害亲人?”
刘宏拿出那封信给董太后看,眼里甚至还带了泪:“董重本就常做掳人亲眷之事,如今为求长生,又取官员儿女炼丹,若是不杀之,我大汉可还有望?”
见铁证如山,董太后确实也没了办法。
不久,董重在诏狱“自杀”,侍中侍郎董承兼领了虎贲中郎,但虎贲兵权仍被收到了何进手里。
天子再次向刘备送去了诏书。
这次,刘宏不仅算是给了刘备交代,还给了刘备持节监军之权,但并不是监河北或幽冀,而是监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
这其实就等于监督凉州战区的军队,张温和董卓的军队分别驻扎在扶风的槐里、美阳两地。
这个监军之权,其实算是给刘备出恶气用的。
董重曾受封池阳侯,池阳就在长安西北部,属京兆郡,离西陵很近。
刘宏知道,董重之前掳的那些兵将亲眷都在西陵附近,比如张晟的妻儿。
而董重没把那些人安置在池阳,反而全都安置到了槐里。
由于刘备的儿女“生死不知”,刘宏这相当于是让刘备自己去找找孩子。
但若要赶紧去找儿女,那就应该赶紧把白波军处理了刘宏考虑得还是很清楚的。
这次刘备接受得很痛快,并且立刻代表朝廷和白波军达成了停战协议。
几天后,朝廷给出招安白波军的条款。
郭大贤记名为郭太,被辟为汾水校尉,负责治理河东白波谷,同样是军政一体。
这其实与张燕情况类似,只是管理的范围相对比较小。
好歹是真有实权的,郭太也不在意是校尉还是中郎将,只要能光明正大传道就行。
原本这是皆大欢喜的事,可是,在郭太收兵返回河东之前,却突然向怀县发起了攻击。
准确的说,是郭太手下的黄巾余部和朱起了冲突。
第200章 路中悍鬼
朱这段时间其实并没有妨碍刘备招安白波军的事。
之前白波军在河内劫了府库留存,在秋收时抢收了不少粮食,又拦截了之前从河北各郡送往雒阳的一些旧铜钱虽然很多州郡都在私自铸钱,但大多也是会往雒阳送一部分旧钱做做样子的。
由于收获颇多,又得了刘备的吩咐,白波军一直都没有祸害乡民,也没搞裹挟之类的流寇作风,只是学着刘备和张燕的路数找富户豪族们收了些保护费。
而且郭大贤还很自觉的分了一些收获给张和白,包括黑山张燕那里也收了些好处,做得挺讲究。
朱之前讨伐黄巾时杀人如麻,但那时是因为有诸多豪族为其供应兵马钱粮,可以用别人的兵马与人头换自己的军功。
而现在形势不同了,白波军并没有乱搞,朱在河内也得不到太多资助,他也明白目前的情况是只能招安的。
朱来河内的任务是盯住黑山与白波军,担任雒阳守门人,但他手里只有千余家兵,这点兵力显然不够。
在刘备处理招安白波军的这段时间里,朱便召集了一些富户,借了些钱粮,在怀县城外设了营房招募壮丁补充人手。
郭太领着杨凤、刘石等各路首领来怀县接受朝廷封赏,随后郭太本打算带兵撤离河内,返回河东白波谷。
但前黄巾左校刘石却没有撤军,而是趁所有人不备,突然袭击了朱正在募兵的营房。
朱当时正在营房内,受袭击后立刻领家兵反击。
虽说朱人少,但其家兵确实是百战精锐,苦战一场后仍将刘石的部队击退。
但朱损失不小,刚招募的壮丁基本全都没了,用于募军的钱粮也都没了。
眼下两军对峙于山阳县一带。
朱这次确实没有招惹任何人……
只是他之前征讨黄巾时杀人太多,黄巾军中最恨的人是皇甫嵩,其次便是朱。
这是私仇。
可是,刘备刚给白波军争取到了如张燕一样的自主权益,而且朝廷和郭太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刘石在这时候试图袭杀河内太守,这是什么性质?
……
次日,刘备带兵围了山阳县,要求刘石出来领罪。
而郭太却领军挡在了刘备面前……
但郭太并没有和刘备动手,而是孤身进了刘备大营。
“将军,此事并非郭某所为,但刘石等人郭某无法约束……他们与朱仇深似海,郭某也是左右为难……”
郭太在刘备面前颇有些无奈。
“郭大贤,郭泰,太平少使!你现在不再是黄巾了明白吗?!你现在是朝廷官员,是汾水校尉!刘石现在是你部下司马,你竟然说无法约束?无法约束那就杀!!”
刘备指了指自己身后的节麾:“我持节招抚,是在拿我自身的信用为你们担保!如今刘石生变,你可知我现在该如何做?若是不将刘石部除掉,那天下人都会认定我刘备居心叵测,认定你白波军反复无常!就连黑山张燕都必须与你白波谷为敌!”
“是……郭某也知道,可刘石……唉……”
郭太垂下了头。
“张燕受招安时,黑山难道就没有如刘石这样的人?可张燕是怎么做的?他可曾让人明着生乱?他可曾说过无法约束?”
刘备挥手指向营外:“郭校尉,你自己去处理你的部下,以兵变为由杀之,或可只杀刘石一人……若我去剿,那刘石部就没人能活了!”
谁负责招安,谁就得负责善后,这是惯例,也是公理。
部下作乱,长官当然得清理门户,这也是惯例和公理。
但郭太站在原地没动,抬头看着刘备,眼里竟有泪光:“将军对我有恩义,若因此事使将军蒙污,那便是郭某无信无义。可是……左校也曾助我甚多,对郭某也有情义,若郭某杀左校,也是无情无义啊!”
刘备闭上了眼,呼出一口浊气:“你现在不处置擅自行动之人,那你将来还怎么约束部下?况且……你若不杀刘石,白波军便只能做贼了……大贤良师之道,你身为贼,要怎么传继?”
郭太捂住了脸,跪倒在地:“将军,我太平道凡入门者皆为手足兄弟。若我征伐手足,同样有违师门之训……将军亦乃义重之人,若将军部下犯刘石之罪,将军又会如何?”
会如何?
刘备叹了口气,实话说,若真是那样,刘备同样会包庇自己人的。
赵云刚刚才犯了类似的罪,只是情节比较轻微罢了也是赵家刚平反,赵云就犯了案。
其实赵霖的处置方式才是这个年代的标杆,做了官之后,法和义就不能混用了,所以赵霖先依法判决,然后以不合情义为由弹劾自己。
而且赵霖也不算太迂腐,判赵云流放凉州,其实是因为赵霖知道刘备收到了增援凉州的调令,他本就是随传令的朝廷公使一同到幽州赴任的。
但刘石犯的事儿性质严重,郭太确实没法像赵霖那样处置。
刘备也理解郭太确实为难,沉默了片刻后,拉起郭太:“你不杀刘石也可以,去找些尸首……让刘石隐姓埋名离开此地,你取些已死之人的首级,就说刘石以及作乱之人已被除掉,给朝廷作个交代便是……或许你还能顺带接管刘石部曲。”
“朱认得刘石,瞒不过去的。”
郭太苦笑了一声:“郭某已经劝过了,但刘石不愿隐姓埋名,也不会舍弃部曲,他又非杀朱不可,不会从我号令的……”
“朱如今势单力孤,只要有个台阶可下,他便只能认了,瞒不过去又如何?刘石若想杀朱,等尘埃落定后何时不可杀?非要急着此时动手吗?!”
刘备颇有些恨铁不成钢:“郭泰,既然刘石完全不听你号令,那你留他何用?”
“若你连这点交代都做不到,那我又留你何用?”
“刘石受招抚而复乱,此必使太平道失信于天下,若不处置,今后谁敢再信你白波军?谁敢再信太平道?”
“你身为太平道传人却不护道,那大贤良师又要你何用?!”
“刘石害万千白波弟兄只能一生为贼,那刘石是你手足兄弟,其它弟兄就不是了吗?你要护着刘石,可刘石却没打算护着你!”
郭太无言可对,沉默了许久,才低声说了一句:“郭某不愿为朱而手足相残……”
“你居然以为这是在帮朱?罢了……你传不了太平道统……去做你的贼吧,但若是你还挡在我面前,我便只能视你为敌了!”
刘备摇头,让郭太离开了大营。
……
次日,郭太领军离去了。
他不愿与刘石手足相残,但也不愿和刘备为敌,便自行回了河东白波谷。
但他什么都不做,也就注定无法做官了,至少在朝廷眼里,郭太只能是贼。
朱进了刘备军营。
朱确实没想到刘备会秉公处置此事,他是来道谢的。
但刘备可没想过要帮朱,除掉刘石只是因为刘备有这个责任,否则刘备也会被视为贼。
而且,如果河内不定,那刘备就等于是被拖在这儿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刘石不听号令。
或者说,不懂规矩。
若是刘石能等刘备离开之后,过个一年半载的再动手对付朱,那刘备才不在乎刘石和朱怎么打呢……
但刘石非要当着刘备的面动手,那刘备就只能剿匪。
白与刘石相熟,刘备让白又去山阳劝了刘石一次,但确实如郭太所说,刘石已经是油盐不进,只想干掉朱。
白就是个懂规矩的,当场便与刘石断了交。
刘备没有自己领军出战,而是让关羽张飞各领一部人马与朱合力攻打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