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柄面无表情道:“且对簿公堂,让庐州刺史衙门,断上一断。”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大外甥女,开口道:“明天,咱们再去陆家见他们,今天,我先去做做准备。”
大公主有些好奇,问道:“做什么准备?”
“我去找杨侯爷。”
陆柄呵呵一笑:“跟杨侯爷,借一些人手,壮壮声威。”
…………
正当李皇帝东巡的时候,被押送返家的卓相公,已经回到了洛阳。
到了洛阳之后,押送他的羽林军,也没有为难他,只是将他一路送回了卓府,卓相公回了家之后,立刻命人关闭宅门,不见任何客人。
他是宰辅,皇帝陛下此时并没有下令拿人,自然也没有人敢上门拿这位宰相问罪。
卓相公回到洛阳之后的第二天,才换上了一身官服,一路进了皇城,来到了中书,见到了正在中书坐班的太子殿下,见到太子之后,他规规矩矩的跪倒在地,毕恭毕敬叩首行礼道:“罪臣卓光瑞,叩见殿下。”
太子殿下坐镇洛阳,当然已经知道了去年那场科考案的经过,也知道这位身为主考的卓相公,恐怕罪责难逃,他想了想,还是起身把卓光瑞给搀扶了起来,看了看卓光瑞,叹了口气道:“卓相为官多年,向来谨慎,怎么竟在这么大的事情上栽了跟头?”
卓光瑞低头道:“臣…一时疏忽,罪无可恕。”
他低头道:“臣听闻,案犯俱已经羁押大理寺大牢,等候陛下问罪,臣是主考,罪无可恕,请殿下下令,将臣也押进大理寺大牢候罪。”
李元想了想,正要回答,忽然想起父亲临走之前交代的话,他沉思了一会儿,便摇头道:“卓相公,你在朝多年,功勋卓著,父皇不下令,本宫不能贸然拿你下狱。”
他拉着卓光瑞的衣袖,开口道:“本宫年纪还小,这些大事,也不敢做主,卓相公还是去见杜相,让杜相做主罢。”
卓光瑞闻言,抬头看了看太子,心中暗暗赞许,辞别了太子之后,他又赶去见杜相公,见到了杜谦之后,他跪拜下来,行礼道:“罪员请杜相问罪。”
杜相公连忙起身,将他搀扶起来,摇头道:“我如何能问卓兄的罪过?”
“卓兄还是回家去,回家去。”
杜相公长叹了一口气。
“等陛下回来定夺罢。”
说完这一句,杜谦想了想,正色道。
“卓兄放心,到时候我们这些江东旧臣。”
“一定为你说情,请陛下…”
“从轻处罚。”
第991章 争将来!
卓相公两次请罪,但是除了天子之外,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给他定罪,毕竟皇帝没有明旨,谁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动一个开国功臣,一个天子亲封的国公。
中书里,杜谦拉着卓光瑞坐下,给他倒了杯茶水,叹了口气道:“卓兄向来沉稳,怎么会在这种事情上疏忽了?”
卓光瑞双手接过杜谦递过来的茶水,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苦笑道:“也是被雁啄了眼。”
他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看了看,确定这书房里没有第三个人之后,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说道:“杜相,这个事你知不知情?”
杜谦本来已经想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闻言猛地回头,看向卓光瑞,大皱眉头:“这事我全程没有参与,我如何能够知情?”
卓光瑞起身,走到杜相公面前,拉着他的衣袖,低声道:“杜相,你我认识也快二十年了,我素来钦佩你的才干,也是打心眼里服你。”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说道:“去岁科考,有人借着你的名义来见我,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概的意思是,让我宽松一些,后来礼部那个侍郎请我去吃饭,我思忖许久,才应下了这件事。”
杜谦勃然变色。
他拉着卓光瑞的衣袖,请他坐下,然后坐在了他的旁边,深呼吸了一口气,正想要说话,忽然想起这里是政事堂,明里暗里不定有没有在偷听,欲言又止。
卓光瑞压低声音,开口说道:“杜相,这里是咱们唯一能够说话的地方了,今天之后,我离开政事堂,在家里闭门思过,谁也不会见,那个时候你若是去我家,或者是我出门见你,都会引人注意。”
“九司,也都会看在眼里。”
杜谦深呼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了下来,低声道:“谁借着我的名义,去见卓兄了?”
卓光瑞看着他,开口道:“整个朝廷上下,谁能没有杜相的信物,就能让我相信?”
杜谦明白了过来,喃喃道:“我三兄…”
“是。”
卓光瑞低声道:“那个时候,我觉得既然是杜相你点头了这件事,那么即便做个顺水人情,朝廷也不会再翻这件事出来…”
杜谦脸色有些苍白,喃喃道:“这事,这事我全然不知情。”
卓光瑞默默说道:“我也想明白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杜相不可能知道。”
他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道:“那就说明,朝廷里有一拨人,打心眼里不认可陛下的新政,尤其不认可新学,因此明里暗里,想要做一些事情,为自己积攒一些力量,等待着…”
“等待着有一天,天地色变。”
卓相公说到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声响,用最轻的声音低声道:“这里头,就有令兄。”
新朝的新学,尤其是科考的内容,已经与前朝迥然不同,这并不只是学问上的差异。
还有认知上的不同。
比如说,这种认知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就是会直接将旧周的百年千年世家,给直接埋进土里。
往后,不再有察举制度,不再有高门举荐,更不需要往世家大族投行卷,谋出身。
持续了一千年的世家,已经走上了末路。
再有,就是朝廷推行的新税,新税摊丁入亩,往后官僚地主的利益,也会被硬生生割下来一部分。
也就是说,哪怕那些千年世家愿意转型去做官僚地主,也会被朝廷割下来好大一块肉,再加上这种变化来的太快,并且几乎只是李皇帝一个人在推动,朝野上下必然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太愿意接受的。
只是李皇帝势大,他们没有办法反抗。
所以,他们只能隐忍下来,然后在暗中慢慢积蓄势力,以待将来。
等什么呢?
自然是等着章武朝落幕,等着章武大帝走进坟墓之中,然后再把被章武大帝“扭曲”的天下,一点一点“修正”过来。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其实一点儿也不稀奇,剧烈的社会变动之下,自然会有一股想要修正的力量,试图把这个世界,修正回原来的轨道。
而章武七年的那一场科考,说白了,就是在为将来那一天的到来积攒力量。
只是做的有些急躁了而已。
事实上,他们不止是会用舞弊的法子,往朝廷里塞人,他们还会用自己人,去学习新学,借以考进朝廷里。
只是进了朝廷之后,心里是不是新学,就很难说了。
而这一次舞弊案塞进来的二十多个人,是一些在他们看来,必须要进入朝廷里的人,也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
整件事情背后,是隐藏在暗处的一股庞大势力。
听到“天地色变”这几个字,杜相公也忍不住再一次变了脸色,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过了许久,才抬头看了看卓光瑞,端着茶水的杯子,都忍不住有些颤抖了:“卓兄,这事…”
卓光瑞看着杜谦,微微摇头道:“我知道,这个事情不能涉及杜相,陛下那里,我一个人担下来了。”
他低头叹了口气道:“从去年一直到今年,我都以为杜相公是知道这件事的。”
卓相公轻声道:“这个事情背后的那些人里,一定有关中世族。”
“而且不少。”
杜相公起身,对着卓光瑞深深低头,一揖到地,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洛阳城里,到处都是耳目,尤其是在这政事堂里,说不定此时门外,就有人在侧耳倾听。
因此,能不说就不说。
但是杜相公这一揖,已经很明晰的表达出了自己由衷的谢意。
卓光瑞起身,将他搀扶了起来,然后开口说道:“杜相,事已至此,我便回家里待罪去了,你也不要多想,陛下不在洛阳,朝廷大事,还需要你来主持局面。”
杜谦此时,心情十分复杂。
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料想到洛阳朝廷内部,会变得这么复杂。
偏偏这件事,可能跟他大有关系,毕竟如今朝廷里的关中世族,明面上俱都以他为首。
暗地里,他那个三兄,也不知道用过多少次他的旗号。
想到这里,听到卓光瑞这句话,杜谦只觉得脑袋生疼,他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长叹了一口气:“人心复杂,人心复杂。”
卓光瑞低声道:“杜相放心,有陛下在,谁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杜相公也压低了声音,缓缓说道:“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接触太子,跟太子…或者说,到底接触到了何种地步?”
本来,对于这件事,两位宰相都有一些云里雾里,但是此时聚在一起对了对账,只三两句,很多事情就已经豁然开朗。
文官集团内部,暗流汹涌。
说不定这些人,已经占据了大多数,只是因为当今天子无可撼动,他们才隐忍不发。
如果当今天子非是开国天子,非是掌握全国军权的皇帝,恐怕皇帝陛下前脚离开京城,后脚这些人,可能就要簇拥着太子登基了!
想到这里,又联想到天子离开京城之前,曾经跟他说过,要慢慢清除前朝旧官的话,杜相公豁然开朗。
或许,皇帝陛下也意识到,至少是隐隐意识到了这件事。
卓相公压低声音,开口说道:“我相信陛下,可以处理好所有的事情。”
说到这里,他看向杜相公,问道:“杜相,您心里,向着哪一边?”
这一句话,让杜谦僵在了原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开口说道:“陛下跟我约定过,要携手共进,善始善终。”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坚定了下来,声音都有些沙哑了:“从前我还不是全然明白陛下的意思,但是现在,我已经有一些明白了。”
“他们势力再大,人数再多。”
杜相公脸上,已经没有了表情。
“总不会比天下黎庶更多。”
第992章 青阳府
皇驾在庐州停留了七八天时间,便再一次动作,离开了庐州,从庐州往东,越过大江。
过了江水之后,便已经接近青阳府境界了。
这是李皇帝降生在这个世界的地方,不管哪一个李云都是,因此到了青阳府境之后,连皇帝陛下也不由得兴奋了起来,他掀开车帘,对着杨喜吩咐道:“直接去青阳县城。”
辇车外面的杨喜应了一声,笑着说道:“陛下,此时已经是青阳府城了。”
李云愕然,这才反应过来,开国之后,宣州已经升格为府,治所也从宣州城改迁到了原来的青阳县,如今的宣州,已经是青阳府了。
杨喜派人去跟接驾的青阳府官员打了个招呼,然后就领着皇驾,一路开往青阳城。
等傍晚时分,皇驾终于到了青阳府城附近,此时整个青阳府的官员,都已经在青阳城接驾。
皇帝陛下坐在龙辇上,拉着大女儿的衣袖,笑着说道:“这里便是咱们家的故乡了。”
庐江公主看了看外面的青阳县城,眼珠子转了转,轻声笑道:“阿爹,咱们家可不是在这城里罢?”
皇帝陛下看了看她,哑然道:“谁与你说的?”
“外面传的故事可多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