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扭头看了看苏展,大大咧咧的说道:“小五叔,你怎么也到这里来了?朝廷调用禁军了?”
苏展没有回答,只是看了看一旁的侄子,笑着说道:“这是我家的四郎,殿下认得否?”
李铮上下打量了几眼苏湛,想了想,点头道:“面熟,应该是见过的。”
苏湛深呼吸了一口气,微微低头道:“见过二殿下。”
李铮对着他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对着苏展笑道:“小五叔,你这侄儿怎么也带过来了?你想要带他,在战场上捞一些军功是不是?”
苏展连忙摇头,他咳嗽了一声,起身拉着李铮到了一边,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这位二皇子闻言瞪大了眼睛,猛地扭头看着苏湛:“什么,我皇姐…”
这位二皇子,与大公主其实是同岁,只不过大公主早生了几个月时间,因为同岁,再加上他们两人的母亲比较亲近,姐弟两个人关系不错。
越王殿下大步走到苏四郎面前,上下打量着这个矮他大半个头的同龄人,啧啧有声:“真是厉害啊。”
说完这句话,他哼哼了一声,扭头看了看孟青,开口道:“孟叔,既然你不让我上前线,我就不去了,如今我已经是斥候营的小队长了,手底下正缺人。”
“你就把苏四郎,分到我小队中罢。”
孟青闻言皱了皱眉头,有些迟疑。
他正要说话,就听李铮开口说道:“我从军,都从小卒做起,难道孟叔要优待他不成?”
孟青闻言,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看向苏展。
苏展笑着说道:“兄长你是大帅,我们都听你的安排,这事你做主就是。”
孟青认真考量了一番,然后看向苏湛,开口说道:“越王殿下说的是,你虽然是大将军之子,但是没有上过前线,既然从军,便跟着越王殿下,经历经历罢。”
苏湛连忙起身,低头抱拳应了声是。
越王殿下这才拉着苏湛的衣裳,将他拉到了一边,恶狠狠的问道:“什么时候跟我皇姐搭上的?”
他个子高,压迫力也足,再加上他皇子的身份,苏湛支支吾吾半晌,只能苦笑着说道:“今年上…上元节。”
越王殿下眉头一竖:“那就是我离开京城一个月之前。”
“难怪那一个月没怎么见到皇姐。”
他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扭头打量了一眼苏湛,然后伸手拽住他的衣袖:“走,跟我走。”
苏湛远没有他力气大,被他拽了一个踉跄,惊呼道:“殿下这是带我到哪里去?”
“去换衣裳。”
越王殿下大声道:“以后,你就是本队长麾下的斥候了,我带你到战场上,给你长长见识!”
…………
洛阳城,甘露殿。
薛圭对着主位上的皇帝陛下低头行礼,开口说道:“臣薛圭,前来复命。”
李皇帝听了薛圭的声音,心里有些高兴,他放下了手里的朱笔,抬头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回来了?”
薛圭也跟着笑了笑:“昨天下午刚到洛阳,今天一早就进宫来见您了。”
薛圭十二三岁就在他家里长大,某种意义上来说,跟他儿子没多大区别。
当初,收做义子,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江东前程晦暗不明,李云又成天忙的东奔西走,没有想起来这一茬。
即便一直到现在,爷俩也是很亲近的。
“坐,坐着说。”
薛圭点了点头,自己寻了个椅子坐了下来,然后抬头看着李云,开口说道:“陛下,我按着您的意思,先去了扬州,吊唁了江都王,周昶周将军,此时依旧在扬州,没有回青州,他的意思是,他在扬州为江都王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就来洛阳朝拜陛下。”
“这三年时间,让周洛慢慢熟悉接手青州军。”
这个事情,李云已经看了奏书,他默默点头,开口道:“这事我应了,你回头跟周洛通信,跟他说,让他踏踏实实的接手青州军,三年之后,朝廷会实授他青州将军一职。”
薛圭应了一声好,笑着说道:“我回去就给他写信。”
李云起身,倒了杯茶水,然后端着茶水走到了薛圭面前,单手递给了他:“一路舟车劳顿,喝口水罢。”
薛圭连忙起身双手接过,低头喝了口之后,就站在了李云旁边。
李云看了看他,问道:“让你去金陵,还有江东转一转,你去了没有?”
“去了。”
薛圭连忙点了点头,他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宫人在场,才低声说道:“侄儿急着进宫见您,就是因为这个事情。”
“朝廷离开金陵,到现在已经八九年时间了,侄儿便服,在金陵城里小住了一段时间,如今的金陵…”
“比起十年前的金陵,只能说略好了一些,但是远不如洛阳变化这么大。”
“我又在江东走动了一段时间,贪官污吏也看见了不少,地方上小问题不断,但都不难处理。”
李云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问道:“那什么问题难处理?”
薛圭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道:“江东,现在出了个庞然大物,侄儿觉得,应该稍稍处理一下,不然再过个几十年,可能就要成大问题了。”
“庞然大物…”
李云一怔,他摸了摸下巴,然后若有所思,问道:“有证据么?”
“侄儿在江东,前后只待了一个月,要说证据,肯定是没有铁证的,但是陆柄留在了江东,正在江东搜集证据。”
“但不管有没有证据,有一点,侄儿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已经到了非处理不可的地步了,否则将来,就很难再处理了。”
他低声道:“此时单单田地,这家恐怕就已经超过十万亩了,别的产业,更是不计其数。”
李皇帝沉默了一会儿,拍了拍薛圭的肩膀:“你没有到处声张,只把陆柄留在了江东暗访,这事办的不错。”
“至于这个庞然大物…”
李皇帝背着手,看着殿外的天空,许久之后,才长长的叹了口气:“是卓家罢?”
薛圭深深低头。
“姑父英明。”
第976章 出巡
吴郡卓氏。
这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更不是什么千年世家,但却是最近十年,或者说最近二十年,整个东南崛起最迅速的家族。
没有之一。
因为吴郡卓氏,几乎每一次都押注正确。
当初,李皇帝刚创业的时候,身为地方县令的卓光瑞,就给李皇帝送了整整五万贯钱。
这笔钱,足足支撑了当时的李云,整整一年时间有余。
而在那之后,卓家先后给李云送了不少钱粮,在李云入主金陵之后,卓家更是将他们家在金陵的大宅,主动送给了李云,
正是金陵的李园。
当今的太子殿下,就是生在这座宅子里,而李云也投桃报李,把江东盐道,交给卓家打理,卓家也不负厚望,那些年单单盐道一条路,就给李云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
而卓家投资最成功的,无疑就是卓光瑞了。
卓光瑞,先任金陵尹,又任工部尚书,开国之后更是升做了宰相,一转眼,他已经拜相好些个年头了。
而且他这个宰相,是负责具体实务,也就是政策推行的,可以说含金量…应该说含权量极高。
种种因素之下,卓家的崛起,自然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毕竟,哪怕卓相公真的两袖清风,一丁点也没有帮衬老家的家里人,但是单单是他在洛阳做宰相这个事实,就已经可以给卓家,提供无数便利。
事实上,最近几年时间,江南东道到任的三司使,到任之后最要紧的几件事之一,就是到卓家去登门拜访。
卓氏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李皇帝看了看薛圭,微微叹了口气。
老实说,卓家可以说是当初江东集团比较重要的成员之一了,甚至可以说,卓家是立了大功,有原始股的。
这样的人家,荣华富贵全都应该,在地方上发点财,朝廷按理说,也不太会管。
但是薛圭到江南走了一遭,回来这么一汇报,李云就不得不重视了。
毕竟薛圭,到现在也还是个年轻人,他只是到江东走了这么一圈,就能看出来这么个情况,说明吴郡卓氏…并不低调。
甚至有可能还很张扬。
这就不好了。
李云可以允许他们低调的,悄默声的发财,但是不允许他们这样张扬,不允许他们肆无忌惮的放大自身的影响力。
想到这里,李皇帝看向薛圭,问道:“你在江东,可曾听说卓氏有什么不法情事?”
“自然是有。”
薛圭苦笑道:“要不然,我也不敢跟您说,而且这朝廷里,除了侄儿之外,也没有人会跟您说这种事了。”
“谁也不想得罪那三位相公。”
如今中书里,已经有了五位相公,但实际上影响力比较大的,还是杜,姚,卓三位相公,毕竟这三个人开国初年就拜相,可以说是他们,一手塑造的如今的朝局。
李皇帝缓缓点头,开口说道:“好了,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你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薛圭松了口气,低头应了声:“是,侄儿明白。”
李云先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脑袋,然后两只手替他正了正头冠,开口说道:“你这一去几个月,你姑母也很想你,去后宫里,瞧一瞧你姑母罢。”
薛圭连忙欠身行礼道:“是,侄儿这就去。”
说罢,他对着李云低头行礼,然后匆忙去后宫,见薛皇后去了。
李云坐在甘露殿的位置上,翻看了一番前线送回来的战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终于下了决心,开口说道:“去把孟海唤来。”
门外立刻有宫人应是,只半个时辰之后,孟海就小心翼翼进了甘露殿,对着天子低头行礼:“陛下。”
李云对着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近前,等孟海靠近,李皇帝才低声道:“派可靠的人去查一查吴郡卓氏。”
“要详细一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陆柄现在人在江东,这事可以派遣人手去,然后让陆柄来负责。”
孟海连忙点头,他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是只查卓家么?”
他这话问的是,要不要连卓相公一起查。
李云微微摇头道:“只查卓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若是有牵连到卓光瑞的情事,一律封存,不许任何人看,直接送回到洛阳来。”
孟海连忙低头:“属下明白了。”
…………
又过了几天时间,河北道再一次传来捷报,孟大帅领军,成功攻占了榆关,控制住了这个关内关外的咽喉。
但是与契丹人之间的战事,还远远没有结束,毕竟契丹人擅长骑术,机动能力很强,这本也不是一两个月,或者半年能够打完的战事。
但是控制住了榆关,往后幽燕乃至于辽东的主动权,就都掌握在了李皇帝手里。
皇帝陛下很是高兴,吩咐犒赏三军,同时在宫中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