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不了的。”
李云摸了摸太子的头发,笑着说道:“好了,你去寻你母亲吧,让你母亲处理你宫中的事情。”
“好生当差,凡事要想着一个正字。”
太子殿下应了声是,然后看了看李云桌子上的文书,开口说道:“爹,二郎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北方了吧?他近况如何?”
李云闻言,心中开心了不少,笑着说道:“你能问出这句话,为父心里就放心多了,你二弟现在正在孟青手底下当一个卒兵。”
“他还是能吃苦的。”
太子殿下闻言,有些动容,开口说道:“二郎竟是从军当兵去了?”
“放心。”
李皇帝笑着说道:“他出不了事,你们兄弟之间也要常联系,你抽空给他去一封信。”
太子殿下连忙点头。
“孩儿这就给二郎写信。”
第974章 故人相逢在中军
营州,榆关。
此时,孟青已经猛攻榆关数日。
守卫榆关的契丹人的确不是很多,只六七千人,但是他们守得很坚决,再加上此时孟青为了防范身后的幽燕的契丹人偷屁股,把兵力稍稍铺开,一连打了三四天,竟没有打下榆关。
此时中军大帐里,一张营州地图高高挂起,孟青站在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榆关,沉声道:“打了三四天了,还是不见成果,贺钧!”
贺钧贺将军,因为办事稳妥,被李云调到河北道,在孟青手底下听用,他如今也已经是将军级别的将领,领兵过万。
论级别,孟青目前还没有被皇帝陛下擢升大将军,但是他是这一次进攻幽燕的主将,也就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统领河北道诸将。
贺钧闻言,立刻出班,低头行礼道:“末将在!”
孟青看着他,沉声道:“这几天都是你部在打营州,我再给你三天时间,三天之内如果还没有打下榆关,你部就撤下来,不要再打了。”
开国初年,都是争抢军功,建功立业的时候,此时对于这些军中的将领们来说,最大的惩罚不是责骂,而是让他们从最前线撤下去。
因为一旦撤下去,功劳就再没有他们的份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友军升官发财。
贺钧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他对着孟青深深低头道:“是,末将…末将一定打好这一仗!”
孟青又看向一旁的副将骆真,开口说道:“骆将军,附近几路军,你要好生协调,尤其是营州城那里,要看住了,不能让幽州蓟州之敌,逃进营州城里,否则咱们的身后,就多出了一个契丹人的钉子。”
骆真也连忙低头,应声道:“末将遵命!”
孟青手里拿着地图,开始逐个分派手底下各路军的军事任务,只小半个时辰时间,所有兵马都被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到了最后,孟大帅站了起来,看向中军帐中的一众将领,沉声道:“各位,不管是陛下还是朝廷,都很关注这一场战事,这一场战事不仅关乎我们能不能取回幽燕,更关乎我们将来能不能兵进辽东!”
“这一场仗,每一天陛下都在关注着。”
孟青扫视了一眼众人,沉声道:“每一天都在看着你们!”
“还有一个消息,从洛阳支援过来了一支五千人规模的禁军骑兵。”
“今天,应该就能到营州。”
“跟你们说这个,不是让你们知道有援兵到了。”
孟大帅沉声道:“而是让你们知道,如果你们不好生打这个仗,有的是人来打这个仗!”
“你们不想捞功劳,禁军还要过来捞功劳!”
说完这句话,孟大帅大手一挥,喝道:“各回各营去,按照今天的安排,好生布置!”
“营州这场仗,十天半个月,要见个分晓!”
一众将领都深深抱拳,齐声应了声是,然后鱼贯离开了中军大帐。
众人都离开之后,孟青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一封文书。
这是九司刚送来的,皇帝陛下给他的批复,看着文书上的朱红色字迹,孟青半晌沉默不语。
骆真坐在他旁边,开口道:“大帅放心,营州战场,十天之内应该就能结束,后面就是清理幽燕敌人,以及兵出辽东的事情了。”
孟青摇了摇头,苦笑道:“做这个行军大总管,真是压力太大了。”
他叹了口气道:“从前在陛下麾下,陛下安排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什么也不用想,那些日子才是快活。”
“现在,陛下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我。”
说到这里,孟青就沉默不语了。
因为压力的确很大。
做了这个大帅,他常常一整个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也不困,整个人都相当亢奋。
亢奋中,又带着一些焦虑。
骆真起身,看了看帐外的天色,开口说道:“算算时辰,禁军应该快要到了,朝廷这个时候安排禁军到前线,无非是想让他们长长见识,干脆派到幽州战场上就是了,怎么非要他们赶到营州来?”
这一场幽燕战事前期,骆真就是在幽州战场上主持局面,不过如今,幽州战场上已经成了次战场,营州以及榆关,成了主要的战场,骆真就又回到了孟青身边,帮着他主持军务。
孟青微微摇头道:“朝廷的禁军,可不是旧周的禁军,如今的洛阳禁军,不少都是我们江东军原先的精锐,禁军的骑兵,也都是身经百战磨砺出来的。”
他缓缓说道:“这五千骑,可以与契丹骑兵正面对抗,不落下风,这样的战斗力,当然要开到营州来。”
说着,他也站了起来,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目光中带了一些忧虑。
“英国公,已经离开军营,从榆关出关好几日了,不知道他会不会出什么事情。”
为了协调关外的契丹诸部,刘博终于坐不住了,在五天前离开军营,亲自去了一趟关外。
本来孟青无论如何也不肯让他离开,但是英国公自称有足够的本事可以自保,无奈之下,孟青才放他离开了军营。
正思量间,有人过来汇报,说是朝廷的援兵到了。
孟青想了想,亲自离开了中军大帐,一路到了大营外面迎接,这会儿刚好五千骑兵的先头几人,已经翻身下马,当先一人三两步靠近,远远的半跪下来,对着孟青低头行礼:“末将苏展,拜见大帅!”
孟青来迎的就是他,闻言连忙把他搀扶了起来,摇头道:“苏兄弟不必这般大礼。”
苏展与孟青一样,都是皇帝陛下的嫡系,他们还不止一次在一块喝酒,自然是极其亲近的。
苏展笑着说道:“如今兄长是前线的大帅了,我行礼也是应该。”
“我奉陛下的诏命,领了五千骑来供大帅调遣。”
他回头看了看,然后正色道:“除两三人在路上大病,没有办法赶到,其余人已经尽数到了。”
“请大帅清点。”
孟青摇了摇头,拉着苏展的衣袖,开口道:“知道你要来,我让人备了点菜,走,咱们吃饭去。”
打仗的时候,军中从来不能饮酒,这一点孟青一直都是恪守的。
苏展先是笑着说了声好,然后回头对着身后不远处一个年轻人招了招手,沉声道:“磨蹭什么?还不来拜见大帅?”
这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苏展的侄子,苏家的四郎苏湛,苏湛被叔父喝了一声,连忙慌慌张张上前,对着孟青跪地行礼道:“苏湛拜见大帅!”
孟青看了看这个少年人,又扭头看了看苏展,问道:“是大将军的儿子罢?”
“是。”
苏展笑着说道:“我大兄家里的四郎,大兄让我带他出来见见世面,还请兄长,好生磨练磨练他。”
孟青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把苏湛给搀扶了起来,然后拉着二人的衣袖,开口道:“走走走,去我中军大帐说话。”
说着,他又看了看骆真,开口道:“骆将军,劳你替我安排好这五千禁军兄弟。”
骆真应了一声是,连忙去安排去了。
孟青拉着苏家的叔侄二人,一路来到了自己的帅帐之中,这会儿帅帐之中,已经摆上了一桌子菜,孟青拉着他们二人坐下,然后问道:“兄弟,陛下还好罢?”
“陛下好得很。”
苏展笑着回答道:“我们来之前,陛下还去了大兄家里一趟,把我大兄家五个儿子,一顿好打。”
“我这五个侄儿绑在一起,也全然不是陛下的对手。”
孟青闻言有些好奇,正要询问,忽然大帐被一人毛毛躁躁的推开。
只见一个身材高大年轻人,大踏步闯了进来,他左右看了看,才看到了孟青,然后三两步上前,大咧咧的叫嚷道:“孟叔,前线打那么凶,我不想当斥候了!”
他这话说完,才看到苏展苏湛叔侄俩。
叔侄俩也在看着他,三个人大眼对小眼。
“越王殿下?”
苏展终于开口了。
越王殿下看到苏展,也是大喜,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五叔!”
第975章 庞然大物
苏展在苏大将军的众多儿子之中,排行老五。
最大的苏晟自然不必多说,除了苏晟之外,他还有三个兄长,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如今苏家的一众兄弟当中,苏展无疑是除了苏晟之外最有出息的。
毕竟,他是天子创业之时的第三任跟班,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任跟班。
因为在他之后,在李云身边做“跟班”角色的薛圭周洛两个人,还没有干太长时间,李皇帝就不再需要跟班了,所以他的这两个继承人,在这个位置上并没有干太长时间。
而他的两个前任,孟海跟周必,都已经在相当要紧的位置上,孟海任九司京兆司司正,如果不是因为英国公还很年轻,将来孟海大概率就会接手九司。
哪怕是现在,他也隐隐可以说是九司的二号人物了。
至于周必,更是已经接手了枢密院的稽查司,隐隐成了军方的“御史大夫”。
苏展虽然在禁军当差,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他将来前途也不会太差。
官位不一定特别高,但是一定会很重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苏展与天家之间,相当亲近,与经常出宫练武的二皇子,也是相当熟悉。
这才有了这么一声小五叔。
苏展起身,上下看了看只穿了一身普通士卒衣裳的二皇子,又看了看他有些破旧的衣裳,有些吃惊,然后回头看了看孟青。
孟青叹了口气,开口道:“殿下,让你做斥候,我已经是担了天大的风险了,你绝不能再想其他的事情,更不可能让你上前线去。”
“前线凶险。”
二皇子自己找了个板凳,也坐了下来,满不在乎的说道:“我爹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听到这话,孟青眼皮直跳,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这如何能一样?”
李铮此时已经坐了下来,看着桌子上的肉食,眼睛发光,伸手撕下一个鸡腿,大口啃咬。
平日里,唐军驻扎在固定地方的时候,伙食是相当不错的,基本上几天就能见到一次肉,但是此时是行军打仗,正在跟敌人厮杀,这个时候吃的就不太可能这么讲究了,能吃到一口热的,就已经不易。
这段时间,李铮与底下的将士们同吃同住,着实是有些馋了。
“孟叔,这没什么不一样的,我也不是非要逞英雄,只是好容易出来一趟,想要为我爹多挣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