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104节

  四人刚走到弄巷口,就看到周若楠妯娌三个,穿着蓑衣,打着手电朝这边走来,看到三轮过来就晓得是他们回来了,都高兴的迎了上去。

  李大哥去码头那么久都没回来,妯娌几个跟李父李母还有陈阿奶在家,等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忍不住跑出来打听消息。。

  “阿乐,你们回来啦!”

  周若楠情不自禁的抓住了李长乐的手,天黑下来的那一刻,他们都吓坏了,担心李长乐三人来不及返航,被海浪卷走。

  “嗯,回来了!”李长乐握了握她冰凉的手,“没事的,我不是回来了么!”

  “阿根说没看到你们回航,他们早就回来了,你们怎么耽搁了这么久。”

  “在阿东家卖渔获呢!”李大哥高兴的把李长乐网到大米鱼的事,跟三人说了一遍。

  妯娌仨都惊喜的看向了李长乐,“又是大米鱼啊?”

  李长乐笑着点头,“嗯!又是大米鱼,这次的六十多斤!”

  李大嫂嘴都合不拢了,“娘,阿乐抓到的大米鱼一次比一次大,那下次,是不是要网一条一百斤的?”

  李大哥笑道:“简直跟说梦话一样!大米鱼又不是我们家鱼塘里养着的,想去撒一网,就去撒一网。”

  李大嫂嗔怪的瞪了他一眼,“好话都不会说!”

  “大哥说的是实话。”李长乐也觉得不可能,忽然想起昨晚弄回去的牡蛎,“走快点,回去再说。”

  “嗯嗯!”几人都加快步子朝家赶。

第161章 热情的阿楠

  大伙儿刚到院坝前,李小洋就戴着斗笠窜了出来,冲伸着脖子朝这边看的几个老人喊了起来,“阿奶,阿爷,我阿爸回来了!”

  “阿娘、阿爸,(阿奶)我们回来了。”

  陈阿奶看着孙子高兴的抹泪,“回来好,回来就好!饿了吧?”

  陈永威拍拍肚子,“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家里饭菜都做好了的,你回去洗洗喝碗姜茶,驱驱寒就吃。”

  “哦!”陈永威搀住阿奶,“阿堂伯,伯母我们回去了。”

  “好,路上慢点。”李母送了祖孙两步,回来见两人浑身湿漉漉的,“饭菜做好了的,阿平,阿乐,先去洗个热水澡,换一身衣服出来,喝一碗姜茶,我们就吃饭。”

  牡蛎开完大家都累了,李母就让几个儿媳在自己家做了,大家一起吃。

  李长乐看了看回廊晾着的牡蛎,想到他们早上走的时候,就已经开出了四颗珠子,“大热天的,等会儿洗也没事,先说说今天开了多少珠子?”

  “那么着急做啥?”李母嗔怪的拍了他一下,“你跟着阿楠回去不就看到啦!”

  “不止阿乐想看,我们也想看。”李二哥见大伙儿都很高兴,觉得今天开的珠子肯定比昨天多。

  “我回去拿!”周若楠转身朝自家走,李长乐也颠颠的跟了上去,“阿楠,快说说,今天一共开了多少珠子出来?”

  “你猜猜!”周若楠扭头笑道。

  “有没有十五颗?”李长乐想到昨天十二颗,觉得今天应该会比昨天多吧?

  “我让你猜,不是让你问我有多少颗?”

  “不猜了,一点都不好玩!”李长乐笑嘻嘻的推着她往屋里走,“进屋一看就晓得了。”

  “做事一点耐性都没有。”周若楠嗔怪的拍了他一下,拿出钥匙把房间门打开,忽然转身一把抱住了他。

  “哟!这么热情啊!”李长乐笑着把她往外推,“你男人虽说有点累,那也得等我把身上的湿衣服脱了才成啊!”

  “讨厌~”周若楠揪住他耳朵,轻轻拧了一下,抬头眼眶湿润的看着他说道,“阿乐,你今天吓死我了,我怕……”

  “傻瓜!”这么些年了,李长乐还是第一次看到她真情流露,动情的捧住她的脸狠狠的亲了一口,“只要有你在,不管多难、多远,你老公拼死也要回来守着你,才没那么容易挂掉!”

  “以后不准说死啊死的!”周若楠不好意思的擦了擦眼角,转身拿起叠好放在枕头边的衣裤,“赶紧把湿衣服脱下来,我给你倒一盆热水来,你先擦擦。”

  “好好好,老婆大人下了命令,小的以后打死都不说。”李长乐凑上前亲了她一下,这才开始脱衣服。

  周若楠出去端了一盆热水进来,见他光溜溜的站在那,有些不好意思的拿起帕子递给他,“赶紧趁热洗洗把衣服穿上,我拿珠子出去给二哥和阿威看。”

  “他们才没那么不懂事!”李长乐嬉皮笑脸的拿起帕子往她手里塞,“老婆,你老公累了一天了,你给我搓搓背。”

  “懒虫!”周若楠拿起帕子挤干水分,“弓着身子,我给你搓搓。”

  “好嘞!”李长乐转身弓着身子,周若楠将热乎乎的帕子敷在他后背,轻柔的来回搓了几下,“好了,前面你自己洗。”

  李长乐转身张开双臂,痞痞的看着她,“后面都洗了,前面也是我的,你不能厚此薄彼啊!”

  “得寸进尺说的就是你这样的!”周若楠红着脸把帕子扔在他身上,“赶紧的,阿娘还等着我们吃饭呢!”

  她说罢转身就往外走,臭男人,真由着他,她今天就别想出门了。

  “诶!你还没拿珠子给我看呢!”李长乐走到门口伸着脖子说道。

  “自己拿,珠子在哪儿,你又不是不晓得。”周若楠头也不回的走了。

  “老夫老妻了还那么害羞!”李长乐笑着回去拿起帕子把身上擦拭了一下,换上干爽的衣服后,顿时觉得舒服多了。

  他站到床前,掂起脚才看到帐顶放着的接雨水的瓷盆,不知是他和阿威的技术太差,还是风太大又把房顶的瓦片吹乱,修补后的房顶又有点漏雨了。

  李长乐叹了一口气,从帐顶拿下来一把钥匙,打开抽屉,看到用帕子裹着的小包,他挨个捏了一下,拿起靠里放着的那包,打开后一看,果然是今天开的珠子。

  “乖乖!”李长乐脸上的笑容顿时灿烂起来,“难怪让我猜,原来开了十九颗出来,这下好了,建新房的钱有咯!”

  三颗金色的珠子,十三颗白色的,一颗粉色的,还有两颗黑色的,可惜都没那天开的那颗大,

  喜滋滋的把另外两包也拿出来打开,摊开放在床上,金色一共有七颗,能凑成一套和一对,剩下的两颗一大一小。

  粉色的两颗也是一大一小,不过很是光洁圆润,李长乐觉得做成吊坠,女孩子戴肯定好看。

  白色的就多了,一共有二十三颗,能凑成套的有四套,凑对的也有两对,其他的都是些豌豆大小的,但也很好看。

  还有一包,里面都是些奇形怪状的,大大小小一起至少有四五十颗,想着再给它们生长十几年的话,可能会长得圆润一些吧?

  李长乐觉得这次开出来的珠子没上辈子,传说中开出来的珠子多,可能是他提前十几年开了的原因。

  “阿乐,你被珠子耀花眼,看不到路出来啦?”李二哥笑眯眯的站在房门口说道。

  “哥!你看,有这么多呢!”李长乐把他拉进屋,指着床上的珠子,“漂亮吧!我们挑几颗出来,给阿楠和嫂子打丁香戴。”

  “她们才舍不得呢!”李二哥拿起一颗金色的珠子,“一颗就是二百多,你让她们打丁香戴,她们宁愿换钱建新房子住。”

  李长乐抬头看了看还在漏雨的房顶,“等以后弄到更好的,我们就留下给她们打首饰戴!”

  “眼下要用钱的地方多,等房子建好了,把木船换成铁皮船,再把海事电台也装上,以后出海再遇到今天这种突如其来的风暴,也能提前接到通知。”

  “我听他们说,海事电台挺贵的!”李长乐也觉得没有海事电台在海上作业,就跟真眼瞎差不多。

  “听阿贵说,他们合股买的那艘大船,花了将近两千多才装上,一艘十多米长的铁皮船也才三千多。”

  李二哥顿了一下,“但有电台的确好多了,正常情况下,台风和风暴来临前,都会提前通知,有了准备就不用事到临头才做准备。”

  “海事电台再贵也没人值钱。”李长乐拍拍他肩膀,“买铁皮船的时候,海事电台必须装上。”

  “要建房子,还早着呢!”李二哥笑着放下珠子,“拿去放好了,阿娘还等我们吃饭。”

  李长乐点了点头,“大哥去看船,看的咋样了?谈妥了没?”

  “大哥说船保养的不错,看着比我们家的要好一些,那家咬死要五百八,一分都不肯少。还说,我们不要的话,他就给另一家了,大哥说回来跟我商量一下,明天回他话。”

  “以后有钱买铁皮船,二手船也不愁卖,你们要是满意的话就买下呗,正好一起去张家埠头把拖网、滑道装上。”

  “嗯,我们决定买了,一起把拖网装上,一起出海。”

  李长乐笑道:“你还说漏了一句,大家一起发财!”

  “对,一起发财!”李二哥笑着捶了他一下,兄弟俩相视一笑,一同出门去了父母家。

  李小洋一把拉住他,一脸崇拜的说:“三叔,我阿爸说你网到一条五六十斤重的大米鱼啊?什么样的?我也想去看看!”

  “三叔,我们也要看大鱼!”李小青几个跟着喊道。

  “好,明早就带你们去。”李长乐笑着坐下,对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的李父说道,“阿爸,明天我们用三轮车载你过去看看。”

  “好,我也看看去!”李父冲他慈爱的笑道,“我还是你阿娘生你那天,网到过一条百十斤重的黄唇鱼,从那就没网到过大鱼,你阿奶一直都说你海运好。”

  “我才生下,连鱼是啥都不晓得,碰巧罢了!”李长乐好久没被他这样看了,还有些不好意思。

  李母和周若楠端着姜汁黄酒出来,高兴的递给李长乐兄弟仨,“你们今天平平安安的回来,明天我去买块豆腐,做几个碗头去老爷殿,谢谢海龙爷保佑,神明保佑!”

  她说着转身出门,双手合十,虔诚的对着海的方向拜了三拜,感谢海龙爷保佑,他们顺利返航,还给了那么多值钱的渔获。

  周若楠妯娌几个也跟着出去拜了两拜!

  李二哥高兴的说:“阿爸,你没看到村里那些羡慕的样子,明天村里人就都晓得阿乐又弄到大米鱼了。”李二哥笑着说道。

  李父听后摇头道:“人怕出名猪怕壮,阿乐接二连三的弄到好货,我看还是趁早把房地基批下来,省得亲戚朋友来找上门借钱,伤了情分。”

第162章 没事找事

  “对,早点把地基批下来,晓得我们要建房子,就不会有人来借钱了。明天还下雨的话,我们就去找阿冬伯说地基的事。”

  热乎乎的一碗姜汁黄酒下肚,李长乐顿时觉得浑身热乎乎的,身上还有毛毛汗渗出。

  海边湿气重,姜汁黄酒喝下能散寒、活血化瘀,很适合他们这种在海面上暴晒了一天后,又被大雨浇了个透心凉的渔民。

  李父看了看晒黑了不少的三儿,“今早我去找你三叔回来,又去了陈会计家一趟,跟他说了批南山那边的地基的事。

  他说,也有几户看上了那边,让我跟你们说,如果决定批在那边的话,就早点去把宅基地的钱交了,早点把地基划下来,省得朝向好的位置被人挑走了。”

  “哪几家啊?他们怎么也跟阿乐一样,喜欢把地基批在那?”李大嫂没想到还有人跟阿乐那不着调的一样,喜欢把新房建在南山凹。

  “阿冬说是金家兄弟,他们家是从海岛移民过来的,兄弟几个喜欢晒头、煮虾送镇上卖,说是看上那边宽敞。”

  李父顿了一下,“金家兄弟和王道标兄弟都是好相处的,远亲不如近邻,你们把房子批在那边,跟他们做邻居也好。”

  李长乐记得批地基要交钱的,“两间地基要交多少钱给村里?”

  “两百块,和村口一样有红本的。”

  “好,那我们明天就去找阿冬伯,把地基钱交了,把地基划下来。”

  一家子吃过饭,还要处理留下来的青占、黄占还有杂鱼,得收拾出来,腌制一晚,挂起来晾干。

  李大哥出门,外面的风势已经减弱,雨也小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叹了口气,“唉,看样子又要休息两天了。”

  李二哥上前帮忙把竹筐抬下来,“休息两天也好,我们明天去老塘岸把船买下来,送去张家埠头改装,阿乐在家去阿冬伯家把宅基地的钱交了,把位置定下来。”

  “嗯!决定了就早点定下来。”

  兄弟俩抬着竹筐进屋,把里面黄占、青占、杂鱼倒进大木盆。

  李大哥这才看到下面还有不少小杂鱼,“咋还有这么多小杂鱼?”

  “还有两排地笼网没下下去,天气就不对了!”

  李长乐这才想起还有两排地笼没下,“哥,带回来的地笼网的饵料袋里,还装着鱼饵呢!”

  “地笼网我放偏房了。”李二哥急匆匆的朝偏房跑。

  周若楠婆媳几个坐到大木盆前,开始收拾,“今天这些小鱼还蛮新鲜的,个头也不算小,做饵料可惜了。”

  “这些鱼有的是撒网撒的,还有的是从地笼网里挑出来的。”李长乐上前看了看,“把大的挑出来晒头,小的洗干净油炸了下酒。”

  李大嫂咋舌,“用油炸多费油啊,再说,油炸的热的时候吃着还好,冷了上面裹着一层油,不好吃不说,吃了还容易拉肚子。”

首节上一节104/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