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 第83节

  拍完照片,领钱闪人,两位记者还有别的采访任务。

  记者和班主任一起离开,严校长把陈贵良喊住,跟自家长辈似的说:“高三下学期,学习任务重,你还适应不?”

  “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很好。”陈贵良好像在答非所问。

  严校长赞许道:“相比高二的时候,你成熟了许多。”

  陈贵良道:“人总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

  严校长更加满意:“自主招生考试需要的个人资料,学校已经帮你准备好了,你们刘老师下午就给你。决定好读哪个大学了吗?”

  “还在等清北的消息,他们需要开会讨论。”陈贵良说。

  严校长道:“月底有一些媒体要来。普通的采访,效果可能不好。如果开记者会,又有些小题大做。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

  陈贵良仔细想了想:“我在多媒体教室,讲一堂语文课如何?既展现学校的软硬件水平,又能凸显自己的古文功底。”

  “怎么讲课?”严校长来了兴趣。

  陈贵良说:“老师和学生,自愿来多媒体教室听课,那些记者也坐在下面旁听。围绕语文课本的错误来讲,肯定有话题性,记者们也觉得新鲜。”

  严校长诧异道:“语文课本有错误?”

  陈贵良点头说:“《滕王阁序》有一句注解错了,导致学生对整篇文章都理解偏差。”

  严校长道:“你详细说一下。”

  ……

  关于提升陈贵良话题度的契机,是《西华都市报》那篇文章吗?

  不全是。

  真正的契机,来自高考和招生改革!

  官媒已经领会到上面的精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抛出教育公平话题。

  包括南周那篇文章,也是在顺势而动。

  春节过后,相关舆论进入第二阶段,陆续曝光高考和招生舞弊旧案。

  未来人人喊打的柴女士,如今还是为民请命的好记者。她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揭露了某顶级音乐院校,在这次艺考当中玩黑幕。

  有重大失误的考生排名靠前,表现优异的学生却面临淘汰。

  节目播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违规考试和招生事件,被电视台和报纸曝光出来!

  就连新概念作文大赛,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韩韩补考都被翻出来炒冷饭,矛头直指第一、二届被保送的获奖者。

  此时此刻,《南周》再发一篇文章,讨论名校争抢陈贵良的合理性。即一个学生文章写得好,真就有资格被抢着特招吗?

  陈贵良瞬间变成舆论焦点!

  笔仗开始了。

  《南都》拿到接力棒,又玩起老一套:刊登读者来信。

  从民国到当代,所谓的读者来信,讨论火热时可能是真的,但刚开始都属于自导自演。

  先冒充读者,写一封反对信。再冒充读者,写一封支持信。而且还要故意留下逻辑漏洞,吸引更多真正的读者来信反驳。

  南都和南周两份刊物唱双簧,目的非常简单。

  就六个字:吸眼球,赚销量!

  至于最后争论出什么结果,它们不会考虑,也懒得去关心。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认为特招新概念一等奖欠妥,不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先说公开。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居然还能单独补考,而且是监考老师临时出题。有没有提前串通的可能?会不会是请人代笔,再背诵下来去补考?暗箱操作的机会太多,如何能让人信服?”

  “再说公平。普通学生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能改变人的一生,凭什么写篇文章就能坐直升飞机过河?这对万千学子而言公平吗?”

  “最后说公正。理科赛事,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而作文大赛评奖,纯属主观行为,有什么公正性可言?你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还说它不如小学生作文呢!如果某位参赛者,跟评委私下认识,评委会不会卖人情给高分?”

  “因为舆论声讨,新概念获奖者已经三年没被保送,今年陈贵良凭什么能被清北特招?”

  这封所谓的“读者来信”,借着当下最火的招生公平话题,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

  大量真正的读者来信,呼吁取消文科赛事特招。

  支持陈贵良的来信也迅速出炉,历数晚清以来的偏科人才。比如某某大师,其他考试全部零分,但有一两科非常优秀,最终被名校录取,并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还抨击高考制度不合理,导致许多有特长的学生,失去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笔仗就这样打起来。

  其他媒体一看,凭什么就你赚销量?我们也要分一杯羹!

  于是乎,讨论相关话题的媒体越来越多。

  有的报纸准备不足,直接引用《西华都市报》的文章,并且全文刊登陈贵良的两首诗。他们也不谈论招生公平,而是围绕着陈贵良本人及其文章进行报道。

  《瀛海行》和《答<笔会>董编辑》,终于从网络以及少数媒体关注,变成普通老百姓也跑来围观评判。

  许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也纷纷参与进来,趁机刷一下存在感。

  有人对此盛赞不已,有人却骂狗屁不通。

  甚至还有报纸,借陈贵良讨论留守儿童和乡村教育。

  简直群魔乱舞。

  鉴于非议之声太大,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就是否降分特招陈贵良,开会争论得特别激烈。

  这一拨舆论,短期内不会结束,热度还会继续提升。

  因为高考和招生改革势在必行,官方一直在幕后推波助澜。再过两个月,就连教育部都要亲自下场,一下子通报四起重大考试舞弊事件。

  不仅是高考,还包括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某知名院校,直接被取消英语四级考点资格。

  坐牢的不止一两个,罪名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直至今年高考,依旧有不少人顶风作案。并将在填报志愿期间,一桩桩被揪出来严厉处置,同时公之于众进行宣传警示。

  陈贵良一不小心被卷进时代浪潮。

  不论如何,陈贵良全国闻名了,而且普遍认可他是“才子”、“有志青年”。

  但也有许多人坚持认为,就算才子也不能特招,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萌芽》杂志社那边焦头烂额,因为接连有名校打电话过来,说明年不会再给新概念降分录取名额。先避避风头再说。

  二中的严校长倒是很开心,此前不愿来的媒体,竟纷纷改变主意。

  甚至还有不请自来的。

  约好日期,五十多家媒体杀向学校!

第76章【我来给大家上一课】

  “李君,你不去多媒体教室?”

  “陈贵良讲课有屁的意思!走,我们打篮球去。”

  “不好吧。都是同学,怎么也要支持一下。”

  “随便你。打篮球,打篮球,要打篮球的一起啊。”

  “……”

  李君抱着篮球反复吆喝,还真有四五个男生,不去听陈贵良“讲课”,而是跟李君一起打篮球。

  为了给陈贵良捧场,班主任把体育课挪过来。

  高三11班的学生,可以选择自由活动,也可以选择支持陈贵良。

  而其他班的学生,不管哪个年级,只要不是在上正课,都可以跑去凑热闹。

  边关月跟吴梦并肩而行,低声议论。

  “你知道他要讲什么吗?”吴梦问道。

  边关月摇头:“不清楚。”

  “他借你的笔记本电脑做讲义,你怎么可能不知道?”

  “真不知道啊,他这几天神秘兮兮的。”

  “我倒是很期待,肯定能讲出什么新意。”

  “……”

  多媒体教室在实验楼,跟图书楼一样,也是严校长在任期间修建的。

  实验楼里,当然有物理、化学实验室。还有计算机教室,以及专门搞讲座、上大课的多媒体教室。

  高一、高二年级,一直都有计算机课。

  陈贵良发起签名讨要微机费那次,纯粹是因为高三年级课程紧,年级组取消了计算机课,但学校却忘记退还微机费。

  可能是年级组跟财务处沟通不畅,也可能是财务处假装不知道。

  更有可能,是大家都知道,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因为退钱需要找领导签字,走流程又比较麻烦,还有可能得罪领导,财务处干脆选择不作声。

  那笔钱应该是躺在学校账户里,陈贵良发起联合签名的第二周,学校就非常爽快的把钱退给高三学生。

  ……

  高三11班的同学,在前往多媒体教室时,学校领导也正陪同媒体记者过去。

  还有一些语文老师。

  众人来到多媒体教室门口,就见到陈贵良站在讲台上调机器。

  立即有记者掏出相机,对着陈贵良拍了几张。

  学校领导当中,地理老师兼副校长钟大河,跟陈贵良是最熟悉的。他走过来问:“你自己能搞定吧?”

  “没问题。”

  陈贵良微笑回答,随即又试麦:“喂喂喂~~~”

  那些来自大城市的记者,昨天在破路一阵颠簸,对这小县城的学校期待感很低。如今走进多媒体教室,看到学生在调设备,又感觉二中的硬件还不错。

  严校长此刻非常高兴,他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展示学校软硬件。

  尤其是高科技硬件,全部出自他的手笔!

  下午他还安排了其他活动,比如弄一些学生进电子阅览室,然后请媒体记者去参观拍照。

  领导席、记者席很快坐满。

  不多时,11班的学生也来了,全部坐到师生席。也有一些其他班级的师生,陆陆续续跑来看热闹。

  陈贵良看着墙壁上的时钟,等待一阵终于发言:“尊敬的各位记者、领导、老师和同学,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见面,共同谈到一些高中语文的知识点。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没资格给大家上课,仅提出少许个人观点。抛砖引玉,仅供诸位参考……”

  说话间,陈贵良点击鼠标,投影仪投出《滕王阁序》全文。

首节上一节83/1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