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大家想必非常熟悉。但我学习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首先应该搞懂这篇文章的题材。什么是序?在座的哪位可以回答?”
徐海波非常给面子,当即举手。
陈贵良微笑道:“这位同学请讲。”
徐海波站起来说:“序就是前言、引言,可以是一篇文章、一首诗的序,也可以是一本书的序。”
“那兰亭集序呢?”陈贵良引导说。
徐海波补充道:“也可以是一次活动的序。”
“谢谢,请坐。”
陈贵良再次点击鼠标,投影屏幕上出现序的定义。
“
陈贵良看向记者席:“有没有记者朋友回答?”
《蓉城商报》的记者凑趣道:“两种兼有。既是为宴会活动写序,也是为自己的诗写序。”
陈贵良摇头:“几乎不可能出现两种兼有的情况。”
这位记者一怔,其他记者发出轻笑。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语文课本的注释为:‘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即表明是在给自己的诗写序。”
“王勃真在给自己的诗写序吗?有谁听说过关于这次宴会的有趣故事?”
陈贵良看向台下。
班长李锐举手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宴会举办者是当地都督,想让自己的女婿出风头。所以其他人都不敢写,或者故意写得很烂。但王勃不懂人情世故,一篇《滕王阁序》惊艳四座。由于写得太好,都督没有生气,还夸王勃是天才。王勃当时没有功名,写文章之前没人看得起他,这篇文章写出来就出名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因为具备扮猪吃虎、装逼打脸的爽文套路。
不止学生们听过,在座记者也多数都听过。
陈贵良点击鼠标,指着投影屏说:“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哪里我没查到。但《新唐书王勃传》里有记载,称别人都不敢写,唯独王勃敢动笔。洪州都督气得去上厕所,每当王勃写出几句,吏员就去厕所汇报。一篇文章还没听完,都督就已直呼天才。”
“还说王勃都不用仔细构思,喝醉了就睡,睡醒了便写,不改一字而成篇。‘腹稿’这个词语,就出自此典故。”
“感谢学校开放图书室,让我能查找《新唐书》。”
最后一句话,严校长听得极为受用,培养出文学天才他也有功劳。
媒体记者和学校师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还知道了“腹稿”的典故出处。
“《新唐书》就是瞎编的!”
陈贵良猛地来一句,掷地有声。
台下众人,立即来了精神。
一个高中生,敢断言《新唐书》瞎编乱造?
只见陈贵良再次点击鼠标:“唐代的科举和官场,跟宋明清是不同的。唐代虽然也有科举,但做官主要还是靠举荐。出身门第比科举更重要。”
“而王勃出身河东王氏,属于太原王氏的分支。《三字经》里有一句‘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文中子’即王通,正是王勃的爷爷!”
“宋人编《三字经》的时候,把王勃的爷爷跟老子、庄子、荀子、扬雄并列为五子。可以想象王勃的出身有多么显赫。在注重门第的唐代,一个地方都督敢跟王勃摆脸色?”
“欧阳修在编《新唐书》时,代入的是宋代官场环境,却没有仔细考究唐代什么情况。至少在《王勃传》这一节,《新唐书》绝对是瞎编的!”
山城晚报的记者举手说:“《三字经》成书于南宋,或许王通在唐代并不出名,而是在宋代才地位提升的。”
“也有可能。”
陈贵良微笑点击鼠标,投影屏出现一串文章标题。
陈贵良说:“《王子安集》很难买到,新华书店里找不到,网络上也搜不见。上个星期,我请严校长带我去本市的川理工图书馆,有幸发现了一本1995年出版的《王子安集注》。”
“在王勃的这本文集里面,收录了四十多篇序文。其中一大半,都跟《滕王阁序》一样,是王勃在宴会时做的序。也就是说,王勃不论走到哪里,都属于明星人物,宴会作序都由他来执笔。”
“而王勃写完《滕王阁序》没两年就死了,这些序大部分都比《滕王阁序》更早。王勃早就出名了,洪州都督敢欺负他?这也能佐证《新唐书》是瞎编的。”
台下的老师和记者,已然被陈贵良说服。
因为投影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王勃的《XXX序》。那些序文标题,要么跟宴会有关,要么跟旅游有关,都是一大帮官员和文人在聚会。
王勃被洪州都督欺负,被在座文人歧视,肯定是假的。
《新唐书》的相关内容也是假的。
每次宴会,王勃都是酒席上最靓的仔!
陈贵良继续点击鼠标:“王勃的这些序,很多都带着‘一言均赋’,又或者‘人采一字’、‘人分一字’、‘人赋一言’。后面则紧跟‘四韵’、‘六韵’字眼。”
“如果按照语文教材的注解,这是他把自己的诗写完了。有必要每次都提这种废话吗?”
“我们再看唐代其他诗人的宴会序文。”
记者、领导、师生看向投影屏,上面列出初唐四杰的几篇序文选段。
全都有跟“一言均赋,四韵俱成”类似的词句。
很明显,这不是什么客套话,而是宴会序文的标准格式。
陈贵良继续说:“隋唐文人聚会写诗,也要按规矩来。宴会主办者,会提前选择很多字做韵脚。参与者现场分配一个字,写诗必须跟这个字押韵。同时还要规定写多少句。”
“【一言均赋】,即每人选一个字押韵,大家一起来写诗。”
“【四韵俱成】,即所有人的诗,必须有四个韵脚,必须写出来八句。”
“这两句,是王勃在宣布写诗的规则。而不是像语文书的注解那样,说什么我把自己的诗写好了!”
在场众人,包括学生在内,听到这里都恍然大悟。
严校长更是当场拍巴掌,引导大家一起鼓掌。
掌声结束,陈贵良继续说:
“宴会上写诗,标题也有固定格式,必须写明自己分到哪个字做韵脚。这样才方便大家评价优劣,以及判断他是否违规。”
“比如王勃的《上巳浮江宴韵得止字》,又比如宋之问的《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
“所以,语文课本里的《滕王阁诗》也是伪作!”
陈贵良再次抛出暴论。
不少记者已坐直身体,他们这次有新闻写了。
“为什么《滕王阁诗》是伪作?首先它标题就不符合格式。”
“其次,《滕王阁诗》有六个韵脚,不符合《滕王阁序》给出的【四韵俱成】规则。这首诗还中途换韵了,不符合《滕王阁序》给出的【一言均赋】规则。”
陈贵良害怕在座之人看不懂,还在做PPT的时候,画圈标注了《滕王阁诗》的六个韵脚。
随即,陈贵良总结道:
“《滕王阁序》的完整标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这表明,王勃参加的是一场送别宴。”
“最后一段的正确翻译是:我有幸受邀参加送别宴,并斗胆记录盛况、留下赠言。至于写诗作赋的任务,就交给在座的诸位了。我冒昧写出这篇序文,分给每人一个字做韵脚,大家必须写出四韵八句诗。请诸位尽情展现你们的才华吧!”
“因此可以断定,《滕王阁序》写在开席之后、写诗之前。相当于宴席诗会的开场白,王勃代表洪州都督给诗会定性、宣布规则。”
陈贵良放开鼠标,朝着台下说:“所以,语文课本对‘一言均赋,四韵俱成’的注释错得离谱,导致学生对整篇文章及其创作背景都理解偏差。而且课本后面给出的《滕王阁诗》也属于伪作。”
“我建议,下次编语文教材时改一下。”
“另外,编教材的时候,肯定参考了很多工具书。那些工具书,估计也全错了。”
“我买的2002年苏省古籍出版社《古文观止》的注解是对的,我语文老师买的1988年岳麓书社《古文观止》就是错的。但是,两版《古文观止》都附录了伪诗。”
“我建议,把相关工具书也改一下!”
现场媒体记者,已经在构思新闻标题。
《天才文学少年质疑语文课本,建议教育部门修改教科书》。
《高中生引经据典,驳斥新唐书和语文教材谬误》。
《天才少年古文功底深厚,名校破格录取有何不可?》。
《试论当代语文教育的缺陷教材编委会专家群体,为何不及一个高三学生?》。
第77章【先定它一个亿的小目标】
一阵掌声之中,吴梦把脑袋挨过去,对边关月说道:“他的语文学得真好!”
“是啊。”边关月鼓掌笑道。
徐海波也在跟谢扬窃窃私语:“好牛逼,居然质疑语文教材。”
谢扬撩着头发说:“那叫质疑?直接说课本错了,让下次编教材时改改!”
语文老师李润泽微笑不语,这是他的语文课代表,是他教出来的语文尖子生。
旁边一个语文老师问:“老李,这些都是你给他讲的?”
“他自己琢磨的。”李润泽有些脸红。
因为去年暑假补课时,李润泽讲到这篇《滕王阁序》,陈贵良下课跑来请教:“老师,课本注释说不通啊。”
师生俩就此问题,各自找来一本《古文观止》。
李润泽那本是老版的,跟教材注释相同。
陈贵良那本是新版的,又是另一种解释。
李润泽嫌麻烦,并没有深入探究,在对比之后说:“可能是教材错了。但如果考试考到,你要按教材来答题。”
没了。
现在回想起来,李润泽颇为汗颜。
很快,媒体记者提问。
一个记者问道:“今天讲的内容,是你自己研究的,还是有老师辅导?”
“我自己研究的。”
陈贵良举起2002年版《古文观止》:“但肯定有学者,早就发现这个问题。所以两年前出版《古文观止》时,对此进行了更正。我在龙都市接触不到专业杂志文献,并不清楚现在学界是什么情况。如果近年来有类似论文,纯属巧合,我不是剽窃的。你们以后也别说我抄袭。”
打预防针呢。
“哈哈哈哈!”
现场爆发出一阵哄笑,记者们联想到郭小四。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华师大的刘永翔教授,就在《文学遗产》杂志发文指出教材错误。
一年前,复旦的王运熙和陈尚君教授,也在《文学遗产》杂志发文进行探讨。
与此同时,朱东润先生编撰《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原有的错误注释进行了更正。
《文学遗产》是隶属于社科院的学术期刊,关注这本杂志的人非常少,普通人想买都不知在哪里买。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被一些学校,选为大学辅修教材。但老师们懒得讲这本书,只是让大学生自己去读,而绝大部分学生连碰都不碰。
所以,这个问题始终不受重视,甚至无法引起学术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