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 第79节

  陶雪翻开扉页,发现每本书的签名,都带着她的名字和祝福语,顿时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

  “算你有良心。”陶雪笑盈盈坐在陈贵良身边。

  陶成钢后知后觉,此刻终于感觉不对劲,自己的妹妹似乎……

  似乎,很般配啊!

  陶成钢看了一下手表,起身说道:“我要去相亲了,你们两个慢慢聊,走的时候记得把门带上。”

  这货快速闪人,给妹妹创造独处机会。

  陈贵良也想离开,陶雪却拉着他说话:“苏同的真人,有没有照片上帅啊?”

  “是个中年帅哥,人挺精神的。”陈贵良道。

  “那余桦呢?”

  “也还行。”

  “你有没有跟他们聊文学?”

  “没聊,尽顾着吹牛了。”

  “……”

  瞎扯大概二十分钟,陈贵良不顾陶雪留饭,坚持说家里有事急着回去。

  他坐公交到老街区,买了些过年吃的腌腊制品,便挨着竹杠直接打出租车回村。这些出租司机,春节前后是真黑!

  回到村里,似乎再次与世隔绝。

  村民不知道什么新概念大赛,更不知道陈贵良已经成了名人。

  就连早已成名的郭小四,即便是本市走出去的,这些村民也没有听说过。反而是赵燕子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爱看还珠格格。

  “娘娘,我回来了。”陈贵良回到家里,发现奶奶正在大扫除。

  她劳动力有限,也干不了多少活,一直忙碌好几天。

  墙角、屋顶的蜘蛛网,已被奶奶清理一空。

  桌凳、柜子、床架也都擦洗一遍。

  就连养鸡养鸭的笼子,也全部进行清扫。

  奶奶放下扫帚:“吃没吃晌午饭?”

  “吃过了。”陈贵良买腌腊制品时,随便啃了几个包子。

  奶奶也不问他是否得奖,只说道:“火车坐久了累,你去睡一觉嘛。”

  “我昨晚就回来了,住在表叔家里,”陈贵良问,“娘娘,熊猫儿乖不乖?”

  奶奶说着反话:“乖得很!”

  陈贵良哈哈一笑,他故意买专门捣乱的黑白花,因为奶奶一个人在家太无聊了。

  “熊猫儿。喵!”

  陈贵良还买了一斤餐条回来,随手把小鱼扔在院坝里。

  熊猫儿闻到鱼腥味,不知从哪里猛蹿出来。

  陈贵良把年货和餐条拿去厨房,看到水缸里只剩四分之一,他又拿起扁担和水桶去挑水。

  熊猫儿吃完餐条,自来熟的跟着陈贵良跑。

  门槛太高,它一下子跃不过去。跟爬山似的努力攀登,费了老鼻子劲翻越门槛,啪叽一下就整个摔过去。

  “喵!”

  陈贵良已经挑着水桶走远,熊猫儿爬起来叫唤着追赶。

  追到一片草丛附近,它果断抛弃陈贵良,钻进茂密的野草丛中撒欢。

  陈贵良把一桶水挑回来,发现熊猫儿蹲在路上等他,猫爪子边躺着一只老鼠,还邀功般喵喵叫个不停。

  “不是,你才多大啊?就会抓老鼠了。”陈贵良觉得有趣。

  那只老鼠也很小,被蹂躏得选择装死。

  熊猫儿伸爪子拨弄几下,发现小老鼠一动不动,便失去兴趣躺旁边睡觉。

  小老鼠趁机逃跑,刚移动不到十公分,熊猫儿便一爪子拍来。

  当陈贵良第三次挑水回来时,小老鼠已被活生生折磨致死。

  陈贵良去厨房拿来火钳,把老鼠尸体夹去扔茅坑里。

  “喵喵~~~”

  熊猫儿一直叫唤,似乎对此非常不满。

  “哟,陈大哥、姚二姐回来过年了啊!”

  屋后传来邻居的声音。

  陈贵良没再去挑水,走到院坝外站着等待,很快就看到爸妈扛着大包小包走来。

  “良良,你长好高了哦!”姚兰欣喜喊道。

  她上次离开老家的时候,儿子还要几个月才满10岁,如今却已经是一个帅小伙。

  奶奶拄着一把长柄扫帚,默默站在屋檐下,笑盈盈看着他们三个。

  将近八年时间,一家人总算团聚了。

第72章【走亲串门】

  陈贵良家所在的聚落叫蛮子沱,位于本村的三个行政小组之间。

  地形闭塞狭窄,拢共只有七户人家。

  就这七户人,还是兄弟分家发展出来的,隶属于三个不同的村小组。

  附近墓葬倒是挺多。

  尤其是被俗称为“蛮子洞”的古代少民墓葬。

  也有一些汉家墓葬,但多数已被盗掘。

  陈贵良读小学的时候,还钻进一个被盗的古墓,取走骷髅人头拿去学校,把许多学生吓得哇哇大哭。然后被老师严厉斥责,狠狠打了二十下手心。

  他把骷髅头放回墓穴时,揪下一颗牙齿留做纪念,被父母发现又是一顿毒打。

  由此可知,陈大侠从小就混不吝,那神经病性格似乎是天生的。

  在过年期间,陈贵良除了去外公外婆家拜年,便是窝在家里写游戏策划案。

  时不时有小学同学来串门。

  因为陈贵良读小学的时候,一直都是学校里的孩子王。

  立威之战,便是那次带着骷髅头到学校,谁敢不服就用死人脑袋呼过去!

  “哥,快走了。”

  “来了,来了。”

  大年初六,相约去奶奶的娘家拜年,包括二叔、姑姑一家也要去。

  由于奶奶晕车,大家只能步行,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

  那是挨着区城的一个村子,相对偏远农村还算富裕。

  “祖祖,姨公,姨婆,表叔……”

  “快来给先人烧钱纸吃饭!”

  奶奶的母亲,这里习惯叫祖祖。

  祖祖今年八十多岁,地主小姐出身,幼时还裹了小脚。

  她嫁的自然也是地主儿子,不过丈夫的路子比较野,抗战期间川盐紧俏,竟然拉了一帮人贩私盐。

  只能说,特别有钱。

  冯玉祥来龙都号召抗日献金,祖祖家里捐了几百大洋不说,她自己还捐了一个金戒指、一对金手镯。

  后来解放时,又给人民政府捐了二百大洋。

  并没有遭到什么劫难,家里的土地也不多,土改时还留下一部分。

  但现洋却有不少,直至80年代,祖祖都还藏着一百多块银元,但在90年代初被小偷光顾了。只剩四个女儿手里各藏着几块银元用来“取风”。

  相比起来,爷爷那一边,才是真正的大地主。

  不过运气挺好,爷爷的父母皆抽大烟,把家产全都给祸祸完了,划成分时直接被定性为贫农……

  爷爷虽然没读过书,但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全都受过良好教育,建国后在城里当老师和工人。

  由于继子的身份,父亲基本不去爷爷的城里亲戚家走动。

  “良良,听说你拿了一等奖,清华北大抢着要啊?”三姨公问道。

  三姨公是冯涛他爹,村里的头面人物。

  懂一些算命和中医的皮毛知识,毛笔字也写得很好,邻里纠纷总是让他去调解。

  陈贵良回答:“清华北大还没确切消息,不过复旦、北师大确实打算录我。”

  三姨公说:“复旦就不错嘛,毕业了分配在大城市。”

  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包分配年代,转而又夸赞陈兴华和姚兰:“你们两个教育得很好,儿子有大出息。”

  陈兴华和姚兰只是笑,三姨公说话的时候,其他人必须乖乖听着。

  奶奶没有兄弟,但有三个妹妹。

  二姨公和四姨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三姨公又对其他小孩子说:“你们几个,要好生的向哥哥学习。陈贵荣,还在读书的,除了你哥哥,就你的年龄最大。你成绩搞得咋样?”

  堂弟陈贵荣埋头吃饭:“还行。”

  “还行就是还不行。不努力读书,就只能回农村修地球!”三姨公数落道。

  陈贵荣听得头皮发麻,他从小就怵这位姨公。

  “聂伟,你呢?”三姨公又问二姨公的孙子。

  一个一个挨着问,孩子们全都不敢说话。

  三姨公又继续夸陈贵良,让陈兴华、姚兰两口子感觉脸上有光。此时此刻,这几年的艰辛全都不算什么。

  冯涛朝着陈贵良挤眉弄眼。

  吃过午饭,三姨公把陈贵良叫去卧室(兼书房),热情说道:“快过来,我给你写了一副字。”

  陈贵良接过来一看,内容写得很老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至于书法,肯定比陈贵良的烂字更好。

首节上一节79/1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