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张潮都要忍不住对这个评论文章的作者喝彩了,他又回到开头看了署名,是一个叫做「定风波」的作者,应该是笔名,不过张潮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
这个作者不仅通读张潮近期的文章,而且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这些分析在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足够专业;从社会新闻评论的角度看,也足够深刻。
更难得的他将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且深入浅出,哪怕是对文学和互联网都不够了解的读者,也能很容易地认可他的观点。
张潮都有些惊了在他的印象里,《南国都市报》也好,甚至是整个「南国系」也罢,已经很久没有出过水平这么高的评论员了。
如果在外人看来,确实是一出手就掐住了张潮的“死穴”,怪不得兰婷这么着急。
张潮收敛了自己的云淡风轻,用一种严肃的心情继续看了下去
【更值得警惕的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引发的舆论海啸已超出文学范畴。当企鹅的小马哥被迫发表公开信承诺,当千度的罗宾不得不撰文自辩,当安全卫士的红衣主教借机兜售“反追踪”软件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行业危机,更是整个社会对科技企业的信任崩塌。
而这场崩塌的始作俑者,恰恰是张潮精心设计的“道德绑架”链条:先以文学之名将技术中性工具污名化为「作恶工具」,继而用集体焦虑倒逼企业自证清白,最终在公众的认知中植入「科技创新必然伴随道德沦丧」的扭曲观念。
这种对未来的“预批判”的荒谬性在三个层面暴露无遗:
其一,它漠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现实贡献。正是企鹅的即时通讯打破了跨国电信巨头的话语霸权,正是购物平台的C2C模式让数百万个体劳动者获得可以低成本自主创业的机会,正是千度的中文搜索筑起了抵御谷歌的技术长城。
其二,它选择性忽视行业自律的客观存在。从200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签署,到2006年「网络版权保护联盟」成立,中国互联网企业始终在探索技术伦理与商业利益的平衡点,他们不是毫无道德感的妖怪!
其三,它故意混淆技术缺陷与主观恶意。将推荐算法的不完善等同于企业价值观扭曲,正如将菜刀可能伤人的物理特性等同于厨师的主观犯罪意图。】
【当张潮在小说中嘲讽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时,他似乎忘记了这种生存策略的历史必然性。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时,雅虎已成立两年;当QQ模仿ICQ时,微软MSN正在全球扩张;当千度对标谷歌时,后者已坐拥50种语言搜索技术。
在这样悬殊的起跑线上,中国互联网企业除了以更激进的产品迭代、更本土化的运营策略、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奋起直追,难道还有第二条生路?倘若真如张潮所愿,用道德枷锁束缚住这些企业的创新手脚,今天占据我们电脑桌面的恐怕早就是MSN、eBay和谷歌届时还有谁会为中国人开发更适合中文阅读习惯的资讯推送?还有谁能构建抵御西方文化殖民的互联网防火墙?
历史总是充满辩证的张力。阿里平台早期放任商家仿品流通,客观上培育了全民电商认知;QQ秀虚拟道具的付费模式,意外开辟了互联网增值服务蓝海;甚至千度的竞价排名争议,也折射出中文搜索引擎商业化路径的艰难探索。
这些在张潮笔下可能被斥为“原罪”的成长阵痛,实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穿越“死亡之谷”的必要代价。当我们站在2008年这个时间节点,看到线上支付日交易笔数突破200万、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5000万、华为拿下全球专利申请量榜首时,难道不应该对这些“野蛮人”多一份理解与敬畏?】
“小伙子,小伙子……”一个声音从张潮身边传来,把专注在文章里的张潮吓了一下。
只见一个老太太和颜悦色地对他道:“小伙子,能不能给我们让个位置?我们压压腿。”
张潮哪敢说个“不”字,连忙拿着报纸站了起来,又遛到公园的湖边去坐着。这里没有太极拳和扇子舞,只偶尔有人慢跑经过,还有几个大爷坐在小凳上钓鱼。
张潮也顺便调整了一下情绪。《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的至暗之日》写得确实好,环环相扣,从小说的文学层面谈到社会影响,再延展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这文笔可以说纵横捭阖、大气非凡了。
不像以往批判张潮的人,都太急着把张潮给定罪了;这篇文章以事实为依据,抽丝剥茧、逐层深入,一点一点地把张潮架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对立面上。
整个过程丝滑无比,绝无谩骂、叫嚣,甚至可以说非常冷静。
张潮的内心也随着文章内容的进展而开始变得凝重,这一次对方绝不是等闲之辈,他此刻的感觉就像有一条毒蛇,在阴暗处盯着自己。
之前的方老师都没有让他有这种感觉。
方老师虽然求证能力强、逻辑性也强,但是攻击欲太旺盛,导致破绽太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不同,张潮几乎可以看到他在写下这些暗藏锋刃的文字,脸上依然是平静如湖水,没有得意的神色。
这点上,这个「定风波」和他还真有点像。
文章马上就进入高潮部分了,张潮继续往下看了去
【值得深思的是,张潮引发的这场批判狂欢,恰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期形成微妙呼应。当阿里准备在网购市场攻城略地,当企鹅着手布局东南亚市场,当中国软件公司在欧美遭遇“安全门”事件时,某种“自我阉割”式的道德批判正在国内舆论场发酵。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那些将中国互联网企业贬损为“作恶工具”的极端言论,是否在客观上为跨国资本清扫战场?那些将技术缺陷渲染为文明危机的悲观叙事,是否在替西方技术霸权铺设红地毯?
在这个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占据95%市场份额的年代,在这个外国路由器把持骨干网络的年代,在这个英特尔芯片主导计算机生态的年代,中国好容易在互联网应用层培育出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却要因为几部小说虚构的技术伦理困境而自断手脚?
当张潮的读者为罗智的“算法囚徒”命运唏嘘时,可曾想过若没有本土搜索技术,我们的网络生活将完全暴露在外国搜索引擎的数据监控之下?当文学评论家盛赞小说是“21世纪病危通知书”时,是否意识到这种技术悲观主义本身就是精神上的投降!】
“图穷匕见了啊!”张潮喃喃道。
这篇文章终于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将张潮的小说上升到影响科技发展、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就差指着鼻子骂张潮是“汉奸”了。
虽然有些荒谬,但是一旦这顶帽子被扣瓷实了,张潮想要翻身可就难了。
总不能对大家说:“我是重生的,相信我,我说的以后都会变成真的……”
张潮凝神想了想,发现一时半会还真不好找反击的点,于是只好看下。
这篇文章的结尾,同样犀利而毒辣:
【那些沉迷于张潮小说的人,正如被锁在洞穴里的囚徒,错把墙上的阴影当作现实全部。他们看不见中国程序员在深夜优化的算法代码,这些代码正在帮助山区农民把滞销的水果卖向全国的消费;他们听不到阿里客服中心的电话铃声,这些铃声每响一次就意味着一个小店铺的希望之灯被点亮;他们更不愿意走进企鹅的研究院,那里正进行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统的研发。
科技发展的过程,往往是普罗米修斯盗火式的悲壮前行。从蒸汽机引发工人砸机器运动,到电话普及初期被斥为“魔鬼装置”,历史反复证明人类对新技术总伴随非理性恐慌。但2008年的中国没有资格沉溺于这种恐慌当外国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对14亿中国人的网络数据虎视眈眈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坚定拥抱技术创新的勇气,而非文人式的顾影自怜。
《装在套子里的人》引发的喧嚣终将过去,但若任由这种技术悲观主义蔓延,若纵容文学想象替代产业理性,若坐视道德绑架扼杀创新火种,那么2008年或许真会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至暗之日
不是因为它预言了危机,而是它亲手制造了危机!】
张潮看完这篇文章,将报纸一折,起身就往家里走他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
他甚至认为这是几年来遇到的最大危机!
文字的力量有多强大?相信没有几个人比张潮更清楚。尤其是这么一篇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论证严密、情感充沛,同时又不失深度的文章,足以引发足够多的关注与追随。
尤其在几个互联网巨头的推波助澜下,很有可能引发一场远超过往的舆论风暴!
甚至会把「潮汐文化」的众人也卷入其中。
这个发展倒是张潮没有预料到的!
第426章 一朝被蛇咬
“林,你这次的出手真是如外科医生做手术般精准!”在羊城一家咖啡馆的卡座里,摩根将冒着热气的蓝山咖啡推给林楚生,同时热情地赞扬道。
可能是摩根的声音有点大,吓了林楚生一跳。他从卡座的靠背椅里微微探出头环顾了一下,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这边,才松了一口气。
但他还是半带骄傲、半埋怨地道:“摩根,最好还是低调点。这里人多眼杂……我的同事们偶尔也会来这里。”
林楚生没有说出口的是,他实际上并不担心同事见到自己和摩根在一起相反,这样会让自己在社里更添威权。
摩根点头表示明白,接着又仔细审视了一下眼前的中年男人
他这次精心策划的《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的至暗之日》成功将张潮塑造成中国科技发展的绊脚石,同时更庞大的计划也正在铺开。
从解读张潮小说对互联网企业的具体威胁,到质疑张潮“替西方技术霸权铺设红地毯”,林楚生展现出的对中国舆论风向的深刻理解,令摩根对他刮目相看。
摩根惊喜发现这个男人竟能精准抓住“科技兴国”的时代脉搏,当他看到眼前文章时,兴奋地手抖,把咖啡都洒在《南国都市报》上了。
“叮”的一声银匙碰壁声,林楚生将方糖浸入蓝山咖啡,然后用银色的小匙搅动着,搅出来的褐色漩涡里倒映着他镜片后的精光:“您看这篇,《南国周末》不仅转载了,而且还加了一篇长长的社论。。”
说着,又推给摩根一份报纸。
摩根接过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中文标题《警惕文学暴力阻碍科技创新》下方,赫然印着《南国周末》特约评论员「笑川」的署名。
文章对张潮的质问也很犀利:
【张潮在《十月》杂志社宣称“文学要证明人类配得上危机”,却拒绝承认正是无数“罗智们”在2008年经济寒冬中守护着科技火种。当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哀叹“全球金融危机”时,我们更应看清:
真正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恰是这种用虚构危机替代真实挑战、用道德审判取代技术攻坚的文人暴力。】
「笑川」也算是“南国系”的著名评论员,发表的不少文章都很有影响力,他的跟进无疑是一个风向标。
这位华尔街日报前驻京记者用指尖摩挲着新闻纸,突然笑出声:“林,你确实比我们更懂中国的‘政治正确’。”
林楚生一边慢条斯理地搅动咖啡,一边说道:“十多年前我在大学的社会学系做舆情研究时,发现个有趣现象
当你说某人不爱国,老百姓会骂你乱扣帽子;但若说某人不爱科学,还阻碍了发展……”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窗外的珠江新城工地,塔吊正在晨光中勾勒城市天际线,这才接着道:“这可是这三十年来最神圣的旗帜,不容任何人亵渎。
中国人对贫穷、对落后的记忆太深刻了,能过上今天的日子,就绝对不会想走回头路。
张潮不需要成为‘汉奸’,他只要被证明了在阻碍科技发展,那他就会渐渐过气。”
摩根摘下自己的眼镜,掏出手帕擦拭了一下,笑道:“张潮的小说确实引发了对算法的恐慌,上周企鹅股价跌了3.2%,千度也跌了。
这些恐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所以要让这些互联网公司主动参战。”林楚生从公文包抽出三份装订文件,“这是千度竞价排名被小说影射的舆情分析,阿里诚信通商户的集体投诉记录,还有……”
他故意将企鹅那份压在最下面,最后才抽出来道:“这是马总最在意的网络游戏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漏洞调查报告。”
玻璃幕墙外传来早高峰的喧嚣,摩根翻阅着林楚生的文件,当他看到某互联网公司CTO的内部讲话记录时,他忽然按住文件:“这些材料……你哪里弄来的?”
林楚生抿了口咖啡他喜欢这种苦中带甜的味道然后才道:“今年参加南京的互联网大会时,有位喝多的副总工程师。
您知道的,中国互联网新贵们还没学会雇佣专业公关团队……工程师们也都缺乏一些基本的保密意识。”
摩根翻到企鹅那份文件第7页,瞳孔骤然收缩。表格里详细罗列着《装在套子里的人》在QQ空间传播的敏感词条统计,其中“算法操控情感”正是最近几天的热词。
他突然想起什么,说道:“1999年《纽约客》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家,现在看来他们越来越像他们的美国同行了。”
“但他们也有软肋了。“林楚生打断道,手指在“千度医疗广告”那行字下划出凹痕,“张潮说这些企业是‘庞然怪物’;但在我看来,他们就像希腊神话里的阿喀琉斯,而我恰好知道他们的脚踵在哪里。”
这时候他忽然有些不屑一顾地道:“张潮肯定也知道,甚至可以说他比我更清楚。可他宁愿把这些写成那些愚蠢的小说。
如果他能和这些互联网巨头事先好好沟通,呵呵……”林楚生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一种怪异的表情,既像是羡慕,又像是得意。
阴森的表情把坐在他对面的摩根都皱了眉头。
林楚生的咖啡喝完了,摩根主动招呼服务员续杯。同时他也注意到附近几个在这里吃早餐的白领也都正在翻阅《南方周末》,并且在窃窃私语说不定,他们就在讨论关于张潮的报道。
等服务员走远,摩根压低声音:“你打算怎么说服这些’阿喀琉斯'?“
“不是说服,是给他们递刀。”林楚生从西装内袋掏出U盘,“这里面有针对大部分受影响的互联网公司的定制版舆情分析报告
比如给小马哥的版本强调小说引发家长对QQ的抵制,给罗宾的版本重点在小说引发的对医疗广告可能面临的监管风险……”
摩根盯着林楚生手里的U盘,突然笑出声道:“你让我想起麦卡锡时期的罗伊科恩,不过……”他把身子往前探了探,凑近了些,蓝眼睛里跳动着意味莫名的光芒,“这次我们站在‘科技兴国’的道德高地。
我相信张潮这次不会有还手之力了!”
窗外开过一辆洒水车,播放着《走进新时代》的音乐,林楚生等洒水车渐远才开口道:“下周政府的发展研究中心要开数字经济研讨会。
我已经沟通了《新世纪经济报》记者提问‘文学创作边界’问题,让人们好好关注关注张潮用小说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事。
如果能让人家说出‘谨言慎行’这四个字,就算坐实了张潮的罪名了!”
摩根闻言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把自己疑虑说了出来:“但张潮有文化界的支持……而且他影响力这么大,一下想要扳倒他恐怕没这么容易。”
“所以需要更猛的火力。”林楚生把咖啡杯往桌子上一磕,发出“砰”的一声响。
他用郑重其事的语气道:“张潮操弄舆论的能力太强大了,这次是我们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又可能让他溜走。
张潮对中国的年轻人有巨大的影响。只要他还一直在风口浪尖上屹立不倒,用他的话术蛊惑年轻人,那正确的思想就传播不了,中国的民智就开不了!
他就是中国人觉醒路上最大的‘钉子户’,我们要趁着这个好机会,把他‘拆迁’了!”
听着林楚生铿锵的话语,摩根用银匙搅动咖啡的节奏都乱了,虽然认识了好几年,也知道这个“老朋友”的性格,但这种虔诚和狂热确实是他没有想到的。
对摩根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对林楚生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过了好一会儿,摩根才说道:“不过传统媒体方面,张潮的根基很深。要知道现在大家还是认纸媒和电视,网络上的信息很难‘一锤定音’。”
发现林楚生掏出了一张纸,上面罗列着媒体名单。从《青年报》到《计算机世界》,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负责人和发稿周期。
最底下一行小字让他呼吸急促“时机合适,还可预约《求实》杂志评论员的文章。”
摩根终于下定了决心,问道:“这次……预算可以很充裕,你需要多少?”
林楚生露出了笑容,这是他第一次从摩根嘴里听到这样干脆的话,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
他虽然信仰坚定,甚至以为自己是个殉道者,但是钱包的厚瘪却是一种客观的、唯物的存在,不容自己忽视。
林楚生道:“具体的数额我会报给你,我有信心,张潮一定过不了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