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上国内几家大社的能力区别不大。
至于说把书交给「潮汐文化」自己出版……且不说书号资质这些限制,图书出版这种传统的重资产型业务,张潮本来就没有兴趣搞。
毕竟当年一个杂志刊号都把自己折腾个够呛。
只是集子的名字,张潮一时半会还没有想好……
两天后,马伯慵的邮箱就又收到了张潮的邮件,正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第二部分,按照大家的投票结果继续写下去的。
这次马伯慵没有“独乐乐”,而是马上打了出来发给了所有人。
大家打开一看,张潮果然爽快,用细腻的文笔开始叙写“罗智”帮忙给“周莹莹”搬行李的内容
【罗智叹了口气,转身朝向周莹莹,点了点头。这种时候拒绝帮忙显得太不近人情了,毕竟有个视频里就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罗智放下公文包,朝那个巨大的纸箱走去。
“太谢谢你啦!”周莹莹欢呼一声,蹦跳着跟在他身后,“我今天搬了一整天,最后就剩这个大家伙了,又重又笨,我自己根本弄不动。”
罗智在心里计算着:帮忙十分钟,然后回家,洗澡,躺床上,给刘颖发信息,然后规划下一次约会。他需要抓紧复盘今晚的表现,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他走到箱子前,试着抬了一下,确实不轻。为了避免弄坏东西,他问道:“这里面是什么?”
“嗯一些回忆吧。”周莹莹的声音忽然柔和了下来,像刚融化的雪水,“主要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些东西,不舍得扔。”
罗智微微皱眉。按照「生活整理师娜娜」说的,“断舍离”才是当代年轻人应该遵循的准则。他的手机里经常收到“极简生活”的文章,告诉他如何将物品减少到最必要的程度。他自己的房间里除了一台顶配的电脑,一张工作台,一张床,几套换洗衣物外,几乎没有多余的东西。
“来,我先打开门,你帮我把它抬进去就行。”周莹莹已经快步走到了自己的门前,从牛仔短裤口袋里掏出钥匙。
罗智吃力地抱起箱子,跟着她走进了1702室。门一开,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震惊与其说这是一间公寓,不如说是一个色彩爆炸的展览馆。地上铺着几块不同花色的地毯,墙上贴满了电影海报、旅行照片和手绘明信片,沙发上堆满了各种形状的抱枕,茶几上摆着几盆小多肉植物,还有几个看起来是手工制作的陶瓷小摆件。
“放这边就行。”周莹莹领着他穿过这个缤纷的迷宫,指向卧室的大衣柜,“要放在那个衣柜顶上。”
罗智小心地穿行在杂物中间,生怕踩到什么。他的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篇曾经看过的文章:《居家环境影响思维方式:整洁空间孕育逻辑思维》。按照那篇文章的观点,这种混乱的环境会导致思维同样混乱。
……】
张潮的这段描写把几个女编辑看到气的不轻,纷纷骂道:“这个罗智的脑子都被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塞满了啊?什么‘极简主义’‘断舍离’。
这些都是听着好听,真过日子,这也没有、那也没有,连顿像样的饭都做不了,分分钟就给上堂课。”
“活该单身!”
“对,活该!”
不管是多有学问的女人,凑到一块只要稍微聊会天,立刻就家长里短起来。
其他男编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在这间房里,他们妥妥是弱势群体。
“,你们说‘罗智’这个名字该不会是谐音吧?”
“你说,‘弱智’?”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别说,他可真像!”
“他那脑子只有半颗是自己的,剩下半颗塞的是块存满网络信息的硬盘!”
“才半颗?你这么乐观的嘛?”
“不对吧,‘罗’和‘弱’发音也不一样啊?”
“别忘了,作者福海人,‘呢(n)’‘了(l)’不分的!”
“有道理!”
马伯慵实在听不下去了,咳了一声,大家这才安静下来,继续认真地往后看去
【“不用,我够得着。”罗智把箱子举过头顶,尽力将它推到衣柜顶上。就在这时,箱子的一角碰到了天花板,导致他的手一滑,箱子晃了晃,眼看就要掉下来。
“小心!”周莹莹惊呼一声,冲过来想帮忙,却被罗智失去平衡的身体撞到,两人一起倒在了床上,箱子也随之落下,砸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哎呀!”周莹莹爬起来,赶紧去查看箱子。罗智则尴尬地从她的床上起身,感到一阵窘迫。
“没事吧?”他问道,同时注意到床上铺着的被子是亮黄色的,上面印着卡通向日葵图案。
“没事没事,这里面都是些不易碎的东西。”周莹莹已经蹲在地上,打开了箱子,“哦,我的宝贝们还好好的!”
罗智好奇地看了一眼箱子里的内容:一堆乍看上去毫无价值的小物件贝壳,石头,干花,几本磨损严重的漫画书,一些手写的笔记本,几个看起来是手工制作的小挂件,还有一些奖状和证书,被叠成一把塞在角落。
“这些……都是什么啊?”罗智忍不住问道,随即就后悔了。
“嗯?”周莹莹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都是我的宝贝啊!这个贝壳是我十岁时在青岛捡的,这个石头是爬黄山时带下来的,这本漫画是我高中时最喜欢的,这些笔记本记录了我从大学到现在的所有想法……”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抚摸着这些东西,仿佛它们都是无价之宝。
……
罗智和她一起将箱子里的物品分成几部分,然后再一点点放回去。在这个过程中,周莹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那本漫画陪她度过了高考前的紧张时光,那个小石头是她爬完人生第一座山的纪念,那张奖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社区绘画比赛,但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喜悦……
罗智发现自己竟然认真地听完了她的每一个故事,甚至开始思考自己有没有类似珍藏的物品。答案是否定的。他的生活中似乎只剩下了目标和计划,甚至连回忆都被数字化了存储在云端的照片大概有上千张,但他从来没有翻看过。
终于,他们合力将轻了许多的箱子安稳地放在了衣柜顶上。
“真的太谢谢你了!”周莹莹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作为感谢,要不要喝点什么?我有红茶、绿茶、咖啡,哦,还有刚买的水果茶!”
罗智看了看表,已经十点半了。他还没有给刘颖发信息,也没有复盘今天的约会,更没有规划下一步的约会计划。按照他的时间表,他现在应该已经洗完澡,躺在床上了。
这是今天的第几个意外了?罗智不喜欢这种感觉。
……
罗智回到自己的公寓,关上门,看着这个熟悉的、极简的、井然有序的空间。他长舒一口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异世界的冒险。
打开手机,几条新推送立刻跳了出来:「如何在第一次约会后保持适度联系」、「高效男士的睡前必备仪式」……
罗智躺在沙发上,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准备点开第一条推送。但不知为何,他的思绪却飘向了隔壁那个充满色彩的房间,和那个对着一堆在他看来毫无价值的物品眼睛发光的女孩。
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手机又一条推送打断了:「约会回顾:如何分析并提升你的表现」。罗智点开了这篇文章,迅速沉浸其中。】
看到这里,办公室不管是男是女,昨天是不是同意让“罗智”去帮“周莹莹”,脸上都忍不住露出姨母笑。
毕竟“罗智”不是真的那种令人讨厌的角色,与别里科夫并不一样。他只是被海量的信息包裹得太严实,思维被重塑得太彻底了而已。
这时候一个清冷的声音响了起来,是双学涛:“你们笑得太早了,接着往下看。”
第417章 作茧自缚
接下来的一段描写,主要围绕“罗智”与“刘颖”的恋爱生活逐步展开,中间穿插着“周莹莹”对“罗智”生活的偶然闯入。
就是这些偶然的闯入,让“罗智”观念的裂痕越来越大
【罗智和刘颖坐在一家名为“午后2小时”咖啡馆里,光线恰到好处地洒在刘颖的黑色长发上。她正低声讲述她最近正在完成的一份计划书,声音轻柔,用词考究。罗智注视着她,心中涌起一种满足感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完美约会场景。
“你觉得呢?”刘颖抬头问道。
“很有深度,“罗智回答,虽然他刚才走神了几秒。
就在这时,隔壁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罗智下意识地转头,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儿正和一个朋友热烈地讨论什么,手舞足蹈,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种不加掩饰的快乐,像是一种他已经遗忘的语言。她身上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却吸走了罗智的视线。
“认识的人?“刘颖轻声问道。
“不认识,“罗智收回视线,“他们太吵了。”
……】
【周六一早,罗智按照自己的惯例去公园跑步。刘颖说她周末要赶稿,无法见面,这让他有些失落,却也松了口气。按照「恋爱狸猫」的说法,在发生性关系前,偶尔的失约会让两人更确定对彼此的思念,也会让下一次约会更加亲密。
刚下楼还没有出小区大门,就看见周莹莹正盘腿坐在小区游乐设施的空地上,身下垫着一块花花绿绿的野餐布上,面前摆着一堆颜色鲜艳的珠子和线绳,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其间。
野餐布前面支着一块包装盒的纸皮折成的牌子,上面用马克笔写着粗粗的几个大字:
「幸运手链,每串10元」
罗智放慢脚步,犹豫是否要打招呼,就在这时,周莹莹抬头看到了他。
“嘿!罗智!”她的笑里藏着某种危险的信号,“我送你一根手绳吧,都是我自己编的。”
“我要去跑步。”罗智说,但脚步已经自动朝她的方向挪去。
“都是你自己编的?”他问道,指着她手中的半成品。
“都是我自己编的,我去XZ的时候,跟着一位去大昭寺朝圣的藏族姐姐学的,”周莹莹笑着解释,“她教我用哪种颜色的绳子,把哪些石头、珠子,用哪种编法穿在一起,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喏,你看这是保佑身体健康,这是保佑学习成绩的,这是招来桃花运的……”
XZ,大昭寺,保佑……这些词每一个他都知道,但每一个都离他很远。
他能想到的只有“缺氧”“高原反应”“肺水肿”“死亡”……
等罗智浑浑噩噩地在公园里跑了一圈,才发现自己右手的手腕上已经戴着一串手链,两个红色的细绳交错纠缠着,上面缀着打磨圆润的小贝壳,和其他认不出来的小石头。
“是不是要给刘颖也带一条?下次约会的时候送给她。”旋即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给自己的理由是这串手链太粗糙了,不符合刘颖的形象。但是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他又下单买了一条精致的锁骨链商品图片广告就贴心地展示在「淘宝」APP的最上方。
……】
“你们看看,这个‘罗智’是不是越来越有人味儿了?”一个女编辑得意洋洋地道,“如果当时选择不帮助‘周莹莹’,这颗鸡蛋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磕出一道缝。”
“那也不一定啊,‘周莹莹’都已经搬家到他的隔壁了不是吗?那即使‘罗智’当时不选择帮她,后面也难免有交集。”
“按照小说里‘周莹莹’的性格,必然是‘爱恨分明’的,因为‘罗智’向她释放了善意,她才会送‘罗智’手链。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这些情节肯定不会这么发展,太生硬了。”
“但是这样这篇小说后面的情节不就太‘水到渠成’了?肯定是‘罗智’最后放弃‘刘颖’,选择‘周莹莹’,打破自己的认知牢笼呗。”
“……从小说角度讲,确实有点平淡但是你们不觉得这个特别适合改编成电影吗?这个爱情故事肯定有观众爱看。”
“对对对,只不过要把情节稍微改动一下……把网络信息改成书本、杂志、报纸,周围人的讨论……”
“那这个故事可就不成立了。‘网络信息推送’最大的特点是‘投其所好’,但是书本、杂志、报纸,可不会每天都有自己喜欢的内容。”
“有道理……不过老大的作品还改编?现在排队的有几部了?”
“马上要上映的是《消失的爱人》,中美两国同时首映。还有《刑警荣耀》《蜗居》……”
“别聊了,你们快往下看,猜猜‘罗智’是干什么的?”
“嗯?”众人闻言不再讨论,继续看了下去
【罗智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屏幕上是他负责的推荐算法,精准地根据用户行为推送内容,将每个人牢牢锁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
“罗工,这个月的点击转化率又提高了2%,“同事拍拍他的肩,“你是怎么做到的?”
罗智机械地解释着技术细节,但他的思绪却飘向了自己的手机。昨晚,他习惯性地点开「视频猫」,却发现推送给他的内容已经悄然改变越来越多关于「玛瑙石能带来给人什么好运」「高原上的贝壳藏着人前世秘密」的视频出现在他的首页。
他有些烦躁。他知道这是前天晚上无意中搜索的结果,算法察觉到了他的兴趣转变。作为算法工程师,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过程,却仍然无法抵抗它的影响。
……】
“啥?他自己就是什么‘算法工程师’?”一个编辑惊呼。
“这……那他不是作茧自缚吗?”另一个编辑提出了疑问。
“我们觉得是‘作茧自缚’,说不定人家觉得‘乐在其中’呢?”
“这有什么可乐的?”
“你想想看,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想要看的、喜欢看的,对很多人来说不就是一种快乐吗?”
“可是,可是……”
“哪有那么多可是,大多数人不都是在或大或小的圈子里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吗?我从记事开始,我妈妈每天就是单位、家两点一线。
就连菜市场、粮油店、医院、麻将馆……都是这‘一条线’上。她一辈子都没有想过离开这‘一条线’,退休了我们送她出去玩她都不去。
你们说,日常生活都这样了,就想看点想看的、爱看的,不是挺开心的嘛?我们啊,不要对人的生活理念妄下评断,各人有各人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