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256节

见识过肯定不止一例腱鞘囊肿手术,甚至有可能参与过多例。

他说完后,吴教授满意点头。

“嗯,不错。小秦平时还是下了苦功夫,这台手术到时候我会尽量多给你锻炼要会。”

秦医生一听这话,喜出天外。

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谢谢吴教授栽培!我一定更加用心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第二组的栋梁。”

吴教授连连点头。

阮小勤则是在旁边笑着夸道“秦医生已经是我们第二组的栋梁了,还等什么以后啊!”

“哈哈,现在可不敢当这两个字,至少也要等我升了主治,才敢想想这事。目前二组的栋梁也就阮医生与吴教授两人。”

这两人相互拍着马屁。

“李医生,别一言不发啊!也说说你的看法。”

秦医生得了吴教授的表扬,那是志得意满。

他对李敬生露出挑衅的眼神。

“我没什么看法,不过如果现在还没给患者商量手术事宜的话,我可以过去试试手法治疗,也许可以避免手术。”

李敬生淡淡的说道。

腱鞘囊肿,如果是严重的,只能手术治疗。

如果不严重,有些是可以通过手法按摩,直接把它按下去。

秦医生一听李敬生可以手法治疗,顿时笑不出来了。

本以为自己挺牛的,没想到人家根本都不用开刀做手术,直接按摩推拿就能搞定。

偏偏手法正骨复位只有徐医师与李敬生两人的水平最高。

骨外科的其他医生,包括华主任在这方面也是三脚猫功夫。

“手法治疗就算了,没必要横生枝节。而且患者的囊肿较大,手术治疗会更彻底。”

吴教授直接拒绝让李敬生尝试手法治疗。

这是出于科室的利益考虑。

手法治疗能收多少钱?

五十块钱?

最多两百块钱顶天了。

一台手术的前后总花销不上两千块,那简直对不住他这个主任头衔。大概率会达到三千以上。

其实大多数肿物,哪怕是良性的,基本都是五千往上走了。

大一点的,难搞定的,那就是一万一万的往上跳。

“再讨论一下第三个病例……”

吴教授也担心手下的医生说他吃相难看,立刻转到了第三个病例的讨论上。

“我得赶回门诊上班了,各位再见。”

李敬生看了一眼时间,马上就一点了,得赶紧回门诊。

“李医生如果等会下了班有时间的话,可以过来参加那台骨赘清除手术。到时候我会视你的能力,适当给一些上手的锻炼机会。”

吴教授叫住了他。

这人还真有点意思。

是因为李敬生在这个病例的手术方案制定中立了功,给一些甜头?

又或者不想欠李敬生的情?

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修复与李敬生的关系,甚至把这种人才拉拢到第二组?

“欧医生到时候也会参加。”

吴教授看他有些犹豫,又补充了一句。

别的住院医师,有这种手术上台的机会,都是抢着干。

李敬生不是普通的住院医师,一副爱搭不理的态度,这让吴教授很郁闷,只能搬出欧晴岚这个美人。

“哈哈,行,晚上我下了班就过来。”

美人计都用上了,不答应都不行啊!

……

回到门诊,李敬生这回正骨手法大满贯,再无短板,就一个字,干。

来一个病人就治好一个。

他的生命值与各项正骨手法的熟练度都在快速增加着。

徐医师在旁边看着,真是老怀大慰。

连原本苍白略显病态的脸色都好看多了。

看着徒弟这么有出息,很快就把正骨的全部手法学会了,当老师的肯定高兴啊!

后继有人了。

忙活到晚上五点半的样子,已经把病人全部处理完。

有一例治不了,只能让他去住院做手术。

其它的全部搞定。

并不是所有的骨折、关节脱位都能手法复位治疗。

有很多其实是治不了的,必须借助手术和钢板、镙钉、牵引等手段来治疗。

下班后,李敬生直接去食堂吃饭。

然后直奔骨外科住院部,准备参与手术。

183.第182章 全是虾兵蟹将啊,锻炼机会来了

正常情况下,手术一般都是白天进行。

如果手术少的话,多安排在上午。

上午九点手术,护士一般会在头天晚上叮嘱病人和家属,禁食水。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在手术中麻醉发生危险。

麻醉后,肌肉松驰,食物返流进入气道,很容易发生窒息。

然后有的病人会在术中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个肯定会对手术室的环境造成污染,医护人员的感受也会很差。

这个患者的手术方案是中午十二点多讨论出来的,安排在晚上手术,说明病人和家属可能催得比较急。

也有可能主刀医生明天有其它安排,晚上加班把手术做了。

还在赶往骨外科住院部的路上,连着响起两条信息声。

摸出手机瞄了一眼,‘山谷的小灰灰’发来的信息。

“门诊忙完了吗?”

“这边马上要开始手术了,外科大楼3楼,四号手术室。”

很可能是吴教授让欧晴岚问的。

这个吴教授是个比较有意思的人,硬拉着李敬生参加这台手术,并不是指望着李敬生能够在手术中帮什么忙。而是修复两人的关系,同时还存有拉拢之意。

任何一位组长都希望本组的实力越来越强。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李敬生在重症诊断、抢救、骨外诊断中都表现出不弱的功底,再加上有着独门绝技一般的高级正骨手法,在骨外科确实是难得的重磅人才。

要是能够招揽进第二组,立刻就能让第二组的实力增强不少。

“马上到!”

李敬生只回了三个字。

然后把手机调成静音,加快了脚步。

现在因为大多是层流手术室,对无菌的要求有所降低。医生可以带手机进手术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留在更衣室的储物格子内。

管理宽松一点的,会允许带在身上。

主要是巡回老师那一关不好过。

如果带着手机在身上,一定要调成静音。不然主刀正在专心手术中,手下医生的手机响铃,最轻都会被主刀拿眼神瞪。

要是万一手术不顺利,那就恭喜,一直被主刀骂到手术结束都是轻的。

他很快来到了外科大楼的三层。

“李医生,这边!”

一名二组的实习生留在走廊上等他。

看到李敬生来了,高兴的对着他直招手。

瞧这位兄弟那副高兴的模样,李敬生暗自猜测,吴教授可能给他下了命令,没等到李敬生不要进手术室。那样,他又会错失一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对于实习生来说,能进手术室跟着主任做一台手术,这是非常难得的进步机会。

“没来晚吧?”

“不算晚,吴教授他们进去也才十几分钟的样子。”

“今晚做几台手术?”

“好像有两台,一台是那个尺骨残端长骨赘的,另一台是那个腱鞘囊肿切除。”

摁开手术室的门,两人一起走了进去。

进更衣室换好手术服,拖鞋,李敬生这才进了里面的手术间。

医生进手术间之前,会要求脱掉鞋袜,换上里面的专用拖鞋。主要是出于预防感染考虑,努力打造一个无菌的手术环境。

别看只是一双小小的拖鞋,每天都要严格消毒。

涮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换拖鞋等等措施只是为了尽力把手术间的菌群数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

真正的绝对无菌环境是很难做到的。

患者已经上了手术台,并且做了麻醉。

通常情况下,会由实习生或者跟手术的医生把患者提前送进预麻间,做好术前的准备。比如开通静脉通道之类。

然后等护士老师铺好单,把病人拉进手术间,抬上台。

首节上一节256/5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