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257节

能自己走的一般会让自己躺上去。

麻醉医生通常会提前到,主刀往往是最后一个到场的。

有的实习生与家属或患者沟通不畅,做事拖拉,把患者送进手术间时比预定的时间晚。这时候很容易被麻醉医生骂。

不要还嘴,更不要瞧不起麻醉医生和护士,不然会跪着做人。

挨了骂,听着就是,下次争取早点把人送过去。

实在有委屈的地方也可以委婉的解释一下原因。

此刻,第二组的几个医生基本全到场了。

欧晴岚换上拖鞋后,净身高目测应该在一米六五以上,很可能有一米六八左右。

没想到她还挺高的。

即便戴着口罩与头套,仍然掩不住她那天生的丽质。

从清秀的眉眼间,以及露出的光洁额头,高挑的个子,都让她的美貌丝毫不减。

“余医生,可以手术了吗?”

吴教授见得李敬生到场,转头询问麻醉医生。

这有点像是等重要的客人到了后,才开始上菜。

他极力把李敬生邀请过来,在这些细节方面肯定要给李敬生一个好的感受。

余医生有意无意的看了李敬生一眼,然后检查病人的状态和生命监测仪器上的数据。

主要是呼吸参数、血压、心率、血氧这些。

术中如果出现问题,仪器会发出不同的报警声。

所有医护都不希望听到报警声响起。

但是所有手术都存在风险,这个不是医生和护士能够完全控制。

能做的就是尽量把术前准备和检查做充足,风险降到最低。

“病人生命体征平稳,麻醉状态良好,可以手术。”

“开始吧!”

护士早已经在手部做好了备皮,标记好了刀位。

说说做手术前标记刀位的重要性。

有个病人做一台膝部肿瘤手术。

术前要给他标记刀位,坚决不同意,各种辱骂医护人员,极度不配合。

没办法,最终消毒后送进手术间。

结果手术医生当天的手术量非常大,忙得焦头烂额。患者送进来后,也没问,本来要开刀的是右膝,结果在左膝开了刀。

找了半天没找到瘤子,很纳闷。

不过这种情况偶有发生。

有时候检查设备的问题,或者医生诊断失误,都有可能出现把一些低密度影或者高密度影的检查结果诊断为肿瘤。

当然,出现这种失误的情况比较少。

临床上低于1cm的肿瘤往往都会建议观察。实在担心的会建议做穿刺活检之类。

这其中有一个风险考虑,肿瘤太小,切开后可能找不到。

这个不肯做刀位标记的病人,也为她的娇蛮付出了代价。

手术医生没找到瘤子,只能帮她把切口缝起来。

结果等到出了手术间,全麻醒了后,她发现开错了刀,在医院大闹。

手术医生跟着倒霉受了处分,也给她重新做了手术。

只是她多挨的那一刀却没办法了。

所以,术前的备皮、标记刀位这些,一定要配合医护人员。

有时候耍小性子,付出的代价往往特别惨痛。

此刻,病人实施的是全麻。

做手部的手术,如果是小手术,通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断。

如果手术比较大,时间比较长,则会优先考虑全麻。

具体的麻醉方案由麻醉医生来决定。

他会给病人制定一个最优的麻醉方案。

“刀位的选取我就不细说了,选择最有利的入路方式。原则就是切开后能快速显露病灶部位,尽量避开大血管、重要神经。如果符合条件的二次手术病人,尽量考虑原切口入路。”

吴教授耐心的教授着手术经验给手下医生。

因为年轻的新手医生比较多,必须从最基础的教起。

“下刀时不要图省事,要一层一层切开,刀口尽量控制好角度。秦飞,你那个喜欢拖刀的臭毛病一定要改掉。”

“我已经在努力改正了,最近每天都有回家用猪皮练习。”

秦飞赶紧回答道。

拖刀、手抖都是年轻医生最容易犯的毛病。

在患者身上下刀时,内心紧张是无法避免的必然现象。只有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医生,下刀时才能做到手稳心安。

切表皮时拖刀,问题可能还不大,最多就是把切口切得长了一点。

如果是在切重要组织或者胸腹腔的病灶切除时拖刀,一拖一个事故没跑。

秦医生的家境不错,天天买猪皮在家里苦练,对外科水平的提升肯定能有很大帮助。

只是与李敬生的属性面板比起来,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

秦医生买一吨的猪皮在家里苦练一年,可能还比不过李敬生直接给表皮切开法加100点熟练度。

吴教授邀请李敬生进手术室,很快就会发现‘新大陆’。

“黄枵仁,注意看我怎么切开皮下组织的。你切出来的伤口就跟狗咬了一样,这是握刀时不稳,划开皮肤时手性不好导致的。你回家可以多拿铅笔学着画直线,锻炼手性。”

“明白。自从您上次说了后,我天天都在练习画直线。相信过段时间肯定会让您看到我的显著进步。”

答话的是一名二十八九岁左右的年轻医生,长着一张大众脸。

脸上有着青春痘痊愈后留下的坑洼。

这位黄医生好像不怎么爱说话,比较沉闷的一个人。

此刻,他也能站在手术台上,在二组的地位应该仅次于秦飞了。

李敬生对二组的成员情况基本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手性不好,这是一个大问题,说明手术天赋不佳。不仅仅会体现在切开这项最重要的手术基本功上面,而且在缝合、置入、打结等方面都会显得‘笨手笨脚’。

不过如果能有大毅力,能够持之以恒的苦练外科技能,大器晚成的例子也挺多的。

光是李敬生知道的,第一医院的普外科主任医师骆正刚,此人的外科天赋可说是糟糕透顶。三十岁时,明明已经升了主治,但是外科水平连规培生都不如。

被上级医生各种嫌弃。

后来通过勤学苦练,他在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了离江市极具名气的外科医生。

经常有大三甲请他‘飞刀’,听说一次‘飞刀’的出手费至少五千到一万元。

可谓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是逆袭的成功案例。

吴教授一边教学,一边手术。

已经把患者的手部切开了一道长达11cm以上的伤口。

这个伤口算是比较大了。

秦医生与黄枵仁两人负责拉钩,让主刀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

阮小勤则负责止血和吸掉伤口的积血。

看着阮医生手里的电凝刀,李敬生一阵羡慕,更有些手痒。

要是能让他试试就好了。

他可是做梦都想要买一台电凝刀放在诊所。

吴教授的切开术水平还算可以。

至少不拉胯,出血量并不大。

稍大一点的血管都被他精准的避开了。

能够当上外科主任医师,手术能力不一定很强,但是肯定会有一些过人之处。

然后基础能力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手术正常进行,李敬生被邀请过来,就只是站在台下观看。

吴教授对他的能力不了解,自然不敢轻易给他上手的机会。

还有,内外有别。

锻炼机会要优先照顾二组的医生。

李敬生毕竟只是一个外人。

大晚上的,连诊所都没回,跑过来参加这台手术,就只是站在台下远远的看几眼,李敬生肯定不甘心啊!

他下意识的查看了一下属性面板技能栏内的多项外科医术,还有高达两百多点的生命值。

眼神闪了闪,他在努力寻找着捞表现的机会。

这台手术需要切除尺骨残端以及周围的骨膜,都是风险很高,技术要求很高的操作,不可能给到他。

没看到就连阮小勤这个主治医师都只有当一助的机会吗?

那么能够捞到的恐怕也就只有缝合这个机会了。

“擦汗!”

吴教授这时似乎出一点状况。

可以看到要切除的尺骨位置有一根较大的动脉血管,并且呈树枝状向手部末端散开。

旁边那根淡黄色的很可能是神经。

切除前,肯定要把血管、神经与病灶分离开。

看起来难度不小的样子。

主要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粘连。

负责给吴教授擦汗的不是护士,而是欧晴岚。

首节上一节257/5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