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信息已登记在册,稍后呈交选英殿,待审核完毕,会分送各院首交叉复核。”
朱执事递过一枚木牌,“有消息自会通知,这段时间,你可去不远处的‘安平居’等候。”
“多谢朱执事。”陈庆抱拳告辞。
他出了山门,在隔壁街道寻到那间名为“安平居”的客栈,要了一间干净整洁的中等单人房。
房间不大,桌椅床铺俱全,临街窗户视野也不错,而且安静私密,便于修炼,价格也在他承受之内。
付过五日房钱,陈庆随伙计进了房间。
放下行李,他推窗望去,楼下巷子里人流如织。
很快他便注意到,安平居内,像他这般带着行李、神色间交织着期待与忐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显然,大多都是想要拜入五台派。
“十八岁化劲,四形根骨……眼下只能等待了。”
陈庆默默关上窗,盘膝坐于床上。
稍作调息,陈庆便争分夺秒,再度锤炼起八极金刚身。
【天道酬勤,必有所成】
【八极金刚身铁衣(4/500)】
早在吴家商船之上,他便已将这门功法推进至‘铁衣’之境,筋骨血肉由此凝练,强度大增。
陈庆能清晰地感知到,八极金刚身每次突破,自身实力都会得到增强。
庚金院,演武场。
青石地面上冰雪消融,一位玄色劲装的中年男子刚收拳势,气劲如潮水般平复。
正是庚金院院主谭洋。
汗珠顺着刚毅的脸颊滚落,他随手抄起一旁的毛巾。
“师父,新的一批名录到了。”
一名弟子趋步而入,双手恭敬地捧着一叠厚厚的名册。
“放着吧。”
谭洋的声音低沉,头也未抬,只专注地擦拭着脖颈上的汗水。
“是!”
弟子依言将名册轻轻置于石案上,躬身行礼后,悄然退了出去。
谭洋深深吐纳,胸腔起伏间,体内的气机彻底平复。
他这才踱步至石案前,拿起最上方的名册,随即缓缓打开。
“戚宝瑞,十九岁,化劲,五形根骨尚可。”
“陈庆,十八岁,化劲,四形根骨.年里不大,实力尚可,就是根骨差了些。”
“郁曼文,十八岁,化劲大成,六形根骨!此女资质上佳,可堪造就。”
“孙霸,十九岁,化劲,三形根骨,哼.废物!这等根骨也敢奢望内院?真是痴心妄想!”
谭洋的声音冰冷,没有丝毫情感波动。
庚金院主修拳脚掌法,刚猛霸道,所以他对弟子的根骨要求最为苛刻。
在他眼中,六形根骨是入门的最低门槛,低于六形根骨,即使化劲实力,在他这里也等同于“朽木”。
每一次挑选弟子,都关乎庚金院的实力兴衰,关乎他这位院主能分得多少宗门资源,更关乎在宗门议事堂上的话语分量。
这绝非儿戏。
目光扫过,谭洋在陈庆的名字上多停留了一瞬。
四形根骨,十八岁便能练至化劲,实属异数。
若非家资雄厚以宝药堆砌,便是撞了大运得了奇遇。
这陈庆出身贫寒……倒像是后者。
他心中微叹可惜,根骨是武道之基,容不得半分虚假。
纵有奇遇,这四形根骨也注定了其上限所在,终究难攀高峰。
不再犹豫,谭洋将郁曼文和另一个六形根骨的名册单独挑出,置于一旁。
其余的厚厚一摞,被他干脆利落地合拢。
明日,这些被摒弃的名册,便会流转至下一位院主手中,等待着新的审核和考核。
第88章 青木
时间飞逝,眨眼六七日过去。
悦来客栈内依旧人来人往,喧嚣鼎沸。
角落处,陈庆独坐,面前摆着清炒时蔬、一条红烧鱼并两大碗米饭。
他心中暗自思忖:六七日过去了,第一轮筛选看来已经落空了。
不过,后面还有几轮机会。
经过多方打听,陈庆知道自身条件不算差:除了根骨稍逊,骨龄、实力、悟性在同期拜师者中都属中上。
“陈兄!”
一个青年步履匆匆而来,低声问道:“你有消息了吗?”
陈庆摇了摇头道:“还没。”
来人名叫杨志诚,出身沐阳县,其舅舅曾是五台派离火院弟子。
杨志诚自幼被寄予厚望,晋升化劲后便带着信物与举荐信,来此碰运气。
杨志诚眉头微皱,“听闻郁曼文、章程二人过了,庚金院和坤土院各收一个。”
陈庆手中动作一顿,随后道:“别着急,交叉审核后面还有机会。“
这几日他已摸清了一些门道。
所谓交叉审核,就是将一摞名册随机分成五份,分予五位院主。
若是没有挑中,名册便继续随机流转,五轮过后仍无着落的弟子,只得离去。
每月都有手持举荐信或外院熬满三年、晋升化劲的弟子前来申报审核。
交叉审核时,各院主侧重不同,或根骨,或家世、年龄、悟性。
若遇上重根骨的,陈庆落选也属常事。
“哎!”
杨志诚扯了扯袖口,声音苦涩,“我打听过,这批人中化劲的有十七八个,根骨七形的吴元化,第一轮就被癸水院挑走了,咱们……机会已经没了大半。”
而五大院名额有限,竞争激烈。
若同一批中冒出几个顶尖苗子,被选中的机会便是渺茫。
更何况,条件相仿时,还有那关系户暗中角力。
所以能否拜入五台派,运气也占了一小部分。
偏偏此批弟子中,资质上佳者不少,杨志诚早已坐立难安。
陈庆缓缓道:“再等等吧。”
不知道他的名册现在到了那个院了,虽然交叉审核过半,但机会还是有的。
杨志诚眉头紧锁,随后点了点头。
毕竟交叉审核还没有结束,兴许最后关头便柳暗花明。
癸水院。
素衣青簪的院主褚锦云,赤足罗袜,立于池畔。
她素手一挥,细碎的饵食便落向水面。
数条宝鱼紧随其后,争相搅动池水,绽开一朵朵喧腾的金色水花。
“师父,交叉审核的名册!”
聂珊珊捧着名册上前。
她是癸水院最出色的弟子,月白劲装裹着玲珑身段,眉峰如剑,偏生眼尾带着三分柔意。
褚锦云拍了拍掌:“拿来我看看。”
她接过名册略一扫视,随后露出一丝失望:“这份名册中,已经没有吴元化那般良才了。”
“七形根骨,十七岁化劲,这般天才在云林府亦是罕见。”聂珊珊道。
顶尖的好苗子,早在首轮便已被争抢一空;剩下这些辗转流落的,不过是他人挑剩的残羹冷炙。
“是啊,七形根骨,确实少见。”
褚锦云指尖划过名册,目光落于两人之上。
其一章瑞,十九岁化劲,五形根骨,平平无奇,不过其父亲章辰沛,乃是她当年师兄。
另一人,则是陈庆。
褚锦云眉头紧锁,陷入权衡当中。
如今癸水院在几院中声势微弱,主要原因便是核心上乘武学《千叠浪剑诀》,实在难以修炼。
除了聂珊珊之外,再无一个弟子到达大成。
褚锦云也想挑选几个优秀的弟子,撑起门面。
“就这个陈庆吧。”
她终是开口,“四形根骨,出身寒微,能至化劲,而且其入门拳法到达圆满,想必除了苦练之外是有一定悟性的。”
悟性这东西看不清,道不明,只能通过其修炼武功进度揣摩。
毫无意外,陈庆的悟性在这一批弟子中属于不错。
《千叠浪剑诀》属于最难修炼的武功之一,所以褚锦云除了根骨外,最看重的便是悟性。
聂珊珊应道:“是,弟子这便去登记。”
她也觉得在这名单当中,陈庆算是优秀。
虽然根骨稍差,但十八岁到达化劲,则更凸显其不凡。
池中宝鱼搅动金光,水波潋滟,褚锦云望着这熟悉的景致,思绪不由得飘回初入五台派的年少时光。
章师兄当年对她多有提点照拂,恩情犹在耳畔,自己也曾郑重许诺,日后定当报答。
可叹章辰沛家中突遭变故,黯然归乡后便音讯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