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逍脸上笑意收敛,皱了皱眉道:“这么急?芙蓉城这么大,附近还有不少名山大川,够你们玩好一段时间了。”
陆正道:“道长知晓我们并不是真的出来游玩,若是在一地长时间停留,只怕很难走遍天下。”
当然,陆正急着离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他想继续编写法典,不过这里是芙蓉城,哪怕在小天地之中动用自身力量编写法家之法,也容易引得外人的觉察。
这不是作儒家文章,也不是写什么道家经典,一旦被人发现了,后果难说。
云逍见陆正坚持要走,知晓以陆正的性子,他也拦不住。
虽知道迟早会和陆正几人分别,但云逍心情还是有点复杂。
云逍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你们好好去玩吧,我一个老道人实在不好陪着你们,等要走的时候,跟我说一声。”
云逍摆了摆手,便闪身消失不见。
陆正几人则离开道观,去游览整座芙蓉城。
青婉将王明离来请教的事情告知给了陆正。
陆正闻言道:“他倒是挺好学。可惜整个蜀国修道风气太盛,连天子都醉心于道,他一个皇子,所能做的事情太少了。阻力太大,他如果要强行做些什么,恐怕……”
青婉不禁道:“我提醒过他,就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陆正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希望他能懂这样的道理。”
第584章 芙蓉一二事
青婉背着小手,小声道:“我觉得吧,等他登上那个位置再施行新法仁政,比指望云逍道长还难……”
如今蜀帝正是壮年,还沉迷于修道长生,就二皇子那平平的根基,怕是熬不过自家老子的。
陆正想了想,说道:“未来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或许哪天蜀帝突然想开了,把帝位传了下去,自己彻底修道去了,那也是说不定的。
不管怎么样,王明离作为蜀国皇子,还时常参与朝政,这样的一个人物愿意了解那些新法,那芙蓉城便是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
“也对……”青婉转而低声道,“法家的本事,你学会了?”
青婉明白陆正没打算久留芙蓉城,显然不需要再寻什么法家真法,肯定已经学得其中精髓。
陆正不禁道:“学了个大概。法家之学不成大道,还得慢慢探索。”
因为法家真学不成大道,所以陆正学习起来不难,而又因为其学非大道,陆正还要自己去努力探索,又不是那么容易。
青婉眼睛眨了眨,她早前就看出来陆正不是简单了解一下法家之学,而是真想将法家之道开辟出来。
青婉道:“什么时候教教我?”
陆正说道:“这条路不完整,还很危险的。”
青婉笑眯眯道:“我相信你!而且正因为如此,你才更需要帮手!我和青依都能帮忙的,是吧,小青依!”
走在一旁四处张望的青依重重点了点头。
青依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灵智初开的懵懂小旱魃,一路上经历种种,又常常受到两人的教导,她明白陆正他们在追求着什么,自己也是可以出一份力的。
芙蓉城宽广,不过城中大部分区域被皇家或达官贵人占据。
即便如此,也不是一时能走遍整座蜀国都城。
繁华的街道,人来人往。
不少人打扮华丽,连一些道人都珠光宝气,带着一身贵气。
一路游玩,陆正也见到了一些乞儿。
这些人多是土生土长的芙蓉城中人,因为种种原因成了无家可归、无依无靠之人。
好在芙蓉城足够的繁华,一些朱门贵人还是乐得赏下一些残羹冷炙,以彰显自己的仁善,所以这些乞人在城中通常不至于饿死,当然也仅此而已。
街巷边,一株芙蓉花木之下。
一个半大的少年吃完乞讨来的饭食,抬手抹了抹嘴角边的油渍,脸上露出一丝满足。
转而少年拿出一根短木棍,在面前坚硬的石板上写画。
木棍划过的地方,隐约能看到一点木屑痕迹。
“吾日三省吾身……”
一道清朗的声音在少年的耳边响起。
少年惊闻抬头,便见到旁边来了三个人,皆是气质不凡。
说话者是一个英俊年轻人,正面带笑意地看着他。
少年连忙起身,退远了几步,又低头道:“小人见过这位大爷!”
陆正笑了笑,说道:“我修儒家文气,与你一样,可不是什么爷。”
少年心中一惊,忍不住偷偷抬眉,又看了看陆正,确实见得陆正与他往常见过的很多人不一样,有着一股特别的书生气质。
想及此,少年反而心中有些羞愧,耻于见人。
陆正微笑道:“你有文气,看来是读过书,应何至于在街边乞讨,你的亲人呢?”
少年闻言回道:“父母已故,无亲。”
陆正道:“无亲?当真?”
一个少年的话,陆正还是能分得清真话假言。
少年抿了抿嘴,只是道:“我不把他们当亲人。”
陆正好奇道:“哦,是何缘故,能否详说。同为修儒之人,我或许能帮到你一二。”
少年闻言一愣,转而摇头,“这位……公子好意。人各有命,往事随风,没有什么好言说。”
年幼时,他的家境还算殷实,父亲还是一个读书人,但后来得罪了一位贵人,落得含冤入狱而死。
而年纪小的他,则被一位叔父领养。
但那位叔父却觊觎其继承下来的那点家产,对少年刻薄寡情。
那一副恨不得他早些死掉的眼神,少年每每回想起来,还尤为清晰。
少年忍受不了那样的日子,便是从叔父家中逃了出来,藏在城里做了一个乞儿。
芙蓉城足够大,他也不担心叔父会找到他。
他的那位叔父根本不会花心思和钱财寻人,甚至巴不得他死在外面呢。
做了乞儿之后,因为他有教养,还有点机灵,去那些高门大户乞讨常有收获。
如此少年便在芙蓉城乞讨了好几年,日子清贫但也自在。
每天回想一下幼时父亲的教导,少年逐渐修出了一点儒道文气。
甚至有人家见他修有文气,想要收养他,但少年却不愿再寄人篱下。
宁为街边乞,不为他人奴。
陆正见少年神情恍惚,不禁道:“真不需要我帮忙?”
少年回过神来,摇头道:“公子若是可怜我,且赏我一二两银子就成,多了我也拿不住。”
陆正闻言微笑道:“一二两银子太少了。你我同道中人,于情于理,我可以帮你更多。我在芙蓉城还是有点人脉的,你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
少年微微抬头,他心思聪敏,明白眼前之人所说的那点人脉对于他而言恐怕很了不得。
不过少年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他可以低头向那些大户人家乞一口饭食,但面对像陆正这样的儒道之士,只想着保留自己最后的那点自尊,不想奢求更多。
少年眼眸闪烁光芒,“如果可以的话,公子给我几本书,若我以后学有所成,定报答公子!”
芙蓉城中的书籍很贵,特别是稀少的儒家典籍,根本不是他能买得起的。
陆正闻言,脸上笑意多了一些,“好。”
说罢,陆正随手便拿出几套书籍。
见陆正凭空拿出书籍,少年眸子一亮,知晓自己真遇到了一位厉害的儒生。
陆正道:“拿去吧,以后也不用报答我,去帮助另外的人。”
少年连忙双手接过厚重的书籍,脸色喜不自胜。
陆正又道:“以后若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去青羊观找那里的道士帮帮忙,就说是我说的,我叫陆正。”
第585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陆正?少年最近听好些人提过这个名字,据说那是一位来自安国的书生,一路游学杀过来,不知道斩了多少为祸的神明官吏、恶妖厉鬼,做贼心虚者都闻之色变。
待少年惊觉回神,却发现陆正几人已经消失在街道上。
他愣了愣,又看了看手中沉甸甸的书籍,心中泛起波涛。
少年站立一阵,便捧着书籍匆匆离开。
他在这城中还认识好些同龄人,很多人的际遇和他也差不多。
之前少年就想着教他们读书识字,多识些字才能去学真本事。
……
“这个芙蓉城,也没想象中那么好啊!”
青婉幽幽开口,觉得如此宽阔的一国之都,却并非多美好。
有人在享受着极尽的奢华,也还有人在背负苦难。
陆正不禁道:“比起地方州县,这里已经算很好的了。”
至少在天子脚下,为恶者也不会那么肆意妄为。
三人在芙蓉城中逛了几日,了解了这座的都城大概情况,也听闻到了不少事迹。
甚至连关于他们的一些事情,都在城里面盛传。
不过好些事都是被夸大其词了一番,还有凭空捏造的传闻。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被人传扬,那就是蜀帝召集人著经一事。
这件事已经在整个芙蓉城传开,看样子是蜀帝铁了心要让人编出一部传世经典,不然也不会让这样的言论肆意传播。
如此一来,压力就给到了各大道门那边了。
哪些道门愿意出人出力,还尚未可知。
有的大国施行变法,有的大国恪守旧制,还有的国欲倾国力著经,只能说大家都有各自的前途。
等陆正三人回去道观的时候,发现云逍脸上的愁容比之前更多了几分。
云逍见到三人,挤出一个笑容,“回来了?这几天在城里玩得如何?”
陆正道:“还行。就是芙蓉城太大,都没有走遍。道长又有烦心事了。”
“嘿!”云逍气道,“我把那几页经给在城里的几个道门真人看了,有的人说行,有的人说不行!你知道的,咱们这些道门也分派别,研究的学问不同,然后他们就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