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79节

  十一月中旬,大漠飘雪,几乎人人皆有战马骆驼启程的镇远军抵达云中府西面,哨探四出,刘陵也派人跟大宋边境那边联系上了,新的军报在不断递送上来。

  他本以为宋金辽夏四国会在朔州把各自狗脑子都打出来,但情况却意外的和谐:

  宁州、朔州境内,辽帝和夏将李良辅在大规模厮杀鏖战,金军进攻的欲望极弱,明摆著是要等他们打完捡人头。

  先前金国使臣王阿海与夏主李乾顺约定,将故辽阴山南面千里之地交割给夏国。

  为什么金人这次如此大方?

  因为先前辽帝带著辽国残余军队盘踞在那儿,金人是为了挑拨辽夏之间的关系。

  但现在辽帝离开了阴山、夹山一带,那儿的契丹、奚人部族也慢慢表达出了归顺的态度;而这时候若是夏主李乾顺死了,或者是夏军死伤惨重甚至是大败,这盟约也就没必要完全遵守了。

  阴山以南千里之地,里面可是有不少上等草场的。

  这是辽、金、夏三国之间的利益关系。

  至于说宋,都统制刘延庆和童贯等人秉承著不做事就不犯错的理念,在边境屯兵,大宋军队,匹马不出。

  夏主李乾顺又分给了李良辅大半兵力,让他挡住辽军,至于李乾顺自己,此刻正在率军猛攻府州,只要吞下府州和周围的一些地区,大宋最西北面的丰州城和四座城寨,将会成为孤悬在外的孤城。

  到时候,夏国又能开疆二百里。

  李乾顺策马走到前军,凝视著城墙,浑身是血的曲端几乎是瞬间就注意到他,咧嘴笑了笑,示意旁边的弓弩手赶紧对准他。

  “大帅,我军该怎么办?”

  刘恭恭敬敬地问。

  西夏一行,让他身心都彻底为之折服,心里也隐隐有了一点其他的念头。

  刘陵低头俯视著铺在地面上的舆图,抬脚,从西夏兴庆府的位置,慢慢走到朔州的位置站定。

  “仲偃,你出使过两国,你觉得辽人和金人相比如何?”

  “辽人文弱腐朽,金人勇猛。”

  “宋呢?”

  刘愣了一下,没有回答。

  中午的时候,几名镇远军将领和幕僚来到帅帐,刘陵点出韩世忠,让他说说接下来该如何出兵。

  辽军和夏军的兵力都还很庞大,更不用说还有金人在旁边虎视眈眈等著捡人头。

  可偏偏这三国兵马还都堵在了刘陵的必经之路上。

  韩世忠想了想,问道:“我军为何不能从大宋北疆穿过去?”

  前面有兵马堵著,那就绕道呗。

  旁边立刻有幕僚咳嗽一声,道:“宋人还是想要燕地的。”

  刘陵和远征的镇远军全军覆没,等于燕地无主,宋人除非是脑子坏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会这时候放他经过。

  更何况夏主正在猛攻北疆,宋人有的是借口阻止刘陵借路。

  “金军的主帅是谁?”

  一个将领回答道:“金军主帅完颜杲,前军都统完颜娄室,全军兵力超过三万,应该正驻守在大同府境内。”

  大同府,差不多就是云中府的所在。类似于燕山府之于燕地。

  听到这两个名字和兵力,刘陵沉默了一会儿。

  “辽人和夏人的兵力呢?”

  “辽军二万多,其北面应该还有一部分草原部族与其联结为助力。

  朔州夏军主帅李良辅,将兵三万多,宋国府州以北,夏主李乾顺亲自率军,兵力大约同样是三万,这是宋人那边送来的军报。”

  宋人只敢找借口阻挠刘陵班师回燕地,但明面上还是保持著相当良好的关系。

  刘陵派人把他在西夏贺兰山勒石记功的事汇报了过去,从童贯到刘延庆都有官面上的书信和公文“表彰”,而且据说正在千里加急往京城传递。

  这,是彰显大宋官家“文治武功”的绝佳佐证。

  若是刘陵这次被堵死在北面,宋国这边肯定舍得给他追封郡王。

  “宋国的援军呢?”

  “一兵未至,匹马不出。还有”那名幕僚沉声道:“府州知州遣使者求援。”

  连同韩世忠在内,帅帐里顿时哄笑起来,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大家都认同自己是燕地人,然后是镇远军的人,也是刘大帅的人。

  “报!”

  外面响起喊声,刘陵微微颔首,一名幕僚掀起帘子,对外面喊道:“报来。”

  一名校尉快步走进来,对著刘陵躬身施礼,道:

  “百里加急,府州急报。”

  “念。”

  “夏主李乾顺骑马在府州城外巡视,被宋人以弓弩射中,如今重伤,军心大乱。”

  刘陵舔了舔嘴唇,问道:“你们刚才说,夏主有多少兵马?”

  “三万多。”

  刘陵默默算了算,立刻道:

  “派使者去夏军军中,跟他们说夏国已立耶律太后,把太后的手书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若是愿意归降,我可以犒赏三军,重赏其将领,为其请官爵,反正随口许诺就行了。

  还要跟他们说,若是不降,他们国家‘平叛’的兵马已经出发,到时候他们不仅得死,还会被他们的朝廷宣布为叛逆。”

  “喏。”

  刘陵点点头,那名幕僚立刻离开。他坐在主位上,再度跟众人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先把这支三万人的夏军吃下来。

  夏主亲自率领的兵马肯定不是夏国境内那种“乞丐”一样的军队。

  刘陵进入兴庆府时,从那边找到了明确的出兵簿册记录,夏国的擒生军和鹞子军应该都在夏主军中,那可是大量的骑兵和重骑兵,是夏国真正的精锐所在。

  西夏有的是产马地,又连同西域,本身军中或许缺甲胄军械,但上等的战马绝对不缺。

  或者说,那是夏主的心腹军队,他们军中是绝对不缺战马的,因为就连金人都会从西夏那边购置战马,足可见其数量。

  夏主若死了那他们、它们,该归谁?

  想到这里,

  他的呼吸忍不住粗重起来。

  历代中原王朝的骑兵配置,正常都是一人一骑,最好的一般就是以唐朝为准,一人两马,而唐边境将领,诸如安禄山等人,是可以超额配置骑兵的,但也最多就是一匹战马两匹军马的配置,骑兵身著重甲。

  唐朝安西军高仙芝可以做到“步兵皆有私马相随”,超过一般唐军一伙(十人)六匹驮马的规格,但绝对不会给手下骑兵配备两匹以上的战马。

  战马和军马不是同一种用马,后者更多的的还是驮马,刘陵从西夏一趟回来,军中马匹牲口极多,给军队中的骑兵配备一人双马,确保骑兵皆有一匹战马,已经是极高的配置。

  至于说北宋,全国境内,挂著骑兵名头的军队统计起来约有二十二万人出头,这个数目是较为稳定的。到仁宗年间,某次统计军马数量为十万匹,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正军的骑兵两个人轮不到一匹马。

  到了如今的赵官家手里,马政更为腐朽,战马的数量极少。

  对手辽国、金国、西夏的骑兵,才能做到一人多马的配置,辽国正军骑兵的标准是一人三马,金国是一兵两马。

  至于说后世元朝清朝,一个是集全国之力,清朝是征伐过草原准葛尔,获得了大量马匹,但也只有最巅峰的时候才会做到一人五六匹马,而且这样配置的骑兵反而不会配备重甲,与历代中原王朝的传统骑兵用法不同。

  

第120章 辽人也要慷慨起来了

  “本帅此次出兵大漠,死伤惨重,未能尽全功,望太师速发援军”

  刘陵的信里极尽哀词,童贯看完后,眼里顿时闪过一丝快意。

  对著底下的一众官僚,童太师放下信,叹息道:“镇远军节度使刘陵写信与我,说是要我军坚守疆域,不得发兵支持。他,会率军死守刘帅竟然为国做到这种地步,当真是忠诚如斯啊。”

  “既然刘帅都这么说了,那依本官看,还是不要擅自出兵为好。”

  底下几个将领明显露出不满的表情,但没人敢说话,童贯微微颔首,道:“但是,我军毕竟不能一味不出,所以还请姚将军率军二千西行,若府州溃败,你,就不要回来了。”

  这话是为了安抚军心,毕竟要真的是一兵不动,到朝中难免会成为被人攻讦的理由。

  童贯随手点了一个怨气大的。姚平仲愣了一下,他听说有足足三四万夏军寇边,童贯只给自己两千人,怎么打?

  面对童贯的目光,姚平仲只得站起身接令,随即转身离开。

  童贯笑了笑,道:“接著奏乐。”

  刘延庆那边就更嚣张了,镇远军的使者求见了四次,都被门口兵卒挡了回去,无奈,他只能“跪在营外,望宋军旌旗痛哭,然后策马离开。”

  以上,就是十一月末的两件事。

  在宋人那边看来,刘陵此次率军入西夏,强迫夏人重新立太后与其盟约,并且勒石贺兰,把武功做到了极致,但也肯定是强弩之末不堪再战。

  带著麾下亲信军队亲蹈死地,次次险里逃生,以险求胜,哪有这么带兵的?

  堵著他就好了。

  府州这边,因为曲端下令弓箭手放冷箭射伤了夏主李乾顺,夏军围城的攻势顿时缓解许多,城围一解,许多消息能传递进来,所以他们也就知道了后方的事。

  折可求第一次对著曲端等将领破口大骂刘延庆,替刘延庆全家和祖坟口头松了土,但没敢问候童贯。

  都是军中的丘八厮杀汉,谁的脾气又能好了?

  更何况西军是大宋最能打的,从上到下的心气还是有的,折可求骂完了之后,一个文吏走进来,送上书信,说是镇远军使者刚才射在城头上的信。

  折可求拔掉箭矢,将信纸慢慢展开,读了一会儿后,眉头紧锁、众将心知现在镇远军就是唯一能指望的援军,一名校尉忍不住失望道:“莫非镇远军也不能支持?”

  “镇远军主帅刘陵担心夏主诈称重伤,实则是暗中等待时机,准备伏击援军,或是袭击城池,所以他不会立刻来援。”

  折可求回答道。

  众将悚然,但大部分人都开始怒骂刘陵找借口,只有曲端若有所思看了一眼信件。

  他很想看看,那位镇远军大帅在信里说了什么。

  “但不管如何,我与诸位已经死守了很长时间,我等为国家为朝廷已经做的够多了。”折可求站起身,冷冷道:“我等在此一日,府州便可保全一日,莫要教后人从青史上看到,是因为我等失守了城池,才让夏人攻入边地。”

  “汝等可战死城头,我亦可!”

  众将轰然领喏,随即各自告退离开,只有曲端站在原地没动。

  “你要作甚?”

  折可求坐下来的时候还是气童贯刘延庆混帐,下意识带出一口地道的陕地方言。

  曲端听著亲切,忍不住笑起来:“您现在倒是不端著了。”

  “他娘的,马上全都要死在这了,做他娘的”

  折可求骂骂咧咧,注意到曲端的目光留在信上,随手将信推出来。

  “想看就看,现在没那么多规矩了。”

  曲端接过信看了一会儿,忽然皱眉道:“刘陵要我等死守城池,还约定了在下个月月底之前,若是夏人没有异动,他必定会出兵。”

  “这话没问题啊,刘陵燕地起家,生性谨慎也是应当的。”

首节上一节79/1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