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110节

  童贯在他们争吵的时候就发觉帐中有些人明显不同意,甚至是抗拒自己的决策,不由得心里烦躁起来。

  “既然张宣抚不同意,好,那本王就给你一万兵马,谁愿意跟就跟他过去,你们去南下驰援河北,其余人,三日后准备一同进军。”

  “喏!”

  张孝纯这时候哪怕心里再愤懑,也只得低头,跟著其他人一起躬身施礼,毕竟军中主帅是童贯,他也没办法去夺权。

  随即,他目光移到旁边摊开的舆图上,眉头皱的越来越紧。

  当年刘陵带著三千涿州军北上奔袭,他部下不过三千人,军粮补给的负担就算是艰难,也不会太过沉重。

  而童贯现在居然打算带著五万将士一同北上,重走刘陵的小路。

  五万人的军粮,和三千人的军粮,孰多孰少?

  更不用说那时候金人南下支持刘陵的军队,肯定也是自带粮草,又或者,他们也为涿州军提供了后续的粮草。

  张孝纯倒是不怀疑这五万宋军的战斗力,毕竟这些都是河东、河北、西军三处抽调出来的精锐兵卒,其中还有不少是童贯的嫡系,打是真能打的。

  但这五万人若是失陷在燕地,意味著大宋开封府以北六成以上的地区,在敌军到来的时候,将会全部陷入瘫痪!

  只希望他真能成功吧。

  “散会”后,辛道宗等其他人一走,迫不及待地来到童贯身边。

  “大王,那姓张的对您根本没有半点敬意,他”

  “住嘴。”

  童贯冷声道。

  辛道宗不由得愣住。

  看著他的表情,童贯没打算过多解释,实际上今天跟张孝纯在众人面前差点吵起来也并非他的本意,实在是那厮太过放肆!

  再者,

  “本王既然学他刘陵,那自然就要学全套,呵呵谁说金人这次不会来。

  等本王攻破燕京,拿到他刘陵的家小,到时候再来看看这厮有什么脸来见本王!”

  张孝纯第二天就开始收拾童贯调拨给他的军队,开始马不停蹄地南下救援,在快要抵达白沟河的时候,哨探忽然回来汇报说,一支千余人溃卒的首领求见。

  既然是溃卒,怎么可能自发组织成千余人的规模?

  张孝纯忍住想要骂哨探的念头,正准备询问细节,哨探递出手里的信,道:

  “大帅,这是那溃军首领的亲笔信,”

  “呵。”

  张孝纯展开信纸,开始默默看信。

  “河东平定军小校岳飞,原属白马山大营下辖,先前营寨不得已,沿途聚集溃卒,希图重整旗鼓,乞大帅不计以往,再加收留,飞与军中上下千余将士都有为国死战之心顿首再顿首”

  “岳飞”

  张孝纯皱起眉头,对方这种自发组织兵卒的做法,倒是让他想起了一个燕人。

  “哼,叫他过来,本帅要跟他好好谈谈。”

  

第165章 我韩世忠,忠诚!

  “韩将军,本宫要跟你好好谈谈。

  大辽公主耶律余里衍本来只是一面招降纳叛的旗帜,等刘陵开始全盘掌握燕云后,她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至少大部分故辽降将和降臣们都明白自己现在是吃谁的饭。

  而且他们认可刘陵的能力,也很满意刘陵对于金国的态度,所以他们也犯不著再去巴结辽国公主。

  耶律余里衍自始至终都清楚自己只是个政治吉祥物,哪怕是跟在韩世忠军中,她也默认同意韩世忠的一切指挥,不会额外指手画脚。

  “韩将军,大王一向看重你,本夫人也只是个妇道人家,不懂兵事。所以,你若是有什么想法,就尽管说来。”

  韩世忠立刻展开一份小型舆图,在上面用笔圈画出两个地方。

  “童贯部大军已经开始有大量兵卒后撤的迹象,他们在涿州境内天天焚烧营帐辎重,显然是要轻装简行回河北。”

  河北

  耶律余里衍知道自家丈夫绕过童贯大军,直接去了宋人的河北。

  韩世忠点点头,肯定了她心里的猜想。

  “南面细作传回消息,大王兵马一路南下,已经顺利攻打到了黄河边!”

  听到黄河两个字,耶律余里衍脑海里立刻想起先前跟著丈夫一起去汴京时看到的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雄浑,但最重要的是,汉王若是打到了黄河,意味著宋人河北州地肯定已经沦陷大半了。

  她心里忽然一喜。

  韩世忠却又摇摇头,道:“大王写了回信,说河北人口众多,只能劫掠些钱粮辎重民户,暂时根本无力夺取土地,他要我想办法,若是童贯撤军,我们就得跟在童贯后面,尽可能地杀伤宋军。”

  燕云的家底子在辽国时期很雄厚,但是在遭遇过金人掳掠后就变得极其窘困。

  人口太少,空闲的土地太多,更何况刘陵还没消化完燕云,再来一块偌大的河北之地,无论如何也是吃不下的。

  眼下,韩世忠的首要任务就是击溃宋军里面负责殿后的军队。

  “可是我军不过数千人,听说宋人大军足足有十多万,这如何能打?”耶律余里衍追问道。

  韩世忠摇摇头,只是道我自有主张,殿下不必忧虑。

  燕地现在有赵鹤寿和甄五臣两部兵马分别驻守各城池,坐镇涿州的,正是赵鹤寿本部兵马。

  除此之外就是韩世忠的永清军,算是唯一的野战主力。

  离开耶律余里衍的大帐后,韩世忠看到耶律大石正站在外面,笑道:“不进去拜见一下?”

  都是姓耶律,韩世忠自然而然以为他们是什么亲戚。

  耶律大石摇摇头,道:“犯忌讳。”

  相比于原先常胜军里那些降将,耶律大石可谓是原汁原味的辽国正统将军,而且也是皇亲国戚。

  眼下情形一片大好,耶律大石也就懒得再搞这一出,免得刘陵回来后知道这事,又对他心生猜忌。

  “涿州城外的宋人本部大营明摆著是诱饵,真个要吞?”

  “宋人拱手送我一份战功,我为什么不要?”

  “燕京呢,不要了?”

  “我自有布置。”韩世忠淡淡道。

  不管是对公主还是对耶律大石,他都是一样的说辞,这肯定不是韩世忠飘了,而是他胸有成竹。

  嘶到时候宋人入燕的十几万大军,若全军覆没,这得是多大的功劳?

  耶律大石默默靠近了一声,低声道:

  “给沾个光呗?”

  “僧多粥少,不如一僧独占。”

  耶律大石想了想,道:“你想让汉王对你封无可封么?”

  韩世忠眼里的笑意顿时僵住。

  平定草原回来,他鼓噪全军请刘陵封王,后者封他为燕侯,那么现在一次性覆灭十几万宋军,功劳确实大,但他一个人似乎确实是吃不下了。

  看到他眼里的犹豫,耶律大石趁热打铁道:“都是自家兄弟,你给我说说,兴许”

  “不成。”

  “我滦州还有些马场,可以私底下给你一千匹马。”

  “三千匹!”

  “成。”

  韩世忠点点头,开始讲述道:“燕京城那边,自然有兵马回援,而且我永清军有大半都留在城内,只有骑兵跟著我出来了,就算宋人真的犯蠢要强攻燕京,守一个月以上是没问题的。”

  之所以说是至少守一个月,这并非是城内守军的极限,而是宋军攻城军队的极限。

  河北后方的粮道本就越来越少,等韩世忠和耶律大石再合力攻下涿州城外的宋军本部大营,北上奔袭燕京的童贯部,将会彻底成为一支孤军。

  而现在,韩世忠本部兵马,加上耶律大石的滦州军,将将也能凑出万余人,等涿州之围解开,赵鹤寿部也能参与进来,到时候兵力可以将近两万,堵死宋军不成问题。

  “我还想问你,我知道夏国耶律太后率军亲征,已经从云中往燕地而来,但是攻破白马山大营的军队,应该不是夏军吧?我听说,他们打著辽军的旗号?”耶律大石继续追问。

  “这个你就不要问了。”

  韩世忠忍住心里的笑意,强装严肃。

  当初在朔州,耶律大石最初投降刘陵的时候,后者交给他的任务是尽可能收拢辽军溃卒,除此之外,还让耶律大石联系一处建制大体上完好无损的辽军。

  这支辽军并没有参与到辽帝的武朔决战中,而是始终驻守在大漠的另一头。

  漠北草原,故辽西北路招讨司,可敦城。

  辽史记载,据说这里有“两万骑,无论何事都不得召还。”

  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在镇州的可敦城,下辖有七处州地,刘陵当初在宁远坡击溃金人后,耶律大石就主动将此事告诉他,后者立刻就开始派出使团北上。

  从那时候到现在,差不多已经要有一年的时间了,足够使团走过去,然后

  西北路招讨司上下官员,连带著七处州地里有三州的主官,都同意刘陵的要求,他们携带一万五千兵力以及大量愿意跟随过来的部族开始浩浩荡荡地南迁。

  其余四州主官则是顺势接管残余的全部势力,某种程度上算是分家,但是以后还有的说。

  隔著一圈大漠,

  南面的阴山草原部族才跟刘陵达成盟约,双方很快就有了利益关系,几年内不可能轻易败盟,所以西北路招讨司南面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兵力了。

  一万五千弹压漠北草原的辽国边军,再加上那些部族里面也有大量的青壮,全都可以临时作为战力使用,预计兵力可以直接超过四万,而且可以冲锋的骑兵在其中占大头。

  他们倒也守规矩,在即将抵达云中的时候,派遣使者去云中送信,被云中知府蔡靖给截获了下来,随即就派人快马加鞭传递到韩世忠手上,等于是给韩世忠雪中送炭。

  对于蔡靖来说,韩世忠跟他出身一样,大家以前都是宋人,现在都在汉王手底下做事,那么,两人自然应该守望相助。

  韩世忠没有耶律大石的血统,但他手里至少还握有一个辽国公主,后者本就希望在刘陵后宅里占据重要地位,这一万五千辽军和一个完整的西北路招讨司体系,将会成为她最大的嫁妆,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耶律大石不知道这原本就是该属于他的功劳,见韩世忠现在居然愿意分功,反倒是对他心生感激起来。

  “韩将军还是个忠厚人啊。”

  

第166章 换人

  张叔夜从京城里出来了,身后带著漫长的仪仗队伍,其中,隐隐有三架奢华马车缓缓前行。

  他策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平民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这次就连周围的大宋禁军都没法去阻止他们朝著张叔夜辱骂和吐口水。

  烂菜叶,臭鸡蛋,更是大把的砸在他脚下和身上。

  张叔夜默默地策马前行,可怜他座下那匹骏马都跟著受了不少罪,马屁股上沾著一只烂菜叶,随著前进颠颠儿的,就是掉不下来,不知道嘲讽的是谁。

  他们不齿,他们唾骂,他们义愤填膺,更是有人在外围大吼著杀张贼谢天下!

首节上一节110/1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