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71节

  楚国,寿春。

  项羽又在赶著他的羊车满城疯跑,这一回车上没有人在,今天无论他怎么在门外喊叫,都没有人出来陪他玩。

  只是和他的车齐驱的,还有高大的战车。

  大批量的战车,将士,都从四面八方集合起来。

  而他还看到城中许多人收拾包裹,装载了满满一车东西。也有人简单背个包袱,往城门方向走去。

  项羽想要拉住一人问问话,“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他们只是回头望著自己,眼神空洞,想说而又未说,一个个背著行李,赶著战车,往远处走去。

  云梦泽,到处都是云雾沼泽,一旦走远百步,便立刻看不清人了。

  项羽还是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东西,只一个人高声放歌,围著王宫绕行,往家的方向走去。

  等到了家门口,项羽看到了自己的祖父正在上座,今天他身侧一个人也没有,平日里都是前呼后拥,无数人跟著他。

  项羽调皮,可是毕竟是世家子弟出身,从小礼仪规矩、人伦道德学了不少。

  他趋庭走了过来对项燕行礼,“拜见祖父。”刚正经不过片刻,随即便咧嘴笑问,“祖父,你是不是今天也在和他们玩你躲我藏的游戏?”

  项燕望著项羽,眼里淌出清水,并不是泪。

  项燕虽然年高,可是身材魁梧不凡,背阔膀粗,嗓音混成厚重。

  他望了望地面,随后抬起头一本正经地道,“是的。我即将和人去做一场游戏。”

  “我就知道。对方出动多少人?”

  “不多,十万。”

  项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伸出手指,又开动脑瓜计算,“十万,那不就是十个一百的一百吗?”

  “是。”

  “祖父,可只有一个人啊。就算加上我,也只有两人。”

  “大王说,会给我六十万人。”

  项羽听出来了,“祖父,你要去打仗了是吧。这可难不倒我,这么多人,一定是去打仗。我也要去,别看我小,我已经可以敌万人了。这都是叔公说的。”

  项燕听了,哈哈大笑。

  “你这小子,能敌万人,这吹牛的本事比你阿父还要厉害。”

  项燕抓住项羽,用自己的胡须蹭著他柔嫩的脸颊。

  “祖父,扎人了,太扎人了。”

  项燕正想和项羽多玩一会,却见宫中宦侍来人了。

  “大王请大将军入宫议事。”

  项燕听到后,真的想甩手不去。

  过去朝中有诸多奸臣在侧,无论自己提什么主张,他们都会阻止大王,因为他们怕自己打赢秦国后得到大王的信任。

  如今秦人口出狂言,要在两年之内灭掉楚国和齐国。十万兵马调集驻守新郑,确实是冲着楚国来的。

  秦国太子亲自出马,天下闻之引颈侧目,诸臣预感大事不妙,这才慌乱起来急急忙忙请自己出马。

  项燕本不想去,只是在侧喝茶。

  项羽穿著上等材质的纱衣,双手环胸站在一边,一双眼睛观察著这个没有胡须的男人。

  他躬身下来,“大将军,大王一直厚待大将军,从未有过怠慢之意。朝中那些人,纵使和您过不去,可是这个时候,大敌当前,大将军难道还要为过去那些小事计较吗。国事为重啊。”

  项羽看著这个人点头哈腰,说了一大堆,这才请著他祖父上了豪华的马车离开。

  项羽站在门口张望,“祖父真厉害啊!”

  楚国王宫。

  楚王负刍,年四十。

  他眼底满是乌青,面色却又赤红。

  “不谷得悉,几日前秦国太子已经率兵驻扎在了新郑。秦人竟然真的听从了一个少年的意见,打算用一年的时间休整,随后又用一年灭掉我楚国,还要连带齐国。”

  “楚国在天下人心目中作为一个大国的威严,已经被秦国这可恶的太子给毁掉了。在他的眼中,没有六国的存在。”

  “这一次,寡人不仅要破掉他的夸口之词。更要拿他的人头祭奠楚国列祖列宗!”

  楚王说著,奋力拍案。

  众臣也都附议,“大王,秦国太子骄横,目中无人,天怒人怨,人所不容。如今以十万兵来攻打我楚国,简直是异想天开,欺我楚国无人。”

  众臣齐齐振声附和。

  项燕听出来了,这群人要自己反攻秦国还不够,这是要自己活捉秦太子啊。

  “大王,臣以为,事情难,行则将至。不管再难的事情,只要愿意去做,就离成功不远了。可秦太子这个人,他很狡猾的,万万不能小看他。”

  楚王负刍道,“顽劣小儿,何须警惕。徒然不过又一赵括耳!他欺我楚国无人,不谷意欲杀了他,以振楚国声威,并粉碎秦国意图灭亡我楚国的计划。”

第236章 里应外合,前后夹击(求打赏月

  票!)

  “大将军,寡人此次给你三十万兵马,去围困秦国的太子,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大王,阵前轻敌乃兵家大忌。太子虽然没有作战经验,可是我听说,秦王此次给秦太子配备的良将,一个是兵家蒙武之后蒙恬。蒙恬此人,素来受秦王器重,他沉稳有度,素来有大将之风。”

  “另一个则是在攻打燕国时,十天之内连破三城的将军李信。李信此人,非常擅长突袭,轻骑作战。”

  “这样的组合,不得不说是十分大胆。可见秦王确实没有把楚国放在眼中。”

  “据臣所知。秦太子之所以能说服秦王筹备一年再行整顿兵马侵我楚国,是因为秦国后方各地郡县内部治理混乱。他们的官吏不得人心,虽然攻占了韩赵魏,可是这三个国家的人,根本不愿意成为秦国人。”

  “更不要说我们楚地了。”

  “秦太子这个人,和他君父秦王不同。他似乎更有耐心,这样的个性,在战场上几乎是无往不利。他主动提出先安定后方,以防有变的主张。一旦让秦太子成功践行了他的计划,真的给秦国多一年治理安抚遗民的时间,到时候他们将会吸纳更多的兵源。”

  “此人心思缜密,做足了准备,这才敢出征攻打我楚国。”

  “正是他这样的举动,逼得我楚国不得不举国备战,以破掉秦国意欲休养生息的机会。决计不可以把他当做黄毛小儿看待,否则会在战场上因此失利。”

  楚王负刍闻言自然不乐,“区区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就算有些才智,可是我们也不能畏惧他。”

  楚王可不怕扶苏,他和扶苏在名义上是真正的甥舅关系。

  “秦王贪得无厌,想要让天下人都成为他的奴隶。他誓要灭掉诸诸侯,以彰显他的地位。不谷身为楚王,无论是为了宗庙基业,还是为了楚国乡民,都不会让他的计谋得逞的。”

  “按照将军之意,秦太子是稳操胜券。不谷偏偏不信,倘若大将军无有胜秦的把握,不谷宁可御驾亲征,也绝不留在这王宫里坐以待毙。”

  楚王负刍,最让他的臣子敬佩的一点就是绝不坐以待毙,不会听之任之。

  他想要让楚国强大起来,做一个有为的君王。

  不过等坐上这个位置,他才知道之前楚国之所以懦弱无能,不是因为历代楚王昏庸,是因为朝中满是蠹虫,这些蠹虫越来越多,已经腐蚀了王朝。

  如果能够借著这个机会,通过战争发一笔财,提升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甚至再提拔一些乡野庶人,倒是有机会趁著战争扭转国中局势,将那些割据一方,欺压百姓的世家趁机打击一遍。

  听到楚王这么说,朝中自然有不少人吓了一大跳。

  这楚国联军,都是世家招募来的人马,为的就是随从出征,以防止有变。

  楚王之心,诸多大臣也都知道。

  他口口声声叱骂秦王,实际上他最希望楚国内部来一场像商鞅变法一样的改革,将君权无休止地扩大。

  “大王,不可。”

  “大王,万万不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大王,您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啊?”

  一群大男人,竟然有人当庭抱著柱子大哭了起来,其他同僚自然上前去将人从柱子上拉扯下来。

  更有人像是大街上的俳优,杂耍艺人一般,三人五人齐齐躬身作揖,作揖之余还时不时用眼神偷瞄一下负刍。

  楚王负刍只是冷漠地望著。

  他早就习惯了。

  朝中满是昏庸,一旦出了事情,只想著如何保全自己,根本不顾国,不顾百姓。

  若不是这次秦太子都要打到家里来了,这些世家,这些收受了秦国间谍巨额贿赂的臣子,他们才不会团结起来帮助寡人抵抗秦国呢。

  因为对他们来说,金钱就是最重要的。一旦开战,到时候就要他们出钱出力,一个个的自然不肯。

  他们的双眼已经被金钱糊住双眼,除了钱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些人也算不得可恶,只是该死!

  项燕望著朝中这个风气,也是无奈。

  “大王,秦太子虽然筹备万全,不过他倒也不是无懈可击。”

  “说来。”负刍像是没看见殿中的闹剧一样,只看著项燕。

  正是楚王负刍偶尔的英明让朝中一些为数不多、脑子尚且清楚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希望。

  “秦太子害怕什么?无非是后方有变,这个小子虽然心思缜密,可是他万万想不到,他的作为已经暴露了秦国的致命弱点。”

  “秦国攻伐六国速度太快,却又不肯用宽宥温和的方式拉拢民心,反而还是用他们对待秦国人的方式对待六国人。”

  “六国人心多生怨恨。臣其实已经想到了一个计策,只是此计只能告诉大王一个人。”

  “哦?”楚王负刍眼前一亮。

  朝中诸臣也都望向项燕。

  楚王负刍很爽快地就此散朝,随后迈步前往楚国行宫。

  负刍只让项燕一个人陪著他。

  “到底是什么计策呢,只能让寡人一个人知道。”

  “大王,臣相信大王也早就知道了,如今的楚国内部到处都是秦国的眼线,秦国的眼线,也早就渗透到了宫廷内部,更不要说是朝堂了。一旦臣把这个计策公开说出来,秦国人一定有所察觉。

  “臣有把握让秦太子在他君父面前的夸口之词变成天下尽知的笑话。他既然要守一年城,以备秦国整顿兵马粮草,大举攻灭楚国。那我楚国就先去破了他所守的都城,期间如能收复城池,自然是更好。”

  楚王负刍大喜,“这是好事啊!你尽管做就是。”

  “可这件事,得大王出手相助。臣想要来个里应外合,前后夹击秦太子,让这个狂妄的小子吃不了兜著走。”

  “这个方法好呀!”楚王负刍拍著手掌又喜,高兴地边走边跳,“只是谁人来做这个内应呢。”

  “秦国先丞相昌文君。”

  “是他?”

  “没错。此人当初被秦王罢相,后又被迁徙蜀地,数年方归,回来后身上落下疾病,多年来他一直怨恨秦王,一直找不到报复的机会。

  “不仅如此,秦王好权,打击秦国的楚系势力也不是一日两日。他后来又罢免当年先考烈王在秦国的又一位公子昔日在秦国如日中天的昌平君。”

  “对身在秦国的楚系血脉势力,秦王打击起来毫不手软。是以秦国的楚系血脉高官,如今多有怨恨秦王。又如秦太子担心的那样,秦国各处被占领的新郡县,民众只是表面上服从罢了,心里还是向著原先的国家。”

  “臣以为,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借助身在秦国的楚系血脉势力,煽动我楚百姓在原地暴动。这样就可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包围秦太子。”

首节上一节171/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