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72节

第237章 秦王给不了的,不谷给!(求打

  赏追订!)

  负刍听说后,面上的喜色没有了。

  他穿著黑色的履鞋在庭中来回走动,履鞋上是金线绣成的祥云图案,“这样做,太冒险了。一旦败露,激怒秦王,会使得楚国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楚王尚且担心自己国中的臣子联合起来谋逆篡位。

  可是项燕却要他联合在秦国的楚国高官去造反秦王,“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冒险了。还是不谷亲自出征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项燕却道,“大王,这正是臣只将此事单独告诉大王的原因。因为只有大王能让这件事顺利进行。臣没有能力去说服昌文君,拉拢昌平君,只有大王才可以做到此事。”

  “朕?”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创建皇帝制度之前。朕字是楚国贵族用的自称。

  项燕作揖,“是的大王,只有大王可以。大王您和公子启那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只有您对他抛出柳枝,表示愿意拉他上岸,请他到楚国来,他才会考虑这件事。”

  负刍仍是面露难色。

  “我怎么记得,启已经成为秦太子的太傅了呢。”

  “是啊,他成为了秦太子的太傅。原本作为罢黜了的丞相,昌平君没有什么理由离开咸阳。但是现在秦太子出征,公子启可以以探望扶苏为理由,帮助太子完成稳定后方离开咸阳,甚至领兵戍守,到时候发动楚地乡民,夹击合围。”

  “只是要做成这件事,还需要大王做两件事。”

  负刍望著项燕,他没有想到大敌当前,项燕想出来的法子居然是这样的。

  “说罢,要不谷做什么。一则,我们入秦要与公子启良久商议,要说服他需要时间。而暗地里前去,恐怕稍有不慎就会暴露,公子启身在咸阳,那里人多嘴杂,一旦暴露,打草惊蛇,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臣等想了个好法子,请大王派遣臣族中后辈作为使节,亲自前往秦国,以觐见秦王献上宝物为由,在秦地多加逗留。”

  楚王负刍自己都不相信这种计划能够成功。

  他望著项燕,“秦太子有这么难对付吗。他手中只有十万人罢了。不谷可以给你四十万,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项燕神情黯淡下来,“臣仔细盘算过了,按照他的主张,如果给秦国一年的机会,到时候秦国筹集起四十万大军,别说楚国,齐国也要跟著一块完蛋。”

  负刍脸上露出惊慌之色,“他就真的有这么神?”

  “大王,他的决策是经过秦王和满朝大臣商议后才决定执行的,其背后是整个秦国在支持,秦太子年少,难道朝中诸臣也都年少吗。”

  “我知道这个人,他是想打一场代价最小,受益最大的仗。不过,整个秦国上下都对我楚国等同于韩魏一般,根本不把楚国放在眼中。所以才会集体做出这样的决定。”

  项燕听了,整个人颤抖起来,“倘使秦太子败,秦国损失不多;倘使他成功,我楚国颜面扫地,到时候就是亡国之祸啊!”

  负刍知道项燕一心为楚国,见他发自肺腑劝告自己,献出良计。

  负刍很难拒绝。

  “好吧,好吧。”负刍轻轻拍著他的掌,“不谷准许你这么做。”

  负刍望著沼泽平地,满目含忧。

  “大王,臣还需要大王的信物,好让使节带著您的随身信物去见公子启。”

  负刍想著,如果事情暴露了,也无非是和不要脸的秦王撕破脸了,损失也不大。

  如果成功了,一定会让秦王气得火冒三丈。

  想到这个,楚王负刍来劲了。

  他当即解下自己的配剑,“就以此剑当做面见公子启的信物吧。告诉他,秦王不愿意让他为丞相,不谷可以。”

  项燕听到自然大喜。

  负刍随即又想到了一些事情,“你方才说,要派出使节以献宝为由在咸阳久驻,到时候见机行事是吗。”

  “臣正是此意。”

  负刍抖抖衣袖,“如果不谷按照说的做了,到时候你带兵作战,能把太子扶苏本人俘虏至寡人面前吗?有了这个人,可以换回秦地五十城。”

  项燕看负刍打的这算筹啪啪响,自己都觉得异想天开。

  “臣可以诱出秦太子,收回秦国占领的所有楚地,让秦国在我楚国面前灰溜溜地逃走。”

  “那不谷就再助你们一臂之力。秦王政此人,意图一人独占天下,要让天下人都做他的奴隶。可惜,他遇到我负刍。之前秦军侵我楚国,破我楚军,占领十余座城池。”

  “朕宁可为玉碎,也不会让他如愿。既然要全力让秦国损失惨重,就要舍得。我会向秦国提出打算献上青阳(今湖南长沙)以西的地盘以求和的计划,让秦王暂时对我秦国放下戒心。”

  “好似我楚国真的十分惧怕秦国似的。秦王看到我这样的建议,必定会心动,他犹豫的时候,就是你们行动的好时机。”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我就不相信,这个秦太子他的心难道是石头做的,我们这样做他还能够冷静下来,继续步步为营?”

  项燕大为感动,“上天派遣君王下来保住我楚国啊!”

  等到事情都商议罢,项燕又道,“臣今日已经在朝堂上公开说我们有计谋对付秦人。此举乃引蛇出洞之举,那秦国的奸细闻言势必多方打听。到时候就请大王来处置这些人。”

  负刍笑道,“大将军不愧是兵家出身,这都被大将军算到了。谁敢打探此事,到时候不谷就杀了他。”

  

  就这样,项燕按照和楚王的商议,派遣自己族中最得力的侄子,还有朝中臣子日夜兼程前往秦国面见秦王。

  但是当楚国臣子大感意外的是,秦王面对楚王的献地竟然一笑置之。

  在朝堂上,秦王政听到使臣表明楚王的意思,他道,“诸位使臣远道而来,还是去驿馆多多歇息几日吧。”

  楚国人并不了解秦国。

  秦国需要的不是地盘,而是战争。

  白送的地盘他们不要,他们要的是战争!战争!

  楚地使臣倍感颜面扫地,恨不得藏于地缝,但是他们无可奈何。

第238章 一块饼十年了还没过期

  楚人虽然此计未能成功,可是到底是留在了咸阳驿馆。

  被罢相,后又成为太傅的熊启,如今正在家中整日温酒消愁。

  他在等待合适的机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熊启在一处别苑里休息。

  花苑里有著好几个小池塘,池塘边上长满了蒹葭,熊启就这样守著这个小池塘。

  “家主,门外有客人造访。”

  “客人?我都快半年没见到来客了。请他们进来吧。”熊启并不是因为好客才请人进来,实在是无事可做十分无聊。

  在有些时候,多一事可是很开心的。

  在这些客人进入大门后,一待就是一个下午。

  熊启留著他们用饭,自己则坐在后堂,他不住地抹著额头上的汗滴。

  “我好不容易才安生几日,太子给了我允诺,日后必定践行一叶封唐之诺。如今倒好啊,楚国人跑来找我了,还要联合自己里应外合造反,这一次造反,可不就是围攻太子扶苏吗。”

  “扶苏这个混帐,领著十万兵马去楚国眼皮子底下戍守,就像是把羊肉挂在城头上,唯恐天下没有想取他性命的人。”

  熊启自己一个人待在室内,这种事,他谁都不敢告诉。

  “王一向多疑,一旦这种事传出去,他势必对自己更加厌恶。可是如果不说……”

  熊启现在开始拿捏不定了。

  一面是即将吞并天下的秦国太子答应他以后要给自己封地楚国,一面是面临吞并危险的楚王负刍向自己发出邀约,请自己去楚国做丞相。

  熊启并没有当即答应。

  楚国项氏一族族人按照项燕的吩咐,见到熊启没有立刻答应此事,知道在他心目中如今报复秦王不是第一位的。

  这些人很识趣,当天返回驿馆后,前去拜见昌平君的几位重要人物当夜就偷偷夜缒城墙而出,快马加鞭逃跑了。

  熊启犹豫不决,他思来想去,以楚国之力,就算能够抵抗秦国,三五年过后,也还是要被吞并。

  现在太子又制定两年之内亡楚之策,即便自己从后夹击,帮楚人拿下扶苏,又有什么用处呢。

  再说了,扶苏这小子,可没楚人想的那么简单。

  扶苏这个人,一向很懂得隐藏自己,他可不是爱出风头的人。若有行动,必定是为了谋划某些大事。

  瞧瞧如今两年之内灭楚的口号喊出来,和扶苏相处久了,自己怎么看这都像是个计谋。

  不过,等到熊启反应过来,自己做决定用的时间太久了,事情已经不好收拾了。

  他终于意识到,因为自己的摇摆不定,没有能够当场拒绝此事,到时候再把这件事汇报给秦王,他恐怕会另生心思。

  但再三为难之后,他还是去找嬴政坦白了。

  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君侯了。

  身为小小的太傅,他如今只有出入太子宫禁的便利;就算答应和楚国联合,可是他根本没有权位头衔去调动兵马。

  这是秦国,没有虎符和节命,他什么也做不了。

  而且身为太傅,他若是提出要去外地,会引得朝中很多人瞩目。自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得众人察觉。

  虽然嬴政很贪婪,想把天下据为己有,没有扶苏有远见,愿意给自己封王,可是大王比扶苏简单多了。

  而且大王素来心胸宽广。

  也许这是个和秦王弥合过去缝隙,方便日后行事的好机会。

  章台殿,铜炉十几个,地龙也在烧著。

  嬴政穿著单衣正在处理政务。

  周围穿著袄子的婢女仆从都被热出了一身汗。

  熊启十分卑微地对嬴政一五一十说出实情。

  嬴政怔住了。

  “楚王想要和王叔结盟,对扶苏来个前后夹击。”

  “大王,臣死罪。当时心里害怕,担心这些人会给臣带来杀身之祸,竟然没有当场留住他们。事到如今,臣身上也依旧是一身冷汗啊。”

  嬴政看熊启这副战战兢兢的样子,满心疑窦。

  过去熊启做丞相时,面对寡人一向是淡定从容,虽然很多时候会在大臣面前和寡人上演君尊臣卑的戏码,可是也没有做到这个地步。

  他是真的悔过了,还是又在底下筹谋什么大事。

  想到他现在连君侯都算不上了,嬴政知道就算他有天大的能耐也翻不出水花来,自然表示不再计较。

  看著这个过去有恩于自己的叔叔,嬴政心中也是十分感慨。

  “太子出征,王叔独独留在咸阳城中,不知道如今都在府中做些什么?”

  “下棋。大王知道,臣一向不喜欢怡弄子孙这些事。”

  熊启走了,次日他收到了嬴政赐给他的玉刻象棋一副。

  望著这个棋盘,熊启也是对著它想了很久。

  他的手慢慢地抚摸著玉石刻出的棋盘,摸著楚河秦界凸起边线,自己的手停在了楚国的帅位上。

首节上一节172/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