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70节

  灌夫:“可我们不是戍边吗?不应该站在秦楚交接地带吗?这样才能抵御荆人。”

  “要想对外征伐必先安内,你也不喜欢自己开著战车,后面却有人对你放冷箭吧。”

  “我最厌恶的就是这种人了。不过,若是楚国来进攻,我们能来得及动身吗?”

  蒙恬乐了,“卫率,不必担心。我们已经设置了烽火台,塔,又增派了斥候,楚君一旦有动静,我们不出半日就能知道。”

  李信站在边上,望著这个小湖,心里和湖底一样,生著绿毛。

  原本出去痛痛快快打一场就好了,现在让他来做太子陪读。

  不过出行前,族中父老都对我说,“此次陪同太子出征,对你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务必要把握住。”

  身材颀长健壮的李信望著比他小十岁不止的扶苏。

  太子固然为君,终究不足以成事。

  大王心如明镜,知道太子没有实战经验,所以才委派自己扶助太子。

  将骁勇善战,战功过多,会引起大王忌惮。

  太子督战也好。

  可是我还得要实打实的战功落在我身上,攻城略地必然以我为先锋,只有这样,我才能不出三十五就封侯。

  李信站在一边看这些将臣围著太子议论军事,他不爱听。

  战场上可用不著这些东西。

  约莫陪了半个时辰后,李信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意,作揖道,“太子,臣还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想出去走走。”

  众人忽然鸦雀无声,只是回头看著李信。

  被众人这样的目光盯著,李信先是望了望地面,随后又看向太子。

  “去吧。”扶苏脸上很冷静。

  任嚣望著李信迈腿离开,忍不住道,“李都尉一直都是急性子啊。在太子面前也不收敛。”

  这话说出口,众人又是都望著任嚣。

  任嚣左看右看,不知道自己说错啥了,于是心里嘀咕:“这怎么随太子出征,就像陪同大王一样啊。本来将军几个站一起,就该有啥说啥。”

  (友情提示:建议大家评论区发言的时候隐晦一点,某些兄弟爱在评论区以古议今啊,这种评论可不行。)

第234章 传令下去(求打赏追订!)

  蒙恬望著李信离去的背影,面作难色。

  李信因为上次朝堂上太子和他辩论,被太子说的哑口无言,似是对太子心有怨言啊。

  蒙恬都看出来的事情,扶苏自然不会看不出。

  这一刚回到室内休息,左右立刻上前对扶苏说。

  “太子,将军李信对太子不甚恭敬,难道太子不按军法处置他吗?”

  “处置什么,这有什么可处置的。要知道,宫里和乡野之地,完全是两个世界。而军中的将士与将军的关系和朝中臣下与君主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在朝中,臣子只需要服从君王的权势;但是在军营之中,士兵们虽然以奉行命令为首要,可是要想让士兵们服从你,不是说地位高就足够了,要拿出自己的本事来,让底下的兄弟们心服口服。”

  “我初次戍边,连带兵作战都算不上,从无军功,如今麾下十万兵,君父却配给我众多良将。你们也不想想,那些一直都跟著这些良将作战的士卒们听到我因为这样的事情处罚他们的将军,他们会怎么看待我。”

  灌夫忍不住道,“那太子,您就给他们露一手。比如说,派遣我出去攻打几座城池回来,到时候您就有功了。”

  扶苏看著灌夫,他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胡闹。”

  门外宦侍突然走入。

  “太子,蒙将军求见。”

  “快请。”

  蒙恬是嬴政亲自给扶苏定下的副将之一,另一个副将自然就是李信了。

  有了上次的合作经历,扶苏欣赏蒙恬实心用事,忠心耿耿却又懂得权变。

  而蒙恬也对太子十分佩服。他和朝中大臣们对扶苏的判断都是一样的,以太子之机变谋略,可以与楚国周旋。

  当然倘若有变,还有大王和数十万秦兵在后撑腰。

  扶苏请蒙恬坐下。

  “蒙将军,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这过去随军打仗,每到一个地方,将军都会下达命令,是等待还是操练,备战还是潜伏。

  太子虽然刚抵达新郑,可是自己该督促太子快点拟定军政方针,下达军令,否则将士们会在底下议论。

  三人成虎,一万个士兵里起一两个声音无关紧要,但是当大家都在敲碗打鼓议论纷纷,到时候事情可就不好处置了。

  这将会损伤太子的颜面和威信,将自己的短处暴露在众人面前。

  “太子,如今我们已经到了楚国边境一带。不知太子是否已经想好了要传给士卒的军令。”

  “这么赶吗?”说实话,扶苏他们才刚落地不久,行军装备都没从车上搬下来,套马的轭架也没放下。

  “太子,身为三军主帅。太子要提前很久就拟定一系列作战计划,这一是为了准备及时下达军令,二是以防两军交战时突发变化。如今太子麾下,可有十万人之众,当尽快下达军令,起码要赶在士兵们休整下来后立刻得到军令。”

  “更何况,楚军就在不远处,如果他们突然发动攻击,到时候太子打算如何应对?”

  说实话蒙恬没打过防守之战。这戍边这类事情,他们虽然也做过,但是更多的任务是巡逻城池内部防止有人叛乱,这两军对垒,与其周旋,到底是个什么打法,他根本不知道。

  扶苏肯定早就想好了整个秦楚之战要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打多久。

  蒙恬来找扶苏的意思是,让他赶在部将催问之前,提前下达命令,先声夺人,夺取先机,好在众将面前立下威信,尽量掩盖放小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这是出征前,大王命令他帮助太子做的事情。

  “太子此次贵为主帅,要体察下情。我军多年来一直处于攻势,如今太子忽然打守战,将士们自然会感到不安,心意不一。”

  “恳请太子明示。”

  扶苏只是拂了拂自己的衣袖,本来想明天召集诸将一起在桌上商讨一番,可蒙恬已然来催了,听他的意思,底下的士卒们对这次面对楚国采取防守为主的策略有非议啊。

  但这实在是太正常了。

  毕竟秦国五年之内灭了四个国家的主力,军心大振,士气正盛,自己提出的这个主张,似是秦军在下风才会做出的决定。

  不怪将士们有非议。

  “那就传令下去,全军坚壁不出。”

  这扶苏当即给了答案,蒙恬也是一顿。

  他其实一路上打了很久的腹稿,已经为扶苏准备了一个可以服众的军令。

  但是看扶苏的神色,也不像是临时起意。

  蒙恬好奇,“只六个字?”

  “就六个字,行军打仗,不要那么多客套话,军令都是明白简略即可。”

  众将才刚在安排下的室内坐定,这就有军令传达下来。

  众人自然感到纳闷,因为他们都对扶苏有些许不信任,这刚才正在想呢,他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没想到军令居然这么快就下来了。刚才我还在想,太子接下来要命令我等如何做呢。”

  “额也是。太子行事如雷动,真是迅速。这军令也合额心意。”

  众将便在走廊下都笑了起来。

  他们上午抵达新郑,中午就得到命令,下午的时候就聚在一起玩起了六博。

  秦人的乡音在旧韩的土地上沸腾起来。

  新郑城中,大批大批的秦军在城中大道里通行。

  来往的新郑居民,在经历扶苏上次的治理安抚后,看到秦人不再是之前袖手旁观的姿势,也没有怒目而视,只是怀著一种感慨又陌生的心情,望著他们走来走去。

  百姓的生活一向如此,苦也面朝地,乐也面朝地,一辈子躬耕而已。

  看著持续了几百年的战争,终于被终结,众人的心里本该感到安慰。

  但是他们心里琢磨的却始终是生存和发展的事情。

  一家人要吃喝。

  秦军向城中涌入,百姓则扛著扁担,提著瓦罐,抱著簸箕,陆陆续续往原本要到的地方去。

  像是什么都没发生。

  但是现在的新郑百姓,走路已经不避行秦军了。

  而秦军在看到新郑百姓这样如常的态度后,只觉得一切都和大王说的那样,秦国是天命所归,将结束一切战乱。

  是以第一天开始,就有秦军和新郑百姓搭话闲谈了。

第235章 要秦太子的项上人头(求打赏追

  订!)

  李信则郁闷,非常郁闷。

  他带著自己的属官来到了城墙上,往南快马快车行走一天的路程就是楚国。

  “将军,楚国人根本不会等。他们一定会偷袭我军,甚至听闻太子带兵十万驻守,以防备楚国一年有余,他们有可能直奔我秦军主营。”

  李信闻言仰面哈哈大笑,他拍著属官的肩,“说得好。这么简单的道理,只有傻子才看不出来。这楚国之所以不经打,是因为楚国朝堂上乌烟瘴气。”

  “楚王负刍,弑兄上位。至于楚国朝堂,更是满朝昏庸,人心涣散。可即便如此,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没有见过要去攻打哪座城池,这个国家的人不出来反击乖乖等死的。”

  “楚君闻知我秦军动向,势必蠢蠢欲动。不出一月,他们必然有所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持著令旗和符节,给李信传令。

  李信也是一愣,难道他们在自己这个副将不在场的情况下和太子商定了此次随军作战的方案。

  军中传令斥候言告,“太子有命,全军坚壁不出。太子还说,明日请将军前去议事。”

  “唯。”李信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这才作揖接过命书。

  等到人走后,只剩下李信和他的属官。

  “将军,这坚壁不出是个是什么打法?”

  李信双手拉扯著自己腰带两,“就是当敌军来攻城,不要迎战,退守城池,坚决不出。”

  这属官顿时眼前亮了。

  “这么说,太子知道楚军会先打过来?”

  李信没有说话。

  现在,李信对“太子是秦国的未来”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合著这个人真的是百世难得一见的奇才。

  

首节上一节170/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