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第278节

印度此举就把对手的“巴基斯坦”肢解出去一半还多的人口(东“巴基斯坦”即孟加拉国占当时巴基斯坦国人口的56%),印度终于能够在南次大陆称雄。

如果印度仅仅是与巴基斯坦发生战争,中国是无法可说,但二战后印度自认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和苏联对中国的打压,借英国殖民时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入侵中国西藏和新疆边境线,引发了中印战争。

此后,印度吐并了锡金还不甘心,到二十一世纪,印度为了给美国投名状,更是四处挑衅,频频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完全是一副锋芒毕露的南亚霸权争夺者形象,在一些国家的影视作品中还称印度为“文明古国大白象”,与中国之间的争斗也被称为“龙象之争”。

众所周知,自大航海时代开始印度就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这里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同时还在这里成立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以印度为中心向四周开展贸易,进入到十八世纪之后,英国人便开始在印度种植罂粟,向东南亚和中国输出鸦片。

可以说,印度从不是中国友好睦邻国家,而且常常是不解决国内贫困还以挑衅中国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法。

所以现时空对英属殖民地印度,徐远山的建议就是进入印度东部后,可在英属殖民地印度孟加拉省先独立建国,给整个印度殖民地树起一个榜样。

因为历史上孟加拉曾是一个封建王朝国家,1757年英国殖民者克莱武率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孟加拉王公的军队,在此地建立起傀儡政权,孟加拉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孟加拉也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早征服的印度地区,在这之后,整个印度开始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

先成为殖民地那就先解放独立建国,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的解放,独立建国就顺水推舟。

而且借解放过程,直接在殖民地解放区域实施土改,就会在这场殖民地解放战争中争取到更多殖民地人民的支持。

而且根据英国殖民地印度的具体情况,独立的孟加拉国将实行的政权体制,是以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政教分离作为建国的基本原则。

前面说过,原来的印共是靠不住的,而且印共在印度中政党也算是弱小势力,中国可以直接放弃,重新帮助成立新的印共。

印度中政党势力最大的是国大党,这个国大党同样靠不住。

国大党即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之初,宗旨竟然是:“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对英国表示感激。英国给了我们秩序,给予我们铁路,而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育的无价之宝”。

其核心是要求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在参政院中增加民选议员;实行保护关税;谴责政府的军费开支等。

可见,该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不是民族独立,而是区域自治;它主张采用的手段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些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印度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表明印度国大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

对于国大党的领导甘地、尼赫鲁,可以团结成为统一阵线,但不能成为主导国家权力,前题就是中国军队帮助新印共摧毁英国统治及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原时空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本人在印度国内几乎是说一不二,而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建立起来的,他晚年为了转移国内视线,在中印边境挑起了纠纷,直接引发了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正是因为印度的国内政治继承了西方的帝国主义思维,是以绝对利己为根本目的狭隘政治,不仅不顾及到历史与客观事实,凡事只顺从高层的个人好恶和出身背景,这样的氛围下也自然会滋生出印度和一系列周边国家的激烈冲突。

所以,按照这些崇拜英国,且在英国获得良好教育的资产阶级代表,特别又有印度人这种尿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然,印度殖民地分成几个独立国家之后如何发展,那就是后话,而且与中国关系再也不大。

拥有几千年历史和光辉文化传统的印度,今天也处在应挣脱英国的暴虐统治的绝好时机,印度民族如何复兴当然得靠自己。

1942年4月10日,印度国内根据英国政务大臣克理浦斯妥协方案召开的英印会议正式宣告决裂,加剧了印度国内的动荡。

当时印度内部的国大党和伊斯兰教联盟达成了一致决议拒绝英国方案,克理浦斯的使命完全失败。

而且,甘地由此提出了“英国人立刻退出印度”的主张,6月10日,印度西北部的信德地方发生了反英暴动;同月15日,印度独立大会在曼谷召开,后来甘地不与英国合作的主张风靡了整个印度,8月9日,甘地、尼赫鲁、阿札德等20名国大党领袖遭到英国殖民统治政府逮捕,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反英运动的发展。

所以说这时候中国军队以帮助印度民族独立解放进攻英属殖民地印度的机会也是恰到好处。

中国军队10月份在印缅边境集结时候,英军也有所察觉。

负责印度东大门的英帕尔和科希马防务的英军斯利中将惊慌万状,他在一年多前的缅甸战役中差点被俘,对中国军队可是恐如蛇蝎,因此连连向印度英军总司令蒙巴顿上将告急。

原时空关于英帕尔战役,英军战胜从缅甸进攻过来的日军,主要是英军总司令蒙巴顿要求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使中国军队渡过萨尔温江向缅甸进攻抄了日军的后路,并夺取了缅北重镇密支那, 英帕尔前线顿时转危为安。

但战后英军从不提英帕尔战役得到中国军队的帮助。

中国两次远征军行动,付出了十几万人伤亡的代价,却没有使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和英缅当局谈判有争议地区的归属时,做出任何有利于中国的解决,“江心坡”一带数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尽管中国远征军一度实际占领着这一地区),仍然被划归了缅甸。

这就是蒋秃子给帝国主义列强服务,维护他们殖民统治所得到的结果。

所以,英帕尔的英军守卫部队斯利中将求援后,蒙巴顿给英帕尔调了不少英军部队,使得该地的英军达到15万人,另外还有15万人的印度部队。

但受到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或者甘地提倡的“不合作运动”影响,印度士兵人心惶惶,士气非常低下。

为了维持住印缅边境的防线,蒙巴顿派出了英军的特种部队第77旅。

英军第77旅成立时的正式番号为“第77印度步兵旅”,又称“钦迪特部队”。

这支部队的建立者是温盖特,他率先提出长途行军并且进行大规模穿插敌后的作战理念,而且他不但敢想,而且敢干,在1940年-1941年的东非战役中,温盖特组织起一支由当地人组成的联军,深入敌后扰乱意大利军队的补给线,并向英军提供情报。

英国对中国宣战后,面对中国军队对亚洲英国殖民地的威胁,温盖特随着老上级韦维尔一起来到印度,这时中国军队已经占领缅甸,温盖特则利用这段时间,深入了解中国军队与英军在缅甸作战的情况,他发现这里也是进行长途行军、大规模穿插敌后作战的理想场所。

随后,温盖特在韦维尔的支持下开始组建“第77印度步兵旅”,后来这支部队又被称作“钦迪特部队”,所谓“钦迪特”是缅甸传说中的一种狮子。

1942年6月,温盖特在印度中央邦萨格尔地区附近的达那建立了一座训练中心,并且将招募到的士兵安排在这里训练,“钦迪特部队”一半以上的士兵来自英国,但兵员素质不高。而达那训练中心又是按照缅甸热带丛林的环境打造的,许多来自寒冷英国本土的士兵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加上训练强度极高,比如每个士兵要自行携带33公斤物资,以适应在缅甸丛林中徒步作战的需要,这更让英军士兵苦不堪言,结果有的营甚至出现70%的人因病而缺席训练,到了7月,温盖特又不得不从其他地方的英军那里招募了一些人,补充进队伍。

当韦维尔返回英国,蒙巴顿接任印度英军总司令后,依然对温盖特的“钦迪特部队”非常重视,所以到11月时,就把这支部队增援到英帕尔,希望借助这部队能帮助斯利中将守住英帕尔,……印度的东大门。

温盖特有着英国人的骄傲自大一面,他在北非打意大利部队的顺利让他也看不起中国军队。

殊不知现在中国军队营长以上的指挥官不仅打过多年游击战,更有不少人还打过反游击战,什么游击战术没有见过?

中国解放军的步兵师都有一个侦察连,各步兵团又同样有一个侦察连,这些侦察连是按特种部队要求训练和配置武器、通讯器材,何况在东南亚作战的中国军队都是山地师,所隶属的侦察连更是山地特种部队。

自从中国空军横空出世后,在各个战场上都夺取了制空权,每个侦察连都备有与空军的紧急呼号,关键时候连长能呼叫空军飞机的支援。

这又那里是打意大利面条部队的温盖特能了解的?

英军第77旅到英帕儿后,温盖特准将就向斯利中将提出独立作战的请求,把全旅3000余人分成四支部队布置在钦敦江畔西岸,即缅甸进入印度的地界托尔本、伯莱尔、桑沙克、乌克鲁尔的丛林中,准备以特种骚扰作战对付前来进攻的中国军队。

温盖特还把这次骚扰作战称为“长布行动”。

英军第77旅没有采取传统的旅-营指挥结构,整个旅3000多人被分成4个纵队,包括步枪连、重武器支持连、侦察连以及破袭连等,每个纵队配备200头骡子,运送武器和补给,温盖特希望这样的纵队能在没有汽车的条件下完成敌后渗透和破坏任务,并依靠密集的丛林作为掩护,增加中国军队追踪的难度。

所以,中国军队12月27日发起对英帕儿进攻前,首先就是前锋师的各侦察连与英军特种部队第77旅的丛林之战。

第三百八十章进攻印度东大门(2)

1942年12月27日上午,从缅甸的松拉到印度那加兰邦梅卢里山林小路的一个山坡,天地间一片静寂被猛烈的阵阵爆炸声所撕破,随后泥土和树枝、碎叶朝天空喷射着。

山口中间大概有七、八个英军修建的堡垒和一条战壕,在中国飞机投下的炸弹中,不是坍塌就是被炸飞一角,等五架中国轰炸机离开后,爆炸产生的青烟还在阵地上袅袅飘荡时候,中国军队炮兵发射的炮弹又打了过来。

现在中国军队进攻不仅有步炮协同,还有空地协同,由于空军投下的炸弹威力更大,所以空中轰炸是第一顺序,然后才是炮兵配合步兵进攻。

炮兵轰击英军阵地时,中国步兵同时向英军阵地前发射火箭牵引的地雷引爆索,一个连的步兵在后面已经做好冲锋准备,九门营属(三个营配置的)的无后坐力炮充当直瞄掩护火力。

印缅边境地理环境太过恶劣,中国地面部队的远程火炮全是骡马能运输的75火炮,直瞄掩护的火炮就是85无后坐力炮,这是一、两千米的掩护火力,如果交战距离在三百米内还有配置到排级的40火箭筒。

战场后面两公里外的树林里,围着一排的沙袋上面也插着树枝伪装,沙袋后面拿着望远镜正观看山口攻防战的是54师师长吴伟。

作为一名师长,吴伟算是很年轻,今年仅24岁,七年前红二十五军长征到陕西秦岭时候,当时年仅17岁的他已经是军部特务营营长。

七年时间里,吴伟两次到红军军政大学学习,曾聆听过教员亲自讲授的《战略学》、《矛盾论》、《实践论》等理论课,当然更多时间是学习军事理论,军校的学习生活,成为吴伟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让他这位当年的红小鬼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指挥员。

抗战时期他调往华东第四野战方面军担任主力部队的一名营长,这时他还不到19岁,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时又重返军校学习,一年多前以团长身份参加解放台湾战役,解放军部队扩编后担任步兵山地师第54师的师长。

放军现在有一批24岁至30岁的师长、军长,很多都是长征前的红小鬼,因为红二十五军的特殊性,这样的年轻师长、军长就更多了,要知道已经是正军级的刘震、韩先楚也没有到30岁呢。

但别看中国军队这些才二十多岁的年轻师长和军长,可都是打了十年以上的仗,经验丰富是不用说了,而且又回炉到军校进行学习深造。

原时空中国抗美援朝时候,像40军118师师长邓岳三十二岁,还有多位师长三十三岁年龄的,但他们都是打了二十年的仗了,所以别看当时美军团长都是四十多岁近五十岁的人,真没有中国志愿军这些差不多级别的指挥员在战场经历的时间长。

吴伟不担心眼前这个山口的英国守军,据侦察得知这个山口阵地上英军只有一个营兵力,而且步兵里有两个连是印度士兵,英国人或英联邦人的士兵不到两个连,就是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重火力排。

进攻开始后,中国军队部队里的印度战士将会拿着小高音喇叭用多种印度语喊话,动摇英军里的印度士兵的军心,何况进攻连队后面还有九门无后坐力炮的掩护。

这次进攻印度,中国军队就不用快速进攻方式(中式闪电战),而是稳扎稳打,从松拉到梅卢里有四十公里,上级给吴伟他们这个师是八天时间,平均每天进攻前进五公里即可。

这样的要求,是因为这里的地形地貌太复杂了,全是滑溜的丛林小道,而且从缅甸进入印度就是那么几条小路。

这也是中国军队无法实施穿插包抄战术的原因。

同样英军在边境线这一路上并没有布置多少兵力,因为兵力布置太多的话,后勤补给很困难,运输困难对双方都是公平的。

吴伟的54师任务就是充当开路先锋,攻到梅卢里后继续往西攻,目标是梅卢里西边一百五十公里的科希马,科希马是那加兰邦的首府。

作战计划中,吴伟的54师攻到科希马附近时,不会攻城,而是先要占领附近一个机场,然后通过轰2运输型飞机(B29改装的型号),直接空运过来两个野战师,他们才是主要负责攻城,54师和后续过来的山地师一起在两个纯印度士兵团配合下就地攻下并占领整个那加兰邦。

这也是中国军队这次进攻科希马所采用的战术,……短途空中运输,轰2运输型飞机一架次就能从缅甸运过来12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十架飞机一天来回三趟就是能运一个正规野战团的兵力。

沿途俘虏英军中的印度士兵,直接编入到印度人民军里,然后一路跟随并开展诉苦大会,声讨英国殖民统治者、资本家和地主对印度人民的压迫及罪行。

尽可能快地转化印度士兵,让他们枪口转向真正的敌人……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军队。

菲律宾群岛解放后,就是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种诉苦大会整编新参加士兵和俘虏士兵,请来许多年龄较大的菲律宾人,哭诉当年菲美战争时,美国人对菲律宾人犯下的残暴罪行,短短时间里就整编出十万军队,不过各级军官是解放军担任,菲共成员暂时担任副职。

这种诉苦大会整编方式,对被殖民统治者欺压下的士兵似乎更有效果,所以这次中国军队进攻印度,印度士兵全部就地转化,英国人的士兵俘虏就压送回中国当劳力。

这次中国军队进攻印度与东边的缅甸接壤的东大门,刚好象是有两扇门:北边一扇门就是那加兰邦,首府是科希马;南边一扇门是曼尼普尔邦,首府是英帕尔(又称因帕尔)。

所以说从陆地进攻到印度境内,首先必须要攻取英帕尔和科希马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从北边的中国西藏省或新疆省过来,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可能,中国内地到西藏的拉萨,修建的公路还没有通,更不要说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英属殖民地印度来了。

而且根据上级军情通报,吴伟了解到英军还在沿路的丛林中布置了不少游击队,专门想袭击中国军队的运输线,无论英国游击队的战术和战斗力是如何不行,这些真还是麻烦事。

当然,中国解放军是从游击战起家,对付这种游击战是有经验的,何况,吴伟在解放台湾后也曾指挥过对日军游击战的作战,不外乎是两点:一是用优势的兵力和兵器对付游击队;二是用游击战对付游击战,而且中国军队现在因为配置武器原因,游击战已经升格为特种战,也就是当英军来伏击中国运输线时,也有可能遭到中国军队派出侦察部队伏击。

按照54师作战计划,攻过这个山口后,两个团的侦察连加强一百余名印度士兵后,每个加强侦察连携带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和60迫击炮各两门,主要配置冲锋枪的380人,进入道路两边的丛林追踪英军游击队;一个团的加强侦察连沿道路前进。

而吴伟手上还掌握师属加强侦察连和全师的主要兵力。

54师全师有18000人,其中中国战士有一万两千人,印度战士有6000人,这6000名印度战士主要分配到步兵团、运输补给团,炮兵营和工兵营分配较少,每个班就一、两名主要担任翻译和向导职能。

在54师后面跟随前进的,还有解放军三个山地师和一个野战师,不过他们主要工作还是负责清理拓展道路,否则重型火力就过不来,后面还是想办法要过来一些装甲部队。

解放军现在的作战思想,不仅要加强火力,更需要装甲部队配合进攻。

这次进攻印度东大门,中国军队主要作战兵力是12个山地师和6个野战师,其中山地师的炮兵只有一个营的编制18门75轻便山炮,运输补给原来是营级单位,现在升级为团级单位,主要以骡马运输为主,遇到能通小型四驱车(爬山虎)的道路再配置上两百辆爬山虎。

野战师不仅有一个炮兵团,还有一个装甲团,野战和攻坚能力比山地师更为强悍。

这次战役兵力分配是北路四个山地师、两个野战师;南线八个山地师和四个野战师,不过南线是分成三路进攻,同时英帕尔是英军重兵防守的区域。

解放军这三十万兵力攻打到孟加拉邦后,还将会动用六个坦克师和六个装甲师,准备让徐远山分批带过去,这是给准备成立独立国家的孟加拉人民吃一个定心丸,然后中国军队还会从孟加拉沿恒河两岸平原往西北方向的新德里攻去。

后期进攻的快慢节奏,主要由新印共和印度人民军(将来会分成孟共、印共、巴共和孟加拉人民军、印度人民军和巴基斯坦人民军)发展来决定。

12月31日,吴伟的54师进攻到梅卢里遇上了硬茬子,这里有英军整整一个师兵力在防守,建立了一个两公里宽、三个公里纵深的防线。

之所以说防守梅卢里的英军是硬茬子,是因为吴伟这个山地师的攻坚火力过弱,全师只有18门75山炮和12门120迫击炮,而防守梅卢里的英军是第4军的第17师,该师拥有一个炮兵团,装备36门25磅野战炮,12门高射炮还有18辆丘吉尔2型步兵坦克。

英国见希特勒没有登陆英伦三岛的意思后,就把不少坦克运到殖民地印度来应对中国军队的可能进攻。

如果不是道路运输问题,中国普通坦克师装备的T3485坦克能把英军所有型号坦克摁到地上摩擦,更不用说对这个时代非常先进的59坦克了。

但现在不是无法过来吗?

吴伟只好把英军防守情况向前线总指挥部汇报,这次进攻印度总指挥是林彪,前线所遇到这种情况时候,指挥部是有预案的。

进攻遇到英军强大堡垒和坚固阵地后,山地师的火炮无法摧毁时,作战预案就是由空军的轰1轰炸机携带激光制导炸弹进行定点清除。

现在中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激光制导炸弹成本还算比较低,因为控制系统的零配件都是徐远山从后世采购,不是很先进的芯片(消费级)就够用,成本也没有多高。

1943年1月2日,在空军飞机配合下,还有解放军另一个山地师的18门75山炮、12门120迫击炮支援下,吴伟54师仅用一天就攻破梅卢里英军防线,毙伤俘英军第17师7800余名士兵,其中俘虏4600余名,该师只有不足3000名逃跑到西边下一个防线30公里外的佩格,其余逃散到附近的丛林中。

攻下梅卢里后,前线总指挥命令54师就地休整并清除周边的残敌,让另外两个山地师进攻英军下一道防线佩格。

这时,吴伟才收到两支在丛林作战的加强侦察连部队的报告,其中一个加强侦察连与英军一股游击队遭遇,击毙敌人134人,俘虏43人,其余被打散分别逃入丛林,他们自身伤亡31人,已经派一百余名战士护送伤员返回,另两百人组成的分队在连长带领继续追歼英军残余部队;

另一个加强侦察连发一个英军游击队的营地,但没有贸然攻击,而是联系802夜间攻击机,到晚上的时候先由805夜间攻击机进行轰炸,侦察连再利用配置的两套夜视仪和五支带夜视瞄准镜的步枪进行猎杀,全歼该营地英军368人,其中俘虏95人,己方只有五名战士轻伤,全连队在返回途中。

这两支加强侦察连战斗硬实彪悍,分配给他们的印度战士也是比较机灵,而54师强攻梅卢里英军,自身伤亡竟然有1230余人,虽然多数是技战水平较低的印度士兵,但伤亡都是算到54师的总账上。

也许正是前线总指挥部让54师休整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这都让师长吴伟有些郁闷。

第三百八十一章进攻印度东大门(3)

1943年1月6日,进攻印度东大门北线的中国军队山地师第54师休整补充粮食、弹药三天后再次出发。

首节上一节278/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