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第279节

休整期该师还补充五百名解放军士兵,这是前期战斗减员后的正式补充。

印度人民军战士没有再补充,刚从英军中俘虏的印度士兵还需要通过诉苦大会进行整编,而且这些刚俘虏的印度士兵技战水平太低也不可能跟上解放军战士的战斗节奏。

不过为了保证参战部队的战斗力,参战各师都是在战场上随打随补,始终保持满员状态。

54师把丛林反游击战的两个加强侦察连收回来后,全师只是减员了八百名印度战士(大部分是受伤),并没有影响多少战斗力。

54师出发的时候,西边30公里的佩格英军防线已经被另外两个山地师攻破,再往西的道路好走一些,继续前进一百二十公里就是那加兰邦首府科希马。

当天54师行军就超过佩格再次成为北路中国军队的前锋队伍,另外两个攻打佩格英军防线的两个山地师要休整一天,前面路途的英军防守部队已经不多。

因为英军在佩格与梅卢里连续丢失两个步兵师后,负责防守科希马的英军第14集团军利姆中将开始把兵力收缩到科希马周围,利用周边的山区地形构筑科希马防御阵地。

这也是利姆中将的无奈,虽然在那加兰邦英军第14集团军和其它英印部队有近十万兵力,但前期在边境线防守阻击的两个步兵师丢失后,利姆中将能指挥科希马周围的部队已经不足七万人,而根据他获悉的情报,前来进攻的中国军队兵力超过十万人。

科希马虽然是那加兰邦首府,但只有三万多人的小城,而且还是一个山城,民众住宅分布在三、四个山坡上。

但科希马地理位置很重要,西边七十公里的迪马普尔是阿萨姆平原的入口,而且如果科希马丢失的话,那么南边曼尼普尔邦及首府英帕尔的盆地附近二十万英军就没有退路,英帕尔南边就是印度洋,想从海上撤退也不可能,因为中国海军刚打完菲律宾群岛群后就派出拥有一艘航母的一支航母舰队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了印度洋,就在孟加拉湾虎视眈眈。

英军在科希马一线布置有四万多人,而在迪马普尔布置两万多人。

利姆中将现在只能凭借英军一战中所积累下来的防御经验据险而守,另外他就是指望中国军队因后勤补给不足、久攻不下而退兵。

在钦敦江西岸的那加山区,很多地形只适合畜力运输,就连英军在很多时候也是使用畜力充当山间运输工具。

从这可以看出英国人还没有了解到中国土共政府对印度作战的决心:中国已经利用一年多时间修建中缅公路,直通印缅边境,从边境进入印度境内的一百多公里,光北线使用有超过十万参战部队和组织起来的二十万名缅甸民众;南线进攻英帕尔方向的修路投入人力更多,动员超过五十万缅甸民众参与修路。

这都是边打边往前修建公路,这种人海战术加上调集大量修路机械的大规模基建活动,中国现在已经有丰富经验了。

为了攻略印度,除了经过马六甲海峡过来的海上运输航道,陆路只有从缅甸过来,所以花多一些代价修建多条从缅甸进入到印度境内的公路都是值得的。

后面还要修建一条四百公里的铁路,把缅甸和印度的铁路连接起来。

而且,为了这次进攻英属殖民地印度,中国取得东南亚控制权后,给当地农民提供了高产杂交水稻种子,除了正常交纳粮食外(农业税),通过农用工具、生活用品中国又置换了大量粮食。

这些粮食准备在攻略印度时,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救济印度民众,另外一个用途就是置换印度散落在民间的黄金硬通货。这两年印度因灾害影响粮食减少严重,加上英国派遣大量军队入驻,更加重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

1月10日,吴伟率领54师就到了科希马的南侧,随后跟进的两个山地师到了北侧,科希马正东还有最后一个山地师,中国军队四个山地师对科希马形成三面包围。

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对科希马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作战的意图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科希马地形属于易守难攻外,还因为这些中国军队山地师另有任务。

11日晚,54师通过使用两个侦察连利用夜视武器对防守山口的英军部队进行偷袭,打开山口后直接就朝科希马后方七十公里的迪马普尔奔袭而去。

吴伟的54师打到科希马后一个任务就是攻下西边的迪马普尔和机场,当然不是54师一个山地师攻取这个要点,而将是中国军队三个山地师联手进攻。

中国军队在进攻印度东大门主要使用山地师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北边的两个山地师同样采用夜袭方式突破英军在山口的防线,然后沿山间小路前往迪马普尔。

进攻印度总指挥是林彪,他现在已经形成自己的战术指挥特点……这次进攻印度东大门,最关键的一仗就是在于迪马普尔。

只有静若处子,动如疾兔,才会出奇不意。

与前面半个月中国军队慢慢悠悠打法不一样,11日晚突破英军科希马南北两侧山口阵地的中国军队三个山地师,连夜在山间小道急行军,天亮时候在科希马正后方即西边二十公里上了迪马普尔至科希马的公路。

这样不仅把迪马普尔与科希马联系截断,主力部队还能沿着公路继续朝迪马普尔急行军,中途休息只用去不到四个小时。

迪马普尔虽然是那加兰邦最西的一个小城,但已经属于阿萨姆平原东边的边缘,地势非常开阔,中国军队借英军没有办法布防如此宽的区域,在11日晚上7时,中国三个山地师形成了对迪马普尔的包围,其中54师在迪马普尔的西侧,还承担西边阻援任务。

迪马普尔是阿萨姆铁路的终点,不但是英军在印度东北部的重要后勤补给基地,同时也有一个大机场,这个机场原时空就是二战时盟军飞机从这里起飞,通过“驼峰航线”给中国运去大批军用物资。

防守迪马普尔的是英军第二师和印度部队第50旅。

英军第二师,普通士兵都是清一色的英国人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共三个旅,是英国陆军的精锐,仅看番号就知道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老部队。

师长约翰?格罗弗少将是参加过一战的军官,作战指挥经验在印度的英军中算是比较丰富的。

该师满编一万八千人,师辖炮兵团是装备有48门25磅野战炮,另外加强了38门3.7英寸的山炮,还有一个坦克中队,装备有38辆新式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

英军装甲部队编制比较混乱,装甲旅下面有三个装甲团,每个装甲团辖团部中队和三个坦克中队,根据坦克型号,坦克中队装备坦克数由三十辆左右到四十辆左右不等。

英军第二师还拥有超过一百门的6磅反坦克炮(57毫米)。

英军6磅反坦克炮编组比较奇葩,还带一挺轻机枪,此型火炮的炮组由五人组成:炮长、装填手、瞄准手、副炮长和一名负责警戒的布伦式机枪手。

驻印英军总司令蒙巴顿也知道迪马普尔的重要性,他提醒了科希马的利姆中将,所以英军同样在这里布置了重兵,但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同样用重兵实施穿插战术。

这不是一个营的穿插,也不是一个团的穿插,而是三个山地师近五万兵力的穿插。

解放军的军事思想始终是以局部形成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由此才突出运动战的特点,通过运动战调动敌军部队,然后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遇到敌人据要点防守的时候,同样会集中兵力以多打少,当然这时候往往还会利用战机实施围点打援的战术。

中国军队这次敢于用重兵山地师穿插,就是利用制空权发挥空中运输力量的作用。

三个山地师把迪马普尔包围后,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除少量部队轮换警戒外,所有部队进入休整睡眠状态,接近一天一夜的长途奔袭,战士们也是非常疲劳。

山地师平时训练的时候,常有五十公里长途跋涉训练,但这次可是将近七十公里,而且其中有二十公里山路的夜间行军,不说战士极度疲劳,连骡马几乎也承受不了。

第二天,54师的后勤运输团在安全地方设置空投物资地点,空军的三架大型运输机分多个架次给空投下轻便火炮和弹药。

所谓轻便火炮就是107火箭炮(拆开空投)、120迫击炮和85无后坐力炮。其中54师增加了48门12管107火箭炮,和168门单管107火箭炮(带三脚托架),这单管107火箭炮是准备配置到排级作战单位;27门120迫击炮,这是配置到营级,每个作战营增加三门120迫击炮;85无后坐力炮72门,这是配置到连级,每个步兵连增加两门无后坐力炮。

因为54师是增加了印度战士的超编师,每个作战单位人员增加不少,所以空投火炮就多一些,另外两个山地师就少一些。

12日中国空军除了实施空投武器作业外,还对防守迪马普尔的英军第二师和印度部队第50旅实施了一天不间断的轰炸,干扰英军和印度部队抢修工事。

到晚上,中国空军又派802夜间攻击机过来继续对防守迪马普尔的英印军队再次轰炸,这就有疲敌的战术意思了。

英军第二师师长约翰?格罗弗少将11日晚就发现不对劲,看到迪马普尔周围有很多中国部队出现,他连夜向驻印的英军总司令蒙巴顿和第14集团军的利姆中将告急。英军这两位上司一看这关键地点出现中国军队,真是失守的话,科希马和英帕尔真不用守了,三十万英印部队也全部被包圆了,当然也急了。

而且迪马普尔所存储的物资是供应科希马和英帕尔英印军部队的,这里可是西边修过来的铁路终点站,所以必须派兵救援不可。

12日在迪马普尔遭中国空军轰炸时,利姆中将从防守科希马的英军抽出一个英军师,在五十多辆坦克掩护下,从公路往西驰援迪马普尔,但在科希马西边二十公里处,英军的援军队伍就遭到中国军队另外一个山地师留下一个团的坚决阻击。

攻坚对中国军队山地师来说是有些弱,但打阻击就不是了。

这个承担阻击任务的团在主力部队奔袭迪马普尔时,就选择一处公路通过的、较为险峻的山口修建起阻击阵地,而且在东边两公里范围的公路上埋下普通的反坦克地雷和路边遥控石雷和遥控地雷、遥控爆炸装置。

而且这个增援的英军师刚离开科希马就开始不停被中国空军飞机轰炸和俯冲扫射。

说实话,这时候的英军部队如果防守,利用提前构筑的阵地还有可能守上那么几天,但若说进攻有准备的和空中支援的中国军队阵地,想突破真是痴心妄想。

而另从西边的阿萨姆邦支援过来的英军部队,最先过来的部队只有一个旅,所乘坐的火车在距迪马普尔还有二十公里时候,因为铁路遭到破坏英军只能下车。

这是吴伟派出由两个侦察连又补充两个从运输团抽出的连组成的一个加强营前来阻击。

这个阻击营人数虽然只有一千余人,但配置的火炮可不少,除三门120迫击炮外还有9门无后坐力炮,这无后坐力炮使用穿甲弹能击穿五百米外的坦克装甲,是一款能破阵地堡垒、能反坦克和轰炸步兵的直瞄火炮,这也是山地师标配的火炮,侦察连里会使用的战士可不少。

现在的中国军队打阻击,另外最有优势的还是遥控地雷、遥控爆炸装置,这在任何战场的阻击战中都能用,当然在山地阻击战中这些遥控地雷(石雷)、遥控爆炸装置是最为适合的作战武器。

否则,师长吴伟不会只派一个营过来打阻击了,何况还有空军的飞机支援呢。

1月13日,休息一天一夜又装备上众多火炮的中国三个山地师,在空军飞机掩护下开始对防守迪马普尔的英军发起进攻。

吴伟的54师一开始就把三个步兵团全部投入战斗,师里只留下一个补给运输团和两个侦察连作为预备队,师属工兵营留在后面突破的山口警戒并修路呢。

这不是吴伟冒险没有多留预备队,而是迪马普尔的英军防守的区域很大,投入更多的部队会造成英军防守顾此失彼,这种战术吴伟在军校学习过也在实战中实践过。

何况也不用担心,进攻的每个团肯定会留下一个营作预备队。

13日爆发的迪马普尔攻防战,是中国军队攻入印度境内以来迄今最大一场的战斗,中国军队近五万人的三个山地师进攻英军一个师和印度军队一个旅共两万多人防守的要地。

为了支援山地师进攻迪马普尔,当天中国空军飞机出动了三百架次,甚至使用超过两百枚激光制导炸弹攻击英军的坚固堡垒和炮兵阵地,这也是中国空军首次大规模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对付陆地目标。

因为这些陆地目标的非移动性,激光制导炸弹命中率超过90%,个别的射失是因为战场上的烟雾所影响。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英军士兵为了保住自己的殖民地而顽强坚守迪马普尔;中国军队却是除装甲部队外,使用上了所有作战手段。

进攻中,山地师先是集中用48门107火箭炮对某处英军阵地用洗地方式轰炸,然后再由大口径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跟随步兵进攻。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中国军队三个山地师攻下了迪马普尔,全歼迪马普尔一万八千名英国士兵和四千名印度士兵,其中俘虏一万一千人,这也是中国军队自攻略东南亚作战以来,首次出现毙敌数超过俘虏人数的战斗。

造成这种效果,就是进攻中,中国军队把众多的单管107火箭炮和无后坐力炮配置到连、排基层部队的原因。

此战过后,经过战斗过程总结,山地师原来营属的无后坐力炮,就被加强到步兵连,每个步兵连配置三门无后坐力炮,同时取消了60迫击炮,因为60迫击炮的大部分作战职能已经被装备到排级的单管107火箭炮所代替。

中国军队攻下迪马普尔,不仅包围住科希马和英帕尔的三十万英印军,摧毁他们的后勤补给线。

更关键是,印度的东大门被打开,西边的阿萨姆邦和孟加拉邦的地形,相比印缅边境的险山峻岭、茂密的热带雨林,算得上是一马平川了。

事实上,阿萨姆平原后面就是孟加拉平原,这两处地方也是英属殖民地印度的主要农业种殖区之一。

第三百八十二章英国撤退和中国遇上难题

印度东北部的英军重要交通枢纽和后勤补给基地的迪马普尔被中国军队攻下后,英军总司令蒙巴顿急火攻心,但因为英军没有制空权,他连从新德里乘机到印度东部了解情况和稳定英军和印度军队士兵的士气都无法做到。

当初他寄于厚望的温盖特第77旅破坏中国军队运输线计划,不到半个月时间就遭到失败,损失人员接近80%,只有温盖特和少数英国官兵逃了回来。

英国这种低层次的特种作战,己方没有制空权,英军特种部队得不到支援反而遭受到中国空军飞机的袭击和跟踪;另外,英国的第77旅又无法与当地土著混在一起,当初温盖特为了“钦迪特部队”战斗力,所选的成员绝大多数是英国人士兵,犯了大错!对土著中的洋人,中国军队特别有敏感性,大老远都能闻出来,何况英国与中国处于宣战状态,中国军队凡是见到美英平民同样是抓获关押起来,……表面上,中国按照美英宣战后关押华人的对等原则,实际上是想利用这些洋人到工厂干活,偷懒也不可能,卖力干活才能有好的小日子过,中国管理人员也不虐待这些人,不干活的只会给少量食物吊命,不为什么,就因为中国穷呗。

所以温盖特的“长布计划”扑通下去后,连水花都没有就消失了。

东部前线英军发来的电报也是断断续续,蒙巴顿没法了解科希马和英帕尔战场全面情况,他当然不知道上述这两地方的英军无线电通讯已经受到中国军队严重干扰。

不过因为两地方区域较大,中国军队也没有完全攻进来,所以没有完全中断英军的通讯联络,而且英军还能有一部分是通过电话联系的。

作为曾经的世界老大,英军部队配置还算比较豪华,无线电通讯开始配置到排级部队。

英军步兵排通常下辖三个10人制步兵班,排指挥部则包括一位排长、一位排军士、一个三人制50毫米口径迫击炮小组、一名通信员和一名排长的勤务兵兼传令兵。一个标准的步兵排共有37名官兵,他们配有一门轻型迫击炮、三挺布伦式机枪、五支斯登冲锋枪和29支步枪,除此以外还有36枚手榴弹。

排长的勤务兵在担任传令兵的同时还要充当无线电操作员。

通过菲律宾战役,中国总参谋部的参谋总结战斗过程中,发现干扰美军的无线电通讯会讯造成美军部队的极大混乱,因此在前线的中国参战部队,每个师都临时增加一个无线电干扰组,不过因为使用的是手摇发电机,功率相对小一些;另外,每次战役空军都安排无线电干扰的专职飞机。

吴伟的54师和另外两个山地师开始进攻迪马普尔时,每个师同时开动了通讯干扰器,这也是外面英军收到的消息总是断断续续的原因。

不论科希马的利姆中将,还是新德里的总司令蒙巴顿,知道迪马普尔英中双方军队交战很激烈,但更具体的情况就无法掌握了,后果当然是严重的。

1943年1月14日中午,中国三个山地师把英军第二师不到三千人压缩到核心阵地,而印度军队第50旅基本全部投降后,进攻迪马普尔的中国军队只留下两个团和所有火炮继续作战,另安排三个师中的三个运输团一边收拾迪马普尔英军物资,一边帮助作战的这两个团。

而余下的六个团去进行打援,其中54师全部的三个步兵团扑向西面过来的英军一个旅的援军;另外两个山地师的三个团去东边的阻击战场,配合阻击的这个团,以四个团的兵力包围从科希马过来的一个英军师援军。

中国军队战术思想就是先把英军的援军缠住,等到迪马普尔战斗结束后,再让运输团帮助把所有107火箭炮和75山炮分别运送到东西两面打援的战场。

这确实是林彪的连环套手笔,因为中国军队占领迪马普尔的机场后,可以开始用运输机把野战师运过去,那三个山地师只需再坚持两天,就可以换野战师上场了。

三个山地师的师长,包括吴伟全是老红军出身,而且年龄都不到三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不说两天,二十天都能坚持下来,能够空投又不缺粮食和弹药,打累了就换运输团上去,这运输团战士的战斗力比英军士兵战斗力都强。

1月15日,迂回包抄的54师在阿萨姆邦阿姆勒基的东边十公里处围住前来增援的英军161旅,这处战场离迪马普尔仅有二十公里。

当中午时候,师辖山炮营和107火箭炮、120迫击炮全部被火车运了过来,运输团还准备下午再运送一批炮弹过来。

实际上,运输团打扫迪马普尔战场时,还缴获英军二十八门25磅野战炮,不过中国炮兵不熟悉该型号火炮,同时吴伟觉得自己师里的火跑已够用暂时就不需要这些还没有操作过的火炮。

这是中国军队在阿萨姆的第一仗,54师拥有150门以上的火炮,打一个英军旅应该够了,如果不是吴伟觉得54师已经连续作战多日,当天晚上他就命令发起进攻了。

阿萨姆是世界红茶著名产地,原时空中国后世的奶茶店里“阿萨姆奶茶”的阿萨姆就是专指这个地方。

在进攻印度前,参战的连级以上干部都学习过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历史和各邦的情况,阿萨姆原来曾是一个小王国,说小是因为地盘就是比后世中国的重庆大一些,但人口现在都有上千万,原时空后世二十一世纪印度阿萨姆邦人口是三千三百多万,地形以平原和森林为主,原住民是来自缅甸、中国和不丹为主,阿萨姆王国先被缅甸征服,时间不长就被打过来的英国殖民统治。

原时空到2011年,阿萨姆独立运动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才与印度政府签署停火协议,该组织为了阿萨姆邦从印度独立出去,与印度军队作战超过三十年时间,其中印度政府最多时候派出八个陆军旅和四个陆军师的部队,但还是无法清除这些闹独立的组织。

你说阿萨姆独立运动组织厉害不厉害?

这个地方后面肯定要独立的,所以54师包围英第161旅后,就派出印度人民军的阿萨姆营的战士给附近的民众传话“中国军队只打英国人不打阿萨姆人”。

当初组建印度人民军的时候,都是按印度各邦组建各邦战士的连、营、团等单位,比如孟加拉邦的士兵有一个团,就组建孟加拉邦团,这个团打到孟加拉邦后就不走了,就地扩军以此基础成立孟加拉邦人民军。

54师中的阿萨姆邦士兵只有一个加强营,就组建阿萨姆营,平时作战时与中国军队的两个营混编(单独的阿萨姆营战斗力不行)。而且中国军队进入印度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还担负发动群众的任务。

印度虽然被称为“文明古国”,真实情况是既不文明,因为文化教育很落后,文盲的比例还比中国差好几倍;也不古国,印度始终就没有国家概念仅是地理名字。

首节上一节279/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