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第277节

但鉴于美国疯狂军备情况,土共中央决定还是要站在舆论制高点,先传出停战信号,如果英国拒绝的话再派大军对印度长驱直入,直接赤化一片。

1942年12月10日,土共中央通过广播和报纸倡议停止太平洋、印度洋的中美、中英和中荷战争,多边国家应该用和谈来解决争端的问题;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周边国家人民应该有民族独立权力和选择。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动向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伸出橄榄枝。

第三百七十八章坚持殖民主义的美英两国

1942年12月10日,在太平洋战争取得连续胜利的中国,突然提出以谈判来结束战争,对美、英的政客来说,这并不算出乎意料,两年前占领法国的德国就曾向英国提出结束德英战争,被英国的丘吉尔拒绝了。

当时,丘吉尔自然清楚德国的算盘,你德国把整个欧洲都占了,停下战争好好消化,想得美呢!

而中国现在又来了这一手,把西太平洋的美英法荷殖民地全部打下来了,才想要停止战争。

除了法国已经投降德国不知会如何处理原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外,美、英、荷三国政府肯定不会同意的。

其中涉及到美属殖民地菲律宾群岛和关岛、英属殖民地马来亚和缅甸、荷属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中国在声明中,愿意和各方商谈停止战争,停战后立即从这些国家撤军,但要让这些殖民地国家独立,言外之意就是拒绝西方国家再继续殖民统治。

当然美、英、荷肯定不会同意了,否则它们这三个国家图啥呢?

但不回应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中国政府的停战倡议还是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这也是从一战至今,一个国家打下的地盘后主动退回去的现象,要知道这些地方的殖民地,一战或一战前谁有实力谁有本事占了就归谁了。

而中国提出让这些殖民地国家拥有主权和独立,就算自己的军队退回去,独立的这些政府和人民知道该感激谁,这种做法自然受到殖民地国家民众的欢迎。

就算现在爆发世界第二次大战,至今世界上被殖民的国家还有很多,中国提出反殖民主义,帮助各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就知道对世界上的帝主义列强国家的冲击是如何巨大了。

就连在旁坐山观虎斗的德国也不愿意啊,希特勒还做着统一大欧洲的梦想?

12月11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电报联系沟通,双方商定两国首脑15日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举行应对中国崛起及在战争中进一步合作的会议。

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他在美大西洋舰队掩护下,乘坐美国的重巡洋舰“奥古斯塔号”过去,到时候直接在“奥古斯塔号”上举行大西洋会议。

原时空丘吉尔和罗斯福在1941年8月在大西洋会面,并于14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切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后来该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宪章》的雏形。

当然,二战后的联合国依然是维护老牌帝国主义殖民利益的招牌,多次打着联合国名义进行殖民侵略战争:有近二十个国家介入的朝鲜战争;有法国在非洲和东南亚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遗留问题引起的战争, 多数由于民族的或宗教的领土的纷争引起的,1947 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48 年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英法以色列侵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的战争、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在争夺马岛进行了一场局部战争等;而美国介入的战争就更多了。

所以说,原时空的《大西洋宪章》有正义性的一面,对侵略国家的德国和日本不承认其占领下的领土;同样也有非正义性的一面,维护老牌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等。

这个时空因为日本在1939年就被中国土共领导的军队驱逐出中国大陆,没有对太平洋周边国家形成威胁,所以也没有了《大西洋宪章》。

1942年12月15日,英美两国首脑正式会唔,他们共同认识到中国已经是如此的强大,这是任何明眼人都会意识到。

现在中国占领东南亚印度支那、菲律宾群岛、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控制整个南海和西太平洋及进入印度洋的航道,那么今后日本和朝鲜将不得不听命于中国,这使得整个远东的力量均势完全破碎,一个具备压倒性优势的强国将会毫无疑问地主导远东格局。

这将是英美不惜代价也要避免的噩梦。

会唔两天后,美英发表了《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作为中国在10日倡议关于停止太平洋、印度洋战争谈判的回应声明:停止战争谈判的前提,中国军队必须退出上述各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周边的领地(为了美化殖民统治,这些西方列强国家把殖民地叫做领地),在各国恢复领地统治和主权后,才可以进行停止战争的谈判,谈判内容涉及到中国给各国领地造成损失所承担的赔偿;中国军队没有退出各国领地前,美英等国不同意进行停止战争谈判,直到中国军队被全部解除武装。

在声明里,美英两国差不多要说除非中国投降,否则不可能停止战争,而殖民地国家人民想独立解放,成立新政府就免谈了。

这个声明后来被许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抨击,美国、英国历史学家对此也有许多微词,指出后期太平洋和印度洋战争扩大化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让两国首脑如此回应的,是丘吉尔和罗斯福分析了中国这次主动退缩的原因(丘吉尔坚持中国的和平态度就是主动退缩),判断是中国怕了美国爆发出的工业产能,所以有可能是中国政府想适可而止。

而且,丘吉尔也知道曼哈顿计划,虽然英国科学家在该计划中一直遭到排挤,但也清楚知道曼哈顿计划的进程,目前已经完成了理论研究,开始着手提炼浓缩铀的工作。

如果美英与中国停止战争,那么就算将来美国生产出原子弹也无法威胁中国。

美国和英国这两个新旧世界的老大,不存在手软的问题,原时空朝鲜战争美国没有扔原子弹,是因为欧洲一帮小兄弟同样担心苏联给北约国家送上几颗,是欧洲国家阻止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投放原子弹的。

丘吉尔认为今后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 :英美国、英语世界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而英美特殊关系是三环中重要的一环,既要联合美国控制西欧,又要对付亚洲崛起的中国。

何况,中国人不仅夺回了香港,还把马来亚建成华人国家,凡明眼人都清楚,马来亚共和国并入中国是迟早的问题,因为马来亚不仅护住了中国的南海,还把住太平洋进出印度洋的大门。

从海权角度上看,这马来亚的战略地位是太平洋周边国家最为重要,而且没有之一。

否则,英国也不会为此花如此大的心血,除了马来亚殖民地,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海峡殖民地。

丘吉尔对罗斯福说道:“这几年来,我看到很多人谈论中国崛起,但很少有人认真讨论过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那就是中国崛起对世界均势的客观冲击。”

罗斯福对此更清醒,美国在介入世界大战前,就考虑到战后美国要主导世界秩序,其中就是希望前老大的英国被削弱,新生的帝国德国被打垮,然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同样是满目疮痍,再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美国抗衡。

原时空美国误判的,就是有着举国体制的苏联不仅迅速翻身,而且还在东欧找了一帮小弟冲锋陷阵,美国只好食言不从欧洲撤兵,为了抗衡苏联,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这个时空,美国同样对中国产生了误判,没有想到中国不到十年的时间硬生生崛起,至今美国仍没有摸清中国政府的底细,但美国战略咨询委员会认为中国工业应该不足美国工业的十分之一。

因为工业实力,除了工业设备外,最困难是形成体系和基础工人的培养,苏联也是付出巨大的代价情况下,用了十年时间才完成了工业化。

实际上,苏联还因为肃反运动影响或浪费了至少三年时间,这就是举国体制的威力和效率,中国工业发展也是举国体制,这不可能是美国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们完全理解的。

历史上,中国作为东方的强国并没有过多地进行征服和掠夺,对于周边的小国只要能够宣布臣服并纳贡就行了,而且有的时候中国给与周边小国的赏赐远远多于其纳贡。

从这可以看得出来古代中国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名誉上的霸主地位,这种思想多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秉持着礼仪之邦的态度对待周边的小国。

这与西方帝国列强的弱肉强食和森林法则不一样,这也是美、英两国对中国崛起充满警惕的原因。

中国现在通过解放殖民地来发展太平洋、印度洋周边国家势力,也确实动了传统西方强国的奶酪,如果不是欧洲爆发战争,所有欧洲强国都有可能拧成一股力量,使尽浑身解数来阻挡中国的崛起。

因为,中国断了所有强国的殖民发财路。

所以,17日这次美英两国首脑大西洋会唔后发表带有否决殖民地民族独立解放要求的《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自然得到欧洲强大一点国家的支持。……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殖民地。

除了希特勒纳粹德国与苏联在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反复撕杀争夺,自顾不暇不对此发表看法外,蹦哒最欢的就是法国。

无论投降德国的维希政府还是流亡在英国的戴高乐政府,都对美英的《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表示了支持态度,并对原法属印度支那强烈表示主权的要求。

在欧洲各国中,法国是仅次英国在海外拥有殖民地的数量和面积。

原时空的二战历史中,投降德国的法国显得很可怜,实际上二战中法国人在欧洲按比例死亡人数是最少,只是法国妇女贡献有些多。二战后,法国就接连打了三场殖民战争,在殖民战争中战死的法军士兵比二战中战死的士兵还多。

当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中国帮助太平洋、印度洋周边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不仅赢得这些殖民地国家政府的信任和尊重,还赢得其它各大洲殖民地国家民族的支持。

原时空新中国在八十年代前,输出革命帮助拉非亚殖民地国家谋求民族独立解放,后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评论。但放到五、六十年代,甚至在七十年代的国际形势,落后贫穷的中国,要在美国北约一极、苏联华约一极之外,能形成了弱势的第三极而生存,就全靠领导了第三世界一帮穷小国抗争。

只有教员的战略眼光做到了这一点。

这个时空,中国土共很清楚,就算世界大战结束,因为社会制度的天然属性,中国与西方国家不会存在真正友好关系;而社会制度一样的苏联,习惯仗势欺人,甚至为自己国家而牺牲别的国家也不完全靠得住。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找一帮与自己国家理念一样的发展国家,抱团取暖,再加上中国的人口和发展体量,足够与美英结合体抗衡。

而徐远山并不担心,他可是知道原时空中国所处的环境是多恶劣了,被美国用第一岛链死死锁住。

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但却没有前往太平洋的出口。

很多人的印象里,菲律宾是南洋国家,是在南边南海很远的地方,这是很大的错觉。

菲律宾的吕宋岛北端与台湾形成只有三百公里的巴士海峡,这说明什么?

就说明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沿海要前往太平洋,都是被菲律宾群岛拦住了,唯一的出口就是巴士海峡,这个海峡两边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台湾、菲律宾,平时民用货船通过没有问题,但战时军舰想安全通过就难了。

美国为什么极力阻止中国统一解放台湾,因为解放台湾后,美国的第一岛链就完全被破了。

这个时空台湾解放后,中国海军在花莲港和高雄港两处建设了太平洋舰队的军港。

18日,对于美英大西洋会唔后公开发表的《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中国对此进行严正驳斥,中国同样公开发表了《殖民主义本质就是侵略行径》的社论,用事实说明了西方国家特别英国和美国在工业化增强国家实力后四处侵略,对世界上落后的地方实行殖民地统治,这些行使殖民主义的国家还有脸给自己贴金说自己是“正义的国家”。

最后,中国号召全世界被殖民的国家团结起来,反对西方强国的殖民统治,这些殖民地国家民众还可以来中国学习谋求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理论和经验。

而对英美两国首脑拒绝中国倡议的停战谈判,中国再没有对此评论,拒绝停战谈判,那就是继续战争,还需要说什么废话呢?

继续战争,最好就是对印度下手,听说英国人把印度殖民地当作皇冠上的最大最灿烂的明珠。

解放缅甸后一年多时间里,中国修建了腾冲到密支那的公路,然后又从密支那到缅印边境,全程是一千二百余公里,是中国通往印度陆上交通条件最优越、路途最短的通道。

比绕道马六甲海峡的六千公里海路要近四千八百余公里。

地处喜马拉雅山脊的印缅边境地带,是举世闻名的不毛之地,此地山脉幅员达数百公里,高峰耸立,有的高达海拔三千米以上。

1942年12月27日,中国军队在缅甸的两个野战方面军先头部队30万兵力,分两路分别进攻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英帕儿和科希马。

这是离印缅边境不远的两座印度中等而重要的城市,英帕儿在南、科希马在北。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

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60公里,宽30公里的英帕尔平原。

自英军兵败缅甸撤退至此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平原上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和军需库。

但中国军队准备更充分,两支部队的前锋各一个师,由英属印军士兵战俘、马来亚、缅甸及印度支那的印度人和中国士兵按照1:1比例组成,另外还有四个独立的印度人民军的团,这四个团最先任务是负责印度占领区的治安和发动民众,有条件下扩大成四个印度人民军师。

中国军队进攻英帕儿的计划很大胆,其中一路是迅速渡过湍急的钦敦江,翻过2000米高的阿拉干山脉,然后越过荒无人烟的丛林,奇袭英帕尔。

这时候的气候还是比较好,温度在零上10度左右,少雨,如果过四月后就是炎热的雨季。

原时空日本军队在1944年4月,用缅甸方面军的三个师团(第十五军)在8000人印度战俘配合下,近十万人进攻英帕儿失败,原因有三:兵力不足,日军虽然有近十万兵力,但兵员素质不如两年前,而英帕儿的英军和中国远征军就超过二十万人;制空权,这时日军没有制空权,反而不停遭受美军飞机的轰炸;后勤补给,牟田口廉率日军三个师团只带三个星期的囗粮轻装奔袭,希望短期攻占英帕尔后解决补给,结果战事不顺过半的日军饿死、病死。

关于日军食草笑话也是出于该战役,因为牟田口廉说道:“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身处茂密的丛林,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结果,食草的日军还是饿死一大批。

因为进攻英帕儿和科希马是印度战役最关键一仗,中国军队不仅使用参加缅甸、印度支那战役的山地师,还给进攻部队配置了上万辆小型爬山虎卡车,方便在不宽的丛林公路使用。

而且参战空军有超过五百架红鹰战斗机,五十架新生产出来的轰1(图2中型轰炸机)和十架轰2(B29重型轰炸机)也参与了该战役。

而英帕儿和科希马由英军上将蒙巴顿率领的三十万英军防守,其中英军士兵占一半,这也是英国为了保证印度殖民地安全,尽了最大力量调集了近百万的英军士兵(英国人、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到这个被称为皇冠上明珠的殖民地来作战。

唯一没有的,是原时空二战时的中国远征军,原时空防守英帕儿和反攻缅甸胜利的大多数是中国远征军的功劳。

现在中国军队在英帕尔、科希马一战直接就让英军寒彻骨髓。

第三百七十九章进攻印度东大门(1)

在看中国军队如何进攻英属殖民地印度东大门前,还得先了解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历史及后面发展的状况,这样才能理解现时空中国军队攻入印度后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原时空一直到后世,仍有一些印度人感谢英国人,因为正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把四分五裂的印度糅合到一起。

被殖民了一个多世纪,印度人特别那些文化层次高的政要对于英国可以说是既崇拜又愤恨。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四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有英国背景的印度高知阶层就成为了印度的头面领导人物,甚至这样的身份足以掩盖他们的一切过往,甚至后来是非不分,背叛他们的国家和民族。

由于独立后的印度领导人对于历史没有良好的评价,对于历史上的价值观和善恶是非没有做出反省,这就滋生了印度领导层狂妄自大的傲慢和目空一切的自负。

二战后东京审判中,战胜国很多国家法官都赞成对于日本甲级战犯的死刑判决,只有印度法官不仅不支持死刑判决,甚至质疑东京审判,以至于日本当时的外相重光葵还在著作中特意表达了感谢之情。

中国人常把印度人称“阿三”,那么印度人阿三的这个称号是如何来的?是百年前从中国上海租界流传来的。

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打手或警卫”,负责一些杂事,而这些印度人是英国人的忠实“看门狗”,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词已经广泛流传开来,多含国人调侃印度之意。

中国曾流传一种说法,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放到印度身上也是非常合适的。

印度一方自二战胜利后就一直以战胜国和世界第三强国自诩,除在东京审判中,对于惩处战犯方面标新立异式的提出了日本不应由军事法庭审判的谬论,更是在二战之后的时代,因为发起不结盟运动,还一直想要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更是对于周围的国家都很不友善。

二战后,英国见到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势不可挡,开始让印度独立,但也给印度挖了一个深坑,最后一任殖民地印度总督蒙巴顿提了一个“印巴分治”,本身就身是给印度埋坑,其中最关键的是:印度分成了三大块,东西两块属于“巴基斯坦”国,中间是“印度”国;而且在西“巴基斯坦”国与“印度”国之间,还留下一个未属的克什米尔地区。

中国人很多人知道“巴铁”……巴基斯坦,但同样很多人不知道原来巴基斯坦国是由西“巴基斯坦”国和东“巴基斯坦”国组成的。

因为各种宗教和党派利益冲突,二战后独立的印巴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就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归属大打出手,双方各胜一场,最后巴基斯坦占据五分之二,而印度占据五分之三的地盘。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借东“巴基斯坦”国与西“巴基斯坦”闹分裂之机,再次出手,重兵攻入到东“巴基斯坦”国首府达卡市,巴基斯坦的十万军队全军覆没。

此战的结果,就是东“巴基斯坦”国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定都达卡市。

首节上一节277/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