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67节

当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修,对办事者,从来不吝啬赏赐,早就制定好了一系列详细的评功论赏的章程。

若此次巡查之任圆满完成,大明,多上一批勋贵,多上一批官升数级的存在,将是必然。

至于那随行的八千勇卫营禁军,这支起家的部队,李修虽也有布局,但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护卫二字之上。

毕竟,狗急跳墙这四个字,李修可是深有体会。

那两万已经开拔至金陵的京营大军,同样也是为此。

当然,还有之前的落子布局,不管是锦衣卫,亦或者对各个要地卫所重镇的掌控,同样也是为此。

毫无疑问,李修已经磨刀霍霍,甚至,还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看谁……先跳出来,让他来个杀鸡骇猴!

……

第两百六十七章 堪用与否

破虏山,武院。

凌晨,夜幕尚在,隆隆的战鼓声便撕裂了夜空的寂静,喧嚣骤起!

规模庞大的营寨之中,兵将飞奔,集结, 整齐划一且铿锵有力的操练呼喝声,亦是很快便响彻了夜空。

而此刻,在距离破虏山不过数十里之地,一队铁骑,亦是飞奔而来,为首者, 俨然正是如今正处风暴中心的秦国公, 李修!

一路策马奔腾, 一路明哨暗哨的监视阻拦检查,无处不显示着这座武院的戒备森严。

很快,营寨大门洞开,一队人马策马而出,朝李修所来的方向奔腾而去。

“末将参见将军!”

至两队人马相遇,武院所出之将士,利索下马,半跪在地,朗声高呼。

“起来吧。”

李修眺望一眼远处已经清晰可见的武院大寨,随即策马而动,众将士连忙翻身上马,紧随在队伍之后,朝武院而去。

“那些地方将领表现如何?”

策马前行之间, 李修随口一问。

“回禀将军, 起初还挺不老实,现在表现还可以……”

李修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至破虏山下军寨大门, 李修直接翻身下马, 步行而入。

虽有武院之名,如今这武院,却非传统书院私塾之布局,而是以连环军寨的形态存在于这破虏山上。

外围四寨,则是有一营京军驻扎于此,负责守卫武院重地。

内八寨,则是分为左院四寨,以及右院四寨。

分别对应着兵与将两个阶级。

破虏山十二寨,便组成了整个武院。

自武院成立,这座距离京城不算太远的破虏山,便成了朝野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不过,纵使再如何不顺眼,再多的暗中阻挠,这座武院,依旧茁壮的成长起来。

从如今仅仅局限京蓟一代,到现如今,已经囊括了整个大明的军事体系。

甚至,对李修而言,这座武院,事实上,才是他整顿大明军事体系的第一步,如今那一支庞大的巡查队伍,只能说是顺着武院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而已。

没有武院的存在,李修也没有如此雷厉风行的底气。

毕竟。时至如今,武院左右两院,入学学子已达两千人!

除了其中小半是从各地卫所抽调,以进修名义卸下兵权外,其余皆是自那一次大规模升迁调任之后,从京军禁军及边镇选拔的精干兵将。

事至如今,已经培训进修大半年。

而这些人,才是支撑此次清查卫所的底气。

清查,自然意味着,会有一大批不堪用之人,会被卸下职权,乃至送下地狱。

而武院左右两院这些进修的兵将,则可及时补充空缺,稳住局势,乃至于贯彻他李修的意志,从而彻底抓住清查卫所之后的胜利果实。

由此便可见,武院进修的这些兵将,在目前局势之下,其重要性之大!

毕竟,杀了一批饿狼,若无堪用之人,再补上一批饿狼的话,无疑就是白忙活一场。

如此之重要性,李修自然不会忽视,事实上,这大半年来,已经不是李修第一次来这武院,基本上每月都会在这武院逗留数天。

或在各院传授兵家之术,或巡视各寨,观察着每一个武院兵将。

事至如今,不说对每个武院兵将都了如指掌,但其中孰优孰劣,堪用与否,在李修心中,俨然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脉络。

“将武院所有进修兵将的名册档案皆拿过来。”

入武院之后,李修却是少有的没有和往常一样四处巡视,而是在嘱咐一声后,直接步入了中军大帐之中。

“末将遵命!”

将领拱手应声,随即立马出了大帐。

没过太久,数个大木箱,便摆在了帅帐之中。

一本本名册,皆是清楚记载着武院之中进修的每一个兵将之档案。

出生何地,家属几何,从军历程,乃至武院表现……

一本本名册翻阅,一道道信息,亦是映入李修脑海,与心中的那一个大概的脉络相合,乃至补充壮大。

事实上,从始至终,李修对个人的忠诚与否,都并没有太过重视。

忠诚,这两个字,对人性而言,太难确定了。

当初在勇卫营初掌军,他靠得,就是阶级制度来掌控麾下兵将。

后掌京营亦同样如此。

而如今,辅国理政,盘子扩大至整个大明,要求每个人皆无比忠诚,那自然是天荒夜谈。

以制度约束,以威望驭之!

便是李修向来的用人策略,对他个人忠诚与否,并不重要,只要堪用,有用即可!

当然,这其中,定少不了最重要的监察,失去监督的权利,那就只能靠人心,而人心……是最不可靠的。

当卷宗翻阅完毕,李修合上最后一本名册,轻抚一下额头,心中的用人脉络,已然愈发清晰。

事实上,这片土地,自古至今,都不缺人才,沛县一地,囊括了大汉一朝几乎大半的开国功臣。

淮西一地,同样也是囊括了大明的几乎所有开国功臣。

由此可见,人才,真的不缺。

缺的,只是发现人才的伯乐,以及,给予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

武院两千学子,除去那数百以升迁进修卸下兵权的地方将领,其余皆是从十大边镇,京军,禁军,如此庞大的基数之中挑选而出,再经大半年的培养进修。

毫无疑问,这些学子,能力,肯定是有的,人才,也绝对算得上!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堪用与否?

“来人!”

其余之间,李修朝帐外唤了一声。

“末将在!”

“按这个名册,将这些学子皆集结过来,一个个入帐中,本将要亲自见一见!”

“遵命!”

将领应声告退,李修随手将名册放下,如何确定堪用与否,对李修而言,也同样简单。

以他如今的恐怖感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一个神情变化,都脱不开他的感知。

再加之,他也曾多次利用系统通读不少江湖左道的相书,故而,看人识人,这一项,他很擅长。

不确定堪用与否,那就见上一面。

不敢说完全准确,但,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力足够,本性不坏,这两点具备,便足矣称得上堪用二字!

……

第两百六十八章 南京

南直隶。

南京。

从永乐朝迁都北京后,南京,便作为陪都存在,为江南中枢,坐拥喧嚣繁华的同时,也远离了政治中心的斗争与兵锋之乱。

安宁,祥和, 喧嚣,繁华……

毫不夸张的说,除了政治军事中心这两个地位,南京,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比处在边疆的京城,要强上不止一筹。

当然,也正是因为远离了权利中枢, 这金陵城,也成了权利斗争失败者的汇聚地。

南京,这个陪都朝堂,几乎塞满了从京城发配而来的权利斗争失败者,当然,野心勃勃想着重回中枢者,也不在少数。

而这其中,东林,无疑是佼佼者。

从朝堂中枢,盛极一时, 被一步步的彻底赶出了朝堂, 或罢官去职,或贬至南京,再加之东林在江南的影响力, 如今之江南, 之南京, 几乎已经彻底成了东林的自留地。

只不过,自李修蛮横的直接在江南各卫所开始布局落子后,江南这个东林的自留地,风波就未曾停下过。

卫所性质虽然特殊,但,世代承袭,两百余年的利益交织,卫所,又岂能真的独立。

早在大半年前,一场几乎史无前例的升迁调任,便扰乱了不知道多少利益脉络的交织,也彻底打破了江南许多年的平静。

在这江南大地,卷起了阵阵风波。

而现如今,京城传来的消息,毫无疑问,就如火上浇油,风波演变,滔天风暴,俨然席卷而来。

而这一切,随着巡查队伍及八千禁军,以及两万京营大军相继抵达南京后,风暴,已然蓄势到极点!

风雨欲来,乌云压顶!

曾经喧嚣繁华的南京城,已然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一柄尚方宝剑,一场朝议的定论,赋予法理大义的加持。

庞大的巡查队伍,以及数万大军的抵达,无疑是显示了意志与决心,乃至于浩荡兵锋的威慑!

南京城外。

不管愿意与否,百官列队,乐鼓齐鸣,迎接着这一支庞大的巡查队伍,以及,那赫赫兵锋!

“秦公有闻倭寇作乱,特派遣京营大军驻防金陵,接管南京守备,今,特安排演兵一场,显我军威,振奋民心……”

在浩荡兵锋簇拥之下,英国公行至迎接队伍前,如照本宣科一般,缓缓出声。

此言出,金陵百官亦是为之一愣,随即,大都是忍不住在心中暗骂不已!

倭寇作乱?

这年头,海疆还有几个倭寇!

江南大地,谁不知道,倭寇已经式微,根本不足为虑!

就算有,区区小股倭寇,用得着千里迢迢从京城调重兵而来?

首节上一节167/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