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66节

靖武元年,新年,新朝,第一场朝议,就在众臣这般猝不及防之下结束。

可这猝不及防之下,朝堂定论的两件事,却已成事实。

朝会结束,群臣下朝,往日喧嚣的队伍,在这一次,却是诡异至极的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无比的压抑。

吏治,整军。

两者之间,任何一事,放在任何一朝一代,皆是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可就在这新年第一朝,两者却同时降临,且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多事之秋,从此更加多事了!”

皇极殿外,孙传庭望着那压抑而行的百官队伍,轻叹一声。

“都是多事之秋了,也不在乎再多几件事!”

李邦华语气强硬,回头看了一眼殿中正在和太后天子交谈的李修,笑道:“大头都在他那里,他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哈哈,也对,倒是我魔障了!”

孙传庭摇头一笑,几人,随即同行而去。

而此时的李修,在朝太后简短汇报一下后,李修才缓缓出了皇极殿。

深冬烈阳高照,却无一丝一毫之暖意,环视一眼这绵延殿宇楼阁,李修心中复杂莫名。

“秦公!”

殿外等候的英国公与如山侯两人,见状,亦是走上前,拱手道。

“巡视清查天下卫所之重任,还得劳烦一下公爷你了。”

李修看着眼前的英国公,缓缓出声。

这个安排,倒也没有超出英国公的预料,虽然他不愿,但显然,这事并没有他选择的余地。

“老朽世代深受皇恩,秦公放心,此事老朽定当尽全力而为!”

“如此甚好。”

李修点了点头,这才看向严顺:“严顺你就随英国公一起,国公爷年事已高,有事的话,严顺你多担待一点。”

“末将遵命!”

严顺立马拱手应声。

见状,英国公苍老的面容之上,不经意间亦是闪过一抹无奈。

显然,这又是把他当个牌子,高高举起,象征大过实际……

“去准备一下吧,早点出发!”

李修摆了摆手,没再多说,具体的章程准备,他早已安排好,如今,万事俱备,东风已起,要做的,就只待这场东风,刮向整个大明了!

李修离去,独留英国公与严顺两人伫立殿外。

两人沉默些许时间,严顺才朝英国公拱了拱手:“小子经验浅薄,还望国公爷多多指教。”

“哈哈哈,指教谈不上,老朽年事已高,镇镇场子可以,具体事情,还得将军你去操持!”

话虽这般说,但英国公语气中的唏嘘之意,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严顺佯装没听懂这话的意思,笑着寒暄几句,便同样告退而去。

最终,亦是独留下英国公一人伫立殿外,望着这数十上百年未曾变过的宫殿楼阁,曾经的峥嵘岁月,亦是浮现心头。

唏嘘,无奈,寂寥……

沉寂许久,长叹一声,英国公步履瞒珊的一步一步朝宫外而去。

一代新人换旧人……

他老了……

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他的了!

第两百六十六章 磨刀霍霍

靖武元年。

新年新朝的第一场朝议。

两奏定论,就如一场龙卷风一般,瞬间席卷了整个京城朝野。

不同于以往的腥风血雨前的满城喧嚣,这一次,无论是整军,亦或者严明吏治,对京城百姓而言, 无疑是雾里探花,也没那个见识看出太多。

但对朝野官员士绅而言,这无疑就如一道惊天炸雷!

自京蓟总督,至镇北侯,再到如今辅国理政的国公爷!

这位秦国公,何时说过空话!

言必行,行必果!

乃是众所周知之事!

如今, 在新年,新朝第一场朝议,定下如此决议。

显然,这位秦国公不会是在开玩笑!

当初仅仅是整顿京营,就掀起了何等的风波,何等的腥风血雨,甚至,连天子,都为此而驾崩!

如今,朝天下卫所开刀,剑指吏治!

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似乎,显然意见!

一时之间, 整个京城,亦是暗流涌动,乌云压顶!

很快,李修便用事实, 再一次的证明了他的雷厉风行!

靖武元年正月二十日, 天子赐尚方宝剑,以英国公为首,如山伯辅之, 率领巡查队伍,同时领勇卫禁军八千,巡视天下卫所军籍屯田黄册!

随后,京军显武营,耀武营,两大营,共计两万余大军,以倭寇作乱为名义,从京城开拔,赶赴金陵,驻守陪都!

紧接着没过几天,大江南北,数十个卫所都司指挥使,接连上书朝廷,表示绝对拥护朝廷清查卫所之举!

一连串动作,无不清晰展现着秦国公清查整顿卫所军制的决心与能力,甚至,在那数十个卫所都司指挥使上奏附庸而后,俨然甚至都有种大势所趋的磅礴之感!

整个天下,亦是在这般雷厉风行的动作之下,为之震荡。

风雨欲来山满楼,乌云压城城欲摧!

毫无疑问,这位名震天下的秦国公,已经就他的所言,做出了行动!或者说,已经举起了屠刀……

刀锋之下,是待宰羔羊,亦或者亡命之徒……

似乎,也很清晰。

整个京城朝野,乃至天下士绅,皆在观望着,等待着。

当然,对统治大明的文官士绅阶级而言,丘八的事情,哪里有自家的荣华富贵重要。

毕竟,靖武元年的这两奏,可不仅仅是整军!

同样,还有整顿吏治!

尽管这一奏,源于几位部堂大臣,但显然,谁也不会傻乎乎的觉得,这会和那秦国公没有关系!

对军队的动作,如此雷厉风行,磨刀霍霍。

对他们这些文官士绅……

显然,没有谁会认为,那位秦国公,会手下留情。

事实,却并非如此。

对吏治的整顿,李修从一开始,定下的基调,便是慎之又慎!

毕竟,整顿吏治,这四个字,稍有不慎,便会成为排除异己,党同伐异的利器!

而最最重要的便是,李修在文官这个群体之中,完全没有如军中那般深厚的根基。

趋炎附势太多,这些人,壮壮声势还好,整顿吏治这种大事交给他们,那无疑是自毁长城!

故而,李修也只能定下慎之又慎的这个基调。

而对孙传庭等部堂大臣而言,慎之一字,本就是近乎本能,如此,自然也符合心意。

故而,相比较李修的雷厉风行,一系列大动作,朝堂的动静,则明显小上了许多。

更多的,则是局限于整个京城以及北直隶的人事调动。

对朝堂的动静,李修也没投下太多关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武人的身份,注定了他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文官群体之间,都难有太强的根基。

在如此情况下,既然选择了这些部堂大臣,那就干脆放手让其施为。

更何况,对目前的李修而言,整顿清理好大明卫所这个基本盘,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大明数百卫所,星罗密布般的遍布整个大明,以卫所独特的军民一体特性,完全可以说,只要将卫所这个基本盘清理好了,事实上,这场国运之惊天豪赌,就可以说稳操胜券了!

而到了那一步,吏治,改革新政,赋税,事实上,便已是大势所趋了。

但显然,成功之后的收益越大,迈向成功的阻力,自然也是更大!

书房之中,那一副大明舆图,亦是清晰标明了李修对大明数百个卫所的谋划。

毫无疑问,大明军事,以九边为首!

而九边之中,唯蓟与辽,堪为重中之中。

如今,辽镇,早已化为辽贼,九边去其一,为八边重镇,当然,经多番布局,纵使辽镇已失,但山海建镇,为山海重镇,还有登莱建镇下辖登莱,东江,旅顺,铁山一代,同样也是一方强镇。

准确的说,如今已不是九边重镇,而是十大边镇!

蓟镇早在掌握,宣化同样也是如此,大同因与宣化入陕平贼,同样亦是在影响之中,山海,登莱,京军皆为骨干,自然也在掌握。

如此,大明十大边镇,已有五大边镇,可以说是握在手中。

而其余五边,延绥因那一次居心叵测的兵变,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

而随着周遇吉改任陕西三边总督,主持陕西平叛之事,延绥,甘肃,宁夏,三镇,亦是随着战争的进程,被纳入了掌控。

如此,大明十大边镇,已有八座重镇,是在掌握之中。

如此大势所趋,可以说北地边疆,已经是稳若泰山。

而且,如今大明之内忧外患,不管是辽贼,建奴,蒙古,亦或者陕西四川之民乱,作战主力,皆是这十大边镇之兵力。

内外皆系边军镇压,这整军的第一刀,自然不可能落在十大边镇之上。

准确的说,这整军的第一刀,不在边镇,甚至,不在北方,而是直接落在江南!

整支巡查队伍,包括护卫的八千禁军,总人数达到了一万有余。

而其余两千余人,则尽是李修精心挑选的巡查人员,其中大半皆是武院培训而出的军中汉子,也有秦国公府招募的一些精通算数之人,当然,必不可少的便是五军都督府的官员,以及锦衣卫的存在。

两千余人,被分为了二十支巡查队,每支队伍,皆是有这几类巡查人员的存在,起到最大的平衡监督之效,以免上下串通一气,同时,各有专长,亦是能起到最大的清查效果。

同时,按李修对巡查队伍的规定,每一个人,皆有密奏秦公府的权利,且,按李修之规定,密奏有功者,官升两级!

如此,虽谈不上万无一失,但,巡查队伍与地方卫所串通一气的可能性,无疑是降到了最低!

首节上一节166/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