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68节

北地民乱沸腾,辽东局势严峻,这些,哪个的危害不比已经快要绝迹的倭寇要严重得多!

但,南京百官,再怎么在心里暗骂,也只得老老实实的随着英国公登上南京城楼,准备迎接这一场专门为他们而准备的军威震慑!或者说,下马威也可以。

“咚!”

战鼓轰鸣!

踏踏踏!

近乎整齐划一的步子响天震地,森寒兵戈,血腥甲胄,巍峨军阵,随着阵势而演变!

“大明万胜!”

高喝!

浩荡军威,如山如狱般,瞬间朝城楼上所需有官员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一支真正的百战之师!

从大败皇太极,全歼努尔哈赤,横扫漠北,漠南,兵临辽东……

已经有无数人用性命,见证了这支兵锋的锐利,同样,那无数人的性命,亦是铸就了这支军队的赫赫军威。

此刻,莫说这些安逸已久的金陵百官,就是英国公都有些神色不自然。

虽身为国公,虽也曾掌大军,但曾经的京营,又哪里有过这等军威。

伴随着战鼓战旗变化,步骑战法演变,明明大军前方空无一人,却好似有千军万马,也难挡丝毫。

赤裸裸的威慑,或者说威胁,摆在了南京百官面前。

若在以往,军威再赫,定也难引起这些百官士绅们太多波动,不过是一群任由他们掌控的丘八而已。

而现如今,显然,这群被他们掌握命门的丘八,早已经脱离了他们的掌控,这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之上。

时代在变化。

风,刮到了江南。

这些久居南京的官员士绅,似乎,到这个时候,才亲身感受到这时代变化之后的意义所在。

而当英国公以及如山侯两人,皆果断拒绝百官邀请,随即率领大军进驻南京后,这本就笼罩南京的一层阴影,在这一刻,更是如泰山压顶,让所有人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谁都知道,倭寇作乱,只是一个幌子,那这支大军,进驻南京的目的何在?大军的兵锋,将剑指何人?

曾经在京城掀起过的腥风血雨,已然清晰的将结果展现而出。

若说之前的南京,是风波骤起,喧嚣沸腾。

在大军进驻金陵,毫不客气接管了南京守备防御后,整个金陵城,已是一片压抑。

在民间,有着江南士绅对舆论的把握,锲而不舍的抹黑,秦国公三字,早已成了祸国贼子的代名词。

如今,大军进驻南京毫无疑问,民间亦是一片惶恐。

在南京朝野,这份惶恐,却是更加的汹涌澎湃。

北地京城,秦国公的所作所为,对金陵朝野而言,自然不是什么秘密。

行事何等狠辣,动辄抄家灭族!

大明历代天子,做过的抄家灭族之事,加起来恐怕都没有那一位秦国公做得多!

逍遥自在习惯了,谁愿意脖子上突然被架了把刀,身家性命都在他人一念之间!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要主宰他们的性命,分割他们的权利,还是从他们身上割肉!

暗流汹涌,在这富庶繁华的江南,不知道多少潜藏暗处的目光,已然汇聚在了这南京城中,汇聚在了这支庞大的巡查队伍之上。

人都是存有侥幸心理的,都还在等待着,或者说,还抱有最后一丝侥幸,期待着,这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让他们虚惊一场……

“这第一刀,不好落啊!”

南京城楼,英国公环视着这金陵城,感叹道:“现在,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咱们,稍有不慎,江南,恐怕就乱了!”

严顺望了一眼英国公的忧虑神色,沉吟一会,还是拱手道:

“秦公的意思是,大刀阔斧,不破不立,无需顾忌后果。”

“整个京城,全赖江南供给,江南,不能乱啊!”

英国公叹了一声,却又有些无能为力。

闻此言,严顺皱了皱眉:“秦公如此安排,想来必已有考虑……”

言至于此,严顺没再多言,英国公虽为主,但,这个主,他做不了。

“哎,倒是老夫多虑了,秦公如何安排,就如何做吧!”

英国公摇了摇头,说了这几句话,他也算是念了旧情了,其他的,他也无能为力,就让他们好自为之吧!

……

第两百六十九章 一手擎天

“英国公可否有与南京官员有联系?”

下了城楼,严顺便看向了身旁的锦衣卫。

“回禀侯爷,有不少人拜访,但都被拦在府外,府内的话,暂时也没发现异常……”

“继续盯着……”

严顺摆了摆手,转头瞥了一眼城楼上那英国公。

“老奸巨猾!”

不知为何, 严顺脑海突然冒出了这四个字。

但转念一想,又将这个念头抛之脑后,能经历那么多风波屹立至今且不倒,又岂能没几把刷子!

“侯爷,京城来消息了!”

就在严顺思虑之时,一道急促的声音, 却是骤然响起。

“终于来了!”

严顺快步上山,一把接过密信,撕开一阅, 顿时眼前一亮。

“好!”

“传令下去,各部戒备,咱们的刀,也该动一动了!”

……

靖武元年三月。

自京城整军消息传来,压抑了数月的江南,亦是被这落下的屠刀,给彻底打破。

抵达南京不过数天,这引得天下瞩目的巡查队伍,便将第一个目标, 放在了南京京营之上。

巡查组进驻南京兵部, 以天子旨意巡查江南卫所黄册, 同时,数个巡查组, 进驻南京京营各部,彻底打响了这巡查天下卫所的第一枪!

若说北京京营,是被努尔哈赤撕掉了遮羞布,那南京京营, 事实上,早已经没了遮羞布。

曾经肆掠的倭寇,早已将南京京营之烂,赤裸裸的摆在了天下人的眼前。

早在嘉靖年间,区区一股数十人的倭寇,在江南大地横行肆掠,无人可挡,甚至都兵临南京城下,可笑的是,作为一国陪都,一国京军,面对区区数十人的倭寇,竟还不敢出城作战,据城而守,任由倭寇扬长而去,继续肆掠……

为此,这堂堂一国陪都,竟还戒严多天……

一切的起因,竟只是一股区区数十人的倭寇……

由此可见,江南卫所之烂,南京京军之烂!

烂到如此程度,显然,是经不起任何较真的清查的。

北京京营是如此,南京京营,亦是如此。

当然,北京京营,至少还在天子脚下,再怎么烂,也得装装样子,毕竟,大明每一代天子,哪怕再昏庸,对京营,还都是无比重视的。

但南京京营,远离权利中心,且,承平已久……

烂之程度,几乎让一手主导巡查京营的严顺,都有些难以置信!

“老稚疲癃居什之九,徒手寄操居什之二。”

一句话,便可彻底形容南京京营之烂!

账面上十数万的南京京营,存兵不过万余,而就这万余兵将,还尽皆是老弱病残,其中甚至相当一部分,甚至连武器都没有,就是来混日子的!

一国之陪都,一国之京营,烂到如此地步,严顺甚至觉得,他这次率数万大军而来,还真有些小题大做了。

如此之烂,他哪怕率个数百铁骑,都足以横行整个江南了!

哪里用得着如此大费周章,用数万纵横天下之锐士驻守威慑。

当对南京京营的巡查报告抵达京城,无疑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彻彻底底的满朝沸腾!

对京城朝野文官们而言,这无疑算得上一个情绪宣泄的导火索。

毕竟,京城京营之烂,他们为此背了多少锅,多少次朝堂风暴,多少次腥风血雨,起因,皆是京城京营之烂!

为此,他们可谓是颤颤惊惊,一直到现如今,都被那秦国公镇压得死死的。

凭什么他们这些朝堂大臣,就得颤颤惊惊过日子,你南京这些失败者,还能如此惬意的大捞特捞!

这一次,京城朝堂,亦是少有的上下一心,以极快的速度做出了处理,罢免了南京各部官员,甚至包括兵部尚书在内的南京官员五十二名,南京京营则是自上至下,皆在李修的大笔一挥之下,尽皆清扫一空。

随即,李修更是以此为由,再一次组建了一支巡查队伍,赶赴江南。

只不过,这一次,这支巡查队伍的组成,则是由都察院以及兵部,户部,吏部官员组成。

其人员,皆是由朝堂选派,李修倒也没有干预太多。

对他而言,眼下,有远比此事重要的事情。

南京京营糜烂,上下皆将被清扫一空,那就意味着,重组南京京营,将是迫在眉睫之事。

将领的调派,兵卒的征调,以及最重要的一点,粮草银饷的供应,而且,不仅仅是南京京营的粮草供应……

秦国公府中,书房。

李修握着手中一封源自严顺的奏本,注视着舆图上的江南大地,眉头紧皱。

虽他从不认为江南能闹出什么风波,但,调派数万大军进驻南京,就足以看出他对江南的重视。

在原本的预测中,狗急跳墙,或者说,兵变,应该是有这个可能性。

可现如今,随着严顺的这封奏本,一条条信息,清楚罗列着南京京军的糜烂程度,或者说,已经不能算是烂了,完全就是形同于无!

南京京营都烂到了这个程度,那更别说江南各地卫所了,显然只会更烂。

如此,对兵变的担忧,似乎可以彻底放下了,这种烂样,如今南京驻守的数万大军,都有些大材小用了。

但显然,兵变,只会是一个手段。

“漕运,赋税,粮草……”

李修心底,这几个字,亦是愈发的清晰起来。

江南繁华富庶,从大明建国起,历来便是以江南之富庶,供应北方所需!

更别说,如今北方之糜烂,那更需要江南之富庶。

首节上一节168/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