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00节

  “真是岂有此理!”

  从大局方面来说,田重进等人的提议不算错。

  可赵光义在军事上,本就无多少大局观。

  加上这件事攸关自身安危,不知不觉间,赵光义已对田重进等人心怀忌恨。

  “吾若不离营,尚还不知那几人有狼子野心。”

  在赵光义的话语中,好似他的离营不是为了逃命,而是在故意设局寻找“奸臣”一般。

  忌恨心一起,赵光义打算一会好好教训田重进一番。

  当诸将渐渐汇聚在帅帐中时,一支百余精骑队伍,亦出现在了滁州城外。

  率领这支百余精骑的,正是奉皇命南下的赵德秀。

  一收到圣旨,忧心于淮南战事的赵德秀,就领着一众僚属及亲军从开封城内出发。

  日夜兼程下,终于来到了滁州城外。

  当眼中已出现滁州城的轮廓后,赵德秀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这一路南下,赵德秀命人打探过军情。

  打探下,赵德秀自是得知了宋军“来安战败”一事。

  得亏宋军的主力并未遭受伤害。

  而打探来的情报不止这些:

  “宋东海郡侯,骑驴车而逃。”

  在有心人的散播下,这件事在淮南境内,早就逐渐传开。

  这一则情报,让赵德秀觉得又无语又好笑。

  他的叔父,对驴车就这么情有独钟吗?

  赵德秀这一支队伍的踪迹,很快就引起了宋军斥候的注意。

  相比于赵光义,赵德秀的相貌在禁军中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意识到赵德秀的身份后,几名宋军斥候从暗处奔出,欢喜的驾马来到赵德秀身前。

  “太原王,太原王!”

  见是己方斥候,赵德秀勒住缰绳,开口问道:

  “我军帅帐在何处?

  速带吾去。”

  赵德秀一来就问帅帐所在,几名斥候更是喜不自胜。

  看来前几日营中流传的事,的确是真的。

  “诺。”

  应答完后,几名宋军斥候在前方带路,将赵德秀引向了滁州城东门处。

  来到营门下后,还不等赵德秀出声呢,几名宋军斥候就高兴地朝自家守军挥鞭高呼道:

  “快开营门,太原王至矣!”

  瞧着斥候那副高兴样,赵德秀身后的杨业、吕端等人不由齐齐侧目:

  临阵换将,向来敏感,要不要这么兴奋?

  相比于众僚属心中的诧异,想起一些历史的赵德秀,心中则是浮现理解。

  看来这段时日,他的禁军儿郎,遭受的精神伤害着实不小。

  营门上的守军一听是太原王来了,纷纷将头探出观察。

  见果真是心心念念的赵德秀,营门上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接着代表着大营屏障的营门,就那么丝滑且快速的放了下来。

  守军的动作太过迅速,让吕端都没机会掏出怀中的圣旨与虎符。

  营门打开后,守营小将来到营下:

  “太原王,营内诸将正在帅帐议事。

  请太原王速去!”

  听到小将的汇报后,赵德秀没有迟疑。

  赵德秀手中软鞭一挥,他胯下的战马就‘咻’的一声疾驰而出,朝着帅帐而去。

  由于赵光义在军中的威信,已大不如前。

  召集了好一会,营内诸将才尽皆来到帅帐中。

  待诸将到齐后,赵光义并未急着对田重进出手。

  将目光扫视了一圈帐内诸将内,赵光义淡淡说道:

  “听说在吾离营的这段时日,营内人心浮动,多有妄言者。”

  “诸位以为,军心动乱,是何缘故?”

  说着,赵光义就将目光放在了田重进身上。

  赵光义打仗不行,权谋却是一把好手。

  他深知纵算对田重进有再多不满,刚回营的他,也不能立刻就表露出来。

  他需要一个完美的由头。

  田重进没想到,赵光义竟能如此快,且几乎毫发无伤的归来。

  当下太原王未至,军中主将尚是赵光义,面对赵光义目光的注视,田重进不能不做出回应。

  “前几日郡侯行踪不明,军中无主,故军心浮动。”

  鉴于赵光义的身份,田重进将话说的委婉一些。

  田重进的委婉,让赵光义抓住了机会。

  听到田重进的回答后,赵光义轻笑了几声。

  “是吗?”

  接着,赵光义将目光看向了崔彦进。

  得到赵光义的示意后,崔彦进出拜说道:

  “末将以为,军中人心动荡,皆是缘于有人在营中散播假消息。”

  崔彦进的这一汇报,让赵光义顿时问道:

  “什么假消息?”

  早早收到赵光义授意的崔彦进,直接点明道:

  “田重进前几日在诸将面前言及,太原王将至军中,代替郡侯为主将。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更何况田重进所言未经证实。

  军心因此而动荡。”

  一开始崔彦进与赵光义的一唱一和,早就让帐内多人察觉到不对劲。

  当崔彦进说到这一步时,众人都意识到赵光义此举矛头指向的是谁。

  崔彦进的举告,并未让赵光义急着定田重进的罪。

  赵光义故作皱眉道:

  “田将军是国之重臣,深受陛下器重,他怎么会做出假传圣旨一事?”

  当悄悄为田重进的行为,扣上一个“假传圣旨”罪名后,赵光义将目光再度看向田重进:

  “陛下若有旨意换将,吾不是贪恋兵权之人,旨意一到,吾即离位。

  然大军换将一事事关重大。

  田将军若有事先收到陛下旨意,还请拿出旨意一观。”

  赵光义的语气并不重,然他的每句话,都像一柄利刃般,将田重进给逼到了墙角。

  赵光义话音一落,潘美就向田重进投去担忧的神色。

  赵光义的话落下已有好一会,田重进却迟迟未作出回应。

  事态发展到这一刻,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异常处。

  难不成崔彦进说的是真的,田重进手中并未先一步收到陛下的旨意?

  当这一念头浮现在心中,大多数将领看向田重进的目光,充斥着钦佩与担忧。

  他们钦佩着田重进的担当,担忧着田重进接下来的处境。

  事急从权,不是不可。

  若事急从权的结果是好的,以赵匡胤的英明,虽说亦有可能受责罚,但基本不会太重。

  就像当初王彦升“违背”旨意,杀害了韩通,这本来应当是死罪。

  但赵匡胤特意开恩,并未取王彦升性命,只是削了他的官职。

  后来还未过多久,王彦升就又重新受到任用。

  具体到当下情况,若赵德秀能先一步来到大营,田重进是否真的事先有旨意,没人会继续去在意。

  今赵德秀未至,负责诸将赏罚的是赵光义。

  崔彦进已给田重进扣上了“假传圣旨”及“扰乱军心”的罪名,加之赵光义有意针对,那田重进就必须拿出旨意自证清白。

  在众人的注视下,田重进的脸色正剧烈变幻着。

  田重进怎能不知,赵光义是在有意针对他。

  但知道亦没用,因赵光义敏锐的抓住了他唯一的痛脚。

  帐内的气氛正变得越来越凝重。

  帐内许多人都想为田重进美言,然“假传圣旨”及“扰乱军心”的罪名,就像两座大山般压得将领们无法动弹。

  崔彦进的神色正变得越来越得意,而就在田重进扛不住压力,想着直接认罪时,帐外响起了一道铮铮之音:

  “想看圣旨吗?

  吾有!”

  此道声音一传入帐内,帐内的诸将脸色陡然发生变化。

  帅帐内的每位将领,都瞬间扭身将目光看向帐帘处。

  惊喜、震惊、畏惧等各式各样的神色,出现在诸将脸上。

  在多道目光的期待下,一身戎装的赵德秀,掀开帐帘大步迈了进来。

首节上一节100/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