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刘备提议的,让已故之人为盟主,这事儿就商议得很顺利,既能让各家有盟约,又能避免相互争斗。
同时,也能避免张燕成为盟主后吞并各家张燕此时是实力最强的。
在张牛角葬礼结束后,刘备立刻给了张燕第一笔生意。
带兵到邺县城外,包围邺县张家坞堡。
邺县张氏其实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比大多数名门都有钱这是中常侍张让的家族。
张让家中豪富,房子修得比郡王府邸还气派,很好辨认。
实际上这已经算是僭越了,不过没什么人敢管。
其实张家人手挺多,但再多私兵也抵不住黑山动不动就出兵上万啊……
张燕做生意还是挺厚道的,一出兵就是一万五千人,搞得魏郡各家都以为是黄巾复起,没人敢出门。
其实魏郡现在是有兵马的,而且兵力还不少,邺城足足有四千守军,这是魏郡功曹审配这段时间搞来的。
由于黑山贼之前声势太大,魏郡太守的职位目前还没卖得出去,审配是魏郡实际管事的人。
审配倒也是个刚勇之人,见黑山大军入境也没怂,还飞快的向四方派了快马求援,随后固守于邺城。
但黑山军压根没有围邺城,直接就冲着张家坞堡去了。
而审配压根没搭理张家坞堡士族当然不会去救宦官家族。
张燕尝试着去威胁了张家一把,但果然如刘备所说,没人敢相信他来这儿只是为了收点保护费……
而收保护费的活儿刘备甚至都没有亲自出马刘备把这事交给了张,毕竟张熟悉地形,也熟悉冀州的人。
第173章 济南来的名士
中平二年三月末,黑山贼寇邺县。
中常侍张让家族别院被围,其子张奉与儿媳何氏惊恐万状,以为必死。
这张奉可不是张让的干儿子,这是亲儿子张让十几岁时就生了孩子,生了张奉之后才进宫当了太监。
而且,张奉和天子是连襟。
何皇后当初就是因为得了张让的帮助才顺利入了天子的眼。
最先发现何家女儿美貌的就是张奉,他父子二人将何氏献入宫内,随后张奉娶了何皇后的妹妹为妻。
也就是说,张让的儿媳妇是何皇后的妹妹。
张让真真正正是刘宏的家里人,刘宏称其为‘阿公’是真没问题的连襟的父亲,也就是姻伯,在此时确实也是称阿公的。
黑山反贼攻打张奉家里,其实所有人都能理解,就连张奉自己都能理解……
幸好,甘陵都尉刘备派了别部司马张来援。
张领兵突入黑山军中,将贼人逼退。
黑山贼首张燕弃围退往漳水,张兵少没有追击……
随后,邺县郭氏在漳水码头存放的盐铁米绢等物资,全部被黑山军劫掠。
邺县郭氏长期掌控魏郡盐铁贸易,控制漳河漕运枢纽,是魏郡有名的豪富之家,也是颍川名士郭图的祖籍本宗。
其实张让本是颍川人,但张让得势后,其家族是在魏郡邺县置业的。
颍川士族太多,遍地都是党人,士族势力太强。这些年清流与宦官势不两立,宦官家族在颍川发展限制太大,张奉便举家去了河北置办产业。
而郭家则刚好相反,郭家原本世居河北,但因其长期控制漕运枢纽,所以颍川士族接纳了郭家子弟在颍川置地安居。郭图也被颍川太守阴修辟为上计吏,成了颍川名士。
其实这也是生意,郭家买到的是认同和名声,这是士人的前程。
在郭家码头被抢后,张让的儿子张奉很懂事的给了张不少钱粮劳军。
张奉是明白的,很少有士族愿意来救援宦官的家族,张能来支援,那就确实应该给些钱粮引为援助。
其实和太监家里做生意还是挺痛快的,这生意也是分期付款,按月支付。
收得也不多,按其族内人数,每人每月交五斗粮(约三十斤),这也差不多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
这和收人头税的方式是一样的,只是不收钱,只收粮。
这种收法,当然是为了促使冀州豪族不要聚集太多人,以免黑山军打不动导致后续业务不好做……
同时,如果谁家少报人口,黑山军也能让其家中只剩下他们报的人数……和朝廷收人头税一样公平。
一人五斗,这对张奉而言确实不多,他家人口本来就不多,把家里的门客仆从婢女等全算上,一共也就三千多人。
养私兵本就要耗费粮食,而且还得花钱置办装备支付军饷,如今能用合理的价位换来援助,那就是该做的生意。
但郭家就没那么懂事了。
郭家不仅不交保护费,而且还说张狮子大开口敲诈勒索。
说起来,这确实也算是敲诈勒索……
收保护费这事当然全凭自愿,不强求。
按照刘备的吩咐,张没去争辩,只收了张奉家里的保护费,随后便带兵返回了。
仅仅几天后,张燕卷土重来。
这次,郭家的坞堡被黑山军彻底攻破,家中库存钱粮被抢得一点不剩,人也死了不少。
领头攻破坞堡的,是刚加入黑山的贼人张白骑。
审配这次依然没出兵这次倒不是不想救援,而是没来得及。
张燕作势进攻邺城,使得审配不敢出城,而张白骑劫掠郭家坞堡效率极高,将其家中搜刮一空只用了两个时辰,真就没法救。
张白骑也因此正式成为了黑山军的重要首领之一,并在漳水北边的乌金山建了山寨。
有了郭家的例子,张负责的保护费业务在冀州西部开始顺利进行。
中山、常山、巨鹿、魏郡都在开展,张白骑负责联络各郡贼首,张负责出兵‘击退贼人’,并按人头收保护费。
收得到粮的就收,收不到的就真让黑山直接打劫。
不久后,冀州各郡豪族也开始商议合兵一处,郡内推举擅长领兵的军头,快速组建郡兵以求自保。
但组建军队耗费的钱粮,其实比交保护费要多得多,而且给郡内领军者提供钱粮,难道就不是交保护费了么?
没多大区别的。
真要说区别,那就是郡里各家组成的部队未必能挡住黑山军,而刘备派来的部队却一定能逼退黑山军……
哪怕是刘备只派了几百人,也能让成千上万的黑山军退去实际上就是分了粮食运回山里去,没白跑。
有时候刘备派来的人手不够,黑山军还会帮着刘备运粮去甘陵……
其实冀州各家也都明白,刘备多半和黑山军有勾结,这肯定是养贼自重。
但问题是,如今黑山军确实势大,除非朝廷像讨伐张角一样派大军围剿,否则单靠冀州各郡是搞不定的。
只要黑山军还在,冀州豪族就不能与刘备交恶,或者说,至少不能明着交恶,只能暗中举告刘备。
毕竟郭家的下场明摆着的。
可朝廷此时哪还有余力剿灭黑山军?
而且黑山军也不攻城略地,作案得手之后就立刻撤回山里,这种山贼作风其实是最难剿的。
对黑山而言,每个月都能分到粮食,肯定比直接抢一票要好得多。
张燕需要的是长期维持黑山的生存,他可没法像冀州豪族那样,能各自通过自身渠道去采购或调拨粮食。
黑山那么多人,靠从别处采购粮食也不可能维持。
若是短期内大肆劫掠,只会把黑山周边各郡彻底打烂,到时候抢都没地方抢。
细水长流,让豪族去弄粮食,按月上贡,不仅能维持更久,而且还能渐渐与交了保护费的人家形成一些默契比如帮他们干掉其他豪族,让他们占据更多的仆从田地……
交了保护费的优质客户,当然是应该得些好处的,而且优质客户搞到土地和仆从多了,交的保护费也就会更多。
生意嘛,当然不能让客户太吃亏,要不然会有差评的。
差评太多这生意可就不好做了,得让客户尽量打个五星好评。
张燕现在明白什么是官了……
就目前的冀州西部而言,张是税官,张燕是官军,而刘备……是朝廷。
朝廷派张来收人头税,不交税的就让官军去强征。
而冀州豪族们,现在是真正的百姓。
这其实就是冀州前年收税时的样子,只不过各个角色调换了。
只是不知现在的冀州“百姓”,会不会也和太平道一样举旗造反……
……
刘备在甘陵也没闲着,他正在和刘虞一同吸纳流民。
整个甘陵国,此时仅有十几万人。
但甘陵的土地养活三十万人不成问题。
眼下有不断入库的粮食,自然应该趁机增长人口恢复民生。
也是为了赶紧壮大实力。
军队只是综合实力中的一个方面,是容易被看到的表层实力,但并不是全部。
那些因刘备而活命的人,才是真正的实力。
其实刘备现在的军力已经很强了。
西河有一千二百人驻守,左沅和简雍分领。
甘陵这边有三部。
中军本部由关羽统领,常设一千人,全员着甲,伍长以上皆披铁甲,另有四百匹驮马和一百六十匹战马。
西部司马白领兵七百人,这是从黄巾余部中挑出来的,目前是用来维护治安的二线部队。但二线部队同样装备齐全,不过只有屯长以上才装备铁甲屯长是从刘备的卫队调过去的。
东部崔琰那边不算。
别部司马张目前实际编制六百,但最近常领中军一起去收保护费,关羽没去,关羽要负责练兵。
此外,刘备的卫队有五百铁甲士,其中甲骑三百,卫队也是练兵时的训导员,统领仍是张飞。
还有正在训练的一千二百新兵,刚从白带回来的黄巾中募出来,训练完毕后会分别补入三部兵马中。
算下来,光战兵就已经有五千了。
甘陵八万黄巾余众都视刘备为恩公,虽说其中青壮不算多,但若是不考虑民生,动员数千人作为辅兵是没什么问题的。
真要算起来,刘备如果不计代价倾巢而动,甚至能出动上万人。
张燕愿意和刘备平分收益,不仅仅只是因为刘备给的方案确实能解决问题,还因为刘备的实力确实很强……比黑山军中任何一家都强。
张燕直属的战兵不过三千,算上家眷老弱,张燕的大山只有三万人,黑山二十多个山头加起来一共三十万人,不是张燕一家的。
刘备眼下的兵力,对于内地郡国而言肯定是远远超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