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皇帝陛下正在同兵部尚书赵成,讨论幽燕以及辽东战事的细节,并且准备定下一套详实有用的章程,顾常一路小跑,来到了皇帝陛下左近,将手中的文书递了过去:“陛下,户部的杜尚书在外面求见,这是杜尚书让奴婢转交陛下的奏书。”
皇帝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对着赵成开口说道:“且住,一会再说。”
说完这句话,他拿过这封文书,翻开看了一遍,便重新折叠起来,递还给了顾常。
“你出去跟杜尚书说,朕准了。”
“让他去中书,跟几位宰相知会一声,让中书拟制罢。”
顾常并不知道文书里的内容,只是应了一声,捧着文书又往殿外走去。
而皇帝陛下,只是微一愣神,便又恢复了一脸平静,对着赵成开口说道:“咱们继续。”
“此时,青州军已经是周洛在领着了,你到了幽州之后,若时机合适,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征调青州军参战。”
“无论如何,无论如何…”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一两年时间,把幽燕给清理干净了。”
“否则,你们就都回洛阳享福来,朕亲自领兵,与契丹人过过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这般难缠!”
赵成起身,跪在地上,对着皇帝叩首行礼,战战兢兢:“陛下,若臣作战不力,劳动圣驾亲征,甘愿一死,以赎罪愆!”
皇帝陛下看了看他,默默道:“死倒不用你死。”
“事情就这么定了,你去准备罢。”
赵尚书起身,深深低头:“臣遵命。”
“臣…多谢陛下了。”
………
另一边,顾常一路小跑,将文书送回了杜尚书手上,笑着说道:“恭喜杜尚书,陛下看了您的文书之后,想也没想,便直接点头同意了,让您去中书,与宰相们拟制呢。”
从头到尾,顾常都没有看过这文书里的内容,他自然不知道这是辞官的奏书,见到皇帝只扫了一遍就同意了杜尚书的奏请,他还以为杜氏兄弟,依旧圣眷正隆。
杜和闻言,愣在原地,半天没有说话。
一直到他来甘露殿之前,他都觉得,皇帝不一定知道这个事。
不一定知道,他也牵连其中。
毕竟…毕竟…听说皇帝陛下,是绿林出身,草莽性子,心思未必就有多么细腻,未必真能明察秋毫。
不止是杜和这么想,洛阳城里很多人都是抱着这个念头,因此才会有这段时间,这场闹剧。
本来,杜和心里想的是,如果他这一次来见皇帝,上书辞官,如果皇帝陛下一意挽留,他说不定还能借坡下驴,不必真的在政治生涯的黄金年龄,辞官归养。
而现在,皇帝陛下这个反应…
看来,看来…皇帝陛下不止知道他牵连其中,而且心里已经有些恼他了!只是一直没有发作而已。
杜尚书接过顾常递回来的文书,只觉得失魂落魄,四周所有景象,都失去了颜色,变成一片黑白。
连顾常恭喜他的声音,也变成了一片嗡鸣声,再也听不真切。
他拿着文书,跌跌撞撞的朝着中书走去,没走几步,竟立足不稳,一跤跌在地上,摔了个结实。
顾常吓了一跳,连忙招手叫来几个宫人,吩咐道:“快,快来人,扶杜尚书起身,扶杜尚书起身!”
等到他被几个小太监扶起来的时候,额头上已经多出了一道血痕,顾太监吓得不轻,又紧忙让人去通知杜相公,同时让人召唤太医。
而这个时候,赵成赵尚书,刚刚好从甘露殿里走出来,目睹了这混乱又有些荒诞的一幕。
他看着那些慌忙的太监,又看了看被太监搀扶着,两只眼睛却已经没了神光的杜和,忍不住停下脚步,伸手捋了捋自己下颌的胡须,心中疑惑不已。
“出什么事了?”
第1022章 不安分
几日之后,朝廷里传出来了两件大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兵部赵成赵尚书,领皇命北上幽燕,围剿契丹人去了。
这个事情,在洛阳城里引起了一阵轰动。
因为普通百姓,并不知道幽燕那里的实情,更不知道现在到底打成什么样了,可是如果前线打的很顺利,朝廷大概不会把兵部尚书都给派了出去。
有人说,赵尚书出京,是受皇命,去前线督战的。
还有人说,前线出了内奸,赵尚书是去查了内奸去了。
也有人说,赵尚书北上是为了接管契丹俘虏,以及幽燕诸州。
怎么说的人都有,众说纷纭。
而这个事情,李云以及阁部重臣们,都基本上没有对外透露什么消息,不仅是老百姓们不知道实情,哪怕是朝廷里的官员们,也不知道幽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赵尚书这一次出京,才显得格外神秘,引发了不少人议论。
而另一件事,相比较来说就显得没有那么起眼了。
户部杜和杜尚书,在皇城里行走的时候,不小心摔跌了一跤,而且摔得很重,听说已经不能下床了。
因为不能再当差办事,杜尚书只能上书辞官,圣上酌情考虑许久,最终同意了杜尚书所请。
如今,杜尚书已经回到了家中卧床休养,听说过一段时间,还准备从洛阳,搬回长安老家去住。
就在杜尚书卧病在床的时候,洛阳西市口,牵连进来的七个首犯,由许昂许相公亲自监斩,手起刀落之下,七个大好头颅高高飞起。
一时间,朝野震悚,再没有人敢打科考的主意。
种种事端,都告一段落之后,朝廷里又迎来了一桩大事。
那就是太子大婚。
太子的婚事,去年就已经定了下来,这个事情没有任何争议,太子本人也已经同意。
不过,太子殿下娶亲,与民间娶媳妇自然不同,这一回太子成婚之后,便正经成了“大人”了,往后不单单是李皇帝离开京城的时候,他可以参政议政,李云人在洛阳的时候,他这个太子,也一样可以参政议政了。
而且,慢慢的太子殿下也可以积攒出一套自己的班底。
就在朝野上下,因为一连串的大事议论纷纷的时候,太子殿下已经被请到了甘露殿里,面见父亲。
进了甘露殿之后,他对着李皇帝拱手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李云对着他摆了摆手,示意他近前说话,等太子靠近,李云指了指桌子上厚厚的一堆案卷,开口说道:“这是章武七年弊案的所有卷宗,都在这里了。”
“你看过没有?”
太子殿下想了想,微微摇头:“儿臣只看了几个主犯的供状,没有看全。”
“你带回去。”
皇帝陛下看着自己的儿子,默默说道:“带回去,都翻看一遍,等你看完了,再回来告诉为父,你从中都看出了什么。”
太子殿下连忙点头应是,回头让人把这些案卷,统统搬到东宫里去。
李皇帝看着自己的儿子,继续说道:“等你大婚之后,洛阳的九司,你也可以去了,许你随时翻看九司的情报消息。”
太子殿下抬头看着父亲,有些不解:“父皇为何让儿臣看这些?”
李皇帝默默说道:“身为储君,你必须要学会从这些浩如烟海的文书之中,提炼出最关键,最要紧的信息。”
“也必须要有这份耐心。”
“否则将来你做了皇帝,就会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李皇帝叹了口气道:“你马上就要成人了,既然是储君,这些东西你就必须要学,必须要会。”
“为父这些年,一点一点体悟出来的东西,都要慢慢教给你,将你教成一个合格的皇帝。”
太子殿下先是低头应了声是,然后才抬头看了看李云,笑着说道:“阿爹还年轻得很,儿子有的是时间,慢慢跟阿爹学。”
李皇帝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笑着说道:“你要学快一点,越快越好,等你真学会了,为父也能轻松不少。”
“好了。”
皇帝陛下站了起来,开口说道:“阿爹今天还有事情,就跟你说这么多,你回去之后,记得看这些案卷。”
“还有。”
李皇帝走出几步之后,回头看了看他,开口说道:“东宫那些官员的话,可以相信,但是不可以全部相信。”
“将来也是这样,你仔细体悟。”
说完这句话,李皇帝伸了个懒腰,大步走出甘露殿,留太子殿下在原地,若有所思。
……
离开了甘露殿之后,皇帝陛下换上了一身黑色的便衣,喊上了羽林军将军杨喜,又偷偷的出了皇城。
回到洛阳之后,他便再没有出过皇城了,远不如东巡的时候自在,眼下几件要紧的事情都已经忙得差不多了,剩下就是慢慢等着见成效,他也终于得了空,能够出宫走动走动。
不过身为天子,如果随着自己的性子到处乱走,不仅会给羽林军带来麻烦,更会引得城中骚乱,因此李云离开了皇城之后,也没有去别的地方,只是一路去了卫国公府上。
他已经提前让人去枢密院打了招呼,刚到卫国公府上,卫国公苏晟便迎了出来。
眼见着苏家的门户就要大开,李皇帝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兄长家这大门,还是不要开了,真要打开,恐怕洛阳城里的人都要知道,我来你家了。”
苏大将军的地位,整个洛阳城里,能有资格让他开中门迎接的,已经少之又少。
听了李云这句话,苏晟笑着说道:“陛下说笑了,几位王爷要是来臣家里,臣也一样要开中门迎接。”
李云哑然道:“我那胞兄,还有李正,都没有怎么来你家里走动过罢?”
苏晟引着李云进了家里,一边走一边开口说道:“晋王爷倒是偶尔能说几句话,但是楚王爷当真是深居简出,除了楚王府还有宗府,几乎很少见到楚王的身影。”
李云背着手走在正前方,微微摇头:“他那个人,是这个性子。”
二人一路来到了正堂之后,李皇帝老实不客气的在主位上坐下,然后看了看苏晟,正色道:“今天得了空,一来是出宫走动走动,二来是有两件事情跟兄长商定。”
苏晟笑呵呵的给李云倒茶,问道:“是我家那老四的事情罢?”
李云看着满脸笑容的苏晟,脸色又有些黑了,但是他却无可奈何,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叹了口气:“她母亲已经同意了,你家那老四这一趟去关外,也还算争气,这个事我不反对了。”
“但是这事,却不能由我赐婚。”
李皇帝看了一眼苏晟,哼哼道:“须得你上书,求娶我那大公主,我才能勉为其难许给你们家。”
苏大将军哈哈一笑,开口道:“这个容易,这个容易,下一次大朝会,臣便奏请陛下,一定给足陛下颜面。”
李皇帝皱了皱眉头:“说正经事呢,一直笑个什么?”
苏大将军剧烈咳嗽了好几声,才止住了笑容:“陛下不要误会,臣天生爱笑。”
李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不跟你闲扯了,还有一件事。”
“太子大婚之后,我家那老二也到了成婚的年纪了,这是个不安分的,让人实在不放心。”
李皇帝看着苏晟,开口道:“听说你们苏家出河东狮,周必都被你那妹子管得服服帖帖,眼下我出了一个女儿给你了,要不然你也出个女儿给我,替我好好管教管教这个老二。”
苏大将军吓得面色如土,连连摆手:“可不敢,可不敢。”
“我那些女儿,个个都生得虎背熊腰,如何能当王妃?”
李皇帝瞥了他一眼,低头喝茶,闷声道:“就知道你不会松口。”
“咱们这么多年了,替我物色一个罢。”
李皇帝叹了口气,一脸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