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04节

  “另,敕令礼部重定《科场防弊十五则》,增派御史轮巡,试卷一律弥封誊录,另于本年秋特开恩科,受损士子准予重试,一应费用由赃银支给。”

  念到这里,圣旨就已经念完了,顾常站在高处,最后唱了一声“钦此”。

  文武百官,俱皆下拜,口称万岁。

  有杜谦杜和等人,跪拜之后,立刻就要出班,为卓相公求情,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只见皇帝陛下,已经站了起来,看向殿中重臣,沉声道。

  “科考乃新朝之根本,亦是后世之根本,绝不容任何人染指其中。”

  “此次,念在情状略轻,舞弊不重,朕已然轻罚了。”

  说着皇帝看向众人,厉声道。

  “都听真了!”

  “自今而后,凡蹈此辙者,主犯车裂,从犯腰斩,执朕三尺,法必不使萤爝之光再污朗朗乾坤!”

  文武百官,再一次跪地叩拜皇帝陛下,皇帝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深呼吸了一口气,默默说道:“都平身罢。”

  众人这才站了起来,杜相公再一次站了出来,跪在皇帝面前,叩首行礼道:“陛下,卓相只是失察之罪,无论如何,罪不至死,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卓相公绝不是主谋,也绝不能让主谋。”

  他叩首道:“请陛下,网开一面。”

  许望许相公也出班,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臣也觉得,卓相公有过,但绝不至死,臣请陛下,网开一面,至少…”

  “至少留卓相公一条生路。”

  姚仲姚相公也叹了口气,跪在地上,对皇帝陛下叩首行礼,为卓光瑞求情。

  此时,朝中官员,几乎少有不认识卓光瑞的,见三个宰相都已经跪了下来,其余众人,也都纷纷跪地,为卓相公求情。

  户部尚书杜和,跪在地上,深深低头叩首:“陛下,恳请陛下,留卓相公一命!”

  “臣愿以身家性命,以及大九卿的差事,为卓相公作保!”

  皇帝陛下狠狠拍了拍椅子的扶手,怒视群臣:“怎么?要群起而攻之?”

  他一边喝骂,一边抬头看向殿外,心中已经有些焦急了。

  卓家那小子…

  李皇帝心里大皱眉头。

  怎么还不来?

  再不来,他这一出戏,就不太好演下去了。

  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金口已开,是不能够出尔反尔的,更不能够在这个时候松口。

  要不然天子威严何在?

  杜相公跪地,哀求道:“陛下,难道不念卓相公的功劳,以及与陛下之间,二十年的君臣情分吗?”

  他这一句话说出口。皇帝陛下叹了口气,正要说话,外面传来了一个宫人的声音:“应国公之子卓重,求见陛下。”

  皇帝陛下心里长松了一口气,脸上却是眉头紧皱。

  “让他进来。”

第1017章 三师三少

  卓重进入太极殿之后,所有官员的目光,都看向了这位应国公府的嫡长子。

  卓重虽然是卓相公的长子,也是卓家未来的继承人,但是他却不能说是应国公府的小公爷,也不能称世子,因为卓相公的这个爵位,并不能世袭罔替。

  在外,卓重也只能被称为公子。

  这位卓公子,从章武初年开始入仕从政,依旧是在卓相公的老衙门当差,如今已经官至工部郎中。

  只不过因为卓相公一案牵扯,卓光瑞回洛阳自禁之后,卓重也跟着告假在家中,没有再去工部当差上职,等于也是在家里待罪了。

  卓重迈步进了太极殿,左右看了看都在看了看都在看着自己的文武百官。

  能站在大朝会里的,最少都是五品官。

  新朝承旧周制度,官员品级都不算高,比如说六部尚书,都是三品官,能官居五品,已经是朝堂重臣。

  这些看着他的官员里,不少是与他父亲卓光瑞同辈,是在江东,就看着他长起来的长辈。

  卓重深呼吸了一口气,一咬牙,从怀中取出天子御赐的丹书铁券,两只手高捧过头,大步走向天子,到了御阶下之后,他才双膝跪地,大声道:“陛下曾御赐丹书,可为我卓氏免罪三次。”

  他依旧两只手捧着丹书铁券,头却深深低了下来,额头触碰地面,开口说道:“此次科考大案,我父身为主考,自知罪无可恕,他老人家如今已经待罪家中,自愿一死,只等待着朝廷降罪。”

  “但身为人子,臣不能眼见父亡。”

  卓重哭告道:“请陛下,念在丹书铁券,念在我父亲多年辛苦份上,免我父亲一死!”

  说罢,他跪在地上,两只手努力将丹书铁券举着,整个身体都在不住的颤抖。

  皇帝陛下默默的看着他,面无表情。

  朝堂上,文物官员,此时没有一个人说话,都在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幕,不少人也是呼吸急促了起来,很是有些激动。

  因为这一幕很重要。

  当时丹书铁券,不止发了卓光瑞一个人,一共发出去了十多份,比如说原江都王周绪,就为周家得了一份。

  投降过来的太原李氏,也拿到了一份丹书铁券。

  其他,比如说杜谦,姚仲,以及后族薛家,俱有一份。

  如果是单单一份丹书铁券,各位功臣不一定当一回事,但是李皇帝信用很好,看在李皇帝个人信用的份上,大家对于这份丹书铁券,还是相当看重的。

  如今,终于到了检验免死金牌效果时候了!

  看看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免死,能不能免罪!

  李皇帝默默的看着卓重,许久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依旧余怒未消:“是不是你父,因为这丹书铁券,才敢做事这般懈怠?”

  卓重颤声道:“陛下,家父已经知罪了,此事之后,家父自愿罢相。”

  “请陛下,恕了他的死罪。”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正要说话,杜谦杜相公站了出来,跪在地上,正色道:“陛下,天子一言九鼎,当初陛下与诸臣定下丹书铁券,上书十六个字。”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杜谦低着头说道:“并约定除谋大逆之外,俱可免死三次,如今卓相并非谋逆,请陛下…”

  “践行旧约!”

  一众臣工,俱都下跪,跟在杜相公身后,齐声呼应:“请陛下践行旧约。”

  皇帝陛下缓缓站了起来,然后扭头看向一旁站着的两个儿子,问道:“太子怎么看?”

  太子殿下对着皇帝欠身行礼,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开口说道:“父皇当年既有约定,似乎…似乎应当,免了卓相的罪过。”

  他吃不准自家老爹的心思,但是这个时候,他又应当顺应臣工的心思,因此回答起来,显得有一些犹豫。

  李云看了看自己这个长子,心中默默点头。

  不管太子殿下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这么回答,没有任何问题,这个时候的确需要有人出来,唱个红脸。

  李皇帝瞥了一眼越王,却并没有跟越王搭话,只是默默起身,抽出了帝座前的天子剑,大步走向跪在地上的卓重。

  他左手拿起卓重手上的丹书铁券,右手持剑,很利落的一剑,砍在了这丹书铁券上,留下了一道斜斜的剑痕。

  “听真了。”

  李皇帝将丹书铁券还给卓重,缓缓说道:“此是第一剑,三剑之后,这丹书铁券,便不作数了。”

  卓重两只手接过铁券,抬头看了看皇帝,泪流满面:“臣代家父,代卓氏满门上下,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皇帝抬头看向一众臣工,沉声道:“今日在场之人,家中有这铁券的,也有不少,我李二说话算话,当初给了你们,便有效用。”

  “你们家里的铁券,也与卓氏一般。”

  皇帝陛下回到自己的帝座上,声音沉重:“此物能挡下朕的天子剑,但也只能挡三次而已,诸位都好自为之。”

  百官跪在地上,再一次叩拜天子。

  皇帝陛下坐在帝座上,看向已经起身的百官,吩咐道:“杜相。”

  杜谦出班,低头道:“陛下。”

  “卓光瑞失察渎职,虽免死罪不可不罚,中书立刻拟制,削去他应国公的爵位,罢去中书宰相之职,着其在京,闭门思过。”

  杜谦闻言,立刻就明白了李云的意思。

  如果皇帝真的要绝去一个人的政治生命,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是在京闭门思过了,而是发还回乡,永不叙用!

  让卓光瑞留在洛阳,那么将来,他多半还有起复的一天。

  杜相公心里,也松了口气。

  卓光瑞这一次获罪,与他,与杜家都分不开关系,尤其是与他兄长杜和。

  但是卓相公,始终一言不发,把这个事情给遮掩了过去,这是对杜家有大恩的。

  否则,他杜谦可能不会被牵连,但是户部尚书杜和,恐怕难逃罪过。

  杜和…可没有丹书铁券!

  杜谦欠身行礼:“臣遵命。”

  皇帝陛下坐在帝座上,沉默了许久,然后才缓缓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几件事,朕要在这一次大朝会上宣布。”

  他看向百官,开口说道:“如今,太子已经成人,即将大婚,朕心中甚慰。”

  “着。”

  皇帝陛下看了一眼众官员,继续说道:“晋中书令杜谦,为太子太傅。”

  “枢密使苏晟,为太子太保。”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姚仲:“姚仲,为太子少师。”

  “兵部尚书赵成,为太子少保。”

  这四个官职,名义上是东宫官,太子太傅是太子的教师,太子太保用以护卫太子,而太子少师则是辅佐太子太师,是太子太师的副官。

  太子少保也是同理。

  但是从武周的时候,这些东宫官,三师与太子,都已经是虚职了,并不直接与太子接触,更不与东宫接触。

  其中,杜谦苏晟晋封的太子三师都是从一品,而姚仲赵成的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则是正二品。

  某种意义上,只是给这几个重臣抬了抬地位,抬了抬待遇。

  杜谦等四人,俱都出班,跪在地上,叩谢圣恩。

  一众官员看着这四人,都羡慕不已。

  同时也有人,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卓重,心中感慨。

  如果没有科场案这一桩事情,恐怕这一次,卓相公也会在受封之列,多半还要排在姚相公之前,成为东宫三师之一。

  这四道晋封的圣旨,早已经准备妥当,随着四位重臣下跪,顾常开始当场宣读晋封诏书。

  很快,晋封完毕,四人各自手捧诏书,跪地谢恩。

  皇帝陛下站了起来,看了一眼众臣,面无表情道:“今日就到这里,众卿有什么事情,转交中书罢。”

首节上一节804/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