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 第306节

  女王赐剑,耶稣托梦,都提到了应许之地.而应许之地就是爪哇岛?

  这事儿是真的假的?

  英国女王这算是把爪哇“封”给她的灵魂弟弟韦昌辉了?这下英国还怎么调停?

  等唐四把韦昌辉的话翻译成了英语,荷兰领事斯蒂伦马上就不干了,高声抗议道:“北王,你曲解了女王陛下的意思.爪哇属于荷兰王国,那绝不是你的应许之地!”

  这话被白斯文一翻译,韦昌辉的脸色就放沉了,手里的“圣乔治”剑向荷兰领事一指,怒喝道:“你个荷兰红毛鬼子竟敢质疑姬督托梦和我姐姐维多利亚女王的权威你没听女王信里怎么说的吗?我和女王当年可一块儿在加利利海边钓鱼来着!如今我姐姐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而我是太平天国真约派的宗主教你们荷兰有什么资格质疑我们?”

第600章 摩尔:就想去山东看看你们怎么均孔子家的田?

  韦昌辉这番胡搅蛮缠的话一出口,干了半辈子外交的荷兰驻长崎领事斯蒂伦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回了。

  他是外交官,不是神官,现在遇上了一对跳大神的姐弟,而且其中的姐姐还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维多利亚!荷兰遇上大英,那就是弱国无外交啊!

  维多利亚女王要真的在爪哇问题上力挺她弟弟韦犹大,荷兰国王威廉三世也得挑起大拇哥说:“女王说的对!爪哇就是犹大的应许之地!”

  斯蒂伦一个小小的领事还能怎么办?只好扭过头眼巴巴望着文咸:“文咸爵士,您是女王的特使,您说说,把爪哇岛交给韦亲王是不是女王陛下的意思?”

  这问题文咸怎么回答啊?维多利亚女王又没跟他交代过,他现在能胡说八道吗?万一真有什么耶稣托梦,让女王把爪哇岛封给韦昌辉,他现在硬说没有,回头让女王革职事小,死后下地狱事大啊!

  “女王的意思.我也不太清楚,”文咸干脆两手一摊,“不如这样吧,我写封信寄回伦敦,请女王陛下圣裁。领事先生,您看这样行不行?”

  真是屈辱啊!

  昔日的海上霸主荷兰,现在居然要让英国女王来圣裁自己最宝贵的殖民地的归属!而且斯蒂伦还不敢说“不”!不仅他不敢,他家荷兰万岁爷也不敢啊!

  如果大英帝国中立,那荷兰还是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海军底蕴击败太平天国的。可如果英国力挺太平天国,那荷兰只能投降

  “那好吧!”斯蒂伦领事只好退而求其次,“既然爪哇岛的归属要由英国女王圣裁,那么在女王的裁决出来前,停止爪哇岛上的一切敌对行动总可以吧?”

  “这当然没问题了!”韦昌辉笑道,“不过巴达维亚、三宝垄、泗水三地都必须保持现状,也就是由真约派控制。”

  现在爪哇岛上的华人数量其实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到七,基本上就集中在巴达维亚、三宝垄、泗水三地,而这三地又是爪哇岛上最大的三座城市,控制着岛上百分之七八十的进出口,爪哇岛上大部分的糖厂也在这三地。

  也就是说,目前爪哇岛上的华人能够拿住的也就是这三座大城市,而爪哇岛上剩下的地盘,大部分由依附荷兰殖民者的爪哇土著部落控制,一小部分还在荷兰殖民者手里。

  而华人又同时被荷兰殖民者和爪哇土著所敌视,眼下能够拿稳三城已经是上限。想要吃下整个爪哇,在没有大英帝国支持的情况下,就只能徐徐图之了。

  “还必须停止输入移民、军队和军火!”斯蒂伦继续加码道,“双方都不能向爪哇岛上增派军队,输送军火和移民一切都保持现状。”

  “那可不行!”韦昌辉面色一沉,“爪哇岛上的华侨和南洋各地华侨联系紧密,商贸人员往来络绎不绝,怎么可能断绝人员往来?而南洋海上盗贼很多,没有武装的商船根本无法安全通过。你要断了军火、人员进入爪哇,就是要封锁巴达维亚、三宝垄、泗水!你这是想困死三城的华人吗?”

  斯蒂伦也没指望韦昌辉让那么大的步,他不过是漫天要价,然后再请文咸出面帮着还价,所以这会儿也不回话,而是望向了文咸。

  文咸则笑着对洪仁道:“干王殿下,不如这样吧,就由英国和朝鲜天国的海军一起负责对进出爪哇岛的船只进行检查。船上携带的用于自卫的武器咱们不管,大批的陆战装备,特别是火炮和线膛枪,咱们得严格控制数量,每条武装商船上只能携带有限的枪炮。”

  洪仁眼珠子一转就知道文咸提出的是一个自己无法拒绝的条件这可是朝鲜天国发展海军的机会啊!

  不过他还是得再替韦昌辉说个话:“那么人员呢?武装商船上所载的人员要不要进行限制?”

  “这就不必了。”文咸摇摇头道,“只要军火进不去,移民进去再多也不可能转化为军队,所以就不必控制了。”

  斯蒂伦眉心拧成一团他是知道爪哇岛上的华人是拥有一定的军工生产能力的。华人控制着爪哇的白糖产业,而白糖是可以用来配置硝糖火药的,而在爪哇集硝也不难,华人自古以来就会熬制火硝,所以他们在爪哇岛上生产手榴弹没有一点难度。

  至于枪炮拿下了巴达维亚、三宝垄、泗水三处要塞和炮台的华人其实不缺枪炮和黑火药。只不过那些存在仓库里的“老枪”都是燧发滑膛枪,比不上使用火帽的线膛枪。

  不过荷兰现在是弱国了,没办法和英国老爷说“不”。

  “行,”斯蒂伦敦点点头,“我同意!”

  文咸又看着韦昌辉,这位“犹大”也笑着点点头:“好,那咱们就签个停火协议吧!”

  他现在还是相信杨秀清会放水的.于公他是真约派宗主教,于私他是杨秀清的“犹大弟弟”,朝鲜天国的海军还能拦截他派出的走私船?掩护都来不及!

  当文咸的银怀表指针恰好指向下午五时。《爪哇停战草约》终于由当事方真约派宗主教韦昌辉和荷兰领事斯蒂伦和监督方英国驻长崎领事萨顿爵士和朝鲜天国代表干王洪仁会签了。

  根据这份条约,荷属东印度群岛(主要是爪哇岛)的冲突,将会在1857年的11月1日正式中止,双方的停火线则以10月1日的实控线为准。停火时间暂定为一年,也就是到1858年的11月1日。

  而英国和朝鲜天国将会派出陆上的监督团和海军舰艇在爪哇岛、爪哇海等地,监督停火执行情况。

  “摩尔先生若想观田亩改制,不如先去天津看看。”合上了刚刚签好的“停战草约”,左宗棠就笑盈盈地“卡尔天师”去自己治下的天津参观了,“天津卫现在可是遍地工厂、商行,大部分是民办的,但也有公办的天津铁路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织布局其中铁路局、招商局都是圣库开办的,织布局则是直隶的公产。”

  “地方政府也能兴办产业吗?”摩尔用生硬的汉话发问,“这样的公产是否会在经营当中出现亏损?”

  听摩尔提及“经营亏损”,左宗棠就微微蹙眉,他执意要办织布局的时候,罗耀国就写信告诫过他,说纺织业门槛低,竞争激烈,不适合公办,让他三思。可是左宗棠三思之后,还是从抄没的满清皇产和八旗官产中拨出一笔款子,请了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主持开办了天津织布局现在织布局刚刚开始试生产,用直隶、山东的棉花纺纱织布,产品质量不怎么好,成本也高,困难实在不小啊!

  左宗棠想请“卡尔天师”去参观,其实有请教的意思天师一定懂得经营织布厂吧?帮忙看看,到底怎么才能盈利?可别真的亏倒闭了。

  “总督阁下,我听说山东正在进行分田分地?”摩尔突然转了个话题,他顿了顿,又改用英语道:“我想看的是土地如何从千年的贵族手中落到贫苦农夫手里的?而天津织布局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用什么价格获得什么样的棉花?”他又指了指一旁正在记笔记的弗里德里希,“他家是在英国开纺织厂的,最清楚其中的道理。”

  弗里德里希的钢笔刚刚在笔记本上写下:“当公办产业和私营产业并存时,公办产业也就处于竞争之中了。而处于竞争之中的产业,一定会面临亏损、倒闭的风险.”

  听见摩尔的问题,弗里德里希收好了笔记本,笑道:“如果天津织布局要使用棉花作为原料纺纱织布的话,最好能够引进纤维度极长的海岛棉、埃及棉或美国皮马棉。如果山东、直隶的平原上种满了优质的棉花,以中国的工业成本,天津一定可以成为全世界的纺织中心。而要引进并推广优质的棉种,就必须有效的掌握农村、帮助农民。从这个角度来说,农业和农村就是工业化的基础。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体,这是巨大的优势!”

  白斯文翻译完了摩尔和弗里德里希的话,又轻声插了一句:“看不出哪里是优势,反而是个大麻烦呦.地太少、人巨多,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土地种棉花?”

  弗里德里希笑道:“关键应该在均田,如果均田之后的中国农村既可以为工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又能提供廉价原材料。那么粮食短缺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这个世界上,工业国是可以免于饥饿的!”

  左宗棠抚着胡须:“既然均田这样重要,那明日咱们就直奔天津大沽口,大沽口上停着北洋舰队的蒸汽炮舰,咱们就搭乘炮舰去山东,一块儿看看马宝才是怎么均田的。对了,卡尔天师,这个马宝才可是罗吴王的得意门生,罗吴王是您的学生,马宝才就是您的徒孙啊!”

第601章 摩尔的山东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天历七年九月初五寅时三刻,曲阜孔林享殿被两排白灯笼照得通明。罗耀国的得意门生,山东省农会会长马宝才穿着身太平天国的大红官袍,端坐在一张黄花梨的案几后面,目光从分列两侧的一百多条精壮汉子身上扫过这些人都是山东省各县(散州)的农会会长,全都是马宝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从黄河河道大工的工地上一个个提拔起来的。

  为了突破山东这个“封建堡垒”,罗耀国和左宗棠、马宝才等人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山东省在如今太平天国统治的省份里面,绝对算是一个特别顽固,特别难搞的封建堡垒了。甚至比湘军的老巢湖南还难搞湖南不仅是湘军的老巢,也是太平军的重要兵源地。这些年向太平军和清妖输送了大几十万精壮汉子,接着又润出去好多。连着几轮的人口输出后,湖南省内的人地矛盾稍有缓和,地方上能折腾的刺头也都有了去处。

  而山东这边,不仅人口特别多,而且这两年输出的还不多,只有黄泛区少了一二百万,余下的地方还是老样子。另外,山东当地还是名教发展最蓬勃的地方孔圣公就是山东人啊!而且曾国藩一度也是山东这边的话事人,所以发展出了一大批的名教骨干。太平军进来的时代,山东的名教已经建立起了省、府、县、镇(乡)五级体系,一层管着一层,组织上已经相当严密了。

  而且,太平天国刚刚进来的时候,黄河还在到处泛滥呢!

  不把黄河给治服了,谁的日子都没法过。

  而治理黄河.就是太平天国在山东建立农会体系的一个机会。

  于是,罗耀国就把自己的得意门生派到山东,先当河道总管,主持治理黄河得把从山东入海的黄河河道给固定住了。

  而马宝才也不含糊,上任之后就从山东各县招募了几十万民,苦干了小两年,终于把黄河河道给管束住了。

  在这两年当中,他也把山东八散州九十六县的农会班子给搭建起来了几十万治河子是从山东省的一百多个州县招募来的。通过小两年的考察、选拔、培训所挑选出来的农会干部当然是相当得力的。

  此外,为了确保这些农会干部真能压住局面,马宝才还从治河民当中挑选了十万精壮参加军事训练,最后淘汰了一些,余下的组成了八万山东民兵。

  有了一百多个农会的几千名干部和八万民兵,山东的分田分地,总算是到了火候,可以开始了。

  不过马宝才现在办事已经不像刚跟着罗耀国干大事业时候那么毛糙了,他也知道不给“出路”的政策不是好政策,也知道要分化拉拢敌人,要养几个花瓶,竖几个典型,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孔副会长,”马宝才目光往身边一个头发花白,脑袋上扎了个发髻的中年人道,“你是曲阜本地人,又是孔子的后人,还是衍圣公府的三爷你说说,这个曲阜的田要怎么分?”

  这个孔副会长名叫孔繁煦,是跑去西安的衍圣公孔繁灏的三弟,还是山东兖州府名教的祭酒,因为特别怕死,所以太平军一来就献了降表、拜了上帝!

  不过罗耀国觉得他还是继续尊孔比较好统战对象可不能变成自己人!

  所以他就一直白天尊孔子,晚上拜上帝。

  等到了马宝才要搞山东均田的时候,就把他找来当了省农会的副会长由山东省最大的地主家的三当家当一起来“领导”分田分地,这分田分地工作还能搞砸了吗?

  “当然是平分!”孔繁煦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深衣,一副艰苦朴素版的孔夫子模样,挥动胳膊道,“必须平分一切土地,废除一切债务得让俺们山东的乡亲吃上饱饭!”

  马宝才赞同地点点头:“孔副会长,就怕山东省内的名教士绅抗拒分田啊!”

  孔繁煦斩钉截铁地说:“谁抗拒,谁就不配尊孔,谁就不是名教信徒咱们太平天国的分田分地其实是在搞井田制!井田制就是把土地分成九份,公一民八现在太平天国的农税加上各种杂税,差不多就是公一民八,这就是井田制啊!”

  “那废债呢?”马宝才又问。

  “必须废!”孔繁煦坚决道,“九出十三归的阎王债哪里是读圣贤书的人该放的?谁要反对,谁的孔经就白念了。”

  马宝才点点头,道:“本官当年在湖南搞分田分地,杀人太多,被老师批评,叫我要以德服人所以本官在山东分田分地时就准备以德服人了。”

  孔繁煦道:“大人仁德。”

  马宝才摆摆手:“是我老师吴王仁德!”他的语气突然放沉,“不过若是有人敬酒不吃吃罚酒,本官还是知道要怎么杀人的!”他忽然横了孔繁煦一眼,“孔三爷,山东名教还是拟个《请分田分地疏》递上去吧!”

  “好好,下官马上去办!”

  孔府西跨院的藏书楼地窖里,二十箱转轮手枪在油灯下泛着蓝光。

  “涤帅已经给沂蒙山里的王大祭酒下了命令,他的五千精兵,五日后可抵泗水。“湘军参将李续宜一身苦力的打扮,盘腿坐在一箱开了盖子的转轮枪边上。

  他说的“王大祭酒”就是湘军的将领王鑫,这位罗泽南的得意门生在残清西逃前,被曾国藩任命为名教山东大方治头大祭酒。不过他这个治头祭酒没办法在兖州府城里上任,只能躲在山里面和太平军周旋因为山东并没有分田分地,士绅地主的力量还在,农会、大同会无力控制基层,所以王鑫还能在山里拉起一支队伍和太平军对抗。

  太平军剿了他几次,并没有什么成效。

  不过随着黄河治理工程告一段落,山东分田分地即将开始,王鑫的末日也不远了,所以现在准备奋力一搏!

  曲阜衍圣公府的二爷孔繁熏的翡翠扳指刮过一支转轮枪:“涤帅什么时候率兵东征?光靠王大祭酒的五千人,恐怕.”

  这位孔府二爷和弟弟孔繁煦不一样,身为山东省名教治头大祭酒的他,是一位忠实的名教弟子,这两年都是“明服太平,暗忠大清”的。

  “王璞山是只有五千人,可是山东一省士绅能拉出来的有多少人?”李续宜看着孔家二爷,“太后已经下旨,封王璞山当山东将军了山东一省之兵都听他的调度!孔大祭酒,山东巡抚一职还空着,这就是给你留的!”

  孔繁熏突然掐断了自己的翡翠扳指:“三日后农会要分姚村镇一带的几千亩土地,我安排了五十死士扮作佃户闹事,把城内的长毛兵都引过去”他蘸着冷茶在檀木桌上勾画出了曲阜城的模样,“我的人同时在城内举兵,打开城门”

  曲阜西北姚村镇的官道上,韦昌辉、左宗棠的卫队在一声唢呐响后,全体立正,停在了镇子外的一处破庙旁。

  摩尔掀开车帘,望见枯柳下蜷缩的乞丐那人的辫子缠着草绳,肋骨透过破袄依稀可见,脚边的陶碗里一无所有,看这个样子,已经没几日好活了。

  “山东境内随处可见饿死的乞丐”弗里德里希钢笔顿在笔记本上,他的目光远处墙根下的场面给吸引过去了。

  三个穿补丁绸衫的男子就蹲在不远处的墙根下喝粥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并不像佃户,不过一样是身材消瘦,面有菜色,比起开平矿务局的工人差多了。

  白斯文顺着弗里德里希手指的方向看去:“这些是中小地主吧?这年头.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地主也穷?”摩尔感兴趣地问,“斯文森,那你.”

  白斯文白了他一眼:“我和他们能一样吗?”他压低声音,用英语道,“我是贵族.有年金和庄子的贵族!他们那些地主家就是二三十亩土地,搁在欧洲连富农都算不上!也就是饿不死而已。”他又指着其中一个看上去特别瘦的地主,“那人多半是个大烟鬼,嘿嘿.一副家当早晚都变成云和雾!”

  “山东没有禁烟吗?”弗里德里希问。

  白斯文冷笑:“哪里禁得了?山东没有分田分地,这农会的力量就不会有多强,管不了那么多.要不然也不至于处处饿殍!”

  摩尔点点头:“那么说起来,农会的分田分地还是进步的。”

  “进步?”白斯文冷冷一笑,“效果可有限山东就这么点土地,怎么分都是不够的!分地唯一的好处,就是把乡野之间的暴民都集中到农会手里,这样农会就能压住局面了。”他又一指那三个地主,“你们看,他们和日本国的武士有什么不一样?”

  “他们.没有刀!”摩尔道。

  弗里德里希则在笔记本上记下:“中国的地主和日本武士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镇压农民的武力他们是坐在火山口的地主,必然会被毁灭!”

  摩尔扫过弗里德里希的笔记本,淡淡地道:“我们就是来看他们的毁灭的.当地主放下武器时,他们必然被农民毁灭,而当资本家放下武器时,他们就必然被工人毁灭!”

第602章 就你们也配称封建吗?

  姚村镇的土墙根下,三个裹着补丁绸衣的地主正捧着粗瓷碗喝粥。这三位地主都是姚村镇当地的,一看就知道那个地有点少也就是在东亚这边能算个地主,要丢去俄罗斯,就他们那点地,十月革命后肯定能评上一个贫农.

  再看看他们仨碗里的吃食,孔姓地主碗里的是高粱米熬的糊糊,还加了点儿菜叶子,吃得那叫一个香啊!

  孟姓地主的咸菜条细得像麻线,还不舍得一口吞了,得细嚼慢咽,混着小米粥吃。

  唯独姚秀才的碗底沉着一片风干的腊肉这是他当私塾先生的“福利”,他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兖州府的“新秀才”送他的谢师礼的一部分。那小子去府里面的大同会办的官吏学堂上学了,听说毕业后就能当个地方小官.真是羡慕死人了!

  “三位爷,洋大人问话嘞!”白斯文的京片子刚落,三块太平银元就叮当落在了青石板上。三个男人慌忙起身,捡起银元,三两口吃完了剩下的饭食,屁颠屁颠就到了摩尔和弗里德里希跟前。

  摩尔眯眼打量这三位“地主”:孔某的布鞋破了洞,都能看见脚趾了。孟某的长袍早就洗掉了色。而姚秀才的蓝绸长衫肘部打着同色补丁。弗里德里希在笔记本上速写:三人的消瘦寒酸与欧洲庄园主的肥硕光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鄙人孔昭明,曲阜孔氏七十六代孙”孔姓地主作揖时,腰里露出一根鸦片烟枪,倒是擦得锃亮。

首节上一节306/3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