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73节

  此外从后辈对三国的漫谈也知晓了金陵后来成了南京,考虑到其控扼江水勾连东南,也算合理。

  但北方竟还有地方能做京城,而且被后世这共和国沿用?

  李世民对前者表示惊叹,对后者则是从长安人的角度略有不服且好奇。

  这北京都城究竟有何优势能令后世青睐?

  而且成都壮美,西安瑰丽,那这北京城该是何等盛景?

  这个问题自然无人能够回答,最终站在甘露殿,李世民也是真心实意感叹:

  “不能亲至后世一览,何其憾矣!”

  ……

  而对于这唐朝的遭遇,汉长安诸人的反应就非常的直白。

  “好歹毒的老天!”马超惊呼。

  “好令人叹服的贞观君臣!”孔明真心实意轻叹。

  然后马超毫无意外被张飞屈指弹了脑壳子,赶忙捂着嘴蹲下抬头,生怕这光幕听到此话闪烁两下让光幕灭了,那罪过可就大了。

  已经放弃治疗的刘备也明白孔明的想法。

  毕竟这么看下来,这初唐顶着天灾还能内外兼治丝毫不乱,君臣皆能称能也。

  “这唐朝还真是热闹。”

  屈指弹完马超之后的张飞兴致勃勃:

  “外有开边不停,内有天灾难平。”

  “前有太子之乱,后有女帝入宫。”

  刘备忍不住学着张飞,屈指在他摇头晃脑的脑壳上弹了一下:

  “满嘴骈诗,汝欲考博士乎?”

  厅内顿时一起大笑,庞统与张飞共事最久,当即也跟着孔明感叹为其分担火力:

  “我都不知该说这唐初气候太过优渥,还是该赞这开唐君臣太令人叹服。”

  其他人一起点头,简雍也是叹道:

  “不过其能心系百姓,愤而口吞蝗虫,此真乃古之第一也。”

  事实上光幕对这个曾赞为千古一帝的帝王本身所说的并不多。

  平天下乃是一笔带过,治天下也多说将星、能臣之功。

  但事实上想一想能统御如此多的英才反而更能说明其能力。

  而这因心系民生而口吞蝗虫之举,亦是古之未有也。

  一旁的张飞感觉简雍说的很有道理,同时也是满眼的若有所思:

  若论心系民生,兄长绝不能输!

  【如果将时间点沿着初唐往后推,安史之乱其中也有着比较明显的气候变化的影子。

  纵览从唐初到唐亡,整个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的驱动十分明显。

  回看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隋唐第一个明显的气候变化时间处于开皇之治时期。

  这个时期北方的突厥发生了一件大事:突厥内乱。

  以金山为界,突厥就此分裂为东西两部突厥。

  回顾历史,游牧民族的内乱实际上一直屡见不鲜,但内乱之后依然保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并不大举南下,还是比较少见的,由此也能看出那时北方的气候并没有让游牧民族感受到生存压力,从而也没有南迁的动力。

  这个时期分裂出来的DTZ是相当强大的,隋末时北方的割据势力多多少少都跟突厥打过交道,或求其庇护,或寻求其支持,比如刘武周、郭子和、窦建德、薛举、李渊等等。

  不过随着中原内乱结束,中原皇帝也终于开始正视DTZ这个威胁,贞观年间李靖李受李世民之命,先后灭DTZ和薛延陀。

  彼时北方气候宜人,对胡人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个老大,日子照样过,因此初唐百年间北方整体算得上安定。

  安史之乱算是唐朝气候变化的一个临界点,从740年前后到820年前后,整体气温处于一个先小幅上升,随后大幅降低的情况。

  而反映到历史当中,气温的降低使得北方边患渐起,突骑施和后突厥先后叛乱,回纥与唐王朝联手再灭突厥,随后回纥成了北方游牧民族事实上的一哥。

  但随后回升的气温使回纥再度保持住了北方的稳定,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与唐王朝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并建立了回纥汗国。

  小幅回暖时期同样是吐蕃的一个回光返照时期,趁着安史之乱大肆侵略唐朝领土,最终也形成了一个雄踞高原,地跨河西滇蜀西域的庞然大物。

  同样也有学者认为,小幅回升的气温也是安史之乱没有在短时间的结束的原因之一。

  但这样的气温回升终究只是假象,九世纪初,伴随着隋唐温暖期的正式结束,回纥汗国和吐蕃王国也迎来了末路。

  从九世纪初起,回纥境内连年大雪,使得饥荒疫病连起,羊马多死,回纥遂衰,二十年后回鹘汗国被所属部黠戛斯击败,回鹘贵族绝大部分南迁融入汉地,840年回鹘汗国灭亡。

  吐蕃亦不能幸免,气候急剧变化使得吐蕃境内叛乱四起,张议潮发动起义归唐,使得河西陇右皆脱离吐蕃掌控,同时国力衰弱使得上层连年内战,引发了境内大规模奴隶起义,约877年,吐蕃王朝崩溃。

  唐朝安史之乱后没彻底玩儿完,甚至还继续硬挺了一百多年,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晚期气温杀了个回马枪。

  吐蕃王朝崩溃次年唐朝境内爆发了黄巢起义,唐朝差不多已经算是名存实亡。

  因此吐蕃与大唐同生同死的说法也不算错。

  最终正式给唐朝灭亡盖章的是朱温。

  907年唐哀帝禅位于朱温,随后就遭朱温鸩杀,就此唐朝正式灭亡。】

第290章 先察使

  比较能牵动刘备等人心神的是这唐朝最终的灭亡。

  “王朝破灭……莫不如此。”

  似乎有千言万语,但最终能让刘备叹息出声的也就这一句话。

  此时莫要说那曹丕所说的舜禹之事了,只需要向前追忆几百年就成了。

  高祖皇帝、世祖皇帝,皆是扫天下群雄创续汉之基业。

  但最终的结局与这唐哀帝也并无太多不同。

  毕竟你要是按照流程来说,王莽曹丕不也都是由禅位而开朝?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

  “这朱温,下手忒利索!”

  张飞在努力跟大哥找共同语言,紧跟着刘备的话语同样感叹道:

  “你好歹等个十年八年呢……”

  刘备当即就是一个凝视过去,不过此时的张飞浑然不觉,甚至还想起来了更早的事情:

  “想想那洛水和曹髦,这晋宣帝倒是真开了个坏头。”

  “大哥,不如将那晋宣帝司马懿派入俺军中做个随军主簿如何?”

  还不待刘备答复,一旁支棱着耳朵的马超登时就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

  若是他所记不差,那曹贼之使似乎……

  张飞登时大笑,宽厚的手掌拍着马超的肩膀道:

  “孟起夜袭晋宣帝,可称大功也!百年后定为人间佳话!”

  而马超虽然一时间还没拐过来弯,但同样也第一时间鼓起了胸膛昂起了头:

  某竟有如此大功?!

  一旁的刘备彻底放弃治疗,打算等散场之后再对马超耳提面命一番。

  这锦马超虽然脑袋用的不多,但与翼德颇似,皆粗中有细非鲁莽之辈。

  相较于马超张飞凑在一起快乐的叽叽喳喳,一旁凑在一起的三位军师就让刘备欣慰很多了。

  只需眼看着三位军师面色严肃,一边低声商议一边指着孔明亲手抄录的气温变化图指指点点,便知晓定然是在未接下来的战况时局以及对抗严寒的政策落点而担心。

  于是刘备欣慰的凑了过去,打算力所能及的提一点建议。

  “……孔明以为,这米价指数后世是以何法算之?”

  “其算法应当是与耕地亩数、百姓户口数以及亩产量相关,具体算法还需要研究,但实乃观民生情况之良法也。”

  “恐怕还需考虑到南田与北田之差异。”

  “是极,不过若是依此数计算,我等是否也能以算学来试算大姓之侵田?”

  “世家指数?世家威胁指数?此数若能算之则甚妙也。”

  “同理推之,此法亦能用于官市,也可用于农学,算学当真妙用无穷也。”

  三位军师眼看是处于兴致正浓的状态,并且还将精通商贾的糜竺也拉了过去,要与其一同谈议算学之功能。

  刘备头昏脑涨只能败退,回头看着张飞满脸的兴致盎然以及马超那快要飞到头顶的眉毛,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翼德!”

  张飞茫然抬头:

  “啊?”

  ……

  对马周来说,今天的爆炸消息可以说是一波接一波。

  即使光幕话语寥寥,但马周作为新科状元,差的只是见识而不是智商。

  百年安定,安史之乱骤起,中晚唐再硬挺百多年,如此算来唐之国祚也不过三百年左右?

  一时间马周心里都忍不住泛起了嘀咕,毕竟认真算来他今年三十岁,但前十七年的身份都是大隋百姓。

  少年逢乱世,青年见唐立,三十岁登科状元,然后如今知道唐亡之消息,虽然距今还有两百多年吧,但依然让马周禁不住一阵恍惚。

  下意识的马周便将目光投向了负手而立的李世民。

  不过这次李世民并没有装看不见,而是扭头看了马周一眼笑道:

  “如今既知,宾王可有兴唐续祚之能?”

  少逢乱世今遇明主的马周当即下拜:

  “任陛下驱策,敢不效死力乎?”

  李世民当即回身郑重扶起了马周道:

  “后世称汝乃贞观名臣,今为朕用,当不吝德才,为治民之表率!”

  马周已经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想想一年前还需要在雷泽公门下绞尽脑汁但求一饭食,结果如今科举登科名动长安,此时更是得陛下告知名载青史。

  此间对比令马周落泪,更激动于才能的为人所承认。

  双臂已经被李世民紧紧箍住再难下拜,因此马周最终眼泪哗哗道:

  “臣决不负陛下厚恩也!”

首节上一节373/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