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3节

  但就算如此还是让刘备感叹:果然,帅的人不管干嘛都是帅的,包括种田的时候。

  “孔明怎么不先冲洗一下?”刘备关爱的用自己衣袖擦了擦孔明脸上的泥点子。

  “主公说有急事,亮便匆匆过来了!”孔明朗声笑道:“主公有何事?农田那边用了《天工开物》之法,育出之秧苗比往年健壮许多,定能有个好收成!”

  “哦?当真如此神奇?”刘备平时孱陵公安两头跑,中间要去和周公瑾交锋,工巧务农之事全权交与诸葛亮,还当真不了解。

  孔明重重点头:“从育苗到种地肥田,天工开物无所不包,我讲给百姓听,他们也感叹终于有能将种地说的这么清晰明了的书籍了。”

  “古往今来,对农桑的关注还是太少了!”刘备感叹:“稍后我与你同去插秧!”

  “哦对了!”刘备拍拍头拿起来信件:“宪和来信。”

  用衣服下摆擦擦手,孔明接过来一目十行扫完笑道:

  “恭喜主公,益州民心已附!”

  这或许就是外置大脑的意义吧,刘备看完简雍的信件感觉仿佛游记一般,不是说这里的酒宴就是那里的吃食,完全看不出什么。

  将信纸摊开,孔明慢慢给刘备做说明注解:

  “许是简先生担心信件遗失或落于细作之手,故而写的比较含糊,但是透过其中名字能看出来宪和先生的意思。”

  “宪和先生称益州形势岌岌可危,刘璋终日享乐不理政事,外有张鲁虎视眈眈而不能平;内有庞羲李异蠢蠢欲动。”

  “刘璋缺乏威严,张松法正两人愿做游说,迎主公入益州。”

  “而现在宪和先生已经离开益州,等见完马孟起之后便回来。”

  “宪和这一路苦矣!”刘备慨叹良多,益州路有多难走都知道的,但简雍为了大业却主动请缨。

  随后刘备就注意到了益州谋士的决定:迎他入益州!

  焦躁的心,颤抖的手,以及在屋里走了一圈又一圈的脚。

  孔明抗议了:“主公还有其他事儿没?不然的话亮要回去插秧了。”

  刘备又走了两圈后决定:“我跟你同去!”

  作为一个织席贩履起家的人,刘备手艺活一直没丢,偶尔还会一边编东西一边思考,能帮助整理思绪。

  此时回了房间拿上草帽并换了一身赤脚短打,看上去和一老农无异。

  孔明严格遵守了天工开物的指导,稻麦稿包浸数日,等发芽了再送入田里,在田中等秧苗发上三十日之后再移入田中。

  和蒋琬办公临时搭的那个棚子就是搭在了秧苗田旁边,悉心照料三十日今天就是插秧的日子!

  刘备跟着孔明有样学样,在身上挂一个布兜,然后的将秧苗田里的秧苗齐齐整整放到布袋里,再去新田里一株株插秧。

  插了半亩之后刘备忍不住道:

  “孔明,他们愿意迎我入益州!”

  “主公待人真诚爱民如子,合该如此。”孔明干巴巴道“主公你往那边去点,秧苗插歪了。”

  “可是如此他们岂不是有背主之嫌!”

  “刘璋暗弱,且与主公同为汉室宗亲,虽背刘璋,但不负汉室。主公你秧苗又歪了。”

  “那就算如此,我岂不是失信于刘季玉!”

  “……主公你把秧苗给我吧,你还是别插了。”孔明擦了擦脸上的汗,将刘备赶了出去。

  站在田边的刘备依然喋喋不休:

  “可如此也不合理,孙侯周公瑾都打得刘季玉,唯我打不得?”

  “主公乃汉室宗亲。”

  “那张鲁都能叛刘季玉而出也无人置喙!”

  “张鲁早已不知声誉为何物。”

  “我……”

  “主公不然你来把这秧苗全插了吧?”

  跟刘备换了位置,孔明站在田边心中舒畅不少,随即有点头疼:

  看来主公还是很难接受自己后来成了昭烈皇帝,而且相较于之前被曹操追着满地图跑,忽然一年之间基业有了祥瑞有了,甚至如今别人手下的人都上杆子来投,让主公很难平静的下来。

  还是得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啊,孔明盘腿在田边坐下,打算跟刘备好好唠一唠。

  另一边糜竺则是已经拿到了黄月英造出的新纸。

  抽了一张纸,望闻嗅摸之下糜竺赞叹:“上等好纸,不输于左伯纸!”

  “黄夫人,此纸可有名?”

  黄月英摇头:“造纸坊中为了和其他纸做区分,此纸被唤作红桑纸。”

  糜竺了然,刚才已经听黄夫人说了这纸是如何来的。

  “红桑纸之名自不能用!”糜竺直接否认,开玩笑,这样光从名字上别家造纸的都能猜出来原料是什么了。

  黄月英倒是想起来光幕中被提过但最终也没见到的东西,笑道:

  “不如就呼应左伯纸,此纸名为诸葛纸。”

  糜竺自无不可,反正对他来说名字不太重要,重要的是:

  “黄夫人,此纸产量如何?”

  “全力供应的话,月出可达三百卷。”

  “太少了!”糜竺摇头:“不过可以先行售卖,在江东打响名号,黄夫人你需要尽快选定地点,让孙乾建新的造纸坊并招揽人手。”

  “三百卷还少?”黄月英不服气:“左伯纸要千二钱一卷,此诸葛纸即使一千钱,除去工本,一月便能获二十万钱!”

  “很多吗?”曾经资产上亿的糜竺无动于衷:“二十万钱也不过良马十五匹,卖上一年还不够两百人的骑兵。”

  “如此还没算骑兵的其他花费。”糜竺摇头:“太少了。”

  黄月英哑然,这是她从没考虑过的角度。

  “至于这印刷书本其价无穷,然,不能多销。”糜竺摇头甚至可惜。

  书本很值钱,但如果大量售卖雕版书,那书本价格很快就要大跳水。

  “关于此……”黄月英斟酌道:“昨日给孔明看纸张和书本时,孔明与那位名为蒋琬的书佐议论,两人有个设想。”

  “糜先生,你看能否用雕版印刷邸报来售卖?”

  “邸报?”糜竺富商出身,虽然被陶谦征辟过别驾从事,但时间太短了,更多时候还是将自己看作商人,所以几乎忘了邸报这回事。

  此时黄月英一说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但很快又疑虑重重:

  “但如果雕版邸报大行其道,雕版之术很快便被被他人学去……”

  “黄夫人,此事还需三思并征询军师和主公意见。”

  另一边蹲在田边给刘备开小灶的孔明也接到了新消息:

  “主公,孙侯遣鲁肃为使慰见大都督,已经进了江陵城了。”

  刘备松了一口气:“如此,江陵归属应该很快便见分晓。”

  “不止。”孔明提醒道:“算算日子,五日之后也是光幕新一期的时间了。”

第54章 甘露殿看客

  “准备…射!”

  公安县一个小型的靶场,几个老卒握紧手中的良弓,听着口号瞄准自己的目标,然后拉弓射箭一气呵成。

  场边的小校赶忙上前查看情况,随后大声将情况报告出来:

  “七十步矢透皮革!八十步矢穿木板!九十步矢中木人!”

  “良弓!”场边黄忠赞叹。

  这段时间里黄忠愈发活跃,尤其在南郡那边有信送至,一个远房族亲称欲将其子过继给黄忠之后。

  刘备甚至感觉黄忠看上去都年轻了不少,不复暮气沉沉之色。

  “确是良弓!”孔明道,如今校场边就他和黄忠刘备三人,今日展示的为弓弩,考虑到将军中黄忠对弓弩最为熟悉,于是顺便拉来点评一下。

  “江东士卒善射!故也多弓匠。”黄忠接过一张长梢弓,略一发力便将弓弦拉满八成,随后几乎不怎么瞄准就射了出去。

  箭矢如流星,力透百步距离的箭靶。

  “可惜如此良弓,仅作价六百,良弓匠尚不能温饱。”

  黄忠叹气,军中制式武器就数长弓价格最为低廉,南方良弓和弓匠都多,但生活过得并不好。

  究其原因就是汉代军阵攻防基本都是互相冲阵,这种情况下弩就挤占了弓的生态位。

  “黄将军神箭!”孔明称赞的真心实意,随后示意左右:“但若我军有八牛弩,黄将军要如何应对?”

  在刘备和黄忠好奇的眼光中,一足足有床榻大小的木械被刘备的亲兵推了出来,其上还蒙着油纸。

  孔明亲自小心揭开,黄忠首先见到的是安置在其上的足足三张巨弓!

  真的是巨弓,弓臂长度足足有手中这张三石弓的近乎一倍大小,三弓用机扩和滑轮固定。

  虽然看不懂,但有一种武器特有的美感,黄忠几乎第一时间就扑了上去细细观察,随后问道:

  “军师,如何操作?”

  “非人力所能及也!”孔明指着这张床弩后面的两个木轮道:“把牛牵过来!”

  四名亲兵牵着耕牛过来,小心的将绳索套上床弩两侧上的木轮装置,并牵好辔头以防牛乱跑。

  孔明和一名小校慎重搬起来一支巨型弩箭固定在床弩上,随后示意开拉!

  木轮被牛拉着缓缓拉动,床弩中的机扩也在缓缓转动,三张巨弓慢慢变形被拉开。

  听着那咯吱咯吱声黄忠有一种心里发毛的感觉。

  少年时练功曾自恃力大,将一张五钧弓生生拉断,当时绷断的弓箭犹如刀割让黄忠印象深刻,绷断之前就是这般声音。

  木轮被拉动到再也拖不动,提着个斧头小心绕到了弓弩后面,然后对准一条绳索猛力劈了下去。

  只听“噌”的一声,黄忠只觉得劲风扑面,直到回过神来才听到远处“轰”的一声。

  极目远眺,两百步处一棵大树已经拦腰而断,而那个弩箭则不知所踪。

  黄忠不由得咂舌:“此等威力,不负八牛之名!”

  “实际上还达不到。”孔明说起来这个有点可惜:“或许是后世流传的工艺不同,也或许是关键机巧部分还没钻研透彻。”

  “现在造出的这具八牛弩倘若真用八牛之力,那弩本身就要被拉坏,更遑论射出。”

  此时跑出去寻箭的小校也已经空手返回:“四百八十步处,弩箭没地而入寻不得。”

  “几乎就是五百步!”黄忠心神震动,射程恐怖如斯?

  “但可惜此八牛弩校准困难。”孔明摇头。

  黄忠一脸惊悚:五百步射程的巨弩如果指哪儿打哪儿才更可怕吧,那样只要稍稍接敌直接射死敌方主帅,怎么打?

  但常年驻防荆州的经验让黄忠心中迅速冒出一个想法:“军师,既如此……”

首节上一节33/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