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59节

  真要说对王玄策最无情的应该是命运:

  带回来的天竺医生并没有医好二凤的病症。

  刚刚简在帝心,结果皇帝噶了。

  皇帝噶之前还吃了自己带回来医生的药物。

  王玄策就属于仕途才刚开始启航,结果船沉了。】

  李世民感觉自己还是小看了这块地方,眉头不受控制的扬了起来,还用手指掏了掏耳朵:

  “多少?”

  但其实都不用解释,光幕说的通俗明白,李世民只是难以置信,而且那粮食出口意思也简单好懂。

  “十四亿人口……还有卖粮食的余裕?”

  作为对比,李世民想起来另一组数据:

  “朕记得,大业四年,华夏有口四千六百万,乃隋之极盛也,此数尚不及半亿。”

  杜如晦出列道:

  “此乃后世之数,纵览后世,其有科技之助,务农之法远超我等,自可供亿万之民。”

  说是这样说……但李世民还是难以释怀。

  大业五年有近九百万户,而到了开唐的武德年间,大略查来的数字是两位百万户。

  乍一看似乎隋末大乱死民三千万口,但李世民也是认真研究过的。

  大业四年和五年,炀帝花了大力气搜括隐户,并且为了增加税收,强制兄弟必须分家,然后按户收税。

  虽然税收大增,但李世民回头总结认为,此乃大乱之始。

  所以前两年李世民还曾专门增加律例:父母若在,子女分家当罚。

  对于清查隐户的建议也是已读不回,并还出台了对于生育婴孩的奖赏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

  炀帝的手段虽然被他诟病,但至少确实是花了大力气厘清了人口,只是如今一对比……

  “近乎二十个大业年间……”房玄龄也惊叹。

  同为宰辅的杜如晦明白老友的心情:

  “真不知后世此等之国,有何治国良策。”

  而在另一边,武将们都已经颇为意动了。

  李世总结了一下:

  “无甲,无兵,无马,无险。”

  然后与李世民一样扬眉惊叹:

  “这岂不是能任意攻伐?”

  而看着后世历数的那些开伯尔山口过客,李世羡慕不已:

  来来往往国家这么多,为什么不能多我华夏一个!

  苏烈猛点头,长孙无忌则是老实不客气的瞪视过去:

  这块功劳是我先看上的!

  而在看到那一个东天竺的小国就敢豪言供应二十万大军的粮草,长孙无忌觉得必须要争一下了:

  “懋功将军既有灭薛延陀之功,何不弥陛下之憾,修高句丽之武略参详?”

  李世如今彻底支棱起来了,丝毫不让道:

  “等大唐海师初成,以奇兵袭之,水陆并进,高句丽弹指可平。”

  “随后正宜转道向西,以骑兵乘海船,平天竺更是指日可待。”

  长孙无忌圆脸涨得通红,但最终,圆短的手指对着李世指了两下后,最终还是恨恨放下。

  如今无官,说话都不够大声,要不要还是旁敲侧击一下陛下,对自己尽早起复?

  他长孙无忌也想为国尽忠啊。

  李世民对此向来浑不在意,毕竟这些旧臣虽然会争,但最终决定权一直都牢牢握在他手里。

  对于王玄策的遭遇,李世民只能深表同情,然后也没啥办法。

  毕竟那时候他已经噶了,还能怎么办?

  而且如今王玄策都已经被尽早启用了,如此算来也算了无遗憾了。

  李世民摸着微微蜷曲的胡子在思考后世这随口所说。

  在他国驻兵?那这小国除了需要负担兵马的粮草之外……

  是不是理应还得给大唐酬劳?

  【因为二凤的突然离世,王玄策起飞的仕途戛然而止。

  同样因为二凤的突然离世,突厥人又又又准备造反了。

  这次造反的主角是大唐的将军阿史那贺鲁,也就是咱们前面简称的小鲁。

  小鲁是从西突厥被大可汗追杀逃出来的,投奔大唐之后的靠着当带路党,在灭龟兹国之战有功。

  后来庆功时二凤对其很是看重,甚至亲自将自己的袍子披到小鲁身上以示荣宠,更是官嘉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待遇甚厚。

  但人跟人向来都是不一样的。

  有人在二凤死后哭着想要以身殉葬,比如放着放着都布可汗都不当的阿史那社尔。

  有人在二凤死后第一时间就想着造反自立重新当可汗,比如留学生小鲁。

  而也是至此开始,西突厥的灭亡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已经在长安扫了三十年大街的苏定方,也终于轰轰烈烈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170章 苏定方:有演员

  “我呢?”

  李世感觉自己兴冲冲的听了个寂寞。

  灭薛延陀之战一笔带过,从征高句丽寥寥数笔。

  本以为这是自己戏份的开始,没想到直接结束了?

  “懋功何忧?”

  安慰李世的是李靖,但是看着老将军,再想想老将军也是同列初唐三战神。

  一时间李世不由得悲从中来。

  反而更伤心了。

  苏烈此刻心中却油然而生一股庆幸。

  匡道府这地方,苏烈不过呆了三年就感觉人都要变老了。

  三十年……根本不敢想这种生活会有多无聊。

  过去三年在匡道府的巡察,都比不过跟随李靖老将军夜袭阴山那一晚来得惊险刺激。

  好男儿当如是!

  一股感激和庆幸混杂着的情绪从苏烈心中升了起来。

  若非这后辈所说,他苏烈想来也很难站在这里。

  扫大街当然只是笑谈,但匡道府那地方,不扫扫街道的话,似乎确实很难找到一些能做的事情。

  “定方当趁好年华,立不世之功!”

  苏烈扭头,这句勉励来自于李世民。

  用力点点头,苏烈不想去问为啥会闲置长安三十年。

  他只知道如今机会已经到来,定要乘风而起!

  勉励完苏烈,李世民反倒是有点心情复杂:

  “突厥獠贼,何以如此轻狡反复!”

  既自傲于果然能镇住这帮贼獠!

  又气急败坏于镇的好像不太久。

  不过随即赶忙补救了一句:

  “反者皆贼獠,突厥亦是有好汉子!”

  【在小鲁动手之前,他的谋反计划就被庭州刺史送到了李治的案头上。

  李治的行事也很果决,趁着小鲁还没造反,抢先将小鲁的嫡子哄骗到了长安。

  手握人质之后李治的底气足了许多,派使者与小鲁进行了友好接洽,最终小鲁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这件无疾而终的谋反本应该到此为止,小鲁的儿子应当会在大唐接受忠于大唐的教育,并最终在小鲁年老时接过势力,为大唐的利益奋斗流干突厥人的鲜血。

  但不知道李治出于何等考虑,不过几年,小鲁儿子这个到手的人质就被放了回去,可以说很不理智了。

  小鲁的儿子见识过长安的繁华,认为贸然反唐只是自寻死路,力劝自己老爹向西进攻西突厥。

  这件事进行的很顺利,小鲁作为大唐的左骁卫将军以及一部都督,唐军的战法以及军械对他来说毫无保留。

  两相加持下小鲁把自己老乡打得找不着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吞并了西突厥,自称沙钵罗可汗。

  可以说是曲线谋反,也可以说是儿子长大又不想叫爹了。

  总之,西突厥又一次的成了唐军西进的拦路虎,并且更加主动。

  自称可汗的小鲁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主动对着大唐露出了獠牙,然后就被李治一巴掌给打傻了:

  652年,梁建方与契何力领三万唐军,另征召五万回纥骑兵,合计八万大军。

  唐军小胜,逐敌五百里地,斩首六千,斩敌帅六十人,班师回朝。

  655年,尼姑庵逛的心满意足的李治选择了主动进攻西突厥,程知节被任命为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王文度为副手,苏定方领前军,出击西突厥。

  唐军进入西突厥后很快就初战告捷,双方经过漫长的追逐之后,在鹰娑川展开了会战,突厥的两万精骑与唐军在此杀的难解难分。

  对突厥来说,还有两万精骑就在支援的路上,只要坚持到援军到来,胜利必将属于突厥!

  但不巧的是,苏定方就在战场的不远处休息,双方打的太激烈,被他先察觉到了。

  战场上瞬息万变,苏定方瞬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以五百精骑悄悄绕远,袭击突厥后方,与唐军两相夹击,必能大胜!

  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突厥军大败,辎重铠甲丢弃的漫山遍野,苏定方率军追杀二十里,斩首一千五百。

  而从此时起,这场战争对于苏定方来说变得很是奇怪。

  在大胜追击的情况下,回军结阵的命令传递到了的苏定方手里。

首节上一节259/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