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75节

  就在秦国国内立储声音逐渐扩大的时候,天下其他的地方也不怎么安宁。

  周赧王元年,魏王见天子。

  魏王见过天子之后,很快的就回到了国内,之后以“天子”的名义号召“诸侯”伐不义,帮助韩以对抗赵国。

  不久之后,燕、齐二国纷纷响应,四国之间组成了合盟,共同对抗赵国。

  赵王没有丝毫反应,甚至嗤之以鼻。

  他以为自己可以对抗四国的联盟,因为在这之前,秦国不仅对抗过四国联盟,更对抗过五国联盟

  赵国当年就是那被“大败”的“五国”中的一个。

  如今的赵国,难道还不能够与多年前的秦国相提并论么?难道实力还没有那么强大么?

  对付几个已经开始衰落的国家,简直是轻轻松松。

  这些都是赵武灵王的想法。

  而四国联盟的想法则是,我打不了秦国还打不了你了?

  你就算是变法了又能够怎么样?

  在座的各位谁没有变法过?

  谁不是实力强大的七大强国之一?我要不是实力强大,你会跟我们一起联合起来灭掉其他的小国?

  于是,在双方都抱着这样想法的前提下,浩浩荡荡的、持续了近七年之久的,史称“刚于之战”的战争开始了。(我捏造的哈)

  这是一次浩劫。

  是的,浩劫。

  在有“陈氏”的这段华夏历史中,过去现在未来这么多年中,能够被称之为浩劫的战争只有五场。

  “刚于之战”、“碎玉之战”、“伐天之战”、“护国之战”、“崖山死战”。

  其中,除了刚于之战外,其他的几场战争都是惨烈中带着希望的战争,最后也都获得了胜利。

  当然胜利的前提是无数的鲜血堆积。

  刚于之战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没有人预测到了这一场战场的血腥和结果

  毕竟在无数年的战乱华夏历史中,这不过是很小的一个战争而已

  当战争一开始的时候,五国的国君都懵了。

  这是赵国/这是四国联盟?

  一个想法在他们的脑海中油然而生:“秦国你丫的害我!”

  战争的第一年,几位王都是不在意的,战争么,反正死人死不到他们的头上

  只是一些民众而已。

  战争的第二年,几位王上都咬着牙坚持,都已经这个时候了,总不能停下吧?

  战争的第三年

  五国的君王已经杀红了眼。

  看着他们杀红了眼,最开心的当然是没有参与的楚国以及秦国。

  尤其是秦国。

  但转瞬间,秦国就不开心了。

  因为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立储之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同时也十分惨烈。

  ps:这不是今天的正常更新哈,是补上架没有更三万补更。欠的一万字我说了会这两天陆陆续续的补。

  下午五点半,晚上九点半的是今天的正常更新。

第112章 “立家之道”

  其余五国之间的战争惨烈是在于民众的惨烈,所有的国君都在最后杀红了眼,他们觉着自己手中的刀不能够在这个时候放下。

  于是血流成河。

  而秦国之内的惨烈则是在于流派之间的惨。

  立储向来是大事,尤其是在如今的秦国之中,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什么希望的曙光?

  “一统天下,在复“邦周””。

  当然了,“邦周”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这些人也不会复兴邦周,他们所想的是当年邦周一统之后的一切。

  理想高远者想的是黔首和民众们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而一些理想没有那么高远的人想的则是周初的“分封”。

  若能够辅佐秦一统天下,届时分封诸侯的时候会不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若有,则日后可以称王矣!

  这对于这些人来说才是最要紧的,于是,站好队伍成了他们要走的第一个岔路口。

  五位公子到底谁能够成为下一任的秦王呢?

  秦国这一片水塘,瞬间便泛起了浑浊。

  而五位公子也是在这样子的环境下,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咸阳宫

  嬴荡坐在大殿中,眉宇中带着些许深思,随着年月的一天天过去,他也长大了,若是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倒也像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公子。

  可一旦开口.

  “荡儿。”

  他对面的女子开口了,脸上带着一抹忧虑之色:“如今检王上的心思难以揣测,你要多多争取朝臣的支持才对,切记不可因为些许小事在暴怒了。”

  身为嬴荡的母亲,她自然是最了解嬴荡的。

  “且,你记住了。”

  她的神色凝重:“你不能够再表现出的那些喜好了,你身边汇聚的那些门客也全都给我赶出去!”

  以往的时候,她对于自己儿子养一些大力士门客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哪个公子没有自己的喜好呢?

  难道有自己的喜好就不能够成为秦王了么?这反而是一种个性的展示,秦国以军功立国,喜好大力士倒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大力士在战场上也是能够立下功劳的。

  这样子的人往往能够成为“悍将”。

  若是有人嚼舌根说嬴荡的爱好是“歪门邪道”,那么就可以用这个理由搪塞过去。

  但.

  现在不行。

  王上明显是动了立储的心思,否则朝堂中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流言蜚语?

  她还不了解自己的那位王上么?

  就凭借嬴驷对朝堂的掌控力,他若是不想立储,只需要一个眼神,这些流言就会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不能让嬴驷对嬴荡哪怕有一丁点的不满。

  因为在某些时候,即便只是一丁点的厌恶,都足以决定一切了。

  嬴荡被自己母亲的话语惊醒,他回过神来,满不在乎的说道:“母亲,您就不必担心了。”

  他摆了摆手,大大咧咧的说道:“至于那些大力士,没必要遣散的。”

  嬴荡否决了自己母亲的提议:“难道我一个公子,养一些门客还成了问题么?”

  看着自己儿子的神色以及听着他话语中的不耐烦,嬴驷的母亲也是有些无奈,自己的这个儿子啊,从来就不会听自己的话。

  不过好在朝中已经收敛了一部分势力

  想到这里,她低声道:“如今朝堂上还没有表明态度的,也就是陈氏了。”

  “陈氏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非常重,许多人都曾经是相国的弟子,甚至就连王上都是。”

  “若你能够拉拢到陈野,那么秦国的江山,便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会落在你的手里。”

  她拍了拍嬴荡的肩膀:“这两日你便去拜访陈国相,切记一切要表现得儒雅,并且气度开阔,万万不可因为一些小事与国相、亦或者陈氏府内的任何一个人发生冲突。”

  “记住了么?”

  嬴荡听到母亲提及陈氏,第一个想到的人不是其他人,而是陈昭。

  陈氏的第三代,那个在自己年幼的时候就曾经威胁过自己的人。

  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厌恶,但最终却压了下去。

  若是他成为秦王,一定是要将陈氏连根拔起!

  王后宫中

  芈八子坐在那里,看着面前的三个孩童,幽幽的叹了口气:“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如今却要为了王位而兄弟相残,我心中实在是觉着痛苦。”

  “但母亲不能够挡你们的路。”

  她看着公子悝、公子芾、公子稷三人说道:“你们若是有什么手段,便尽管用出来。”

  “朝堂之上的楚系一脉势力,也随便你们的拉拢。”

  芈八子的神色微微有些严肃的说道:“唯独有一条,你们三个怎么对付其他人我不管,但若是你们当中有人敢伤害自己的亲兄弟,那么休怪母后无情!”

  三人微微躬身行礼,即便是最小的嬴稷都开口说道:“还请母亲放心。”

  至于这话语中所说的“放心”有几分可信度,那就不知道了。

  出了芈八子的宫殿后,嬴稷缓缓朝着远处而去,脸上带着一抹忧虑的神色,他轻声叹气:“母亲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我那两位兄长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只怕是心里早就算计着怎么对我了吧?”

  嬴稷嘴角带着苦笑,朝着远处走去,毕竟他是目前唯一一个和陈氏第三代的嫡长子走的很近的人。

  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缘分,让他和陈氏的第三代嫡长陈昭走的这么近,但往日里的优势此时反而是成为了劣势,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依旧是优势。

  公子悝、公子芾、公子荡、甚至公子壮都会首先将矛头对准他。

  因为陈氏站在他的身后。

  有陈氏的支持,与他几乎是不可战胜的,毕竟现在的陈氏老爷子还在。

  他是嬴驷的老师。

  甚至只要那位愿意,他也可以是这一场“立储”之争的裁判员。

  谁胜谁负,难道不就是那位一句话的事情么?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无法继续忧虑下去,而后抬起脚,就朝着宫外走去。

  他想见一见自己的朋友了。

首节上一节75/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