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74节

  即便是不可以去的太远,去韩赵魏总没问题吧?

  可现在的天下局势紧张的很,陈氏的第三代嫡长子前往其他的国家,这难免会让秦王有什么别的想法.

  也因此,这个事情一直搁置了。

  “父亲,还是您厉害啊。”

  “您是怎么说的,王上不仅没有怀疑,还同意了?”

  陈野嘿嘿一笑:“这还不简单?”

  “嬴驷那个家伙,什么时候能够算计的过我这个当老师的?”

  章台宫

  内侍轻轻叩门,而后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恭敬之色:“王上,陈昭公子求见。”

  嬴驷微微一挑眉,然后笑着说道:“让他进来吧。”

  等到陈昭活蹦乱跳的进来之后,他才抱起来陈昭说道:“昭儿,我答应你的事情可是做到了。”

  “等你回去,老师就会告诉你,你可以周游列国,前往赵国了!”

  他颇有些得意,像是一个寻常的和自己外甥孙炫耀的老人一样:“舅爷爷厉害不厉害?”

  陈昭嘿嘿一笑:“舅爷爷真好!”

  嬴驷哈哈大笑起来,颇有些得意的说道:“我就知道,老师最后肯定是会同意的,之前让你放心你竟然还担心。”

  他掐了掐陈昭的鼻子说道:“小子,现在信了舅爷爷的话了吧?”

  嬴驷有些惆怅的对着陈昭说道:“那你答应舅爷爷的话,也不能忘记了哦。”

  陈昭当即伸出手,用经常和自己大父的手势,小手指勾住了嬴驷的小手指。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嬴驷也学着陈昭的样子,一字一句的说道:“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安国君府

  陈昭回来后,来到了大父的书房中,这里是大父的禁地,除却已经逝去的大母以及父亲、五叔父之外,其余人都不能够随便的进入。

  当然,现在有了陈昭之后,陈昭也能够进来了。

  这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一进门就看见大父靠在桌子上,正在拿着一卷竹简翻阅着,脸上还带着些懒散的神情。

  陈昭一度以为自己的大父之所以不让其他人进来,是因为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这个样子。

  “大父。”

  他恭恭敬敬的行礼,之后轻声道:“王上没有怀疑。”

  陈野这才是点了点头:“王上心中所想的继承者是嬴稷,你随着嬴稷一同前去赵国是一件好事,有了这个共患难的关系,日后的嬴稷也会更信任你一些。”

  他坐了起来,看着陈昭,轻声感叹的说道:“昭儿啊,你要记住。”

  “君心似海深,随时都会变化。”

  “不要不信任君主,但也绝对不可以全部信任君主。”

  “以你的聪慧,应当知道我的话是什么意思。”

  “陈氏的第三代便是要靠你了,日后等我、你父亲亡故之后,你便是陈氏的家主。要担负起让陈氏绵延在历史中的重任!”

  陈昭站在那里,神色坚定:“大父,昭儿一定会完成大父的所托,让陈氏绵延不绝!”

  天下的局势在周慎靓王五年的大变之后,迅速变得安稳了起来。

  赵国的实力强大起来后,开始试探起来周围的国家。

  比如魏国,比如韩国。

  他暂时不敢试探秦国,因为秦国多年前的实力都比她现在的实力强大。

  多次的试探下,赵国没忍住对韩发动了进攻。

  就在惠文王更七年的冬天。

  而这一年的冬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周慎靓王,崩殂。

  周天子再次换了一位,这一次是周慎靓王的儿子姬延继承了天子的位置,并且收回了封赏给东周国的“巩”,周王室再次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转眼间,就到了惠文王更八年了。

  秦国内提议立储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ps:我真的是废物.手指头疼真的写不出来了。

  这几天一定补上。

成绩汇报兼更新说明

  朋友们.

  我道心崩溃了啊!!!!

  谁能想到呢,两千多的追读竟然只有一千二的首订.

  这谁能想到呢?这谁能想到呢?这谁能想到呢?这谁能想到呢?这谁能想到呢????

  简直是直接击碎了我的道心.

  到手的强推也飞了我也废了

  说多了都是泪啊

  目前首订1225,高定1280,均订一千多,不是不能写,反正在我的能写的线之上的。

  毕竟上一本书我也是这样,收藏一万一千多,首订一千一百六,这次收藏一万一千八,首订一千二,比上次好歹强了一点点对吧?

  所以大家放心吧,肯定不会道心崩溃然后切书的。

  对了,今天的更新只有两万哥们我吹出去的牛竟然硬生生被我自己吃下去了,泪目。白天光顾着道心崩溃了。

  我尽量这两天给补回来

  另外说一下之后的更新吧。

  每天上午十一点半左右、晚上九点半左右各一章,随机掉落哈,如果上午的是4k,那晚上的就是6k,总而言之加一起肯定是一万,这一点我能保证,这一次绝对不把自己的话吃回去。

  我真的没想到成绩会这样.这次上架的牛算是吃了三分之一,真的.我会这两天尽量补回来的。

  另外就是,之后的剧情会越来越精彩的。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谢谢。

  么么哒宝宝们。

第111章 战争的开始

  提议立储的声音浪潮是从更六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就有的,其中有许多人在推波助澜。

  国内的浪潮声直到惠文王更七年的时候才逐渐大了起来。

  或许是背后推波助澜的人看声音没有从一开始就被掐灭,所以胆子越来越大了。

  在惠文王更七年的冬天,惠文王嬴驷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这种声音就好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

  所有人都不再遮掩自己的意图了。

  不断的有人在朝堂之上提议立储,这些人是不同派系的。

  “楚系”、“法家”、“儒家”、“墨家”、“纵横家”等等,都有自己支持的公子,他们都想让自己支持的公子成为下一任秦王,而后消灭秦国内其余的流派势力。

  诸子百家在诞生之初就不是和平的。

  各家各自攻讦对方的事情并不少见,甚至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一言不合而杀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你拆我的台,我拆你的台。

  你辩驳我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我去了别的国家受到国君宠爱成为掌权者后,暗戳戳的将们这一派的人赶出去。

  就像是一出绝美的华丽舞台一样,诸子百家的人们就是其上的一个个“演员”。

  目前为止,秦国之中立储声最大的是“公子荡”“公子稷”“公子芾”、“公子悝”“公子壮”。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五位公子中,有三位都是“王后”芈八子的孩子。

  公子荡则是除了芈八子之外,最受宠的夫人所出。

  公子壮则是惠文王的庶长子。

  听闻了国内流言以及消息的陈野则是有些莫名的笑了起来,历史终究还是被更改了。

  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点。

  但那据说是不可更改的车辙不是终究在某些事情上偏移了轨迹么?

  或许从很早开始,车辙就开始逐渐偏移了轨道。

  只是那些改变太过于细微了。

  比如“咸阳学宫”取代了“稷下学宫”成为诸子百家时代思想最后的辉煌,比如咸阳学宫一直到如今还受到人们的敬仰,并没有被王轻视、践踏。

  比如孟子没有留在齐国,而是因为在咸阳学宫的经历所以被齐王怀疑,最后留在了咸阳城,留在了秦国。

  比如苏秦和张仪竟然成了同僚。

  再比如.

  芈八子成为了王后,嬴稷成为了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嫡长子不再是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惠文王后”所出的“公子荡”。

  这便是历史的更替。

  但历史也总是调皮的,在某些方面虽然允许你有小小的变化,但有些地方或许是因为改变的“车辙”不够多,依旧会回到原有的轨道。

  比如,惠文王嬴驷的心中,“嬴稷”依旧要成为质子前去赵国,经历一番“磨难”,后才能够取得“真经”。

  当然了,目前的陈野还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有一位“秦武王”做出一番事情后,“意外”而死,最后才让嬴稷成为国君。

  这是不可揣测的。

  “我这个弟子哦。”

  陈野幽幽的叹了口气说道:“越来越难以揣测了,谁知道他到底是真的跟我说了未来的计划,还是试探我呢?”

  正如他跟陈昭所说的,君心莫测。

  即便是从小看着嬴驷长大的陈野,此时也不敢、不想揣测嬴驷的内心。

  嬴驷毕竟是一位君王,毕竟是一位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君王。

  他只是凭借着“先知”窥测到了一些事情而已,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比嬴驷强多少,甚至可以这样子说,若不是这些“先知”,他甚至比不上咸阳学宫中出类拔萃的一些学子。

首节上一节74/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