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54节

陈宫让魏续和侯成带了三千兵马兵临城下后,借着夜色射入了无数绑着赏格的箭。

上面写着温侯如何轻取庐江,袁术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连象征性的出兵都没有。

现在,温侯正带领大军准备强攻盱眙了,等他一到,盱眙城立刻会玉石俱焚,不想死的就拿着赏格投降,不仅不用死,还能得到封赏。

他们不知道庐江已经易主,但不怀疑信上内容的真实性,原因只有一个,袁术确确实实一直都没有动静。

盱眙被围已有半年时间了,早就军心动荡,是纪灵一直在死撑着,他告诉众将,陛下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将士们等啊等,这一等就是半年,杳无音信,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袁术现在到底在干什么。

这个时候,这样的内容,这样的赏格足以将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军心彻底摧毁了。

当天晚上盱眙城里就起了兵变内讧,叛军甚至杀上了城关上。

天亮后,有人打开城门,纪灵带着几百人刚刚跑出来就被魏续和侯成联手拿下。

至此,困扰了吕布半年时间的盱眙城正式被接管。

“好啊!公台真乃心术过人,仅凭几份赏格就攻陷了盱眙,好大手笔!”吕布的笑声在演武场上回荡着。

这本该是个让人高兴的事,但刘晔有些失落。

盱眙城是让霹雳车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好地方,怎么就.

“温侯!”

远处,又是一个声音传来。

甘兴霸进城了,林墨带着他一路快步走来。

甘宁刚想行军礼,吕布直接扶着他,好事成双,“兴霸,你总算来了!”

定好了是一个月的,今天已经是第三十四天了,他甚至都以为自己被甘宁给忽悠了。

“温侯恕罪,末将在十天前就已经抵达了皖口,不过沿江而下发生了一件怪事,末将为防有人对温侯不利,亲身前往探查,故而耽误了时间!”

原来如此

我就知道自己不会看错人。

看着风尘仆仆的甘宁,吕布知道,对方肯定是一路紧赶慢赶了。

不过他挺好奇什么样的怪事竟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放弃了立刻带甘宁去吃接风宴的打算,挑眉道:“什么怪事。”

第78章 广陵之战

甘宁酝酿了一会,为了更好的说清楚自己了解的情况,他直接捡起一旁的根树枝,然后在演武场的地上画了个临时地图。

以一条蜿蜒的曲线作为长江,标记出江夏和豫章的位置,“过去,因为黄祖射杀孙坚的这笔账,孙家经常会与黄祖在长江一带交战,所以孙策在豫章驻扎了不少兵马的。

此次末将顺江而下来与温侯会合遇见了孙家的战船,这本不是什么稀奇事,怪就怪在他们似乎急着赶往下游,而且前后遭遇了五批人。”

这么多?

在场之人除了林墨无不皱眉诧异。

甘宁继续用树枝画出了庐江皖口的位置后说道:“末将起初担心他们想对温侯不利,便在皖口渡头停留了两天,发现他们并不是要对庐江下手,只是继续往下游赶去,末将便乘快船也顺流而下,结果发现.”

甘宁停顿了一会,在下游位置画出了广陵渡口,“吴景的人与孙策的人在渡口会合了。”

“孙策想取广陵!”吕布脱口而出。

“岳丈大人说的不错,吴景是孙策的舅舅,袁术称帝后广陵就不奉其号,这个时候八成是要将广陵让与孙策了。”林墨跟来就是冲着这件事的。

广陵,本就是徐州六郡之一,只是因为袁术早年从刘备的手上夺走了才分割出来。

从战略位置上来说,广陵北望下邳,西顾九江,背靠长江,如果不是在吕布的手上,那就等同于让人在自己的枕头边放了把刀。

自然,吕布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广陵落入孙策的手里。

“温侯,末将愿为先锋,击退孙策!”甘宁从吕布的眸子里读出了战意,当即请命。

吕布说过,林墨花了很多的心思就是为了把他请到自己的麾下。

有了知遇之恩的甘宁,当然需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是要告诉所有人,温侯请回来的人,值得这份心思。

吕布下意识的看向林墨,见他颔首便痛快的答应道:“若非兴霸你探明了此事,等我知道只怕已经是一月以后了,到那时孙策可能已经部署妥当,此战非你莫属。

兴霸啊,这是你的首战,务必要让孙策见识到的勇猛。”

“如不胜,甘当军法!”甘宁信心满满的抱拳作揖。

“在下请命同行。”因为被陈宫截胡了,刘晔心里还是很失落的,刚好你孙策要抢广陵,机会不就来了嘛。

“可是庐江这头.”毕竟刘晔人头熟,名望高,吕布还是更希望他能留在庐江把这里的秩序彻底恢复了再走。

刘晔先摆平了巢湖山匪,又安抚住了庐江世家,其实已经算是展露出了他的价值。

可霹雳车就像他的心病,他觉得自己不亲眼见证它的第一场战斗,估计会睡不着觉的。

“庐江事宜大体已定,倘若孙策坚守不出,即时在下便可以霹雳车助战!”这个理由让吕布无法拒绝。

毕竟,他是亲眼看到了霹雳车的威力。

思忖片刻后就点头同意了。

庐江这头的善后工作就交给鲁肃吧,反正他也挺擅长这方面的事情。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发兵。”吕布环视着众人问道。

大家都明白吕布说的是出师之名。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意味着无法度,众人不附,尤其是世家豪强。

在袁术称帝的时候,吴景就主动与他划清界限了,孙策更是把拥护袁术的袁胤赶出了丹阳,你别管他们是不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道义上他们就是为朝廷出了力。

吕布自己就是打着为大汉平定篡逆的旗号才顺利的占据了九江、庐江,既然大家都是朝廷栋梁,你没事打我干嘛?

“让陈元龙一起去吧,他会为岳丈大人解决这个问题。”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林墨才终于开口了。

“元龙如何为我解决这个问题?”吕布不解道。

“吴景这个广陵太守的职位是袁术提领给他的,朝廷任命的广陵太守是陈,即时只要打着迎陈掌控广陵的旗号,便可名正言顺的对孙策动手了。”

想起来了,吕布嘴角上扬,陈被袁术逼到了海西县,虽然一直也是在广陵,挂着郡守的官职做着县令的事情。

就是不知道他肯不肯配合,毕竟,他手头上也是有七八千人的,性子还挺傲。

然后他就立刻反应了过来,眼前闪过光芒,笑道:“我都忘了陈是陈元龙的叔父呢,他若开了口,想必这事不难。”

一切的问题似乎都有了应对的办法,吕布拍了拍手,道:“走,回府,为兴霸摆接风宴,也算是为你们二人首战出师宴!”

“多谢温侯!”

今晚的宴席上,吕布在众人面前隆重的介绍新人甘宁,除了还在打山贼的魏越外,其余人都混了个脸熟。

同时也顺带的做了一下简单的战前动员,算是给大家一个准备时间。

总体来说,考虑到夏种、修建河堤和地方稳定的问题,吕布还是准备只带一万人东征。

其中三千为前锋,由高顺为先锋、甘宁为副将、刘晔为参军,吕布则自提七千人随后压阵。

尽管吕布试探过甘宁的身手,但行军打仗不是全靠个人勇猛的,更何况林墨也说过甘兴霸擅水战,这一次的攻城战先担任个副将已经是很抬爱了。

要知道,当初臧霸他们带着几千人加入都没有这个待遇。

广陵是徐州的,徐州是吕布的,所以不能让孙策占据,当然要打,这是上下一心的。

不过众人对于吕布这次的出兵计划内心里觉得有些儿戏了,甚至可以说是荒唐。

按正常情况,要进攻一个地方,你得了解对方有多少兵马吧,然后再判定自己需要带多少兵马,可这一次吕布直接跳过了这个重要环节选择兵贵神速。

因为庐江一战加上近期也参与了天柱山剿匪得以建功提拔为军侯的徐盛破天荒的站起来拱手道:“温侯,笮融在海西有船坞,在广陵也有些势力,莫不如先让他了解清楚孙策的兵力、部署和各方反应,再权衡出兵?”

“笮融?”

端着酒杯在颌下缓缓摇晃的吕布,脸上划过一抹不屑,这是一个让他听了就反感的名字,他当然也知道笮融在下邳和广陵确实有些影响力的,否则当初就不会主动向他示好,不过吕布依旧不打算用他,摇头道:

“不必他掺和。”

第79章 曹操的压力

吕布对于边陲流民的骂名是非常反感的,比的上张飞给他取的三姓家奴了。

不过在林墨告诉他应该学齐桓公一样的胸襟格局后,他已经在慢慢练自己的养气术了,自然不是因为内心对笮融的鄙夷而放弃先探明广陵情况的打算。

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想打孙策一个措手不及。

从甘宁带回来的情报看,孙策应该是刚刚才和吴景交接,这个时候正在紧锣密鼓的布防、抚民和安稳世家豪强。

孙策把豫章的水师调往广陵,一是彰显自己的实力,二来也是防止自己突然发难。

所以,趁着这个人心不稳的时间对广陵下手是最合适的,越晚只会越棘手。

当然了,他不认为孙策拥有与自己抗衡的实力是关键。

谁都知道,江东那头不是没有骑兵,但真的少的可怜,有传闻屯长级别的将官都不是人人有战马,可想而知有多凄惨了。

盘算下来吕布觉得自己一万大军里有三千骑兵,足以打孙策一个猝不及防了。

将军们听来也觉得确实有道理,当即附和,就连鲁肃、刘晔都认为吕布对于战局的判断是非常精准的。

没有详细的部署作战计划,接风宴上简单的分出了前锋、中军,敲定了统兵将领和留守人员,这件事就算落定了。

众人准备的时间不多,出发时间定在了五日后,算是非常赶的了,不过鲁肃的调配能力确实很强,粮草的准备、行军路线的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用了四天就完成了。

一次看似仓惶的东征,就此拉开帷幕。

通常先锋部队会提前两三天出发,一来是需要时间在前线扎营,二来他们要视情况进行斩获,等大军到来后将地方情况进行汇报。

所以高顺他们出发后的第三天,吕布才提着七千人,带上辎重、军械开始行进。

相比于攻打庐江时候的惴惴不安,吕布这回精神头非常足。

庐江一战中他已经肯定了袁术成了没爪牙的老虎,根本不敢动,然后盱眙的问题也解决了,基本上不会有后顾之忧。

等把广陵拿到手后,他就是真正意义的拥有了徐州六郡,算上九江、庐江,已经是八郡之主了。

而这一切,只是发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恍若一场梦。

“怎么了,一路上都不说话,想什么呢?”吕布精力充沛,主动挑话。

林墨只是摇了摇头,“没什么,在想这一仗会打多久.”

林墨的内心有些忐忑。

袁术的问题,他从来就没考虑过,他担心的是曹操。

这次不同于先前攻打庐江,曹操也需要解决南阳方面的问题,打退了张绣后,他可就腾出手来了,一旦与孙策的战斗陷入胶着态势,曹操势必会对徐州下手。

小霸王孙策刚正面的话当然不是吕布的对手,正如吕布担心甘宁那样,战场之上,个人力量并不那么的关键,孙家子弟兵少骑乘,但骁勇却是出了名的。

更何况,孙策的背后,还有个千古风流人物周公瑾。

不过单纯论这一战的必要性,林墨也是赞同吕布开打的,必须要把孙策赶回长江以南,否则未来与曹操陷入对峙态势,他肯定会对徐州或淮南有想法。

不可以让孙家在江北有前沿的战略缓冲区,这是底线。

首节上一节54/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