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53节

袁术穿着龙袍,戴着九珠皇冠,可脸上的沧桑与疲倦,沮丧与失落,让他没有一丝帝王威仪,甚至不像一方诸侯。

他眼神中的哀求,让人觉得这是个被命运压弯了腰的颓然老人。

袁焕走了,阎象也走了。

这里,已经没有值得他们留下来的理由。

他们不是第一个离开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对此,袁术没有心疼,没有惋惜,没来由的觉得是解脱。

他的内心甚至有些想笑。

非是朕耽于享乐,实在是人力终究抗衡不过天道。

他回想起从前,鼎盛时期的自己,疆域纵横四州十三郡,兵马不下二十五万,粮草钱财、军械辎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刘表、陶谦是附属盟友,吕布不过是想投奔自己的丧家之犬,曹操?袁绍的小弟而已。

放眼天下,他说自己的实力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可如今呢?

沦落到被吕布、曹操夹击的地步,连织席贩履之徒都敢来捋虎须了,真是人心不古。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斑驳历史上的所有王者一样,以他们的所向披靡作为登场,又以令人唏嘘的颓然倒下作为落幕。

一代霸王项羽是这样,辉煌的王朝秦汉也是这样。

自己是这样,怎么就不被允许了?

大起大落后的袁术选择了摆烂躺平,这是他理解的大彻大悟,做皇帝不也就是为了享受,本质上是一样的。

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袁术背靠着龙椅,一手杵着下巴,一手端着蜜水,欣赏着舞姬摄人心魄的魅惑,感叹应该及时行乐。

等到所有文臣武将都退去了,甚至袁术自己都看腻了跳舞准备歇息的时候,才发现厅内竟然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

“大将军有话要说?”袁术看着张勋。

张勋不比于阎象和袁焕,他本就是仲氏王朝的大将军,最高军官。

同时也是自己现在唯一可以仰仗的猛将。

这些文人可以走,张勋可不能走。

自然,袁术对他的耐心会多几分。

“陛下,长此以往如何在乱世图存,难道陛下真的没有任何的打算,要终日与歌姬为伴吗?”张勋的声音很平静,就像是在闲聊。

这样的问题,袁术觉得自己都说腻了。

他不相信张勋就没听到过自己的回答吗?

只是因为自己的回答不合你们心意所以每日都要来问上几次,直到按你们的想法回答才肯罢休?

袁术看了眼张勋,在他的眸子里,也读取到了刚才阎象他们身上的决然。

无奈的摇了摇头后,只能低沉着嗓音,闷声道:“将士们自苦县大败后,锐气堕尽,无论是面对曹操还是吕布,都已无力一战.”

张勋缓缓低下了头,他知道袁术说的是事实,身为朝廷大将军的他没能让军士恢复士气是他的失职。

“为今之计,只有北联袁绍,借其势以图后起。”

袁术走到张勋面前,看着他,近乎哀求的说道:“相信朕,给朕些时日,朕一定能重整旗鼓,收拾旧山河。”

“陛下!是臣无能!”这一刻,张勋觉得袁术是在卧薪尝胆的。

或许,这一切的表象都是做给曹操和吕布看的,为的就是留的有用之躯。

“起来。”

袁术将张勋扶起后,拍了拍他的肩头,“回去吧”

“臣告退!”

张勋走后,整个大厅都空荡荡的,如是此刻袁术的心。

他转身缓步走向龙椅,浑身的力气好像也随着每一步脚印在消散,最后在玉阶前,甚至都不想抬脚了,索性一屁股坐了下去。

其实他也没完全撒谎,他确实已经联络袁绍了。

不过是表示要将帝位让给袁绍,自己愿为臣子辅佐,助他扫平乱世。

在袁家这一脉里,袁术是嫡子,而袁绍只不过是小妾生的庶子,所以从小袁术就瞧不上他。

现在要他对庶子低头,还是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

当然,最后都想明白了。

人啊,活着才有希望。

或许几天,几个月,几年之后,自己就能恢复昔日的雄心壮志。

但不是现在,现在,他只想求一线生机便可。

希望,袁绍的回信不会让朕等太久。

也希望,他的回信,别让朕失望

第77章 故事的主角

庐江的秩序在慢慢恢复当中。

臧霸带着郑宝、张多的一万多山匪跟着鲁肃去修葺损毁的堤坝,自在惯了的山贼突然变成了民夫,还是有不少人吃不了苦头当了逃兵。

对此臧霸和孙观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你不是成群结队的逃是无所谓的。

偶尔遇上几十号人一并逃跑的,他们也不手软,追上去先把带头的给宰了,剩下的问上一句,想死不拦着,想活就老实点。

怎么管理好毫无军纪可言的山贼,他们俩人最清楚不过。

郑宝和张多是敢怒不敢言,他们可以不用做事,但降将就要有降将的觉悟,不该说的话,一句都是多嘴,臧霸的性子可不会惯着他们。

世家豪强们也确实很买刘晔的面子,顶着扬州参事的身份,甚至都不需要一家一家的去拜访,发个帖子就能把人给聚个七七八八了。

一番大义游说之下,他们很痛快的开始均摊修建堤坝的钱。

要说最让吕布高兴的,还是魏越。

带着三千人把陈兰雷簿的八千多人打的满地找牙,五天就把天柱山给挑了,运回来的五千金,三亿多钱,还有两万多石粮草,布匹玉器那些奇珍异宝都没统计。

同时很后悔为什么没有让他带兵去挑了巢湖,郑宝和张多可比陈兰雷簿富裕多了。

刘晔可能先前一直没有什么机会一展才华,在吕布麾下几次提的意见都被采纳后就像出笼的猛虎,一天一个主意,根本闲不下来。

这天,他又拉上吕布要去一趟校场。

“温侯,纪灵死守盱眙已经有半年了,依在下对其部的了解,城内屯粮只怕再撑个一年也不成问题。

在下近日思得一法,或可助温侯轻取盱眙。”刘晔满面春风,非常兴奋。

“噢?”

吕布来了兴趣,“愿闻其详。”

“温侯稍后便知。”刘晔得意的卖着关子。

来到校场的时候,空旷的演武场上摆放着一台硕大的‘怪物’。

底座是一块巨大的木板,上面装着一个机枢,一头是个较大的竹篓,另外一头被绳索牵引。

“这是何物?”吕布好奇的打量着。

“温侯一看便知。”刘晔一挥手,几名士卒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他们将一块几十斤重的大石头抬上竹篓,然后几人牵引着绳索压下,最后吆喝着整齐的口号,同时松手。

吱呀~轰隆!

‘怪物’发射的声音很大,如同霹雳之音。

竹篓上的大石头被弹射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飞出了几十丈外。

吕布直接就看傻了,石头被抛飞的最高处至少有五六丈,很明显,这玩意就是用来攻城的啊。

试想,一块这么大的石头飞上城关,不管是打人,还是破坏对方的阵型,甚至是损毁城墙,效果都可预见。

“真乃攻城之利器啊!”吕布走上前,围着转了两圈。

刘晔捻着短须,傲娇的介绍道:“温侯,此物名唤霹雳车,正如温侯所言,乃攻城之利器,不仅可以投掷巨石,还可以投掷火油和其他重量差不多的器物。

以此攻盱眙,必可大获全胜啊!”

刚才的效果吕布是亲眼目睹的,虽然不是正式攻城,但实际中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此物真是巧夺天工,子扬亦是精于奇巧之技,以后就不怕那些抵死不开城门的人了。”

吕布笑的合不拢嘴,这个发明,在他心里不输于林墨的马蹄铁,有时候遇上像纪灵这种宁死不投降的人是非常头疼的。

强攻也不是不行,伤亡太大了,吕布不舍得。

对于这种情况,通常的选择就是围城,饿死他们,可耗时经常是半年起步,非常被动。

有了这霹雳车,攻城拔寨必势如破竹!

试想,弄上一排霹雳车,连番的轰炸下,不砸死也被吓死了。

刘晔也笑的如沐春风,像他这样的人,比之于财富、官位远不如完成一件事情获得的成就感来的满足。

尤其是你做成的这件事让别人为之亢奋,忘乎所以,精神层面会得到莫大的鼓舞。

就算是在庐江,他也听到过关于林墨和吕布的佳话。

穷途末路的九原虎无意间误认了名不见经传的旷世奇才,从此拥有了抗衡曹操、袁术的实力,纵横两州,无往不利。

这种故事最近拥有极高的传唱度,除了汉末百姓精神文化的匮乏缺少谈资外,这个故事里让人看到了贱籍出身的人也是可以逆天改命的。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那样,成为故事里的主角,就连汉皇后裔的刘晔也不例外。

他没有像刘备那样抱着匡扶汉室再次走上鼎盛的宏伟理想,他只是希望因为自己的出现,能让这个天下,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作为让吕布军团占据九江这么久一直都没能啃下的硬骨头,随着霹雳车的问世而轻取之,想来足够一鸣惊人了。

也许,吕布会有第二段佳话传唱。

不同的是,这一回的主角,是他刘晔。

“温侯,捷报,有捷报传来!”

二人一个想着霹雳车攻城时的宏伟场面,一个想着名扬海内成为故事中的主角时,鲁肃举着一捆竹简,兴奋的跑了过来。

捷报?

二人对视一眼,觉得应该是魏越又大杀四方捣了某个山寨吧。

结果打开竹简一看,二人都傻眼了。

盱眙城已破!

这怎么可能,纪灵顽固的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带着一万人死守盱眙,想破城没两万人猛攻也做不到啊。

再看信上内容,两人脸色都是从无比震撼中转为原来如此的表情,随后又是一阵咋舌。

这一切,都是陈宫的攻心计。

首节上一节53/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