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180节

别看袁谭手头上还有十万大军,青州呢,秋收也有一些税赋收成,短时间内不会有麻烦。

但这道军令下来,自己若是违抗了,就相当于摆明叛变。

若是被宣布为叛军,不仅是粮草军械没了,甚至当地的不少世家都会立刻断绝往来。

这几乎可以算是一道阳谋了,无论袁谭怎么做,都会陷入到被动之中。

要说袁尚不懂心术谋略,显然不是。

不过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罢了。

“先生,如今该怎么办啊?”袁谭无奈的看向辛家兄弟。

过去两人也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人,可这般境地后,开始惜字如金,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拿定主意该怎么做才好。

让袁谭回邺城,那显然不可能,一旦回去等同于束手就擒,凭过去与逄纪、审配的冲突,辛家兄弟是难逃陪葬的命运。

不回?总得拿的出一个说辞吧,直接让袁尚宣布他们为叛军的话,辛家人都会为此直接被下了大牢。

其实,兄弟两人此时此刻压根无心为袁谭出谋划策,因为他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未来,当初支持袁谭不就是因为觉得他才是大位继承人嘛。

现在失了这大位,他们二人也开始动摇起来了。

田丰临死前曾经说过,辛家兄弟是谄媚之辈,可惜袁谭没听进去,他不知道田丰看人就没任何的差错。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袁谭在向曹操求救的时候,就是派的辛毗去做使者。

好家伙,这货到了后直接建议曹操拿下袁谭,不可谓不忠心啊。

眼下能指着这两兄弟给什么建议呢,他们自己那点事都忙不过来啊。

“报!公子,有信使求见!”一名军士跑了进来拱手作揖。

三人都被这动静吓了一跳。

这种时候,任何的信使都可能是带着催命符来的。

袁谭皱着眉头,闭上眼睛,沉声道:“带进来吧。”

事已至此,是福是祸也该直面了。

悔,悔不当初。

若是田先生还在,安能使我上此绝路

193.第193章 第一百九十二 快去请吕奉先!

是吕布的信,这一点让袁谭很诧异。

但细想一番,又觉得不意外。

吕布一开始请降是为什么?无非是两点,第一北国军势大,他虽然大胜,可军力危殆,已经折腾不起来了;第二,他是觉得自己能即位,希望跟自己搞好关系。

现在自己明确无法上位了,很多人就开始看笑话,落井下石了。

大概,他也开始后悔这么轻易的把那些战俘还给自己了吧。

呵.

不过,打开信一看,袁谭顿时就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呀。

“显思贤侄如晤,本初兄为北国擎天之柱,大汉栋梁之臣,然天命不允其时,驾鹤仙游,惜哉痛哉,布闻此噩耗痛断肝肠,望贤侄当以大局为重,莫要伤痛自戕。

本初兄此去,北国当以贤侄为首,扶保大汉日强,可近日却传袁尚接任大位,以布度之,尚年不过舞象,虽是少年英雄,然未可稳北国之大局,此间重担非贤侄不可承起。

废长立幼,自古便是取乱之道,今诸事未定,还望贤侄以四州百姓为念,与令弟相商,亲任北国军政,如此北国必海晏河清,引为四方之楚。

若有阻滞,布愿往贤侄所指,掣肘令弟之梏,布亲笔拜上。”

看完吕布的信,袁谭一屁股瘫坐了下去,双手无力的垂下,甚至竹简落了地也不管不顾。

就连吕布这个外人都知道,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你们这些人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可惜啊,北国不是人人都像你吕奉先这般心善。

他们一个个都想着去讨好新主,甚至不惜落井下石,踹自己一脚以在袁尚面前表明立场。

袁谭叹了口气,“吕布还是个忠厚人啊。”

“公子,在下有办法了!”辛评听完吕布的信后,眸子里闪过精芒。

“先生快说?”袁谭顿时就坐正了身子脸上弥漫着希望的曙光。

“公子可令人传信回邺城,就称暗子回报,徐州各郡正在筹备粮草军械,吕布也在整顿兵马,似有北上之意,传言秋收后吕布就会大举进攻,此时不可擅离青州,否则必生叛乱!”

辛评说完,袁谭的眸子光芒闪动。

以军情来反制要挟,这一招也算是釜底抽薪了,漂亮啊!

袁谭越想越激动,摩擦着双手自以为是摆脱了袁尚的威胁。

但很快,他的眸子又暗淡了下来,“可是,这件事也只是解一时之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

“公子说的不错,所以在下愿为使者,亲赴徐州面见吕布,他不是愿意为公子掣肘袁尚吗,那好啊,便请他带兵北上!”辛毗适时的补充。

“驱虎吞狼之计.”

袁谭缓缓颔首,乍一听属实不错,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有所不妥,“袁尚是狼,可吕布是虎啊,万一战败了袁尚后,他像当年的董卓一样霸占北国又当如何是好?”

还挺聪明的嘛,辛毗心头一颤,原以为袁谭应该是害怕到失去了理智才对,没曾想还能有着长远的顾虑,当即摇头道:

“公子,只要袁尚在位一天,他对公子的迫害就不会停止,所以眼下的大敌是袁尚而非吕布啊。”

辛毗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再者,吕布虽勇,可他兵不过数万,一旦入了北国,便可遣之为先锋,与袁尚周旋。

若袁尚胜,公子可顺势取徐州、扬州立足;若吕布胜,公子则可趁吕布势穷之际,一鼓作气吃下徐州军,实为不败之地啊。”

这大饼画的,都能闻到味儿了,袁谭哪能不心动啊。

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确确实实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最后无论是吕布胜出还是袁尚胜出,自己都拥有着绝对的主宰权。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眼下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如果不让吕布北上,便会如辛家兄弟所言,迟早被袁尚给迫害。

只是短暂的思考过后,袁谭便下定了决心,一拍台案,倏然起身,“好!那就有劳先生跑一趟徐州,亲自面见吕布!”

“此行定不负公子所望!”辛毗拱手作揖,大义凛然。

商定结束后,袁谭立刻奋笔疾书准备给袁尚写信,而辛家兄弟则是退出了议政大厅。

两人一路无言直到回了府邸,辛评立刻就关上了府门,转身看向辛毗的时候,脸上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佐治,此去意欲何为?”

“当然是说服吕布入青州。”

说完眸子一冷,阴恻恻道:“同时也可代辛家向吕布一表忠诚,兄弟以为呢?”

闻言,辛评欣慰的点了点头,“好,你果是才思敏捷,此举我辛家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了。”

其实刚才的话没有完全骗袁谭,请吕布北上只会出现两个局面,第一袁尚胜了,那么袁谭可以取徐州和淮南之地;第二吕布胜了,那么袁谭可以趁势发难。

但,无论是哪一个结果,都等同于为辛家铺好了一条退路。

因为不管到最后是吕布拿下北国,还是袁谭坐享其成,辛家都可以两相选择。

这才是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了,有一点是自始至终没有改变的,那就是他们兄弟与袁谭一样,都跟袁尚水火不容了。

夺嫡这条路,一旦踏上就没有退路可言。

眼下还能多出一个吕布作为选择,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对了,有一件事务必牢记于心。”辛评忽的表情凝重起来。

“请兄长示下。”

“徐州与北国情况不同,吕布虽是三姓家奴、匹夫之勇,可他那女婿不简单,最难得的是,他对林墨也言听计从,所以.”

“兄长的意思是先去拜会林墨?”辛毗蹙眉问道。

辛评在屋内来回踱步一番,思忖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那倒不必,他们本就是一家人,若是先去找林墨,反而让他以为我们居心叵测。

当是先见吕布不会错,只不过那小子虽是年轻,你却不可小觑于他。”

辛毗点了点头,吐出一口浊气,“兄长放心,自是会给足面子给他的。”

像徐州这样的配置,放眼整个大汉也找不到第二家,一个赘婿竟然成为了军中的扛纛人,可笑至极。

辛毗心里对林墨和吕布都有些鄙夷,不过眼下嘛,还是不能得罪了他们,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是辛家的后路呢。

“俺还以为卧龙先生有什么高论,原来是劝公子避难,避难哪里需要去长沙,直接去卧龙岗不是更近吗?”

“也许是卧龙先生的高见我等肉眼凡胎看不破,但关某亦知公子乃刘州牧的长子,理所应当要侍奉前后,若是远遁长沙”

关羽冷嗤了一声,丹凤眼斜睨着诸葛亮,不屑道:“岂非是将这世子之位拱手相让?”

诸葛亮出山也不算太长时间,但这段时间内刘备几乎除了上茅房外,与诸葛亮是如影随形、日同食夜同眠,两位弟弟看了是真的不爽。

其实不只是情侣间会吃醋的,像他们这样的关系也会出现醋意满满的情况。

毕竟在关张二人看来,他们三兄弟之间应该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

结果你诸葛孔明一来,大哥就变心了,以前赏月的时候叫云长翼德,现在就快要变成关某人、张某人了。

当然了,也是两人对于诸葛亮有了不切实际的寄望,才会形成这样的落差。

在他们两人看来,刘备是七顾草庐才终于请的你诸葛亮出山的,出山后呢,又是形影不离、日夜相伴,肯定是有通天手段吧?

结果一个多月来,啥本事不见,一开口就是让刘琦放弃世子大位,跑去长沙当郡丞,这不是开玩笑吗?

要知道诸葛亮没出山前,三兄弟是一直希望通过拥护刘琦上位,继而拉动整个荆州来对抗中原曹吕的。

别说是他们俩了,就连刘琦都表示不能接受,皱着眉头为难道:“军师,蔡瑁他们巴不得我远离襄阳,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的向父亲进馋了.”

言下之意就是,你该不是和蔡瑁一伙的吧?

诸葛亮挥动着羽扇却不打算解释。

其实,不是他不想解释,而是这件事的牵扯太大,解释起来他们也未必听的进去。

让刘琦前往长沙,这件事是他出山前就做好了的既定方案,可以说是夺取荆襄的第一步,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奈何在关羽和张飞面前,他的高瞻远瞩,吃不通。

因为他们两人是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种时候,刘备就会站出来了,“云长翼德,军师此举必有深意,我愿听军师细说其中利害。”

说着,刘备还朝着诸葛亮拱手作揖,确实端了学生的姿态。

想当年在卢植门下便是这般谦卑,也确确实实的赢足了卢植的好感。

刘备都这么说了,诸葛亮便不再当谜语人,挥动着羽扇在厅内信步挪动,缓声解释了起来。

“公子,春秋时晋国申生在国内被处死,重耳流亡在外却能得以保住性命。眼下荆州军政多半握于蔡瑁之手,公子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徒留此地除了庸碌度日,别无他进。

若是前往长沙,则有三利。”

诸葛亮左手挥动羽扇,右手竖起三根手指。

首节上一节180/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