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55节

宁王又咳嗽了一声。

安慎思秒懂道:“孙公子,王上是同意一件事,这却有两人,不知孙公子要纳哪一位?老奴好去安排。”

孙诚愣了,这是什么意思?什么一人,两人?这不是一件事吗?

“安公公,这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如果两人在同一间书寓,那就是一件事。

如果在两间书寓,那就是两件事,这个不能混淆。”

孙诚脑袋有点晕,这句话看起来有理,又看起来没有什么理。

他看向了宁王。

宁王道:“安慎思,这都是小事,两件就两件吧!”

安慎思正色道:“不可,王上乃是金口玉言,说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如果朝令夕改,国将不国。”

“大胆。”宁王大怒。

安慎思扑通一跪,就是不语,意思是他绝不奉诏。

孙诚懵逼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像这种不奉诏死谏的事,一般只有那些谏臣才干的出来。

你一个太监,就是宁王的家奴,竟敢也不奉诏,难道他活腻了?

孙尚和张计好像明白了什么?也大谈王上金口玉言,不可更改,以便取信于民这类的话。

孙诚看着这两人,又是一阵懵逼,这些人到底怎么了?怎么一个个都成了刚直不阿的人了。

宁王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也是叹了一声,对安慎思道:“起来吧!你们说的确实有理。”

“谢王上。”安慎思站了起来。

又问孙诚,“孙公子,请问要纳哪一位?”

孙诚知道,想两个人一起纳进门,是不可能的了,只能一个一个的来了。

那我该先拿纳谁呢?孙诚抓抓脑袋,一这下难办了?

宁王看孙诚踌躇的样子,也是暗笑,他咳嗽一声道:“不必为难了,孤帮人帮到,另一个也让他纳进府吧!”

孙诚大喜,“谢宁王。”

可宁王话风一转,“这要事孤是帮你了,可孤有一事,不知孙公子能否帮孤?”

孙诚这才明白,什么死谏,什么刚正不阿,这都是托呀!我上当了。

这是要征辟我当官的节奏啊!但事情到了这个程度,你敢说你不帮吗?

孙诚哭丧着脸,“草民能有幸能为王上效劳,怎会不愿呢?”

孙尚大喜,还是王上厉害,一下就把这惫懒的小子拿捏住了。

“那好,孙诚听旨。”

“草民在。”

“征辟孙诚为户部郎中,五品。主要负责推广肥料和轮种,套种技术。至于安排在哪一个部门……。”

宁王 踌躇了,好像户部没有这个部门呀!孙尚也发现,手下没这个部门。

孙诚见事已敲定,想偷懒是不行了,那就要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

自己要独立领导一个部门,省的别人在我头上指手画脚,再说这样摸鱼也好摸一点。

“王上,俗话说名正则言顺,连名字都没有的部门,谁会听他的呢?

不如另外在成立个部门,叫农业技术推广司,简称农技司,就挂在户部名下。”

宁王点点头,“有理,孙爱卿,你和孙郎中商讨一下,拿出这个部门的章程,下次早朝时可以让群臣商讨。”

孙尚大喜,这小子终于当上官了,“遵命。不过,王上,这件事能不能晚点通知群臣?”

宁王有些疑惑,“为何?”

“那个,船队还没找到鸟岛,还是等找到再公布,这样才好根据情况制定政策。

何况,可以趁此机会,削弱一下世家的财力。”

安慎思上前又说了几句。

宁王明白了,孙尚是想用集中孙家、张家还有王族的财力在商场中一场价格战,重创世家的财力。

宁王当然愿意,那四家可是有着宁国二成的田地,还有无数店铺、工坊,每家都是巨富,

加上文风昌盛,文官多出于世家。打压他们一下,也对国家有好处,

“可,有什么事去找汪恩去办。”

“遵命。”

这下,三家合伙,尽出财力,准备与四大世家打一场价格战。

…………

当晚回府,孙尚又要将孙诚揍一顿,宁王让他提要求,他竟然要纳妾?让他的老脸丢光。

虽然已经不第一次丢脸,但不教训一下,总觉得心里憋屈。但还是没打成,孙诚早已将事情说给孙夫人听了。

孙夫人认为儿子要纳妾,这很正常,都是为孙家开枝散叶,这不能阻拦,表示还要多纳几个。所以在她的阻拦下,孙诚毛都没伤一根。

孙尚也是叹息,心想,当初我想纳妾时,好像你不是这么说的,怎么到了儿子这里,话就变了?

第八十四章 孙家商战获得了优势

第二天,通过资金运作,张家、王族大批银两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孙夫人的账上。

有了银子,孙夫人有了底气,她怎么说也是商场巨擘。当时只是四家突然一齐施压。

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资金周转困难,这才落于下风。

现在大批资金的加入,她当然要反击,展现她作为商场女强人的存在。

几天后,京城百姓轰动了,纷纷抢购,因为孙家的产业全部集体降价,而且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价,加上房租、人口成本,估计要亏二成。

有王族背后支持,孙夫人誓要与四大世家的店铺分个胜负。

两方大战,谁输了谁就会大伤元气。孙家若是输了,虽然不至于破产,但借的王族、张家的钱要还。

孙家没有现银,要还钱,就得用肥料产业的股份拿出来抵账。

这可就划不来了,那可是干赚不赔可以传代的产业,用那个抵账,那可就吃了大亏。

所以孙诚为了子孙后代,在商战期间,纨绔的生活暂停了,帮着母亲与四家干了起来。

孙夫人把握商战的总体战略,孙诚利用现代知识到工坊,尽力降低成本。

虽然他是中文系的,但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多少还是懂一点的,能少赔点就少赔点。

孙尚也加入了,他的作用就是防止四大世家用官方手段下阴手。

一家三口齐心协力,誓要让四大世家吃一个大亏。

四大世家主管商业的主管都懵逼了,他们本来以为,四家突然降价,打孙家一个措手不及。

应该过不了多久,孙家就得认输,及时止损,将市场让出来。

可没想到的是,孙家竟然撑了一个多月,还是不降。

本来据众人推算,孙家这时应该油尽灯枯了,可没想到孙夫人竟然孤注一掷,还降价二成。

这样,可就让另三家有些嘀咕了。他们可是帮崔家的,商战胜了,大头也是崔家的,他们可捞不了多少。

可再跟着降价,万一商战输了,那可不是亏一点,是亏大发了。

四家总管在一起商量了半天,还是争执不下,报到各府,世家高层认为还是要保持共同进退。

今天崔家核心子弟被暗算了,明天说不定就是李家,郑家,王家。

所以必须要震慑一下,就是不是他干的,孙家的地位正合适震慑,那就是孙家干的。

四家主管得到指示,加大了打压力度,不但同时降价,还哄抬产品的原料,撬走他们的熟练工人让孙家成本更高。

孙夫人身上有钱,更不示弱,也相应的反击,你哄抬我的原料,我就哄抬你的原料。

可撬老师傅的事却让孙夫人没办法了,他可以撬你的,但自己却撬不动他们的。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孙家在四大世家的打压下必败,那就是拿了高价跳槽,也干不了多久,反而得罪了老东家。

想回去也不可能,就是换一家,在世家的威慑下,别人也不敢雇自己。

所以没有人会在此时此刻跳槽,除非是脑子秀逗了。

这时,孙诚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利用生产线,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让良品率更高。

以前都是一件器物从头做到尾,这样有人手艺好,有人手艺差,良品率不高,进而成本也高了。

现在那些普通工艺都用普通工人,只有重要复杂工艺才用老师傅干,这样,良品率大大提高,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要建立生产线,最主要的就是产品各部件通用,孙诚熬了好几个晚上,生产了统一的量具。

这样各部件的尺寸一样,生产线也就可以建立了,也让售后维修更加方便,使得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这时,一些老师傅也就多了出来,将他们辞退,不利于孙家的名声。不辞退,又会多出工资成本。

正好四大世家要撬人,孙夫人也将计就计,根本不予阻拦。让许多老师傅随意跳槽。

剩下的也就是对孙家最忠心,那些老师傅孙夫人都工资加倍。

这样在孙诚的技术推动下,不但增加了产量和质量,还降低了成本。

生产出来的货品,降价后不但没有亏本,还小赚了一点。

但在总的方面,孙家还是在亏损。但亏的少多了,孙家第一次在商战中获得了优势。

孙诚见形势改变,孙家拿下商战已不成问题。

他又惫懒了,每天又是睡到日上三杆,下午不是去月桂书寓,就是去潇湘书寓。

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不能这么舒服了,只要农技司成立,他就要上班了。

虽然他能摸鱼,但也不能太过份,还是要拿出点工作成绩出来。

毕竟自己部门最大的上司,就是自己的父亲,总要给他一点面子。

所以,趁这个时候,他要好好的享受一把。以后将依柔、如烟纳进府,去这两个地方的机会就会少了。

这天,他又是睡到日上三杆,他准备去潇湘书院,今天轮到如烟了。

他要去问问,那内卫司有没有搞定如烟、依柔赎身的事?

刚出门,就见到街道司的司长常生,他正指挥着人修着孙府外面的下水道。

孙诚打了个招呼,“常大人,你怎么又亲自来了。这下水道好像是昨天在报修的,你以前不是说要排队吗,怎么这么快就修上了?”

常生回头看见孙诚,“孙公子为民作主,将那粪霸逐了出去,又免费帮百姓清粪,大大减轻了百姓的压力。

让我深感钦佩,听孙府报修下水道,所以也就破例插了一下队,我想百姓们是不会计较的。”

孙诚以为常生在都察院中被人排挤,那性格大半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那种。

首节上一节55/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