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30节

郑宣都说的很清楚了,四大世家愿意平价卖粮,只不过要宁王做出让步。

可宁王听都没听条件,就断然拒绝,那四人也就硬了起来,和宁王刚到底。

“臣等无计可施。”

“那退下把!”

出了大殿后,郑宣冷笑,“我就不信王上会放弃北伐,可是他一生之愿啊!”

“郑兄说的不错,户部的机动粮已经都抛了,孙尚已经没有筹码了,只能任凭粮食涨价,我看他怎么北伐?”

崔进道:“所以我们要沉住气,无论王上怎么危胁,我们都不要放手。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等到他北伐成功后,我们就再没有资格与他谈判了。”

“不错。”

“同意。”

崔进看着李民,“李家主,你怎么说?”

李民咬咬牙,“任凭三位家主做主,我定当奉陪。”

“那好,宁王不妥协,那粮价就降不下来。”

翌日,户部又抛出了一批粮食,这已是储备的军粮了。

在四大世家看来,这就是户部尚书孙尚的孤注一掷,想通过抛军粮,把粮价压下去,压下去后,然后再低价买回来。

所以他们继续买进,户部抛多少,他们就接多少,他们就抓住宁王要北伐需要粮食,到了没粮的时候,宁王自然就会妥协。

宁王妥协了,他们马上就开始抛粮,至于那些跟随他们的小粮商被套在粮价高位,那他们就不管了。

户部想赚钱,孙诚也不甘落后,这么好的机会,有着四个冤大头,不赚点钱,岂不是对不起自己。

孙诚挣了钱,也不能忘记岳父啊!让自己的老婆到镇国公府,将他们的存粮拿到手,由孙夫人替他们操作。

孙夫人从夫君,儿子那里得到消息,她可是京中巨商,更是大手笔,这种稳赢不输的买卖当然要多挣点。

于是,她凭着自己的关系到处借粮,就是利息高也无所谓,这一下借到了大批粮食。

双方互想较劲,户部和孙夫人只要抛,四大世家就买下,又过去几天,粮价已经涨了原先的十倍。

这个时候,户部已经将能抛售的粮食全部抛出去了,剩下的是维持部队的军粮和百官俸禄,这个是绝不能动的。

孙夫人也将所有能借到粮食全部抛出去了,只要土豆计划发动,粮价就会直线下跌,

到那时,户部与孙夫人就会进场抄底,户部除了填满常平仓之后,也能大赚一笔。

而孙夫人只要将粮食加上利息,在规定的时间内还给借贷人,她也能挣得盆满钵满。

孙夫人叹道:“这么好的机会,还有这么好的冤大头,我怎么就借不到粮食呢?那都是银子呀!”

又恨恨的道:“那些不愿意借我粮食的,我记住他们了,以后别想我带他们挣钱。”

孙尚父子翻翻白眼,孙诚道:“娘!你知道你在高价处抛了多少粮食吗?足足有七百万石啊!你挣的还少吗?”

“谁会嫌自己挣得多了?我总要给我的孙子一些钱花吧!还有孙女,嫁妆总是要给的吧!”

孙家父子无语,谁说女人不贪财,贪起来比男人狠多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给李家一个机会

农技司,司长李记在值房中来回踱步,脸上有些挣扎之色。

李记是李家长房长孙,因为母亲是婢女出身,所以他也不受父亲待见,从小就被养在城外的农庄,也读了一些农业知识方面的书。

孙诚成立农技司时,招聘活动他也参加了,这才进入到了农技司,这么些年,凭着自己的聪慧与勤劳也当上了司长。

李记虽然与李家的关系不太好,但总归是李家人。看到自己的弟弟李民参与了炒粮之后,他也有些担心。

他不是担心李民,虽然是兄弟,说老实话也没见过几面,他只是可怜那些底层李家族人,

别人以为四大世家炒高粮价就能让宁王妥协,可他是农技司司长,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土豆种苗。

他就知道,别说赢了,输了之后能有口粥喝就不错了。他想出去提醒李民,可他又出不去。

因为孙诚为了不走漏风声,早就调动部队把整个农庄围了起来。

他也只能让驻兵带个消息回京,让孙诚来农技司与他一会了。

孙诚接到消息,马上就明白李记的意思了。他叹了口气,一家人都把你当成草了,你还要维护他们,何苦呢?

但又不能不去,李记怎么说也是位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宁国的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试验田中的土豆都从三千斤提高到三千五百了。

如果不安抚他,让他心中有了芥蒂,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孙诚来到农技司,见到了李记。

李记还没说话,孙诚先道:“我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你是怎么想的?

李家把你和你母亲踢到农庄来了,你还为他们着想?你要知道,你可是李家的长子长孙啊!”

李记苦笑,“可我是庶出,本来就不能继承家业。看来侯爷是知道我的意思了?我怎么说也是李家人,我希望侯爷能放李家一马。”

“这不可能,这场炒粮关系到国家命运,别说你了,就是我,也不能打乱这计划。”

“我不是为李民求情,炒粮失败,李家估计都要破产了,那底层族人怎么活?当初,他们也曾帮助过我母子,侯爷拜托了。”

说完,李记扑通一下跪在地上。

孙诚叹了口气,将他扶起,“王上已经下了决心,要通过炒粮大大的打压一下世家,你让我放李家一马,我有些为难啊!”

“李民继承家主时,我也曾回过李府。据族人说,李民并未掌握家族中全部权力,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三位叔叔手中。

是不是那三位叔叔逼着李民参加炒粮的?”

孙诚想到宁王召见李民时,他的一脸难色 ,确实好像是被逼的。

孙诚考虑了一番后,“你随我来。”

到了京城,孙诚先去宫中,与宁王商量了一下,这才将李民约到一处小院。

李民来了之后,和孙诚寒暄几句,又见了李记,愣了一下,“大哥也在这?”

“见过家主。”

“不必多礼。”

孙诚邀人坐下,“李兄?那天你面有难色,是不是被人所逼?”

李民看了看李记,苦笑道:“既然大哥在这里,我李家的事他应该和你说过了。

其实我是不想参加炒粮的,无奈三位叔叔都被收买,我也没办法啊!

如果我不参加,三位叔叔就会要求分家,另外三家也会赞同他们。

如此我千年的李家就会分裂,这让我如何对得起李家的列祖列宗啊!”

“原来是这样,我觉得你还是分家的好,这会让你们李家损失少一点。”

李民一惊,“孙兄,你让我分家,损失少,这是什么意思?”

孙诚笑而不语。

李记道:“家主,侯爷说的不错,如果三位叔叔执意要求分家,那你就分家。

然后马上抛出存粮,这样你还能赚一笔。不然的话,我们李家搞不好就要破产了。”

李民愣了,他也不蠢笨之人,看到李记,又想起他的官职,心中不由一动。

“大哥,是不是你研究出什么亩产超高的粮种了?”

李记刚要说话,孙诚制止了他,“有没有,这是机密,与你无关。这次我与你大哥过来劝你,是你大哥跪下求我的,不然我才懒得管。

我话说到这里,已经是够看得起你了,至于你想靠向哪一边,那就要自己好好考虑考虑了。”

孙诚想了一下,公开土豆消息还有三天,于是又道:“我可以给你三天时间抛粮,三天后不管你抛没抛完,我们都不管了。告辞。”

回去的路上,李记疑问道:“为什么不让我把土豆的事说出来?说出之后他就不会炒粮了?”

“记住,王上要的是忠心之人,不是墙头草,今天我们的暗示已经够多了。他若是还随那三家炒粮,那也怪不了别人了。”

李民一人坐在房中,仔细思量孙诚和李记的话。他不知道李记说的是不是真的,发明了一个新的粮种,能让产量大幅增加。

但他又想,自己的这个长兄虽是农技司司长,掌管宁国的农业技术推广。

什么粮种都要经过他们试种,整理好相关技术后才能推广全国。

但他技术再高,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培育出新的良种吗?估计也就能将亩产增长个几十斤, 最高百来斤。

可增产的几十斤对此次炒粮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百来斤或许有意义,但意义也不大,顶多是让粮价涨的慢一点。

除非增长了几百斤才有可能,可几百斤可能吗?李民是不相信的。他和别人想的一样,增产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登天。

李民想到这里,认为这就是孙诚想忽悠他,还把大哥李记也拉出来了,一起忽悠他,让他与另三家决裂。偏向宁王,配合户部将粮价打下去。

他以为看穿了孙诚的计某,摇了摇头,心想,孙兄,你真以为我会听你的忽悠吗?要知道,我也是京城四大才子之一啊!

李民正要回府,突然又停住了。心中又想,孙诚好像从没忽悠过别人,他干的事,别人都认为是不可能成功的,可他都成功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如此啊!

这下他是左右为难,按常理来说,农技司是拿不出能增产几百斤的粮种。

可按孙诚以往的作为,他应该有办法让炒粮的四家亏个底朝天。这次炒粮,李家几乎拿出了所有流动资金和存粮。要是失败了,全族都得喝粥。

那他到底信哪个呢?

李民是心如火烧,脑中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认为孙诚忽悠自己,让他别信。

另一个声音认为孙诚多智近妖,一定能让四家在炒粮中亏本,让他一定要相信。

他在这小院中想了一个晚上,清晨才顶着一团蓬乱的头发和发红双眼回到李府。

第三百六十四章 孙尚感谢冤大头

回到府中,李民让人找来三位叔叔,三人脸带喜色来到厅中。

三叔李阳笑着道:“家主,唤我们何事啊!是不是算算这次我们能挣到多少银子?”

四叔李证也道:“这一次咱们可是干了一票大的,只要逼宁王妥协,郑家主就能入阁,我们也能升……。”

二叔李友咳嗽一声,打断李证的话,“宁王妥协了,家主就能高升了。”

李民心中暗讽,我升官,看来是你们三位要升官吧!估计就是这一点,让你们被那三个老狐狸收买了。

他正色道:“三位叔叔,我决定了,抛出李家所有的粮食。”

三人愣住了,李友怔怔的道:“家主,你刚才说什么?”

李民提高量,“我决定抛出李家所有的粮食。”

三人这才听清楚了。

李友怒道:“家主,你想干什么?这是我李家复兴的机会,你要放弃吗?”

李证也道:“现在我李家正在低谷,若是与那三家决裂,我们可就翻不起身了。”

“家主,你是怎么想的?这正是挣大钱的机会,你为什么冒着得罪那三家的危险。要放弃这个机会呢?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呀!”

“你们以为这次炒粮会赢?可我总觉得这很危险。”

最会做生意的四叔李阳道:“有什么危险?朝廷已经将能抛的粮都抛出去了。

首节上一节230/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