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28节

“我是说我们中立,你们看怎么样?”

程选一愣,“什么中立?”

他好像想到了什么,顿时勃然大怒,猛地站了起来,“什么中立?难道你想叛国吗?项立,以前我老程还很佩服你。

但你如果想与匈奴作战中中立,让他们入关,那我老程拼了命也要将你干掉。”

陈流也是脸色铁青,“什么中立?我呸,不就是投靠匈奴人吗?

我宁可与匈奴战死,也不当那夏奸,死了都不能入祖坟,被人唾骂。

大将军,这项立竟然想投靠匈奴人,此人当斩首。”

项立忙道:“你们俩说什么,我老项什么人,你们不知道吗?我爹就是被匈奴人杀的,我怎会投靠匈奴人?”

“你不是投靠匈奴人,你中立什么?你和谁中立?”

蒙毅用手压一压,示意他们坐下,“项立投靠匈奴,这个我是不信的。你们先坐下,先听听他怎么说。”

两人勉强压住心中怒火,坐了下来。

项立道:“我们和匈奴作战,也与宁国作战,我的意思是,和宁军北伐作战中保持中立。”

程选一听,原来项立不是投靠匈奴,这才放下了心,毕竟项立手中可是有两万精锐骑兵啊!

但一听项立说的,是与宁国作战中中立,不由笑道:“与他们中立,怎么可能?

朝廷要是不拨给我们粮草,明年春天我们就完了,连宁军的面都见不到,怎么中立?”

陈流却不这样想,项立要是想中立,当然要与宁国接触,并弄点好处。

他要的当然是粮食,有了粮食,就能挡住匈奴。整个北方军士兵和家眷都能活下来。

想到这里,他又看蒙毅脸上并没有露出吃惊的神色,他心中一动,该不会是大将军想中立吧!

他决意试探一下,“大将军,你对老项说的中立怎么看?”

蒙毅缓缓的道:“开国魏王建立北方军的目的就是挡住匈奴。我毕生之愿,就是让匈奴不能踏进关内半步。”

陈流明白蒙毅的意思了,他是一定要挡住匈奴的,挡住匈奴就要有粮食。靠魏国是不行了,那只能靠宁国了。

宁军北伐,我们中立不参与中原战场,替他们挡住匈奴,那他们给我们一些军粮,不是应该的吗?

等到宁国北伐胜利,我们再归附宁国,这样不就能免除我们战死的命运吗?

投靠匈奴我们是不愿的,那是背叛族群,是要遭天谴的。投靠宁国,大家都是夏族人,那这就是良臣择主而事,不但不会遭天谴,还会被人赞许是知天命。

他缓缓的道:“若是真与宁国之战能中立,我是同意的,但必须给我们提供粮草,让我们不至于挨饿。”

程选笑道,“老陈,你也喝多了,说什么胡话?就是我们愿意中立了,他们也信了,就会把粮草给我们了?

宁国怎么给我们运粮?他运得过来吗?他们在南边,我们可是在最北边呀!中间还隔着南方军、禁军呢!”

“老程,宁军有海军。”

程选愣了一下,这下他脾气再直也明白了,项立想与宁军谈判,以北方军中立,挡住匈奴为条件,换取宁国大批援助。

简单来说,这就是不听魏国朝廷的命令了。

他看了看蒙毅和项立,见他两人并没有反驳,这就说明他们确实有这个意思。

程选小心翼翼的道:“大将军,我老程跟随你多年,你要是真要中立,能让我们能吃上饭,并挡住匈奴,我就同意。”

蒙毅看两人都同意了,心中一松,“哎!想我蒙毅,自少参军,大少战事数百起,才因功成为骠骑大将军。

本以为自己会永为魏将,却没想到气候突变,年年受灾,到最后竟然军粮也缺了,让我不能抵挡匈奴。

今宁国愿意提供粮食,助我守住山海关,这让我也不得不低头啊!

毕竟匈奴乃是我夏族大敌,能威胁我族存亡,而宁国却是我们同族啊!他应该能善待百姓的。

何况……。”

“何况什么?”

蒙毅叹声道:“宁王有天命在身,我们怎能与天命相抗?”

“天命? ”

蒙毅就把孙诚出的土豆说了一遍。

程选惊道:“这可能吗?亩产三千斤,我做梦也不敢这么想啊!”

“我亲眼见到的,再说了,兴盛侯为什么要骗我?他可是给我二百万石粮食。

他要不是有土豆这等神物垫底,宁国就是北伐成功,也会因为粮食原因退守江南,那不是白干一场吗?”

“说的也对,哎!没想到我们战场上没有败给宁国,却败在肚皮上了。”

四人苦笑。

“好了,你们既然同意了,那就将千牛卫先监视起来,等到时机一到,就把他们礼送回京。”

“遵命,不过我们的家眷还在京城呢!”

“兴盛侯已经安排好了,会有宁国内卫司接应过来的。”

“那就好!”

第三百六十章 魏国北方军中立

一天后,蒙毅将右领军卫郑中召了过来,项立又把中立的事说了。

郑中大怒,他是魏王曹靖的心腹,曹靖虽然很信任蒙毅,但按规矩还是放了一个人在这里监视。

“你们想叛国?朝廷对不起你们吗!魏王对不起你们吗?”

又看向蒙毅,“大将军,项立既然敢说出中立这种话,那就不适合担任右天马卫将军了,还是将他拿下,送交朝廷治罪。”

蒙毅不语,其他的人也默不作声。

郑中好像明白了什么。“大将军,难道你也想叛国?”

“叛国是不可能的。”

郑中松了一口气,只要蒙毅还忠于魏国,其他人想叛国,凭着他的威望,也是能将他们镇压下去的。

“但我北方军不能参加与宁国的作战了。”

“这是什么意思?你既然忠于魏国,宁国入侵时,你们当然有义务去抵挡了?”

“在我北方军众将来说,匈奴的威胁比宁国却大的多,匈奴有可能灭我们的族群,而宁国却不会,他只是要统一而已。”

项立道:“匈奴最近的攻势你已经看到了,一次比一次凶猛,气候越来越冷,他们也需要往南迁移啊!

我们抵挡他们已经很困难了,再加上没粮没饷,明年山海关搞不好就要被攻破,我们抵不抵挡宁军又有什么意义?”

“没粮朝廷会拨的,怎会让我们饿死?”

“这个你相信吗?”

郑中一时语塞,他也知道朝廷没什么粮了,仅有的一些粮,还要保证京城禁军部队和百官的供给。

蒙毅道:“宁国兴盛侯答应给我们提供粮草,让我们中立,只需负责挡住匈奴就行了。”

“你答应了。”

“如果朝廷能给我充足的粮食,我当然不会答应,可现在为了挡住匈奴,我也不得不妥协。”

“大将军,那个兴盛侯一贯狡黠,肯定是骗你的,粮食他是不会给你的。”

他正准备讲一下孙诚的黑历史,让蒙毅不要上当的时候。

蒙毅道:“宁国第一批粮草已经运过来,共二十万石,后面陆续还会运过来,共二百万石。”

郑中停住了,咽了口唾沫,哪怕自己再口灿莲花,将孙诚讲的一无是处,可在二十万石粮食面前都是浮云。

他知道自己已经挡不住蒙毅等人要中立了。

“既然如此,那末将告退。”郑中想回军中,再想办法。

项立、陈流和程选分为三处,隐隐的围住了他。

郑中的脸沉了下来,“大将军,这是为何,难道我不能回去吗?”

“听说你最近身体有恙,所以你还是在我大将军府养病吧!时机已到,我会将你送回京城。”

郑中本想反抗,但他进入大将军府,为了表示是尊敬,随身兵器都放在亲卫那里。

想反抗那是不可能的。那三位卫将军的身手也不是吃素的。

“大将军,我手下可有两万人,如果我不回去的话。我怕会发生动荡。”

“不会的,你的副将已拿着我的手令接管了右领军卫了,顺便带过去一批粮食,他们是不会发生动荡的。”

郑中没办法了,他的副将本就是战功彪炳的骁将,如果不是自己空降的话,他就是右领军卫的卫将军。

现在他接管军队,有着蒙毅的手令,又带了一批是粮食,右领军卫是不会动荡的。

他怒哼一声,也只能妥协了。

蒙毅搞定了北方军高级军官后,马下让他们开始清理,将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后开始给百姓放粮,雪白的大米一发出,众人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些粮不用说,肯定是从宁国运来的。

山海关防线只是动荡一下,就被北方军军官合力压了下来。那些小民有粮食吃了,那管什么魏国和宁国,只要不是匈奴就行。

千牛卫已被北方军监视起来,消息很难传的出去,直到十天后,千牛卫和郑中被礼送出境后,消息才传回了京城。

曹靖见蒙毅竟然中立了,他坐在龙椅上也是愣了半天,他怎么想也不会想到蒙毅会叛国。

召集群臣,将事情说了以后。

大家也没有办法,北方军没粮了,买官鬻爵的好处,他们又得不到,朝廷又不拨粮草。

他们是无奈投靠了宁国,中立已经对得起魏国了,要是想升官发财,宁王南面北伐时,他们从北面插上一脚,东西互进,怎么也能立个大功。

难道要去镇压?北方军可是有八万人,虽然他们只针对匈奴,火器换装没有那么多。

但他们有粮啊!魏国别的部队,换装火器是多点,但他们没粮。就地驻守还可以,让他们出征,估计走到半路上,部队就会崩了。

中书令毛修叹道:“王上不必惊慌,北方军是中立,而不是造反,他们不会进攻京城的。

这样来说反而是好事,本来想拨给北方军的粮食,可以全部用在南方这边了,匈奴方面也不用我们操心了。

以后只要风调雨顺,我魏国自然能重新恢复元气,夺下山海关。”

曹靖也只有如此了,这时,又有人报,洛风府一夜之间,城头上的魏字旗,已被换成了宋字将旗。这就是说有一个姓宋的人反了,并夺下了洛风府。

这下曹靖再也忍不住,蒙毅那边是打不了,他毕竟有八万军队,粮草充足。

可洛风府他们凭什么造反?他们的军队肯定是在百姓中组建起来的,虽然他们民风彪悍。

但他们一没军粮,二没军械,就是一些散兵游勇,只要派一个卫就能剿平。

再说了,如果让洛风府造反的事传开之后,其余的地方有样学样,那魏国不就完了吗?

曹靖看向世家那方面,三省宰相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

他知道,想调袁焕的兵是不行了,只能让自己能控制的将军上了。

“传旨,预备拨给北方军的粮草,拿出一半来给南方军左卫,让他们去剿灭叛乱。”

首节上一节228/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