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58节

窝阔台拿过圣旨,缓缓交到拖雷手上,但放上去时,他突然脸色一正。

“我知道四弟你曾经在临兆府被宋人打败过。”

嘶,拖雷又是瞪起眼睛,差点跳起来。

窝阔台公然揭短,摆明故意的,而且当年他不是败,只是撤退而已。

拖雷狠狠盯着窝阔台,并没有解释,只是一把抓住了圣旨。

窝阔台继续道:“还请四弟以大局为重,借道伐金,是父汗的遣愿,此等大事,关系我们灭金的成功与否,千万不要以私人喜好,擅自与宋人开战。”

拖雷大声道:“臣弟知道怎么做,请合汗放心。”

他用力一拉,居然没能拉过圣旨。

窝阔台还是没放手,沉声道:“你对着长生天发誓,不能擅做主张。”

拖雷也急了:“若四川宋军不肯借道呢?”

“不是有圣旨吗?”斡陈那颜道。

“四川向来自主,圣旨有时也不一定管用。”

双方一时陷入僵持。

边上的速不台只好道:“宋人向来是贱骨头,有时候需要敲打才能听话,请合汗放心,咱们定然能完成借道之事,且不会破坏和宋人的联盟。”

窝阔台脸色稍缓,他慢慢松手,圣旨终于被拖雷拿到手上。

窝阔台语重心长的道:“我知道宋人无能,国内腐败,但现在还是以灭金为重。”

“必要的时候,咱们可以请宋人一起出兵,合攻金国。”

“还请大伙务必暂时先忍一忍。”

窝阔台这会也不想和宋人翻脸,所以不希望拖雷破坏联盟之事,等灭了金国后,咱们可以再收拾宋人。

拖雷嘴上立刻答应了。

速不台这时看了眼拖雷,想问拖雷,宋人派出哨骑在西夏境内到处跑来跑去,杀我们的哨骑,还占了叠州这事,你不和合汗说下?

拖雷不动声色摇了摇头,示意速不台不要说出来。

拖雷现在所提的意见,窝阔台都反对,你提出来,窝阔台更以为拖雷是想找借口对宋对兵,到时换了他怎么办?

现在拖雷全权处理西路军事宜,他不想节外生枝,先拿到兵权,回到临兆那边,等窝阔台回草原后,到时想怎么干宋人都行。

速不台应该猜到了拖雷的意思,当下也不再出声。

不过这时场中另有人突然出声了。

有个年青的身体往前一站:“父汗。”

众人看去,正是窝阔台的次子阔端。

阔端这会才二十多岁,正当年青,他突然向窝阔台道:“吐蕃与宋金西面相邻。”

“国内盛产战马和牛羊,儿臣想派人招降土蕃,或能为我国所用?”

这是年青的阔端第一次展现他的军事和战略能力,眼光独到的看到吐蕃的作用。

窝阔台听罢还是暗暗点头,没想到小儿子还很有战略眼光的。

吐蕃当然重要,将来打宋朝也好,打大理也好,都得从吐蕃走。

不过他现在太忙了,东边有部下在打东夏和高丽,西路军拖雷准备向宋借道,那还有时间理会吐蕃。

“你说的不无道理。”窝阔台缓缓道:“但现在我们正是用兵之际,吐蕃的事,可以再等等。”

阔端无奈耸耸肩,只好退下。

这会他人微言轻,说完后发现四周也无人响应他。

招降吐蕃的事,他在历史上也是经过多次,从1240年发兵攻打吐蕃,到1247年招来共坚赞会谈,前后经过七八年时间,以战逼和,这才终于与吐蕃谈好归附的事。

这次是他第一次提出招降吐蕃的事,当然以失利告终。

窝阔台说的也不无道理,你嘴上说说,谁会降你,肯定要先派兵去打,打怕了他们,他们才会降。

这会到处用兵,那能分出精力去打吐蕃?

别人不说,拖雷就第一个不同意,拖雷正打算对宋四川用兵,你要打吐蕃,拖雷的兵马肯定要被分出。

果然,窝阔台说完后,拖雷也马上道,吐蕃的事不急于一时,现在还是灭金为重。

这下四周再无异议,阔端也无话可说。

当天窝阔台和众贵族定下决定,秋季伐金,主要看拖雷能不能借到道,如果借不道,这事就要怪拖雷了。

议事结束之后,各贵族纷纷离开,蒙军会先回草原官山修整,准备粮草器具,同时等拖雷的好消息。

很快大厅里只余下窝阔台和儿子阔端。

阔端见四下无人,上前小声问父亲:“为何让四叔带领这么多兵马?不是要消他的兵权吗?”

原来他刚刚故意提议打吐蕃,是想分割拖雷兵力。

当年拖雷得到成吉思汗手上一百多个千户队的一大半,大蒙古最精锐的兵马都在拖雷手上,窝阔台相当忌惮,早就想把拖雷的手上的兵马弄过来,但一直找不到借口。

这次速不台又投向拖雷,使拖雷手中实力大增,越发让他感受到了威胁。

“不急。”窝阔治冷笑:“他这么喜欢借道攻金,就让他借道。”

“。。”阔端一脸懵比,似乎没有听懂。

“阔端啊,你还记得,你爷爷临终前说的话吗?”窝阔台语重心长的道。

“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窝阔台把成吉思汗临死前的话说了出来。

阔端若有所思了片刻,还是没有理解。

成吉思汗这段话的意思,金朝目前的精兵,基本集中的潼关一带。

如果蒙古能借道宋,金朝感受到危险,肯定要从潼关征兵过来救援。

金兵一旦从潼关过来,千里迢迢跑到中原,人马疲弊,蒙军以逸待劳,当然可以一战而破。

成吉思汗这战略是没问题的,不过在历史上他算错了一点。

他没想到窝阔台想弄死拖雷,所以提前把消息透露给金国。

金国也早早集合好兵马,以逸待劳打了拖雷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拖雷太厉害,不跟金国纠缠,派出一支兵马拖住,主力继续往前去,之后用风筝战术,一直拖着金兵,拖到冬天之后,金兵没准备御寒的物资,遭遇了惨败。

见这招没弄死拖雷,窝阔台之后又下毒,这才终于把拖雷弄死了。

所以窝阔台似乎心眼小了点,不顾大局一直想弄死拖雷,当然,拖雷当年拖了两年不开会,一直占据监国之权,肯定被窝阔台忌恨上了。

加上拖雷手握精兵,是谁都不会安心。

之前速不台率四万大军,在倒回谷被金兵大败,这让窝阔台知道,如果金兵早有准备,拖雷带四万精骑过去,也不会好过。

此时见儿子没有领悟,他当然也不敢明说,只是拍拍阔端的肩膀:“你要记住,草原上的狼群,永远只能有一只头狼。”

“如果有恶狼和你争头狼?即便那是你的兄弟?”

阔端立刻咬牙道:“也不能手下留情。”他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很好。”窝阔台会心一笑。

窝阔台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决定,几乎就是奠定了蒙古后半生的内斗史。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蒙古人崛起的同时,就是一部内斗的历史。

五月份,窝阔台亲率大军回草原,途经大同,重赏了这里收税的耶律楚材,将中书省印授给楚材,让他负责黄河以北的政事。

同时,窝阔台开始在汉人中设万户和千户。

很多后来的汉人万户都慢慢出现在历史上。

窝阔台走后,留给拖雷四万精骑,其中大部份都是成吉思汗留给拖雷的精锐,也有一小半其他各族仆从军。

拖雷将帅府移驻平凉,距离凤翔极近。

六月,拖雷准备派人到凤翔传话,要求借道伐金,并称有宋人皇帝的圣旨。

原历史他是派人到凤州传信的,并且信中极为嚣张,要借道,借师(舟师),借粮。

因为当时他已经派人攻破大散关,进入宋军三关五州之内。

当时的宋廷四川制置使杜如渊迫于蒙军压力,还真答应给粮二十万石。

可见当时四川也是极为自治,都没禀报朝廷,直接自己先答应了。

后来拖雷再到沔州借道借粮,守将张宣也不向朝廷汇报,直接把蒙使速不罕给杀了。

所以拖雷对窝阔台说,宋人四川比较自治,经常不通过朝廷就自行决定,真是没错。

这次他准备和原来一样,一边借道,一边打宋人,因为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事,可以靠铁骑和弓箭来获取。

六月上旬,拖雷亲自带数百骑从平凉出发,先到凤翔四周看了下,结果大惊失色。

当年他追西夏的牛羊马,一路走的大路,然后直接和宋军开战,打完后原路返回,中间没有经过城县,更没看到这么荒芜过。

而且当时宋军和金国刚刚坚壁清野没多久,乡村还有一些不肯离开的百姓。

现在几年过去了,当地是一片荒芜,百里不见人烟。

关键是,原本凤翔城外还有凤翔守军囤种的夏粮,拖雷这个时侯过来,是打算一旦借不了道,先动手收割抢一波粮,没想到宋军提前收割,城外夏粮已经被清光光。

“速不罕。”拖雷这时问心腹部将速不罕。

“也客那颜。”速不罕上前。

前段时间,蒙军大举报复没有打下潼关的愤怒,横扫整个潼关以西,速不罕也参与了。

“你们把这附近都屠了?”拖雷奇怪道,我都看不到几个活人。

速不罕道,金国早就坚壁清野,小的县村都没什么人,全部迁往各大城和潼关以西了。

宋人占据凤翔后,凤翔四周百里都没什么人,仅有不肯走的几百户,也在蒙军进来后,全被蒙军抓了,征为民夫。

拖雷一路黑着脸,带数百骑来到凤翔城下。

他在城外不远先处绕了几圈,发现方圆二十里内的大树都被砍断,气的都乐了。

“宋人真是胆小如鼠。”跟在拖雷身后的奥屯世英这时贴上道。

拖雷笑着摇头,又问:“凤翔城宋人守将是谁?”

速不罕道:“守将不知,知府好像是郭正孙,宋人很多知府、制置使,都算是当地守将。”

速不罕这话也没错,宋末的文官,这方面比明末有担挡,基本都是军民两用的。

拖雷奇怪的看了眼速不罕:“当年父汗带我们灭夏时,凤翔就是郭正孙,现在还他是?”

这都过了好几年了。

因为按蒙古人对宋人的理解,通常宋人地方官员三年一换,很多人干不到三年就被换了,在同一个地方能干五年以上的几乎没有。

但郭正孙,实际已经在凤翔超过三年。

首节上一节258/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