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33节

他耐心在金沙江边休整了一段时间,随行带的干粮吃的差不多时,孟于三月二十日开始出发。

他出发的同时,吐蕃军正向宋军孟珙部靠近,根本不知道在自己身后上千里外已经有另一支宋军翻雪山过来了。

此时就算蒙军在这里也没用,蒙军的哨骑算是当世最强,但最多也就放出去两百里,两百里外是完全管不到的。

孟距离他们上千里,吐蕃根本不知情。

从金沙江出发后,孟基本用的是蒙古的套路,先派哨骑在前面小心探路,查看那边有小型部落聚集。

接着找地方靠近后就先休息,等天黑后再突然袭击。

每到晚上,宋军三千精骑把当地小部落团团包围,接着一顿斩杀,一个不留。

所有粮草能带走的就带走。

他们一路往西,神不知鬼不觉灭了七八个小村落。

他们翻雪山时是一人双骑,翻过雪山损失了三百多匹马。

等到了雅鲁藏布江边,已经是每人带四五匹马,简直和蒙古西征时差不多,马上装了各种能带的物资或食物。

中间很多牛羊都管不了,只能宰了饱吃一顿。

此时已经接近三月下旬,他们距离逻些(拉萨)越来越近。

这边部族较多,人口密集,从雅鲁藏布江边开始,基本每隔几十里就会有个牧居地。

要是以往这时,他们早就给人发现了。

但这次吐蕃召集各部会战,每三户抽一丁,部落中能战之士,被抽调大量。

他们沿着雅鲁藏布江跑了两天后,才被吐蕃人发现有大股宋军到了,顿时逻些地区惊恐一片。

孟一看被发现了,当下也不再掩藏,直接强攻,每经过一个村落,看人多不好打就射几箭跑,看人少好欺负就冲进去一顿砍杀,接着到处放火,然后转身就走,赶往下一个牧居地。

这下简直就是等于变成吐蕃境内的强盗土匪,彻底让吐蕃境内炸锅了。

格尔木河东北岸。

在嘹亮的号角声中,宋军和吐蕃两军的人马纷纷在移动。

广阔而巨大的盆地上,只见两方人马像漫无边际的黑云,铺天盖地,连绵无尽。

孟珙骑马在一个高处,正观察双方阵形。

对面人和马都过十万,从他的视角看去却是无边无际,根本不知有多少。

但孟珙预估对方兵马不会超过十万左右,这也是吐蕃现在人口能支撑的极限。

只是因为现场有大量战马,所以看起来比二十万步兵还多。

同样看起来比较多的还有宋军。

宋军进吐蕃前,骑兵是一人双马,步兵一人一马都没有,但进来这么久,连续攻下叠州,若盖草原,和格尔木城,宋军到处抢掠,现在马比人还多,连步兵们都一人双马。

拉炮的马车更是从四匹马改成六匹马,每一个时辰还得换六匹马。

没办法,马太多,根本用不完。

想到曾经宋军连一支千人的骑兵都配不起,现在马都用不完,孟珙的嘴角边,不由泛起一丝得意的微笑。

他现在有点明白皇帝赵与芮的意思。

当初他从京师出来,到四川后,崔与之相当不理解,朝廷要在吐蕃谋划。

是孟珙极力劝说下,崔与之才支持孟珙。

留着吐蕃,不但会增强蒙古的实力,并且留下随时让蒙军从这里经过的机会,而拿下吐蕃,不但可以消弱蒙古,同时也堵住了南宋的西面,蒙军以后连攻取大理的机会都没有。

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这里最好的河曲战马。

这是消弱敌人(蒙古),壮大自己的好事,肯定要抢先一步才行。

双方现在都是马比人多,所以阵型铺开后看起来非常巨大,也极为壮观。

此时宋军的阵形早就准备好了。

七千步营和炮营在最中间,算是中军大阵,步营右翼(北面)是沙德尔五千骑兵(俱重甲)左翼是孟瑛四千骑(两千西夏轻骑,两千宋军轻骑),步营后面是李平夏九千宋骑。

宋军就是用骑兵围成一个‘凵’形,步营在最中间。

此时双方还没接阵,距离约两里左右,孟瑛和沙德尔、高良耀、李平夏,还有步兵大将张能等都在孟珙身边。

大伙都在盯着两里外的吐蕃大阵看,但大部份人好像看不出什么名堂。

“吐蕃人打仗和蒙古人不一样。”这时孟珙指着远处的吐蕃军道:“他们并不擅长骑射,大部份都是用骑兵贴脸冲,我们如果全是轻骑,有蒙古人的骑射风筝水平,打吐蕃人相当容易。”

众人都凝神静听。

孟珙继续道:“现在我们只有四千轻骑,其余皆有重甲,机动力不如土蕃人,所以一旦开战,双方肯定是骑兵要对冲决胜”

“吐蕃人最能打的部族是逻些附近的几个大邦,包括采巴派、噶氏--”

过去几十年里,吐蕃大部份部族都没什么战事,只有逻些附近的部族为了争夺逻些彼此打来打去,最后采巴派的采巴哥一统天下,打败了所有部族,得到了逻些的控制权。

所以吐蕃各部族中,这几年打过仗的也就采巴派、噶氏族等少数部族。

“采巴派和噶氏应该是此战主力,他们兵甲较利,大部份人拥有皮甲,铁制甲器极少,披铁甲的,都是他们领袖的最强私兵,每部族不会超过千人。”

孟珙这几年对吐蕃各部研究的很深,再次与诸将重申了宋军的打法和战术。

282.第282章 大宋以前真烂

就在孟珙和四周诸将交流战术时,双方大阵已经进入五百步内。

此时能大概看出吐蕃布阵规律。

采巴哥的主力也在中间,前面全是着铁甲的,远远的能借着阳光看到金属的光泽,这波兵马也不多,估计不到千人。

中间一大片都是采巴哥的人,衣着式样比较统一,但两翼都是乱七八糟,衣着各种不同,和杂牌军似的。

大伙看到眼前像农民军似的吐蕃军,再想到曾经的北宋也没奈何他们,心里都怪怪的。

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才知道,大宋以前真烂。

谁都打不了。

打不了辽,打不了金,打不了西夏,打不了吐蕃。

孟珙这时一挥手,大声道:“吐蕃人实力不如蒙古人十分之一。”

“咱们一不能掉以轻心,二要速度击溃他们。”

“如果连吐蕃人都打不赢,还如何去面对蒙古大军。”

“此战,必胜。”

“必胜。”诸将齐喝,接着纷纷各自归队,只有高良耀跟在孟珙身边。

宋军将领各自归阵的同时,吐蕃军队突然在宋军四百步左右停下。

对面宋军也同时停下。

巨大的战场上,突然像时间暂停一下,大伙相互看着对方,停在原地。

吐蕃各部也在分配作战任务。

因为宋军中间七千步营排面比较宽,看起来阵形很松散,而宋军骑兵看起来披甲率极高,前排更是散发着幽黑亮丽的金属光泽,吐蕃各族也不是傻子,纷纷要求打中间步营。

采巴哥便道:“骑兵打密集步兵可不好打,你们别看宋军现在走的松散,若是训练有素,很短时间就能把阵形摆密集起来,到时冲上去打不开局面,就惨了。”

采巴哥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比较有经验心得,这话说的还真没错。

四周各部纷纷叫着没关系,老子专门打步兵。

大伙争抢着要打步兵,采巴哥原本还想用自己的铁甲骑兵去打,没想到大家这么抢。

行,你们要打就打,他便道,按规矩来,谁愿出兵最多,谁打中路。

噶氏的噶什尔立刻叫道,他愿出甲兵六千,主打中路。

六千骑兵也算不少,其他人又不愿一次性出这么多,因为总想留着点家底。

于是采巴哥又选了两部族,各出兵数千,与噶什尔凑了一万多主打宋军中路。

采巴哥比较小心,认为宋军步兵对已方影响较小,示意噶什尔如果打不进就不要硬打,拖住牵制宋军步兵就好。

等他们打败宋军骑兵,这些步兵逃都没地方逃。

噶什尔嘴上答应了,心里不爽,感觉采巴哥看不起自己。

采巴哥占据逻些,隐隐有吐蕃之王的地位,噶什尔肯定想证明自己比他强的。

另外达氏贵族达鲁与几部集兵约两万打宋军左翼,那边是孟瑛领的四千轻骑。

另贵族若盖德玛与几部集兵约两万打宋军右翼,那边是沙德尔骑兵五千重甲。

他手上还有四万多人,采巴哥留了两万预备队,自己带两万人准备绕到宋军后面打宋军屁股。

同时示意两万预备队,看到那边不行,就支持那边,看到那边有机会打破宋军,同样支持那边。

采巴哥还是有点水平的,一一分配各部,整个吐蕃军很快开始缓缓行动起来。

前排吐蕃军开始一分为三,中路顶着宋军往宋军步营而来,两翼分出两股骑兵沿四十五度斜角挑豆宋军骑兵。

通常这种战术就是要把宋军骑兵引出来,意思是,别站步营身边,出来和哥单挑。

好像有个妇人在搔着弄姿,对着宋军叫道:这地方这么大,出来打呀。

宋军两翼很快明白他们的意思,沙德尔和孟瑛各领两翼骑兵轰然而去,离开步营大阵。

宋军的表现让采巴哥有点短暂的兴奋,宋军很配合他们的意图,下面就是各凭本事在战场上一决胜负。

双方两翼加中间,三个战场,各自为战,无论谁打赢哪一个,都可能决定整个战场的胜负。

采巴哥甚至觉得宋军主帅有点蠢,因为通常兵力少的一方,肯定要抱团取暖,轻易不可能出来和他们分阵单挑。

此时巨大的战场正在按照双方的意图缓缓变动,骑兵和战马在战场上跑来跑去,满天的沙土飞扬,让天空都变成淡黄色。

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让无尽的大地同样震荡不止。

“驾”若盖得玛的兵马率先接近宋军,但他等跑近了才发现,对面好像不全是宋人,有部份党项人,一时间有些不可思议。

他着急冲上来也是有原因的,宋人打破叠州后就举兵打他,若盖得玛怕不敌,只能匆匆带着兵和马跑了,结果地盘上大量的牛羊落到宋人手中。

要说这么多部族里,现在最恨宋人的就是若盖德玛。

此时他一马当先,带着近两万骑飞快把四千宋军骑兵引到更远的右边,双方大军很快行成平成线在跑动,中间距离不到一百步。

双方都在观看对方。

沙德尔骑兵虽少,但兵甲严整,全是札甲,披甲率百分之百,其中两千党项人,把自己马也补了一些皮甲,看起来和蒙古重骑兵似的。

若盖得玛知道,对方是在学习以前西夏著名的铁鹞子重骑,提升马的防护力。

“驾”若盖得玛狠狠扬了扬马鞭,然后插到腰后,他回头看了看战场上,双方已经远离宋军步营一里以外。

若盖得玛拔出腰刀,高高举起:“无论是宋人党项人,敢犯我部族者,格杀勿论,一个不留。”

首节上一节233/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