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18节

这些话简直说到老百姓心眼里,现场是越来越热闹,大伙都问皇帝和朝廷什么时候改革,好好收这些富人的税。

说书人说不急,现在朝廷专门降盐价,明年后年肯定一步步来。

朝廷除了收税,不也在想办法,降低物价嘛。

这下四周又是一片叫好声。

朝廷在今年改革盐政,效果显著,临安城盐价从六十七文一折,被压到三十文一斤,足足少了一半,而且盐的质量大幅提升,老百姓吃的起盐,盐商们还能赚到钱,大伙都利好。

这事说出来,现场又是一片称颂皇帝的声音。

赵汝述听到这里,忍不住想叫一句,你们怎么不让皇帝降白糖价?

白糖是皇帝专营,他就是不降价,还奇贵。

不过他知道,自己要这时说句皇帝不好,估计得被人打死。

后面再听下去,说书人又开始说土地兼并的事。

他不由回头问身边佃户:“这人每天都这么重复说?”

佃户们点头憨笑:“差不多,有时会说些国外金蒙的事。”

而且基本是说金蒙屠杀两宋百姓的事件。

得了,赵汝述更加肯定,这就是皇帝的托,除了帮皇帝歌舞颂德,就是为朝廷政策吹风。

他心急自己在龙腾钱庄的事,内心有九成把握肯定是这事是皇帝在干。

他匆匆喝了碗凉茶,立刻转身再去龙腾钱庄。

和刚一样,龙腾钱庄的人还是这么说,现在要提前十天申请,你的申请我们收到了,请十天后再来。

赵汝述大怒,拍着桌子说不行,我现在就要取出来。

现场还是有很多客户在的,有人在存钱,有人和他一样,是提前申请了,来取钱,那人还嘲笑赵汝述,我就是提前十天,今天来取的,要不是为了买田,我都不取。

这人是看最近临安城田价底了,取钱买田。

赵汝述差点叫出来,这钱庄是骗钱的,好在最后咽了下去。

双方争执不下,对面咬定要十天后才能取,四周也很多劝说赵汝述不要闹了,大伙现在都这样。

就在双方争吵之时,内室有个人悄悄探出脑袋,看了眼现场后,脸色微变,很快缩了回去,没一会,里面有人跑出来,让他们不要吵了,说有人请赵御史到里屋谈。

赵汝述冷哼,跟着人进了内屋。

他一边走一边道,你知道我是赵汝述,我是陛下叔叔,家中急用钱,你们快把钱给我。

那人不说话,推开门,示意到他里屋,然后先退下。

赵汝述一脸疑惑,等跨进门一看。

“袁密海。”赵汝述大惊。

里面正是他的大外甥,曾经沂王赵与芮的跟班狗党,现在松江盐场场监袁场监。

“姨夫。”袁密海赶紧上前。

“你怎么在这?”赵汝述不可思议。

袁密海先推开门,看外面没人,这才把门关起来。

袁密海说,他不干松江盐场场监了,朝廷新科进士里有人过来替代他,他要去其他县干县令。

不过他这时他才告诉赵汝述,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龙腾钱庄的幕后老板之一。

特娘的,赵汝述当时就想抽他一巴掌,他忍住这冲动,几乎咬牙切齿:“这是陛下弄的?”

袁密海想了想,重重点头。

“尼娘的。”赵汝述大怒,拍案而起。

“姨夫莫要激动。”袁密海好声劝道:“陛下岂会亏待你,你们是亲戚呐。”

“我”老子谢谢他八代祖宗,要不是老子今天发现不对劲,一直来要钱,赵与芮这狗皇帝,肯定连我的钱也骗,还有你,真不是东西。

赵汝述以前可没把袁密海当人,可人家现在是皇帝的人,他也不好发作。

“姨夫的钱和利息,我都没动,这次回来,就是打算还给姨夫的,这不是刚到没多久嘛,还没和前面说,这里的掌柜和伙计,都不知道这事。”

袁密海这时从怀中拿出一张契约,正是赵汝述存钱的记录副本。

赵汝述这才有点相信,皇帝做这事,滴水不漏,整个龙腾钱庄,除了袁密海,估计其他人都不知道。

“陛下要?”

赵汝述咬牙道,收网了?

袁密海点头:“龙腾钱庄在临安已经开了三年多,是时候了。”

“嘶”赵汝述倒吸口冷气:“全国都如此?”

“都是如此。”

“这得弄多少钱?”赵汝述眼都红了。

“也没多少。”袁密海笑道:“这些年利息也付了不少,虽然也有人把利息也存了进来。”

他没说有多少,赵汝述感觉最少也一两个亿。

三年多了,临安城已经干了三年多,整个临安多少富人的钱存在龙腾钱庄,更何况还大宋其他府州县呢,龙腾钱庄在全国其码几十个店铺。

狗皇帝要赚死了,赵汝述眼红到发紫。

“陛下都是为大宋的发展,为了百姓,兴修水利,练兵屯田,修缮城防,官员福利,这都是要钱的呐。”袁密海笑道。

“。。”赵汝述没说话,就觉的这是古往今来,最下作的皇帝了。

这要把天下富人都给掏空了吗?

就在他义愤填膺,又眼红的时候。

袁密海这时把赵汝述的单子先递给他:“这是姨夫这三年的本金加利息,三天后,会以一半铜钱,一半会子送到姨夫手上。”

说着,又道:“另外再送姨夫一万贯,钱钞各半。”

这就是封口费的意思,让赵汝述不要到处乱说,赵与芮收网在即。

赵汝述当然不敢乱说,按赵与芮行事风格,他敢到处乱说,诛他全家都可能。

“这,这,这怎么好意思呢。”赵汝述转怒为喜,这下凭白还多得了一万贯。

但再想想皇帝这次在全国赚这么多,简直眼红病要犯。

他不由三八的问:“陛下为何现在开始?”

袁密海道:“今年陛下要清丈量田,配合这件事,两件一起爆发,大力削弱地主和官绅的财富。”

“官绅地主们到时指望朝廷帮他们追缴失去的存款,就没那么多心起来反对量田的事。”

赵与芮在庆元府时,以官府追缴名义,还是帮不少追回一些损失。

现在也是,等这雷爆了,富人官绅要申诉,请朝廷帮忙,追缴存款,哪还有心思想着量田的事。

高,真是高,赵汝述不服也不行,而且皇帝这下是重创了天下富人和官绅阶级。

以后这些人再想起来惹事都难。

赵汝述离开龙腾钱庄的十天后。

梁成大拿了刚卖田的钱再想来存,不料龙腾钱庄大门紧闭。

他来的早,边上还有个龙腾钱庄的伙计,这伙计也一脸蒙,早上来上班,店铺关门了。

九月底,龙腾钱庄爆雷,几乎是全国各地钱庄同时关门大吉,很多伙计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掌柜们有的跑了,有的被抓了。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只知道存款不知去向。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大宋王朝,令无数富人官绅哭爹喊娘。

与此同时,四海钱庄也遭到挤兑,但四海钱庄分文不少,把钱都退给百姓。

这下大伙认为,四海钱庄还是有信用的。

此时朝廷站出来说话,四海钱庄是官方办的,如果老板敢跑路,皇帝和朝廷会赔。

这下民间纷纷心动,开始认同四海钱庄。

赵与芮借这件事,为将来大宋国营银行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感谢各大神书友的指错,明镜看到基本都会改,网站现在可以直接纠错功能,欢迎大家直接纠错,今天来个大章。)

266.第266章 大宋王朝第一家国企

宝庆三年九月,大宋全国爆发钱庄大雷的同时,马光祖来到松江盐场。

马光祖是赵与芮为皇帝的第一届进士,考的也是经义科。

原历史他可没进前三,这次因为‘策’写的好,被皇帝赵与芮亲点为榜眼。

并有机会单独和皇帝共进晚餐和交流。

马光祖这人在历史上的表现也是相当出色的,先后三次知建康府。

第一次到建康,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20万缗支犒军民;削减租税,养鳏寡孤疾之人;招兵置寨,给钱助诸军婚嫁;属县税折收丝绵绢帛,倚阁除免以数万计;兴学校,礼贤才,僚属皆极一时之选,在宝佑五年,建康大雪,他自己捐钱30万缗赈济军民。(但他为什么这么有钱,不知是不是官绅地主出身。)

之后担任一会沿海制置使,然后第二次又知建康,他宽养民力,兴废起坏,免除前政亏欠钱百余万缗,罢减渔利税课,赐益于民。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15万石,又为库贮籴本200余万缗,发粜常减于市价,以利于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边赖以安。

连元蒙的名臣脱脱都说:马光祖治建康,逮今遗爱犹在民心,可谓能臣已。

但这次马光祖的仕途已经完全变了。

他以殿试受到皇帝认同,点了榜眼,先为秘书郎(正八品),然后到松江盐场。

自从去年决定改制后,朝廷在路(省)一级的制置使司设了商税司,取消了原来的提举常平茶盐司。

茶盐收上来的税款,除了自用,都统一交到各省商税司。

而在下面府州,原先的盐场,改为公司厂家性质,等于是改为国企。

南宋在松江有五个盐场,分别是青村、袁浦、浦东,浦南、下砂,经过改制后,统一设成浦东盐业公司,设五个厂。

袁密海在时,为场监,到马光祖下来时,改为盐使(从七品),设副盐使两人(正八品),设厂长五人(从八品)副厂长十人(正九品),另有司丞、管勾或干,后两者以前是役吏,现在都是从九品。

这样浦东盐业公司正式成为大宋国企,他们每年的利润,除了自用开支留下,其余上交制置使商税司。

基本是商税司算他们的上级部门。

马光祖能到这里来,也是在殿试中的策论中打动了皇帝。

当时殿试,朝廷出了两道策论,一是论丈量清田的事,一是论盐场改制的事,问利弊和自己的想法。

马光祖引经据曲,还列举数据,是所有进士中,唯一用数据来证明的,最后证明朝廷如果按照改制新政,朝廷的盐税低了,但收入肯定会增加。

这马光祖在参与殿试前,肯定做了大量的准备,也猜到了朝廷会考什么。

对盐场改制中,朝廷说要主经营批发,收税十文,最低价从五文起,会有什么影响,利弊,有人说朝廷盐税会降低,会这样吗?

马光祖说不会,朝廷只会增收。

首节上一节218/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