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73节

看过阅兵式的都知道,那种整齐划一和纪律严明,能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这些宋兵跟着赵与芮的人经过一年多的队列训练,加上伙食到位,不拖欠军饷,又经常看自己人的队列示范,大伙都知道自己的队形很壮观,很震撼,不容易被打破,这样大伙就有士气。

再加上这边的川军也好,忠义军,忠顺军也好,在赵与芮登基的前两年都是一直在打仗的,所以现在看起来相当精锐。

就在宋军下马背靠着葫芦河结阵的同时,拖雷也在布置进攻。

拖雷在蒙古史上,被称之为最强的统帅,蒙古第一名将,很多史学家认为,成吉思汗座下的“四骏”、“四獒,八大猛将都不如他,尤其他的战略眼光更是独树一帜,是相当厉害的。

要不是他死的太早,估计南宋也早就亡了。

此次是他第一次和宋军交战,他相当重视,也十分小心。

拖雷可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大股宋军。

他知道父汗打算和宋国联盟,灭了西夏之后,就要考虑灭金的事。

但宋人不讲武德,拐走西夏这么多牛羊马。

但这样会不会破坏和宋人议和之事?

拖雷只是想了下,马上摇头否决。

宋人很好忽悠,到时道个歉,说几句好话,宋人皇帝和下面的臣子们就激动的要死,肯定还是要咱们联盟灭金。

打是肯定要打,但怎么打,是打败驱赶,还是全部杀光,就要斟酌一番。

“也客那颜”就在拖雷考虑要不要全杀了这股宋人时,拖雷身边大将奥屯世英上前道:“牛羊群都不在这,要不要末将带人过河,不管这股宋军,先去追赶牛羊?”

‘也客那颜’是蒙军中对拖雷的尊称,和宋人的‘大官人’相似。

蒙军中,大部份人叫拖雷也客那颜,也有叫四王子,还有叫大官人的。

而奥屯世英,更是拖雷部下十大猛将,都是历史上蒙军中的顶级将领。

奥屯世英是女真人,祖上是金国人,辅助过完颜阿骨打征代辽国,还被封过异姓王,算是金国宗室。

奥屯世英自小体格强健,勇武善射又精通兵法韬略,是金将中少有的大将之才,1211年,成吉思汗起兵分三路攻打金国,奥屯世英领军率部众来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知道是奥屯世英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亲赐虎符,命其隶属于先锋部朵火鲁彻立部下,后归属拖雷部随军西征,从此成为拖雷部下十大猛将之一。

此人精通蒙汉金各国语言,文武双全,素有谋略。

看到宋军背河结阵,他知道宋军打算在这里硬抗蒙军,但宋军的牛羊现在肯定没有人守着,不如先去夺一波,再杀些西夏人,岂不更妙?

在奥屯世英眼中,眼前这股宋军和西夏军已经是死人了。

只要他们先不管宋军,过河截断牛羊,这股宋军就没了粮食来源,后面围而不攻都行,慢慢游击,用不了多久,宋军不战自溃,定要全军覆没。

这么打当然是可以的,但拖雷可不是简单的想灭了宋军。

蒙古灭西夏在即,后面就要打算与宋结盟,共灭金国。

眼前也是个好机会,先试探下宋军实力,而且宋军已经结阵,他拖雷身为大蒙第一名将,岂能避开不战,先取牛羊?

“不管牛羊。”拖雷这时沉声道:“对方已结阵,定是想与我军一较上下。”

“我想看看宋军实力,想必宋军主将,也想试试咱们大蒙勇士的弓箭。”

“哈哈哈哈。”四周一片嘲笑声。

宋军也配?奥屯世英眼中闪过鄙视之色。

“奥屯世英。”

“末将在。”

“给你两刻钟,击溃这股宋军,我要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喏。”奥屯世英狞笑,脸上露出凶残之色。

拖雷知道战马已经来不及追回,非常憎恨这些宋人。

“呜”很快,蒙军集合准备进攻的号角开始吹响。

“列队-”宋军阵前张能和诸部军官的声音此起彼伏。

哗哗哗哗,前面三排长枪兵,一手持枪,一手持盾飞快列队。

砰,所有大盾重重立在地上,长枪兵们纷纷蹲下,此时只有帽子和眼睛还露在外面,身体已经全在盾墙后面。

第一排长枪成四十五度架在前面大盾上,按训练时要求,当骑兵冲上来时,所有人身体尽量往下用力,把长枪尾部牢牢捺向地面,把长枪上部牢牢捺在盾上。

但双方撞到一起时,要么长枪断掉,要么对方倒掉,长枪肯定不会乱飞。

如果骑兵不冲,只是掠射,则举盾四十五度到身前,这么长的大盾,基本能全身覆盖,有效保护长枪手。

四五六排全是弓手,所有弓手左右腰上都挂着箭袋,有人还从马背下拿下更多,放在脚下。

七八排是第三层强弩手,弩手们带着腰刀,箭比较少。

第九排十排是神臂弓手。

神臂弓其实也是弩。

“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为身,檀为,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

看这段描写,能射三百多步,相当厉害。

宋代1尺长约30厘米,可见“弓身”长约1米,“弦”长约75厘米。弩矢的箭羽是木头制作的,弩矢长约数寸。如果是八九寸就是接近一尺。数寸应该大于4寸,小于8寸。大概在12到24厘米之间。不是很长。差不多一根筷子的长度,质量也不会太大。

三百多步是指最大射程。而有效射程(约一百步)内入榆木半,也就是半个箭杆,大约6厘米到12厘米。这是很强的穿透力了。神臂弓发射的是小尺寸的箭,最大射程三百多步。有效射程能射入榆木6厘米到12厘米,穿透力相当强,威力也强。

神臂弓当然有他的优缺点,时南宋军中装备神臂弓的比率大概十分之一,即一千人的军中,有一百神臂弓手。

首先他对准确度要求高,宋军考核,射十箭中五箭为合格,但很少有人射合格。

’神臂弓垛远百二十步,给箭十只,取五中为合格,军中少得该赏,恐惰于习射。送殿前、马步军司勘会,将中贴箭数并改为上垛,其一中贴此两上垛。”

你看看,宋军让射中五箭就合格,结果没人射中,后来改为射中靶上半部就算合格。

没办法,这玩意远距离想射中真不容易。

所以面对大规模密集的步骑兵是有用的,要是对面兵马少,你弓又少,能不能射中,你就得看运气。

其次对臂力要求高。

起初,两宋神臂弓的弓力标准为2石3斗,这已经是超级猛将的臂力,岳飞、李平夏这等人才有。

后来发现不符合现实,实战中神臂弓都是在较近的距离发射,用不着两三百步的射程,而且射这么远,很耗力气,还可以造得轻便一些。于是朝廷下诏,造了一种弓力1石4斗的神臂弓,更为轻便,对弩手的力气要求也小多了。

但一石四斗已经不算低,同期蒙军和金军西夏军,普通骑兵弓都是八斗左右。

所以神臂弓对军士要求比较高,力气比较大,选兵的时候,就少了。

219.第219章 不动如山

张能带过来两千人,神臂弓手也只有三百多,这还是赵与芮训练有素,伙食到位的情况下。

当然,他也有优点,射的远,速度快。

神臂弓前面的强弩射一箭,神臂弓就能射两箭,而且神臂弓比普通弩轻便。

也就在蒙军准备集合,开始进攻的同时,宋军已经飞快列好伍队。

一千五百多步兵排成十排,右侧是宋军骑兵,左侧西夏骑兵和部份宋骑。

宋军列队很快,对面蒙军还没整好队,宋军步骑已经列好队。

拖雷看的心中一跳,不知为什么,突然有些心里不安的感觉。

“奥屯世英”他再次叫道:“不可轻敌,眼前这宋军,似乎不一样。”

“诺。”奥屯世英嘴上答应的挺好,心中不以为然。

宋军连金人都不如,金人都被咱们打成狗了。

他都忘了自己曾是地地道道的女真人。

“儿郎们。”奥屯世英骑马上前,扬起长鞭,大声狂吼。

“让宋狗,见识见识咱们草原勇士的英勇”

“杀他们片甲不留杀。”

“杀”

蒙军群起狂呼,轰隆隆的铁蹄声震动八方,除了拖雷身边留下五十骑,近千骑兵像洪流般冲了出来。

蒙骑刚冲出来,拖雷转身对身后扎脱道:“派哨骑过河,看看附近还有没有宋军埋伏和支援。”

“诺。”扎脱应了声,立刻派了十骑过河。

前面蒙军飞快接近宋军。

一百五十步,一百三十步。

一百十步。

右侧西夏军和高知耀都是脸色苍白,很多人都非常惊恐,对面千骑冲出来的威势相当惊人,好像有千军万马,又如同钢铁洪流。

但宋军不为所动,所有人面无表情。

“射”随着张能一声狂吼。

叭叭叭,现场神臂弓声音不绝,一百二十步就开始射。

前面说过蒙军大部份都是八石弓,这个距离八石弓基本不会射,也没什么杀伤力。

而且奥屯世英发现这波宋军着甲率很高,远距离的箭,恐怕杀伤更弱。

“冲。”奥屯世英挥手,弯腰低头,冲锋往前。

他也是很猛,根本没把宋人弓箭放眼里,还冲在前面。

嗖嗖嗖,木箭纷纷射入他们阵中。

这就完全靠运气了,基本都是盲射。

神臂弓才三百左右,射到马群里大概中了十分之一。

蒙军中一阵人仰马翻,还有惨叫,也有人中箭之后,继续往前狂奔。

奥屯世英看的心头火冒,更想把这股宋军全杀了。

他再次扬起马鞭,在半空划了几圈,身边诸跟随纷纷学着,很快整个蒙军到处都有在画圈。

蒙军阵形开始分散,以避开神臂弓密集的杀伤力。

“叭叭叭”仅仅十息不到,神臂弓再次响起。

神臂弓就是一个快字。

但极耗臂力,通常连射十支箭左右就要休息,厉害点的射到二十支也会不行。

宋军第一波时,蒙军阵形还比较密集,效果最好,射倒了二十多骑,射伤了三十多人。

第二波时,蒙军已经分散阵形,往宋军两翼分去好多人。

这一波射中不到十骑。

张能和孟瑛看的是脸色严肃,又无可奈何。

首节上一节173/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