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 第48节

望着狼狈的嬴玄,荀夫子不禁感叹道:“没想到萧公子对自己也是这么狠!”

“人不狠站不稳。夫子,你刚刚的那一招愿者上钩,还真是令本公子大开眼界!”嬴玄咬牙切齿道。

他重生以来,都是拿别人当鱼饵“钓鱼”,没想到现在自己被当成真的鱼饵,要不是这是浅海,还是不是有渔民出海打鱼,附近的大鱼都被捞得差不多了,嬴玄还真有点怕会被什么鱼给舔了。

至于说鲨鱼,别开玩笑了,这浅海几乎是看不到的。

第 70 章 大宗师

“看来是不能善了了,也罢,老夫便认真一回吧!”

荀夫子那双深邃若寒潭的眼睛变得清澈明亮,他抬起一只手,便朝嬴玄抓去。

在旁人的视角来看,荀夫子的动作很慢,就像是被慢放了十倍的画面一般。

可在嬴玄的角度来看,荀夫子这一抓的攻击范围极广,压迫力十足,宛如一座大山压向他一般。一股无力的感觉从他心底蔓延开来。

嬴玄苦笑一声,问道:“夫子这招可有何名堂可言?”

“这是老夫读了半辈子圣贤书明悟出来的道!萧公子不是也有自己的道吗?

既然你想以老夫为磨刀石,那便将你的道展现出来,与老夫的碰一碰吧!”荀夫子冷声说道。

“碰便碰!”

嬴玄双目紧盯着那只大手,不带丝毫畏惧,那一身骇人的杀气完全不带半点掩饰地展露了出来。

他体内的真气轰然调转,与那杀气相融,有了真气的加持,嬴玄那一身杀气仿佛是干柴遇上火苗,一点即燃。

嬴玄修炼的功法很奇特,一般武者的真气都是存储在下丹田内的,而他的不仅存储在丹田当中,还蕴藏在他的肉身内。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荀夫子对嬴玄本就快耗尽真气,又突然能爆发出一股更强大真气疑惑的原因。

明悟自己的道,是掌握开启武道大宗师境界的钥匙。

而宗师和大宗师的区别在于精神境界,是否判断一个人有大宗师之资,关键在于他什么时候能明悟自己的道,并将自己的道荟萃成出独属自己的武道意志。

武道大宗师的一招一式都是带着自己独特意志的,这就相当于一个标签。

在没成为大宗师之前,造成的伤害都是能伪造的,就比如此前刺杀魏无忌的行动结束后,破坏尸体伤口的动作。

而武道大宗师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伪造的,同时这种伤害是极具侵蚀效果的,但凡沾染上,轻则武道信心破损毕生修为一朝散尽,重则当场毙命。

这也是为什么荀夫子一再忍让的原因所在,他怕嬴玄抗不下他的武道意志侵蚀。

嬴玄虽然明悟了自己的道,但始终没有将这条道凝练成武道意志,所以他才会触碰到门槛,而始终窥探不到门径。

有荀夫子的大宗师意志压迫,嬴玄很快就明悟了自己欠缺的是什么。

嬴玄一边引导着自己武道意志的凝聚,一边抵抗着荀夫子武道意志的压迫。

在荀夫子武道意志的压迫下,嬴玄被压得缓缓朝海里没去。

最终在即将没海面的时候,嬴玄双眼一亮,一道比荀夫子还要凌厉的气势自他体内散发出来。

而看到这一幕,荀夫子原本展露的武道意志转瞬即散,若非他此时还站立在海面上,旁人见到了或许都会觉得他只是一个毫无威胁的老人家。

“夫子为何撤得如此之快啊?”嬴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现在他武道大宗师的门槛已经消失,只待彻底稳固下来,他便是真正的武道大宗师了。

“萧公子目的都达成了,老夫要是还不收手,恐怕今日之事不仅不能善了,老夫的名声也会因此尽毁。”

最重要的是荀夫子不想被嬴玄抓住机会报复回去,他刚刚又是拿对方抡来抡去的,还将其当成鱼饵。

要是这些事在他身上上演,荀夫子都会想象得到其他几个门派的老家伙嘲笑他的模样。

嬴玄脸色一黑,荀夫子那一番话是什么意思,他能不清楚吗?

不就是拳怕少壮,他自己怕翻车吗?合着今天就老子一人丢脸,你自己还赚了个好名声呗!

荀夫子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他的武道意志中正平和,并不擅长战斗。最重要的是他从嬴玄的道当中体悟到了一种无法无天、无下限的感觉。

既然对方不想动手,嬴玄也不好继续强求了,反正他目的已经达成了,“夫子今日之恩,本少爷铭记于心。”

“举手之劳罢了,哪怕没有老夫,萧公子成就大宗师之境不过是时间问题。当然,萧公子若执意报恩,将来看在老夫的面子上,留老夫那弟子一条生路便也算是报了。”

荀夫子对韩非的偏爱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路,本少爷会给他的,但他抓不住,夫子可不要怪本少爷不讲情面。”

“如此老夫便替那劣徒多谢萧公子网开一面之恩。”

“夫子与其这样,不如别让他离开小圣贤庄,这样对你、对他、对整个小圣贤庄都有好处。”

“他有他的使命,老夫虽不信命,但这是他自己的使命老夫无权过问,也无权干涉。亦如同老夫不会妨碍李斯去效忠你的兄长。”

“那你就不怕你的这两个弟子会上演,当年鬼谷庞涓和孙膑的戏码吗?”

同门相残,这放在那个门派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现在的李斯虽然对韩非的才华是敬佩有加,可一旦韩非和他共事,李斯只会害怕韩非的才华。

听到嬴玄的话,荀夫子愣住了,他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

“夫子好好想想吧,是让你那弟子完成他自己的使命,还是将你那弟子圈禁在这桑海城内。”

说完,嬴玄便朝着小圣贤庄的方向飞去。

嬴玄走后没多久,荀夫子便回过神来,他的脸上喜意消,取而代之的无奈苦涩之意,最后他长叹一口气,也提气掠向小圣贤庄。

第 71 章 你不也想一统吗?

“恭喜萧公子得偿所愿,进境武道大宗师!”

嬴玄一回到小圣贤庄伏念便领着颜路等人行郑重行礼。

一位大宗师高手这就意味着诸子百家再出一门,或者说天底下再添一位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绝世强者。

荀夫子不想暴露自己本身的实力,其实也是担心自己会被齐王室或者其他王室忌惮,他们虽然对付不了他,也不敢对他产生不利,但这些人胜在恶心,他们都会派遣人手来盯着自己,这才是荀夫子不想看到的事情。

“不必这般行礼。”嬴玄衣袖一挥,一股真气将这些行礼的人扶了起来。

礼节这玩意他本身就厌恶,而儒家的礼节更繁琐,也更令嬴玄厌恶,甚至就连在咸阳街头都能听到嬴玄不待见儒生的传闻。

嬴玄问道:“伏念先生方才的问题,可有答案了?”

伏念有些无奈地说道,“儒家无心参与七国纷争,故对七国局势并不是很了解。不过从此次诸国合纵伐秦失败,几国之间的关系已然发生改变.......”

说句实在的,他到现在还是没有想清楚到底该怎么回答嬴玄的问题,天下大势这东西很复杂。

尽管之前荀夫子跟他们说过,秦是将来一统天下的国家,现在几国合纵伐秦的事情也落下帷幕,秦国却是保住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秦国都还未准备举兵开启征伐,他们儒家就急着下注押宝,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当然伏念也做好了自己入秦为士的想法,这也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解救儒家的可行性方案。

“儒家确实没有明确表明支持那一国,但正如我所说的,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七国的朝堂之上可是有着不少儒家弟子,尽管他们可能很少是小圣贤庄一脉,但他们终归还是儒家。”嬴玄说道。

这个年代读书人的嘴可是,能让是非黑白颠倒的,而儒家每一位在朝野的弟子,都极有可能成为这种人。

儒家有好几个派系,影响力最大的有三个,一是小圣贤庄,二是孔系,三则是孟系。这其中小圣贤庄被称为儒家圣地,原因在于荀夫子身上,他是现如今整个儒家辈分最高,成就最多的人,三任祭酒这身份可不是开玩笑的。

其次便是孔系,他们是儒家开创者孔圣的嫡系宗亲,他们自诩是正统儒家传人,他们在对待孟系的时候大多都是抱有些许敌意或是轻视的。

孟系是亚圣孟子开创,继承的也是亚圣孟子的思想以及传承。

“萧公子,难道这天下局势真的已经到非天下凝一不可了吗?”韩非问道。

诸国合纵失败这件事他很早就知道了,韩国派遣参与合纵的联军一个不剩全死了,这对于国土面积本就狭小,国力也不强盛的韩国来说简直就是一次有力的重创。

“韩非,我曾听闻你在这桑海城的芳菲苑当中放出过豪言,七国的天下,你要九十九。这难道不是想扫灭诸国成就一统吗?”嬴玄反问道。

“啊这...”

韩非脸上写满了尴尬,他没想到自己在风月之地说的话会被传到这个地步,就连从异国他乡来的人都知道了。

尽管如此,韩非的野心依旧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个野心勃勃,意欲使韩国走向强大的韩国九公子。

“韩非莫要胡言!且听你师兄把话说完!”

这时,荀夫子也回来了。

“萧公子你说的确实是事实,但这是他们自己做的选择,与儒家的联系并不大,儒家也没有干涉门内弟子做出选择的权利,所以....”颜路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显,真发生了乱法之事,那是犯事者自己做的选择,和儒家没有关系。就像是一个人买了一把刀杀人,没道理连同卖刀的人也一并定罪。

颜路说完,伏念也没有解释的想法,反而是默许性的微微点头。

这个结果也在嬴玄的意料之中,这两个人都不想成为儒家的罪人,所以天下局势未定之前,他们是不会轻易下注押宝的。

不过他也试探出了儒家的态度,只要局势明朗儒家会做出相应的选择。

“如此,两位先生又是如何看待天下归一呢?”嬴玄问道。

“天下归一,于百姓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起码能让他们摆脱战乱苦楚。于天下士人而言,这或许是悲哀......”

伏念话还没说完,嬴玄便打断道:“怎么,伏念先生是觉得天下百姓所受的战乱之苦,没有那些士人的悲哀重要吗?”

“伏念,并无此意,百姓是王朝的根本,王朝若只顾着贵族士人的利益,罔顾百姓利益,那王朝便距离灭亡不远了。

正如萧公子此前所说天下有七套律法,倘若天下归一了,那又该以哪一国的律法庇护百姓的利益呢?他们都习惯了自己本国的律法,若是改法易令,恐怕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的。

还有便是天下归一后,萧公子能保证天下便不再有战事发生吗?”

“伏念先生,天下大多数百姓毕生的追求都很简单。无非是吃饱、穿暖、家中有余粮、能延续血脉传承,其他的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浮云。

或许伏念先生应该出去走走,多见识一下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多艰苦。你口中的士人有了权利之后,只会拿起屠刀对准百姓。

本少爷至魏,经燕,到如今访齐,这一路上看到的百姓大多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那些王公贵族、士人官宦鲜衣锦袍、食日万钱。

他们哪来的资本享受,无外乎是用手上的权利鱼肉百姓所得?

你们都说百信罹难多为战乱所致,但你们又知不知道被权势欺压的百姓过得有多苦。战争是夺走了他们的性命,滋生了仇恨,但远没有那些被欺压的百姓痛苦,他们被欺压只能独自承受而不敢有怨言。

你们见过那一位君王愿意离开他们安于享受的王宫,去看一看自己本国百姓过的是何种生活?”

第 72 章 倔强的韩非

“既然天下七国,百姓依旧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那不如使天下归一,这样他们起码少了战乱之苦。”

听完嬴玄的一番话,伏念等人陷入了沉默,唯有荀夫子是一脸地无所谓。

嬴玄说这一番话的时候,是悄悄动用了刚刚凝聚出来的武道意志,这对伏念等人的道心是有影响的。

荀夫子没有制止嬴玄这么做,无非出于对儒家传承的延续。

嬴玄手里有着能动摇儒家根基的纸张和活字印刷术,他敢动手制止,最后倒霉的只有儒家。

沉默许久,韩非开口问道:“敢问萧公子更看好哪一国能使天下归一?”

嬴玄瞥了他一眼,反问道:“九公子你扪心自问,你觉得韩国有气吞天下的资本吗?你父王韩安又有气吞天下的雄心吗?还是说你有登临韩王宝座的想法?”

韩王安从继位以来,一直沉迷于帝王心术中的平衡之道,既没主见,也没励精图治之心思,只想着稳固手上的权柄安于享乐。致使韩国朝堂分立两派,一派是主持朝政的相国张开地,另一派是手握兵马大权的姬无夜。

这两人的明争暗斗持续了这么多年,消耗了不知道多少韩国国力。

韩非是人才,但并非不可或缺。若是韩非真能登上韩王宝座,励精图治十年,或许韩国会有一统天下的可能,但那也是极其渺茫的。

首节上一节48/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