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 第123节

“君上,楚国王使求见。”

“楚王?他派人来作甚?”昌平君有些疑惑。

“王使说是来送礼的,想来是楚王念及君上在大秦能直面秦王,打算来求和的。逍遥侯的大宗师实力对楚王来说太恐怖了。”那传令侍者想当然道。

听到嬴玄的名号,昌平君心中就很是不爽。

有人来送礼,那他也不能不收,于是乎便开口说道:“让他进来吧!”

“喏!”

没多久,只见两名侠士和一儒袍文人在侍者的带领下,来到了昌平君面前。

那两名侠士肩上各挑着一担东西。

那文人一见面,便恭敬行礼道:“楚使纪原拜见昌平君!”

“XX拜见昌平君!”

“免礼!”昌平君满不在意地挥了挥手,道:“说吧,熊悍他让你来到底想做什么?”

“回昌平君,王上让臣下给您送来今年王室一脉应有的钱银,还有就是王上对昌平君甚是想念......”

“打住,老夫现今是秦国昌平君,也是秦国右相,早已和楚王室,甚至楚国断绝往来,楚国王室子弟的供银岂会有老夫的份?”

昌平君很清楚这所谓的楚王使是抱着什么目地来的。他敢说只要他将对方带来的钱银一收,嬴政就会立马知晓这件事,届时他再想在秦国混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若是换做嬴玄武道大宗师身份没有曝光之前,昌平君说不定还有给楚国做内应的可能。但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他本来就和嬴玄不对付,若是他反叛的消息被传出去,估计嬴玄会亲自出马摘下他的脑袋。

一个大宗师高手的仇恨,昌平君可没有胆量去扛。

“昌平君,王说了,昌平君和王流淌的都是纯粹的楚王室血脉,您永远都是王的大哥,昌平君可以是秦国的昌平君,也可以是楚国的昌平君。”

“呵呵,熊悍想得可真好,老夫没有用的时候,他对老夫是不管不顾,现在秦国出了一位天骄,他楚王的位置即将受到威胁,他就想起老夫来了。尔等觉得老夫有可能会原谅他吗?”昌平君有些生气地吼道。

他秦国受尽白眼,靠着自己姑姑华阳太后的关系,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占了个右相的职位,现在楚国居然找上他了。

“昌平君息怒!昌平君息怒!王室并没有忘记您,这一切都是那三大世家暗中作祟,他们一直阻挠王与昌平君您取得联系,这不迁都之后,王摆脱了三大世家的束缚,于是乎便急忙遣在下给昌平君送钱银来了。”

“行吧,既然你这般说了,那这钱银留下,你们可以离开了。”

昌平君人不傻,屈景昭三家在楚国是什么存在,他确实清楚,但这也并不是给楚王熊悍背锅的对象。屈景昭三家能左右政局,可却不敢左右王室一脉做的抉择。

楚王室一脉可是楚国明面上的绝对的权贵家族,没有楚王室一脉,就没有楚国。楚国大多数百姓都拥护楚王室一脉的,容易犯众怒的事情,那三大世家可不会轻易去做。

“这.....”

一时间,楚使竟有些不知所措。

他没想到昌平君的态度能这么决绝。

芈启见对方既不将东西放下,也没有离开的意思,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你不想留下的话,老夫也不勉强,你且带走便是,这点小钱财老夫府上多的是。”

楚使闻言,急忙示意那两名随从将东西放下,而后他自己走到其中一人挑的担子内拿出了一个盒子。

随后笑着对芈启道:“昌平君,王上还让在下给秦国献礼,不知能否.....”

“先将东西打开,老夫看过确定没问题了,会向秦王禀明情况,至于能不能被召见就要看你运气了。”

芈启没有急着答应对方,毕竟对方是抱着别样的目的而来,天知道接下来对方拿出来的又是什么。

只见那使者将盒子打开,里面放着的是一卷地图,楚国的地图。

“昌平君请看!”

“这算什么意思?割地赔偿吗?”

昌平君扫了一眼就看出了楚王熊悍在打什么主意了。

那地图并不是完整的楚国地图,只是一小部分区域的地图。

“昌平君,秦楚两国本就和睦,只不过因为韩王室这一个祸害影响了,两国的关系。楚王已经传诏给影虎军团以及项燕大将军,让其撤兵了。

韩王请的秦王助阵,韩王室惨遭灭门,秦国全盘接受韩国的一切,于情于理都属正常.......”

两天前,楚王其实就已经下令撤兵了,王翦的守城能力太强了,影虎军团愣是没有登上阳翟城关哪怕一刻钟。

而屯兵边境的项燕得知韩国境内的情报后,也是第一时间带兵入场,可才进韩国地界没多久,他就接到了魏国境内传来的情报,秦军拿下了魏国。

大梁城距离楚国王都寿春距离并不远,而且沿途也没有多少重兵把守,项燕怕秦国会如同对付魏国一样,对付楚国,暗中带大队人马偷袭王都。于是乎便停下了增援的步伐,并且还时刻关注着魏国境内所有事情。

等着等着,项燕就错失了拿下阳翟城的机会,不过好在最后他等来了楚王的王诏,以及割地赔偿给秦国的消息。

第205 章 一反常态的郭开

割地赔偿,这个消息传到项燕耳中的时候,差点没气得背过气去,太憋屈了。就因为嬴玄一个人,就让他们的王选择不战而降,主动向秦国割地赔偿这次擅自进入韩国领土的过错。

项燕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意接受这么屈辱的失败。同时他对自己前面下的军令后悔,要是他当初没有让人停下来,或许还能拿下大半个韩国的领土。

芈启轻蔑一笑,暗道:“熊悍他想得倒挺好,不过就是低估了秦国的胃口。”

秦人时刻想着东出,秦国的将士更是厉兵秣马等着东出号令,秦王政更是将东出扫灭六国当做了毕生追求。

六国不灭或是秦国不亡,这天下的争霸战争便不会停歇,芈启知道楚王的这一割地示弱的行为,并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既然楚使这么说了,那老夫便带你进章台宫面见秦王,希望楚使莫要胡言乱语,若是连累了老夫,楚使可要为家人安排好后事。”芈启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那两名不说话的侠士。

“昌平君言重了,在下是奉王命前来化解和秦国的恩怨,岂会做出不理智行为呢?”楚使诚惶诚恐,他侧身对那两个随从吩咐道:“尔等且先回驿站等候。”

“喏!”那两名侠士装扮的人转身就离开了。

派人出使秦国的,不止楚国一个,燕、齐两国同样派遣了,至于赵国本来赵迁是打算遣人来的,不过被郭开这位战神一忽悠,不派了。

此时整个赵国上下紧张无比,先是同为三晋之国的韩魏被灭,然后就是嬴玄是武道大宗师的事情曝光,接着又是李牧攻打安邑城失利,二十万将士仅有三万余人安然返回赵国,近两万赵军伤残。

赵王宫。

此刻赵迁正揪着一众大臣开了近三个时辰的朝会。

嗯....真正的朝会主导者是战神郭开,赵迁就是一个看戏的摆设,完全没有一点主见。

“相国,你可知道楚国、燕国、齐国他们都已经派遣使者前往秦国求和了?”

“我当然知晓,但那又如何?秦国狼子野心,天下人尽皆知,韩、魏灭了,秦国东出门户大开,你们真以为秦国会这么轻易止戈?”

“可遣使前往秦国也能换取一时和平,最少能让秦国逍遥侯不行刺杀之举......”

“以刺杀博来的天下,他秦王政守不住,而且死后也定然无言面对嬴氏先祖,所以秦国要名正言顺成为天下共主,唯有决战疆场。沙场对决,我赵人有何惧?

与其割地求和,不若趁秦国消化韩魏之机,征召青年入伍,训练新兵、囤积粮草......”

郭开一顿连环输出让群臣皆瞠目结舌,那些大臣没想到以往贪图小利目光短浅心胸狭溢的相国郭开,也有这么睿智的一面。

事实上,郭开所言并非他自己所想的,而是有高人暗中指点。

郭开最开始的办法和其余三国差不多,都是想割地求和,顺便看能不能借割地之机搭上秦国的线,好方便他跳槽。

后来有人提醒了他,光靠这一点割地的小功劳,即使给他机会跳槽成功,他都换不了高位。即使才当上赵国相邦没多久,郭开就已经彻底迷恋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在郭开看来有了权就有了财,这两样都占了,就没有人能嘲讽他的出身。

“依相邦所言,不知相邦打算安排何人去训练新军啊?”

一直默默看着郭开表演的春平君赵佾开口了。

“这训练新军自然是需要一位资历雄厚的百战老将,我赵国如今符合条件的,一者武安君李牧,二者自然是廉颇老将军。

武安君前些日子虽兵败,但那也是被秦人设计了,然我赵国北境边塞自武安君离开后,匈奴蛮子又再度活跃,故训练新军之重任,臣以为当请廉颇廉老将军出山。”

郭开很清楚李牧继续逗留在邯郸城,他想要借征兵屯粮牟利基本不可能,廉颇人老了好忽悠,实在不行还能找机会将其弄死在军营当中。反正廉颇已经老了,老人家嘛,操劳过度身子骨肯定扛不住。

赵迁端坐在王座上,老神道:“众卿觉得相邦的计策如何啊?”

一众大臣相互看了看彼此,都没有什么话好说,在他们看来郭开所提的计策,一点毛病都没有。

最后一众朝臣,在春平君的带头下,齐声回应:“臣等无异议。”

“既然诸位无异议,那便好。相邦啊,这件事便交给你来办了,诸卿可还有本奏?”赵迁打了个哈欠,两眼皮直接打架,就想早点结束这场朝议。

“大王,臣还有一事。”郭开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奏本。

“相邦直说吧,奏折寡人就不看了。”

“喏!”

郭开将奏本收了起来,而后往前走了两步转头看向众赵国重臣道:“赏功罚过这四字,想必诸位比我还要清楚是何含义。

武安君李牧前些日子奉王令是前往韩国替韩王室复国,可行军至半途武安君擅自更改作战目标,致使我赵国二十余万精锐,折损十五万有余。

尽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若是因此便不追究武安君的过错,将来我赵国的将领都学武安君,恐有灭国之灾......”

一席话过后,一众朝臣顿时议论纷纷。

“哦,对了,我手底下的人还打探到了一个消息,秦军欲挑拨我赵国和武安君的关系,散播了一则谣言,说是武安君和秦国逍遥侯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共识......”

得亏李牧此时没有回到邯郸城上朝,不然听到了郭开的这一番话,估计也是满脸问号。

闻言,赵迁菊花一紧,连忙追问道:“相邦,你确定是谣言,而不是真的?”

内应这个词,现在是各国君王最害怕听到的,尤其是和秦国有关的细作。赵迁可不想被自己人捅刀子,他还没享受够王的生活。

“这个臣也不是很清楚,这需要等武安君复命,或是找那些士卒确认。不过臣以为,武安君应该不至于背叛赵国。”

第 206章 洛邑

“查,给寡人查清楚武安君到底有没有和秦国逍遥侯密谋。”

事关自己还能不能继续享受生活,赵王迁脸上困意全无。

“喏!”

郭开脸色庄严肃穆,此刻他仿佛是一位一心为赵千为赵国着想的忠臣。

“至于武安君兵败一事,罚肯定是要罚的,不过念在正值用人之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暂且查抄武安君的封地食邑。

另外念及武安君之家眷与此事无关,暂且请到邯郸好生招待。”

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赵迁决定将李牧的家眷抓在手里,一但李牧叛逃,那他就是死,也能拉上其家眷陪葬。

“大王此事不妥!”

一旁的赵佾闻言,急忙开口。

“有何不妥?”赵迁脸带愠怒望向赵佾。

“武安君一心为我赵国,强行囚禁其家眷,难免会令武安君心生芥蒂。何况城内尚且还潜藏有秦国细作,若是他们趁此机会杀害武安君家眷,并嫁祸于大王,大王恐怕也是有口难辩。”赵佾解释道。

“春平君,寡人何曾说囚禁武安君家眷?尔等可听清楚了寡人方才所言?”

赵迁扫向其他人,此时此刻他才有那么一丁点赵王风姿。

作为第一狗腿子的郭开,第一个开口做出回应:“臣未曾听闻大王要囚禁武安君家眷。”

其他大臣也是心知肚明,纷纷摇头回应。

“这.....”

赵佾有些不知所措。

“春平君,大王不是那种不分是非之人,大王气量广大,岂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残害功臣呢?

武安君向来过着清贫日子,其家人若是失去了食邑的供奉,生活定然艰苦,大王这般是为武安君解决后顾之忧,好让武安君能全心全意对付匈奴乃至秦国。”郭开眯着双眼说道。

首节上一节123/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