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26节

怎么轮到你刘焉这里就拉了胯呢?

画面来到战场。

城下的联军装备各异,甚至连营地位置之间都隔得远远的。

禁军们装备的都是当初雒阳武库里的高级货,和益州的州郡兵大相径庭,非常好辨认。

刘焉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再次围攻南郑,完全没考虑到整合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上次背刺徐嘉树十分顺利导致轻敌,另一方面则是汉中过于重要,如果被其他人比如刘表逆流而上给捷足先登了,他就只能被困在蜀地了。

看了一会,徐嘉树又发现了门道。

每次进攻,禁军负责的方向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远远地往城楼上射几箭就完成了任务似的,一个个的虽然装备精良,却是十足的军饷小偷,能摸鱼绝不玩命。

而益州兵则在主公刘焉的亲自指挥下,只能拼死攻城,用肉体迎接弓箭和石头,死伤极为惨重。

徐嘉树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能守着这座城墙直到老死。

第40章 小伙子,真不怕死啊?

看到益州兵如此费拉不堪,徐嘉树在榻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刚醒过来,他就忍不住立即打开模拟器,想知道刘焉这个显眼包要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本来嘛,就算刘焉轻敌大意,没有完成内部整合就对汉中发起进攻,这些禁军也不敢如此光明正大地摸鱼。

可正是刘营在城头上的露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士孙瑞因此私下发起串联。

禁军将领们远道来投,本就是混口饭吃而已,对刘焉这个新主公还远远谈不上有什么忠诚可言,所以也乐得保留实力,借此提升他们在军中的话语权益州兵死的越多,刘焉越不敢动这些禁军,反而要想办法讨好他们。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实起源于徐嘉树破罐子破摔的选项二。

虽然到现在为止,他还以为刘焉只是单纯的菜而已

【刘焉久攻南郑不下,荆州牧刘表在边境蠢蠢欲动,围城的益州军闻讯,暂时停止进攻,后撤十里】

徐嘉树一边往下看,一边心中暗道:看起来这个显眼包又要溜了,等我干掉张鲁整合了汉中全境,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三日后,刘焉下令益州兵留下监视,禁军部队绕过南郑城,进攻其余八县】

啥?

徐嘉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即使是他这个现代人也知道,面对坚城,绕过不打是下下之策。

刘焉只有不顾一切地打下南郑城,劳师远征的益州军才有继续前进的桥头堡和粮草中转站,否则后勤线会越拉越长,一路从蜀地送到前线,变成脆弱的常山之蛇。

更重要的是,南郑城就坐落在米仓道的出口,死死钉在进出汉中的必经之路上。

如果被城里的自己得到机会,领一部人马把米仓道堵上,汉中和蜀地就彻底断了联系,到时候刘焉的大军插翅难飞,全部要死在狭窄的汉中盆地里。

敢冒这种险,刘焉这是疯了吗?

“刘表欺世盗名之辈,不足为虑”,刘焉在军帐中宣布。

他做出后撤的举动并不是为了防备边境的刘表,而是为了开这个会他要好好敲打这帮新投奔的禁军,让他们收起保存实力的小心思。

“不过朕要劝告各位将军,目光须放长远”,刘焉身穿天子出征的礼服,头戴武弁,上附金蝉,平巾帻,气势逼人,冷冷的目光扫过帐中诸将。

在南郑城下处置这些人可能会酿成临阵兵变,所以刘焉忍到此时才发作。

他当场剥夺了一位禁军将领的兵权,警告众人:“再有临阵怯懦者,按军法从事!”

汉中是所有蜀地政权必须拿下的目标,刘焉绝对不允许再出幺蛾子。

他亲自给各部下达任务。

“吴懿、严颜留下来盯住南郑,其余诸将分别进攻成固、西城、褒中、沔阳、安阳、锡县、上庸、房陵,可便宜行事”。

刘焉的方案是,让自己最信任的两个将军带领益州兵继续围住南郑城,而让新投奔的禁军去攻打相对虚弱的其他八个县。

攻打过程他一律不过问,抢到什么战利品都可以自己留着,以此激励这些禁军,尽快拿下汉中全境。

这样做,也许会导致汉中元气大伤,甚至嫡系都有可能不稳,不过刘焉别无选择。对他来说,得到汉中比什么都重要,至于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后有的是机会弥补。

南郑城外,益州大军天女散花一般,向着四面八方出击,如同一股海啸扑向了汉中境内其余八个县,所到之处,良田化为焦土,锦绣烧成灰烬。

【留下的益州兵只能看着友军发财,失去了作战的动力,南郑城外的包围圈骤然稀疏,你的压力减轻了许多】

【一日,有人自城外到访,自称故交,求见徐县令】

【此人名叫贾文和】

“子茂,别来无恙否?”

这次见面,贾诩的形象才和历史中的谋士形象有所吻合,他穿着一身敛袖怯口长袍,干净利落地下马,让徐嘉树想起了董白那句“在西凉,就没见过不会骑马的男人”。

“文和兄!”

徐嘉树又惊又喜!

要知道,这次模拟他没有参与迁都之后的历史事件,一直在汉中种田,所以除了张鲁之外也见不到什么三国名将。

现在南郑县朝不保夕,能在此时来找自己一个小小县令的人,也只有在现实里有过交情的贾诩了。

话说当初董卓一死,按王允的主张,是要把西凉军全部杀掉,一个不留的,好在刘协发话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于是西凉军留在长安等候整编,贾诩便没有像历史中那样,建议李郭汜舍命一搏。

只是后来刘协死于非命,西凉军与朝廷都各奔东西,大部分人带着战利品回凉州老家,小部分人南下投了刘焉。

贾诩自然是看不上刘焉的,但是中原又太乱,刘虞、刘表、袁绍、袁术、曹操等人打得天昏地暗,以贾诩明哲保身的性子,局势明朗之前不会主动涉险,听闻徐嘉树又一次守下了南郑城,便来看看他。

徐嘉树把两次守城的过程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贾诩。

“文和兄,我该怎么办?”

【贾诩抚须良久,给出三策供你选择】

【一、联络张鲁,同时在汉中执行坚壁清野的策略,蜀地就算富庶,也不能一直通过米仓道供养益州兵和禁军,代价是伤敌一千,自损九百九。】

【二、趁城外益州兵无心恋战,以有心算无心,来一出劫营夜袭,一旦打崩了刘焉的嫡系,他自然无力指挥一盘散沙的禁军。】

【三、趁城外包围松懈,和他一起溜走。】

【四、自由模拟】

不得不说,作为顶级谋士,贾诩给的三个计策质量都相当之高。

但如果让贾诩自己选,他只会选择溜走,毕竟活下来就是最大的收益,而其他行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危险。

坚壁清野,就是要赌这样做能把益州军饿走,夜袭干脆就是赌命,以贾诩的标准来看,都不是什么上策。

他把三策说完,慢悠悠地看向徐嘉树,没想到这个在雒阳和他一见如故的小友眼冒精光,脱口而出:“我选第二个,裹甲衔枚,劫营如入无人之境!”

贾诩摇摇头,觉得有些好笑。

小伙子,你是真不怕死啊?

第41章 文和妙计安天下(上)

贾诩给别人出主意有一个特点不劝,也就是听者最后怎么选,他向来是不管的。

因为人只能有一种命运。

越是在世间沉浮,越是敬畏未知,就算是他贾文和,也只是自认为比常人看得远一点点,想得深一点点,哪来的自信给别人当指路明灯呢?

见徐嘉树毫不犹豫地选择主动出击,他便以一个老行伍的身份,给这位徐县令好好讲讲夜袭的难度和操作要点。

如何发起一次成功的夜袭?

第一,得有足够精锐的人手。

一般意义上的能征善战在夜袭这种场合是用处不大的,至少没有平时那么大。

参与夜袭的人,是要深入数万大军的营寨中,趁着敌人沉睡时敲锣打鼓,到处煽风放火,然后从容地原路返回。

在这一系列任务中,最重要的是临大事有静气,所谓“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所以,这些人必须是“神勇”之士,战斗力反而是次要的。

而且最难搞定的一点是,即使有足够数目的勇士,他们还不能患上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夜盲症,也叫“雀盲”,否则再勇也是白搭。

这不是巧了吗?

夜盲症大多是后天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多吃蛋白质和动物肝脏就能解决,在现代这是个常识啊!

在贾诩半信半疑的眼神下,徐嘉树表示人手的问题他可以解决。

于是开始讲第二个难点要瞒过敌军的预警系统。

由于夜盲症的普遍存在,相对的,防备可能的夜袭成为了一门武将们的必修课。

常用的方法就是设置岗哨,监视敌方的动向。

除此之外,扎营一方通常还会设置壕沟、陷阱,铺设鹿角、蒺藜,立起营墙、点火炬、清理周围的树木等等

营帐之间也要隔开距离,重要物资专人看守。

以上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不过,要是对方的守将是个草包,这些就当我没说。”

贾诩总结道。

“张任和严颜”,徐嘉树回忆了一下刘备入蜀的经过,背后冒出一阵凉意:“皆是蜀地宿将.”

“.也无妨”。

闻言,贾诩降低了要求,“若能小心避开敌军耳目,还是能活着回来的。”

毕竟陷阱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被益州兵的岗哨提前发现,然后一头栽进伏击圈中,剩下的无非是战果大小而已。

不知不觉,两人默默把目标从【夜袭劫营】换成了【活着回来】.

“就这些?”徐嘉树好奇地问道,“还有别的难处吗?”

“有倒是有,只是对子茂来说,便算不上难处了”,贾诩的嘴里难得说出了一个好消息。

“是什么?”

贾诩正色,言语间似有金铁铮鸣:“一个有死无生,一往无前的主将!”

劫营是什么?

是最极致的以小博大,是几百个人到万军之中杀人放火,领头之人必须有足够的分量,不然不足以统领这群神勇之士。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豪赌,徐嘉树没有其他人可以托付,他必须把自己的命也一起放上赌桌,只为开出一手逆转局势的同花顺!

“子茂,听了这些,你还是要去吗?”,贾诩句句直指人心,“须知稍有差池,便是万箭穿心!”

如果徐嘉树表现得稍有动摇,贾诩不介意破例劝这位小老弟和他一起跑路。

“.”

徐嘉树低头,陷入沉思。

看来是开窍了,贾诩又欣慰又可惜,终究是知道生命可贵了,人生在世,哪有什么比好好活着更重要的?

至少他觉得没有。

首节上一节26/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