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34节

哪怕朱元璋再怎么相信朱高煜,在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之时,他也淡定不了了。

而从老内侍那里确认了外边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场实际上都已经知道这消息的时候,朱元璋看着朱高煜的眼神都不对了。

良久,朱皇帝才终于从之前的情绪当中缓过来。

可他才刚刚缓过来,朱高煜再次轻描淡写的扔出了个消息。

“对了,皇爷爷有个事儿,你心里有数就好!”

“东瀛那石见银山,你别看开采了一两百年了,可实际上,那地方埋着的银子被挖出来的连一成都不到。”

“若是按照咱们眼下这开采速度的话,再开个百来年绝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朱元璋这会儿已经被彻底震麻了。

好家伙,国内有商税这么个新式财税来源在不断往国库里送银子,外间还有一个储量格外惊人的大银矿。

这里外一加起来,何愁大明不富啊?

一时间,朱元璋感觉格外的欣慰,好啊,咱到底还是天命之人,兜兜转转之下终究还是给大明带来了个厉害的继承人呐。

不过就当朱元璋琢磨着国库里那哪怕没去看都知道堆积如山的银两时,他忽然脸色一变,看着朱高煜问道。

“好大孙,咱问你,咱们这一次进来了这么多银子,会不会银子就不值钱了,银贱铜贵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朱元璋自然是不知道货币贬值、超发、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专业金融概念的。

可我中华民族泱泱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早有聪明人自生活、工作当中总结出了粗浅的金融学知识。

而朱元璋虽然早年间不过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乞儿,可勤学苦练再加上这么些年他的所思所见所闻,他能问出这些问题倒也不奇怪。

朱高煜一听这问题,乐了。

虽然他对于这些问题同样属于半桶水晃荡,但感谢当年九年制义务教育里的政治经济学,至少让他明白了个大概。

“皇爷爷,这么跟你说吧,首先你大可放心,银贱铜贵之事或许会出现,但绝对不会弄得特别夸张。”

“其次,这些银子我也不会一次性的撒出去,正所谓当家才知柴米贵,这好不容易让空得跑耗子的国库里多了点压箱底的银子,我多是也得等等才是。”

“毕竟这库房里可从未放过这么多银子呢,让他们在里边当个压箱底都好啊!”

“至于皇爷爷担心的银贱铜贵导致物价飞涨,最终穷苦百姓吃不起饭这事儿,其实我也早有考量!”

这话朱高煜说的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因为其他方面他或许没底气,可这里确实是他重点布局的一个地方。

毕竟来自后世的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更加清楚,钱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皇爷爷,咱们首先得明白一点,银子,其实屁用没有!”

“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放在那儿就是一块屁用不顶的疙瘩。”

“以往之所以出现银贱铜贵的情况,就是因为有些人家里藏了不知道年的民脂民膏要拿出来换成粮食、土地等其他东西,然后大规模的出手。”

“大量的银子,一次性的出现在市面上,一下子没人能吃下这么多银子,那么自然就得联合起来想办法用尽可能少的铜钱来换这些银子。”

“一来二去的,这银贱铜贵的局面就形成了!”

“可我做的不一样,我绝不会一次性拿出多少银子放在市面上去采购东西。”

“我把这些银钱就那么放在国库里,谁都知道、谁都明白,可偏生其他人动用不了。”

“那么这笔银子,他们听得到、见得到就是摸不着,那自然也就影响不了铜价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般的点了点头。

显然,朱皇帝这次补课算是终于弄明白这些概念了。

往日里他哪怕知道这些东西,但更多的还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让他详细去解释的话,他是说不出来的。

朱高煜见此也松了口气,他还真怕朱元璋听不明白呢。

“但这钱,不能一直藏在库房里,正如我前面所说,不能拿出来使用的银子,那就是个死硬疙瘩屁用不顶。”

“而我替这笔银子找到的第一个用处就是提升官吏俸禄。”

朱元璋听到这惊讶的嘴都合不拢了。

“这……这还能有关系啊?”

朱高煜笑着理所当然的重重一点头。

“这是当然,不然为何我要尽快推动这件事?”

“皇爷爷你想想就知道,往日里清贫的官吏,得知自己的俸禄上涨了,以后每个月都能比现在要好了,那是不是往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买的东西,也舍得掏钱了?”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他还是有些没听懂。

朱高煜笑着继续解释道:“看似这只是官吏的日子好过了一点,但实际上皇爷爷你想想,这么多官吏揣着银钱上街采买东西,这是多大的一笔生意?”

“这些刚刚八九品乃至不入流的官吏们,看似一个个的不起眼,可若是集中在一起,光他们采买的东西,就能养活多少百姓呢?”

“而他们的大手笔采购,又会带动多少人掏出钱来呢?”

“这一来二去的,趁着我大明商税上涨的空档,大明是不是反而挣钱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阿鲁台,给你留的时间不多了

朱元璋目瞪口呆的听着朱高煜用最直白、最浅显的话语说着他听起来很正常,但仔细一想愈发深奥的道理。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里面是正确的。

可他过往的经历却在不断的提醒他,一个给官员增加俸禄、不断增加国库开支的计划,怎么可能让国库增收呢?

这不合常理!

经验、逻辑、直觉……

朱元璋从未发现自己会有这么纠结的一天。

若是朱高煜知道这种感觉,肯定会告诉他,这其实就是三观碎了重塑时的正常反应而已。

不过,朱高煜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说点这些就够了的,他今天确实想趁着这个机会给朱皇帝上一课。

这样一来,将来干出什么有些出乎朱元璋意料的事情,也不会爷孙俩闹出多大的矛盾来。

“皇爷爷,有些事儿,其实你若是换个方向去想的话,其实很容易想明白的。”

“就好比银贱铜贵一事,过往为什么出了这个问题?甚至一时间无法解决?”

“究其根本,主要还是朝廷的问题!”

这话一出,朱元璋都愣住了。

啥?都是朝廷的锅?

朱高煜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皇爷爷你想想,平素里百姓一窝蜂的把家里的银子拿去换铜钱,或者把铜钱拿去换银子的时候,都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听到这话一愣,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当然是因为铜钱或者银子的价格涨了,百姓们怕吃亏所以才赶紧换回来啊!”

朱高煜听到这笑了。

“是啊!可皇爷爷你就没觉着这事儿有什么不对吗?”

没等到朱元璋说出什么质疑的话,朱高煜主动解释道。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何那些大户、豪商他们说银贵铜贱、银贱铜贵,那些百姓就真的信了呢?”

“为什么朝廷说了以后,他们就不信呢?”

“为何这种事儿要去听大户、豪商的,而不是听朝廷的呢?”

朱高煜这番反问直接把朱元璋给干沉默了。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非常简单,那便是朝廷在这一块工作上缺席了!”

“皇爷爷你想,若是有一个机构由朝廷出面组建,专门就负责市面上银钱、铜钱的兑换、存储一事,并且库存的银钱、铜钱数不胜数的话。”

“那么市面上是不是铜银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得这个衙门说了算了?”

这话一出,朱元璋嘴都已经合不拢了。

他实在没想到,自家大孙说着说着居然就跳到这么复杂的问题上了。

组建一个衙门,专门负责银两、铜钱的兑换?

而且这小崽子提都没提宝钞一事吧。

之前朱元璋也隐隐约约听过这小子对于宝钞的评价,那简直不堪入耳。

所以,在这小子心中,其实自己这个皇爷爷干了不少糊涂事儿?

看着眼前英姿勃发的好大孙,朱元璋有心说点什么,可最终还是默默的闭上了嘴。

就算此时此刻,他逼着朱高煜改了、承认了,那又能如何?

朱高煜不同于朱允,这孩子历来主意正不说,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听劝,但不多!

若是自己的时间还长,那么自己可以慢慢教、慢慢跟这孩子沟通。

可眼下自己还能撑住几年呢?

朱元璋很清楚,自己其实压根撑不了几年了。

所以,原本想跟朱高煜好好说一说这个事情,想让他别这么急,不要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但话都到嘴边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没必要了,自家大孙既然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背后还有自己的思考,那就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

以后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

爷孙俩的谈话的谈话还在继续,而另一边, 大明名义上真正的继承人太子朱棣,正保持着阿鲁台部剩余的兵力疯狂进攻。

阿鲁台原本的雄心壮志以及阿鲁台部骑兵们的骄傲,在此次战斗当中,都被打了个稀烂。

他们简直无法想象,明军到底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得脱胎换骨的。

甚至连战法都改变了。

面对数量不多的北元骑兵,那明军会选择派出一定量的骑兵直接对抗。

而当北元骑兵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让他们哭爹喊娘祈祷长生天都没用的火炮、火器部队就会如同噩梦一般降临。

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

明军的火器营手里的火器,简直如同神器一般,彻底打破了这些阿鲁台部骑兵的骄傲。

好些个连续几次从战斗当中侥幸生存下来的骑兵,当再次面对明军时,已经彻底放弃自己的骄傲和荣誉了。

他们如同鹌鹑一般匍匐在地上,五体投地的向明军祈求着。

原本高傲的北元勇士,此时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也终于知道要求饶了。

不怪他们,实在是他们在这段时间的战斗当中,他们看不到任何一点胜利的希望。

歼灭、继续被歼灭、紧接着被围歼……

明军就好像是他们碰上的野牛,你不理他的时候,他就安安静静的自己吃草、繁衍、游荡。

首节上一节134/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