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24节

只是这个事儿刚提出来,朝堂上文武百官都炸了。

尤其是一众淮西勋贵!

对于他们来说,爵位、土地就是他们的根!

一个是家族传家的资格,一个是家族繁衍的根基!

有爵位在,那么无论这一代人怎么纨绔、落魄,但仍旧能在这个圈子里混,等出了争气的后辈的时候,说不定就能崛起了。

有土地在,那就不怕后辈败家,不说每年那稳稳妥妥的收益,光是关键时刻拿出去卖,那也是最最抢手的硬通货。

所以,朱高煜这一杆子算是捅在了他们的心窝里了。

一众淮西勋贵简直怒不可遏!

早先朱棣出面弄这个事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跟朱棣来了回斗智斗勇了。

原本以为朱高煜见事不可为要不了了之的,没曾想他居然旧事重提,又来?

一时间,一众淮西勋贵感觉脸上都火辣辣的疼。

这哪里是在搞什么土地清丈啊,这是在打他们脸呐!

当即,一应淮西勋贵在愤怒之下抛下了所有遮掩,直接在朝会上就摆起了架子。

朱高煜默默的看着眼前这一切,丝毫不觉着意外。

在这帮人眼里,他们不是打工仔,他们是合伙人,而且是那种只想着分红却不想着投入,还嫌弃分红不够的合伙人。

或许在他们看来,朱棣都没能搞定的事情,他朱高煜也不可能做到吧!

可他们盛怒之下忘记了一点。

那就是朱高煜可不是朱允那种兵将全无光杆司令。

眼下这帮子闹事的淮西勋贵,倚仗的无非就是他们能带兵打仗,在军中威望比较高罢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朱高煜未来的规划当中,这帮人本身就不在他的规划之内啊!

他怎么可能让这帮子废物替自己掌军?

更何况,论大义,他还有个天天冒充小老头悠闲度日,实则光是站在那儿就无人敢反的皇爷爷。

论权柄,他乃明昭天下的监国皇孙,连三万人攻打皇宫这样的事儿都能直接调兵怼过去。

蓝玉、朱棣两位大将军都被他指派着领军作战了,他难道真担心没人用?

所以,此时的朱高煜看这帮人就跟看死人似的。

你跳!尽管跳!跳着跳着小爷我就得把你们收拾个干干净净!

朱高煜不说话,其他人畏惧淮西勋贵这声势不敢出头。

倒是吏部尚书带着一应吏部官员,忽然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朱高煜。

虽然一时间朱高煜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对方会打出这么一张牌。

不过不要紧,伟人说了,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吏部尚书愿意投效,那接受就是了。

朱高煜压根没去管淮西勋贵们怎么想,直接就顺杆儿爬的把土地丈量一事给定下了,当场商量起了负责此事的官员。

无论是从本职出发还是冲着奖励来看,吏部尚书都是第一位开口推荐人选的。

可连续推荐了几位,朱高煜都觉着有些不够!

倒不是其他的,而是总觉着,刚刚这些人能力手段怕是都还差了一点啊。

他此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这会儿还默默无闻的人,三杨之一杨士奇。

第一百八十一章 杨士奇!

杨士奇,这人其实名声并不大!

要不是对历史熟悉一点的人,对这名字简直毫无印象。

毕竟在“文臣崛起”的大明,杨士奇虽然能力、心性、手段等各方面其实都挺厉害。

但对不起,前面还有于谦、张居正等更加神奇的人排着呢。

可不得不说,一个能在大明干了四十余年内阁辅臣,其中光首辅就干了二十年的人,杨士奇的本事是真的厉害。

三杨之中,唯有他不是以科举入仕的。

也唯有他,虽然是生于元末至正年间,却成长于洪武年间,偏生到了建文时期才入仕,真正兴起实际上是永乐朝,鼎盛于仁宣两朝。

一个能让帝王托孤的重臣,还把事情干好了,能在死后谥号“文贞”的重臣,真真是不容易。

此时的他,其实连官都还不是呢。

自幼丧父的他,随着母亲改嫁罗氏。

而他也因此改姓罗!

不曾想,由于他在罗家祭祖的时候,坚持自己捏了个杨氏祖先的塑像自己祭拜,让罗氏觉着此子孝心可嘉,干脆让他改回了杨姓。

而继父罗氏得罪权贵戍边去世后,他干脆就带着老母亲远走他乡了。

一边教书一边伺候老母亲,这就是眼下的杨士奇的主要生活了。

而历史上的他,要到建文朝时,才会被征召入朝。

可朱高煜既然都知道这是个人才了,怎么可能还等到那时候去?

官职而已,给他就是了。

不过朱高煜也没乱来,杨士奇此时可是无官无职的白身,骤然间擢拔于高位,那就是害人害己了。

朱高煜自然不会那么干!

想到这儿,他冲着吏部尚书吩咐道。

“我听闻湖南、湖北一带,有一个教书的叫杨士奇的江西人。”

“才学、本事都还不错,只是一直以来为了在老母亲面前尽孝,所以不能入仕。”

“可眼下朝中事务繁杂,到处缺人手,不如就把这人拉来吧!”

“授御史大夫一职,钦命土地清丈大使,专司土地清丈一事!尚书觉着如何?”

吏部尚书此时一脸的懵逼!

这人谁啊?

他真没听过这人的名字啊!

最要紧的是,这人到底什么来路、什么本事啊,怎么就传到太孙殿下耳朵里去了?

御史大夫啊!

这可是清贵得不了职司啊,就这么直接给了一个白身?

这简直就是玩笑嘛!

可他能拒绝?

拒绝个屁!

这就是个钦命官,说白了就是去当钦差干活得罪人的。

一想到这里,吏部尚书大概也明白朱高煜的意思了。

御史大夫不过是吊在杨士奇前方的诱饵罢了。

钦命官才是杨士奇真正要做的事情。

干好了,那不仅这御史大夫是他杨士奇的,或许还有其他赏赐一同赐下。

可若是没干好?

呵呵,那钦命官收回之后,能落下一个什么职位可就不知道咯!

这样一想的话,太孙殿下的安排倒也真没错呢!

而经过今天这一弄,杨士奇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名字,也瞬间响彻了朝野内外。

传旨的事儿,自然有人八百里加急送过去。

而当杨士奇在学堂里规规矩矩跪在地上接旨的时候,说实话,他心里其实是一片茫然。

就这么入仕了?

御史大夫?

这等职司怎么回落在我一个白身身上?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能言说的事情?

为何太孙殿下还要我抓紧去应天上任?

杨士奇此时虽然人还跪着,可脑子里早已是翻江倒海了。

实在是这道旨意来的太诡异了。

要说完全没有入仕的心思,那肯定是假话。

但凡是读书人,其实讲究的都是学成文武艺卖给帝王家。

谁还不想干出一番“身前身后名”来着?

可大明的科举本就内卷到了极限不说,这升官还有一大堆的讲究、规矩。

这些东西哪里是他一个寒门子弟能惦记的?

所以杨士奇选择了教书。

一则是靠着这门“手艺”能养活自己不说,还能让老母亲也能过上几天轻快安生日子。

另一方面则是靠着这个渠道养望吧!

毕竟总得把自己的名声打出去才有机会啊!

可如今机会真到了面前了,杨士奇却格外的忐忑。

因为他知道,征召他并且给了他一份大礼的,并不是今上。

而是那位之前压根没出现过,甚至连身份都无人知晓皇太孙。

偏偏这位神秘的皇太孙仅仅第一次亮相,就直接成了皇太孙不说,还担任了以前只有东宫太子才有监国。

这等圣宠,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能被这么一位注定的未来帝王看重,会是一件好事。

可杨士奇总觉着有些忐忑不安。

这位皇太孙交给他的差事太过棘手了。

钦命土地清丈大使啊!

这是要正面跟人拼杀啊!

首节上一节124/257下一节尾节目录